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巴黎圣母院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维克多·雨果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第一部引起轰动效应的浪漫派小说。小说以十五世纪路易十一统治下的法国为背景,通过一个纯洁无辜的波希米亚女郎惨遭迫害的故事,揭露了教士的阴险卑鄙,宗教法庭的野蛮残忍,贵族的荒淫无耻和国王的专横残暴。作品鲜明地体现了反封建、反教会的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赞颂。

内容推荐

维克多·雨果所著的《巴黎圣母院》是一部不可不读的浪漫主义流派作品,小说的情节曲折离奇,紧张生动,变幻莫测,富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是法国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巨作,它极具艺术色彩,以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历史为背景,真实的展现了宫廷与教会的阴暗勾当。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目录

译本序

原序

定本附言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第十一卷

试读章节

“先生,”丽埃纳德说。

陌生人走近栏杆。

“你们想找我有何见教,两位小姐?”他殷勤地问。

“噢,没事,”丽埃纳德难为情地说,“是我身边这位吉丝盖特·让西埃纳姑娘想对您说话。”,“不是的,”吉丝盖特红着脸又说,“是丽埃纳德对您说:师傅,我告诉她,应该说:先生。”

两个年轻姑娘垂下眼睛。而那一位呢,正巴不得继续攀谈,微笑地望着她们:“你们就没有什么要对我说吗,两位小姐?”

“噢!什么话也没有,”吉丝盖特回答。

“一点也没有,”丽埃纳德说。

高大的金发青年后退了一步想离开。可是两个好奇的姑娘不想放掉捕获物。

“先生,”吉丝盖特带着水闸打开或者女人下了决心那样的急迫匆匆地说,“您认识在圣迹剧中扮演圣母娘娘的那个士兵吗?”

“您说的是朱庇特的扮演者吗?”陌生人问。

“嗯,是的,”丽埃纳德说,“他多傻啊!您究竟认识朱庇特吗?”

“米歇尔·吉博纳吗?”陌生人回答,“是的,夫人。”

“他有一把值得自豪的胡子!”丽埃纳德说。

“他们在剧中会说什么,这会很美吧?”吉丝盖德胆怯地问。

“很美,小姐,”陌生人毫不犹豫地回答。

“演什么呢?”丽埃纳德问。

“《圣母娘娘的卓越裁决》,一出寓意剧,爱看吗,小姐?”

“啊!这就不同了,”丽埃纳德说。

沉默了一会儿。陌生人打破了沉默:“这是一出崭新的寓意剧,还从来没有演出过呢。”

“这和两年前演出的那个剧不是同一个剧,”吉丝盖特说,“那是教皇特使先生进城的一天,有三个漂亮的姑娘扮演……”

“美人鱼,”丽埃纳德说。

“赤身裸体,”年轻人加上一句。

丽埃纳德羞答答地垂下眼睛。吉丝盖特望着她,也一样做。他微笑着继续说:“这才有看头呢。今天,这是一出寓意剧,专门给佛兰德公主殿下献演的。”

“唱不唱牧歌呢?”吉丝盖特问。

“呸!”陌生人说,“在一出寓意剧里唱牧歌!不应混淆体裁。如果是一出傻子剧,那就恰到好处。”

“真是遗憾,”吉丝盖特又说,“那一天,在单孔桥喷泉边,一些粗野的男女斗殴,一面唱经文短歌和牧歌,一面做出好几种身段。”

“这对教皇特使是合适的,”陌生人冷冷地说,“对公主就不合适了。”

“而且在他们旁边,”丽埃纳德又说,“好几种低音乐器在争个高低,奏出动听的旋律。”

“为了让过路人清凉,”吉丝盖特继续说,“有三个泉口喷射,喷出葡萄酒、牛奶和肉桂滋补酒,愿意喝的人请便。”

“在单孔桥下面一点,”丽埃纳德继续说,“在圣三节,有一个耶稣受难场面,由人物扮演,但他们不说话。”

“我历历在目!”吉丝盖特嚷道,“天主在十字架上,两个强盗一左一右!”

说到这里,两个多话的姑娘回忆起教皇使节的入城,同时说起话来。

“在前面的画家门,还有一些人穿着非常华丽。”

“在无辜圣婴泉,那个猎人追捕一头母鹿,猎犬狂吠,打猎的号角声震耳欲聋!”

“在巴黎屠宰场那边,搭起高台,设想迪埃普的城堡!”

P20-21

序言

译本序

雨果(1802-1885)是法国重要诗人、戏剧家和小说家,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领袖。一八。二年二月二十六日,他诞生于贝尚松,父亲是个共和党人,从士兵擢升到将军。雨果幼年和少年时,父亲征战疆场,无暇顾及他。雨果在母亲身边度过,受信奉保王党的母亲影响,至一八二七年左右才转向。雨果十五岁时获得法兰西科学院的诗歌比赛第一鼓励奖,不久又两次获得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的奖金。一时被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夏多布里昂誉为“神童”。雨果则表示:“要么成为夏多布里昂,要么一事无成。”

二十年代初他已发表诗集。一八二七年的《<克伦威尔)序言》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书,这篇洋洋洒洒的雄文,在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提出了新的美学原则:对照。这条对照原则一直指导着雨果的创作。

三四十年代雨果发表了多部抒情诗集:《东方集》(1829)赞美希腊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秋叶集》(1831)抒写家庭和个人生活;《晨夕集》(1835)抒发忧郁,憧憬未来;《心声集》(1837)回忆家庭生活,描绘大自然美景;《光与影集》(1840)记录他与朱丽叶的爱情。

他还写了不少剧本:《玛丽蓉·德洛尔姆》(1829)描写十七世纪的名妓与一个青年的爱情,由于写的是波旁王朝统治下的事,遭到禁演。《欧那尼》(1830)是雨果的重要剧作之一,描写十六世纪西班牙绿林首领欧那尼的爱情悲剧,演出时浪漫派与假古典派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双方在剧场展开喝彩与喝倒彩,直到第四十三场,浪漫派终于取得胜利,确立了浪漫派的地位。《国王取乐》(1832)描写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逸事。《吕克莱斯·波基亚》(1833)描写女下毒犯。《玛丽·都铎》(1833)描写16世纪英国女王的爱情。《安日洛》(1835)描写16世纪意大利贵族的感情纠葛。这几个剧本中,下层人物的作用十分突出。《吕依·布拉斯》(1938)是雨果另一部重要剧作,这是他的戏剧创作的一个总结。剧本塑造了一个聪明能干的下层人物,他最后反抗和杀死了他的主人。《城堡卫戍官》(1843)未获成功。雨果确立了浪漫派戏剧的地位,他打破了悲剧与喜剧的界限,将崇高优美与滑稽丑怪结合起来;冲破三一律的藩篱;描写下层人物,批判贵族与宫廷。他是与高乃依、拉辛和莫里哀并列的法国四大戏剧家,他们的胸像被陈列在法兰西喜剧院的大厅中。

与此同时,雨果投身于政治。一八四五年成为贵族院议员。他为受压迫的波兰大声疾呼,为人民的贫困鸣不平,反对死刑。他是自由派,但不是共和派;是人道主义者,但不是社会主义者。一八五一年十二月路易·拿破仑发动政变,雨果被迫流亡,一八五五年来到盖纳西岛,一直住到一八七。年拿破仑三世垮台为止。他念念不忘祖国,从他的房间可以遥望到法国海岸。

流亡期间,雨果才思大发,写出了一系列杰作。诗集《惩罚集》(1853)抨击拿破仑三世的倒行逆施,预言第二帝国必将崩溃,表示要战斗到底。雨果度过了十九年的流亡生活,直到一八七。年九月,第二帝国覆灭,第三共和国成立,他才返回祖国。《静观集》(1856)咏叹童年、爱情,抒发失女的悲痛和哲理沉思,这是雨果抒情诗的高峰;《历代传奇》(1859-1883)是部小型史诗集,诗人从《圣经》、神话、历史的日常生活中撷取素材,试图写出一部“人类史”,诗人发挥想象,对人类的前景充满信心,其中既有长诗,又有短诗,不枸一格,由此创造了新型的史诗,堪称十九世纪最有表现力和最丰富的诗集之一。《凶年集》(1872)描写普法战争期间巴黎的被围、饥馑、巴黎公社的诞生、街垒战、当局的镇压,反映了雨果的爱国主义激情和人道主义精神。直至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雨果仍有诗集问世,如《祖父乐》(1877)、《精神四风集》(1881)。雨果拓展了诗歌领域,在抒情、讽刺、咏史等三方面都写出了优秀诗篇。他的想象力丰富,海洋风暴中的惊涛骇浪,阳光的千变万化,伊甸园的瑰丽,东方之夜的辉煌,都写得五光十色,绚丽多彩。风格豪放阔大,诗句有如长河滔滔,不可遏止,有时则短小精悍,笔力凝重,气度恢宏。他善用同位语隐喻,将抽象概念与具体意象并列,构成一个词组,这种修辞手段适用于哲理诗、政治讽刺诗。他将对照手法运用于诗中,效果突出。体裁多种多样,韵律丰富,手法灵活多变,诗节形形色色,以牧歌写情诗,以颂歌写哲理沉思,以轻灵的诗句写风流趣事。雨果不愧是法国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

二是《巴黎圣母院》将对照原则运用得出神入化。小说可分为情节场面的对照和人物的对照。雨果安排了两个王朝、两个国王、两个法庭、两种审判的对比。一个是路易十一的封建王朝,另一个是乞丐王朝。巨大的巴士底狱成了国王处理国事的地方。路易十一毕生竭力维护中央集权,又是一个狡猾狠毒的政治家。而乞丐王国则是一个松散的组织,并没有等级森严的官阶,“国王”仅仅是首领而已,他靠江湖义气来号召大伙儿。封建王朝的法庭随心所欲,栽赃陷害,草菅人命。法庭明知菲比斯活着,客店老板关于银币变枯叶的证词并不可信,但仍诬陷爱丝梅拉达为女巫;对加西莫多的审讯也是这样,法官是聋子,加西莫多也是聋子,聋子审问聋子,弄得满堂哄笑。而“奇迹宫廷”的法律是由乞丐、流民自己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这个区域,不让其他阶层的人擅自闯入。此外,宗教节日的嘈杂纷乱、狂欢的场面与广场上万头攒动、争看处决犯人的对比;巴黎圣母院平日肃静庄严的气氛与乞丐们奋力攻打、乱成一片、加西莫多全力守卫的对比,都造成色彩缤纷、摄人心魄的效果。

人物的对照是小说对照艺术的精髓。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一条新的美学原则:“丑怪就存在于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滑稽怪诞藏在崇高的背面,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伴。”这条对照原则贯穿于雨果的创作中。同为正面人物,爱丝梅拉达和加西莫多都有心灵美,但爱丝梅拉达的爱情是盲目的,不能分辨美丑,而加西莫多爱憎分明;在形体上,他们是美与丑的对照,爱丝梅拉达美若天仙,而加西莫多是丑人之王,除了畸形,眼睛上还长了个瘤,因为长年打钟,成了聋子。反面人物克洛德和菲比斯则有不同的心灵丑:克洛德奸诈狠毒,不能满足自己的私欲,便置对方于死地;而菲比斯快活风流,看重钱财,只关心自己的利益。爱丝梅拉达与克洛德又是一对矛盾,纯洁与阴毒是他们的相互特征;爱丝梅拉达与菲比斯是另一对矛盾,那是纯真与虚假的比照。加西莫多和克洛德实际上是一仆一主,一个看起来头脑简单,只知道服从,另一个威严,一味发号施令。其实,一个善良,富有同情心,在紧要关头敢作敢为,另一个恶毒,暗地里制造阴谋诡计。加西莫多和菲比斯在形体上是一丑一美,加西莫多形体丑而心灵美,菲比斯外貌美而心灵丑。人物之间的相互对照使得形象特点鲜明。人物之间的关系像有无形的纽带,联系起来。

雨果的人物对照还应用到人物本身之中。爱丝梅拉达天生丽质,热烈单纯,表里一致,是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结合。加西莫多外貌奇丑,而心灵崇高,形成美丑对照。雨果曾指出,这样描写能使“渺小变成了伟大,畸形变成了美好”。加西莫多在一首曲子中提出了人的美的价值标准:“不要光看脸,姑娘,要看心灵。帅哥的心往往是丑陋的,有些人心中不保存爱情。姑娘,枞树并不美,不像白杨那好看,但它在寒冬绿叶长青。”这首歌正是加西莫多这个形象的写照和意义所在。克洛德外表严峻冷漠,内心凶残歹毒,嘴上标榜禁欲主义,心里欲火炎炎。菲比斯仪表堂堂,像太阳神一样俊美,可是行为轻浮,灵魂空虚,是所谓愚蠢的美。人物的自我对照突出了心灵美的价值:内在美与外在美统一固然好,然而最重要的是内在美,即心灵美。心灵美是决定一个人好坏的唯一标准。人物的相互对照与自我对照互为补充,是雨果塑造人物的独特方法。

郑克鲁

书评(媒体评论)

作为一个讲坛和诗人,他像暴风一样轰响在世界上,唤醒人心灵中一切美好的事物。……他教导一切人爱生活、美、真理和法兰西。

——高尔基

《巴黎圣母院》是浪漫派小说的典范作品,是一曲反封建的悲歌。

——郑克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8: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