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国势、家有家势,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本身的发展都有其“势”的存在,作为一个企业家,一个管理者,应该学习老子的“顺势而为”思想。只有顺势而为,才能达到“无为”的境界。所以聪明的管理者在进行任何大的举措之前最为重要的就是“造势”,有了“势”,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三流企业做事,二流企业做市,一流企业做势。如何抓住趋势并顺势而为,是通向成功的必修课。
作为互联网和创业圈风口浪尖上的人物,雷军的投资和创业经历一直备受关注。
《雷军(在风口上顺势而为)》作者王刚为互联网界的战略投资专家,对雷军及雷系企业研究透彻,所述观点均有大量数据支撑。
“互联网+”时代,江湖烽烟四起,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金山软件董事长雷军终于在不惑之年领悟到了“顺势而为”的重要性,并牢牢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站在风口上重新开始,从0到1,创造了小米神话。“雷布斯”成功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和游戏规则,使得小米公司估值5年翻了300多倍,成为全球商业史上成长速度最快的企业。
作为互联网和创业圈风口浪尖上的人物,雷军的投资和创业经历一直备受关注。王刚著的《雷军(在风口上顺势而为)》通过对雷军及雷系企业成长史抽丝剥茧般的分析,为你诠释为什么小米自面世以来,每一款产品的投放,都能引起米粉的尖叫和轰动;为什么金山一夜之间濒临倒闭又能绝处逢生;为了打造小米生态圈,雷军做了哪些布局?从而揭示雷军利用互联网思维,顺势而为,成功飞天的商业秘密,为创业的你、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你以及迷茫的你提供智慧与灵感。
寻找一个最强劲的风口
刚开始接触神奇的电脑世界时,雷军几乎将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和电脑相关的研究上面,他要做电脑的掌控者。随着对电脑的了解越来越深入,电脑慢慢摘掉了神秘的面纱。
雷军渐渐发现,电脑也有它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不能随身携带,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如果你在路上突然想起一个问题,要在电脑上解决,就不得不返回去。事实上,整个电脑行业的研究员都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方便使用和携带一直是电脑发展的趋势。
后来出现了可以带在身边的笔记本电脑,这让雷军兴奋不已,于是他很自然地成为笔记本电脑在中国比较早的那一批体验者之一。他将随身携带的公文包改成了专业的电脑包,每天把电脑带在身边,比之前被电脑拴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感觉好多了。
在当时,笔记本电脑还是十分时髦的,但是时间久了,背着几千克重的笔记本也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到了后来,雷军甚至会因为要随身携带一个巨大而难看的充电器而沮丧不已。为什么就不能使电脑更便携、更美观一些呢?雷军心里总这样想。
就在这个时候,手机行业发生了一场变革:通过手机就可以上互联网了!有很多人都立即喜欢上这种新奇的玩法。在大街上、公交车上,雷军时不时地看见有人拿着手机上网。这时,雷军敏锐地发现,手机上网是传统的电脑上网的延伸和补充,也是移动互联网的一种体现形式。尽管当时用手机上网很不方便,但是这却是智能手机兴起的一个征兆。
这引起了雷军的兴趣,他开始研究手机。1987年,国内出现的第一款手机是广州的公司推出的摩托罗拉3200。这款手机以绝对的优势垄断了中国手机市场,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那时候,拥有一部移动电话就是身份的象征,因此有人将它称作“大哥大”。大哥大的个头很大,像板砖一样,被戏称为打架的工具。
到了20世纪90年代,手机依然是比较稀缺的奢侈品,但是已经有了慢慢普及的趋势。雷军的第一个手机是在金山的时候买的,刚刚接触到这么方便的通信工具,雷军一下子就被迷住了,有时间就研究手机。
实际上,雷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手机控,他爱玩手机在圈子中也是出了名的。每当市场上出现新的机型,他总会以最快的速度买回来,看看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在金山的16年里,他一共换了53部手机,平均一年三四部。有时候,他甚至感觉自己对手机的痴迷不亚于电脑。
而且雷军的心中还有一个模糊的期待,不知道手机能不能实现自己对电脑的所有需求。渐渐地,手机的功能强化了,能够完成基本的信息获取要求。雷军似乎看到了一个未来的美好蓝图:就在未来的某一天,自己不用再背着足足几千克重的笔记本电脑去上班,而是随身携带着一部智能手机,解决自己对电脑的所有需求。
雷军甚至兴奋地对身边的朋友说:“或许有一天,手机会完全替代电脑,并且成为下一个计算中心。”有了这个想法的雷军,开始尽量不用电脑,身体力行地验证手机替代电脑的可行性。而且由于频繁地更换手机,他也成为手机智能化过程中最忠实的见证者。
离开金山以后,雷军有了更多的时间,也将更多的精力花在研究手机上面。2007年底,苹果公司推出了一款颠覆性的手机产品iPhone,这款手机很快席卷了整个手机市场,全世界都在为这款手机疯狂。而且整个手机产业也几乎被完全颠覆,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巨头突然从领先者沦为追赶者——乔布斯完成了对手机的又一次革命。
作为乔布斯的忠实粉丝,雷军第一时间就买了iPhone。iPhone极简的外形设计给雷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急切地想要知道这款手机究竟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一回到家,雷军就坐在沙发上研究,甚至连午饭都只吃了一点点。他点着手中极简的宽屏,眼中闪现出点点星光。
“太完美了!”雷军自言自语着。iPhone将软件、硬件和移动互联网结合在一起的模式让雷军感觉到了新奇和震撼,相比自己上班经常背着的笔记本电脑,这种一手掌控所有信息的感觉,带给雷军的是一种绝对的刺激和完美的体验!
之后,雷军又买了20多部iPhone送给自己的亲友,他觉得这是一件最好的礼物。不过,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雷军也渐渐发现了iPhone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待机时间太短、不能转发短信、信号不稳定等,最重要的是不符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
P27-29
在中国,如果有哪一个企业的CEO能像苹果的乔布斯一样家喻户晓,那么这个人一定非雷军莫属。业界评价他是“中国的乔布斯”,从此他也获得了一个叫作“雷布斯”的别名。但是他本人却认为自己并不是“雷布斯”,更不会去做“中国的苹果公司”。“做中国的苹果根本没戏,”雷军说,“再看长久一些,你会发现小米和苹果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2010年,年过不惑的雷军重新开始创业,这一次他决定把握住时代的趋势,从移动互联网相关的行业着手。而智能手机,正是他所看中的“巨大的机会”。于是在2010年4月6日,一家专注于高端智能手机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科技公司——小米公司就由此诞生了。
正是这次的“顺势而为”,为雷军带来了巨大的成功。接下来的日子里,小米手机多次刷新抢购纪录,在中国手机品牌行业掀起了一股强劲的“小米”旋风。仅2012年的一年时间里,小米公司就卖出719万台手机,营业收入高达20亿美元。2013年前半年小米共信出703万台手机,从零到100亿美元,小米只用了36个月。2014年小米共销售了6112万台手机,销售收入74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2015年小米手机出货量超过7000万台……无疑,小米是全球商业史上,成长速度最快的公司。
2012年12月,中国经济界主流最高荣誉CCTV“2012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评选,雷军因创新成功入围“新锐奖”。同时在央视财经的官方微博上,出现了下面这样一段文字:
“他是最成功的投资人之一,2001年他跻身中国福布斯富豪榜,但年过不惑,他却决定投身创业。他想只在互联网上卖手机,有人说他异想天开。根据数百万用户的意见定制手机,在他看来,这才是小米最大的创新。他是获得2012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新锐奖的小米公司董事长兼CEO雷军。”
这个奖项颁给雷军应该说是实至名归,在创办小米短短三年之后,小米手机出货量就已经达到了700多万台,公司总估值达到40亿美元,雷军的老男孩创业故事再度成为近年来互联网界的焦点。
2013年3月,《财富》杂志刊发“全球十一位颠覆商业规则的创新者”,同样圈定了他,虽然排名只是第7位,却是11人中唯一来自移动互联网背景的中国人。2013年12月,他成为“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在外界一年的质疑、攻讦和羡慕声中踏上了中国企业家的荣誉制高点。
在这之后,他又成为人民网主办的“2014中国互联网年度人物”评选入围人员之一;2015年1月12日,他被财富中文网评选为“2014年度中国商人”,再度登上了《财富》中文版的杂志封面。
2015年10月13日,雷军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获得亚洲协会颁发的“2015亚洲创变者奖”(Game Changer Awards)。而他是本届获奖者中唯一的中国企业家。 为什么雷军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有人说是人脉和名气。但带给雷军好运的是他20多年的行业经验和人生积淀,他在金山像劳模一样工作了16年,对行业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洞见,他最早预见了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借鉴了苹果软硬件结合的思维,并采取了先软件和后硬件的商业路径。
他还重视互联网的力量,服务用户并让用户参与到手机的产品创新中去,凝聚了网友智慧,并在这个重视体验的时代,给了用户最好的参与感。他借鉴亚马逊,把小米做成一家电商公司,卖手机、卖T恤、卖挂件,从而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小米内生态,让用户始终留在小米、关注小米,形成铁粉,在粉丝经济学时代,这就是小米的商业逻辑起点。
最重要的一点,则是雷军善于把握时代机遇。雷军有一句名言:“站在台风口,猪也能飞上天”。对于大多数创业者来说,一步一步爬到风口、成功起飞并保证不被摔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的不只是勤奋,还有能够选对风口的眼光,以及抓准起飞时机的果敢。“风口上的猪都是练过功的”,而雷军正带着小米做到了这一点。
小米之所以能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按照雷军的说法,就是因为占住了几个风口。在对互联网依赖度高、制造业发达、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今天,小米凭借自身的优势顺利乘风而起。
如今小米在智能机行业已经搅起了一阵旋风,但人们看到小米又开始布局电视、路由器以及平板电脑了。小米甚至还推出了小米净水器、小米空气净化器之类的一系列商品,而不久前,小米公司又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发布了生态链品牌“MIJIA米家”,以及米家品牌下首款产品——米家压力IH电饭煲。
过去的五年里,小米在布局,在进行属于自己的生态链的建设。如今布局已经结束,大幕全部拉开,未来的小米还有更广大的发展前景。在“被风吹起”之后,小米到底还能飞得多高多远,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