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时代先锋(1)/爱国主义教育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辉
出版社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矿山铁人

——马万水

马万水(1923—1961),男,河北省深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生前系河北龙烟铁矿“马万水小组”组长、东采矿部副主任、龙烟钢铁公司井巷工程公司副经理,刷新黑色金属矿山掘进全国纪录10余次,工艺技术革新200余项,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带领的“马万水小组”1950年、1959年两次被授予全国模范集体称号。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1923年2月的一天,马万水出生在河北深县马家庙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幼年时,全家6口人仅有2亩薄地难以糊口,租种了地主的5亩田地。目不识丁的父亲深知没有文化的痛苦,1932年,全家省吃俭用将马万水送人小学。马万水完全懂得父亲的苦心和家人的艰难,他默默地加倍努力着,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家人的付出。可他刚上到第三个年头时,庄稼歉收,家里打下的粮食还不够给地主交租。地主以马家欠租为由,收回土地,抢走收获的粮食,强抢马万水的姐姐当佣人。只有12岁的马万水不得不辍学,帮助父母挑起家庭的重担。

1936年,父亲把年仅13岁的马万水送到日寇统治下的北平,进入一家叫“北京隆顺油柴局”的小油漆店当学徒。马万水名为学徒实则是店掌柜的小佣人,除少量的时间干点油漆活外,主要从事繁重的家务劳动,稍有差错便招来一顿打骂。

母亲积劳成疾,小弟弟因无钱治病而夭折,贫病交加的父亲实在无力抚养子女,忍痛把马万水的妹妹送给人家当了童养媳。万水心灵深处受到了极大的创伤,他发誓要学门技术作为立足之本,日后多挣些钱养家糊口。于是他默默地忍受着一切艰辛和侮辱,暗地里偷着学会了油漆的各种技艺。

3年学徒期满,马万水成了一名技术不错的油漆匠。他想现在有手艺了,可以多挣些钱,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了。但是经济萧条,工厂店铺不断倒闭。他跑遍了北平大大小小的油漆店,没有一家肯雇佣他。无奈,他只能走街串巷,做点零星苦活,连自己都难以养活。

走投无路的马万水于1942年冬到门头沟煤矿下窑背煤,那时他才19岁。日寇的煤矿可真是人间地狱,矿山四周用铁丝网围着,大门口有日本鬼子端着明晃晃的刺刀站岗,还有几条狼狗龇牙咧嘴。日寇和汉奸个个是凶神恶煞,他们把矿工当奴隶,不顺眼就打,轻者打得皮开肉绽,重者打得奄奄一息,扔进废坑道。矿工每天干12小时甚至14小时的活,背上压着200多斤重的大煤筐,匍匐在低矮阴森的斜井巷道里一步一步往外爬。劳动异常繁重,而生活又不得温饱,吃的是发霉的混合面,住的是阴湿的破工棚,既流血又流泪。一些矿工被这非人的待遇夺去了生命。马万水苦苦挣扎着,盼着一天能从这里走出去。

1948年底,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门头沟,马万水和他的工友们脱离了苦海。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尽快恢复钢铁生产,国家从各地选调了一批懂技术的干部工人进入龙烟铁矿。马万水也被选入列,任掘进五组组长、采掘技术指导。他成了国家企业的主人,激情和幸福在血液中奔涌,他一腔热情投入龙烟铁矿。

刚刚解放的龙烟铁矿,曾几经敌人破坏,已是一片废墟,残垣断壁,野草丛生,满目疮痍,找不到进矿的巷道口。后来找了一名老矿工当向导,才在丛生的杂草中找到已经塌陷废弃的巷道口。别说机器设备,就连一件像样的工具也没有。怎么办?马万水想:我们要开工,要生产,没有工具,自己设法制作工具也得生产。他领着大伙从半人高的蒿草中找到几个锈迹斑斑的钢钎和锤头,就投入钢钎锤头的手工生产。五组的工作是凿岩放炮、巷道掘进。当时掘进五组作业的30号石巷是坚硬的石英岩层,而工人大多是新中国成立前扛长工或打短工的农民,他们是农活好手,却是矿山掘进的门外汉,撑不住钎、落不准锤,锤打在钎上只冒火花不进尺度。30多天过去了,却只掘进了1.7米。他心急如焚:“就这速度,哪一年才能开出矿来?”

有6年采煤工经历的马万水,凭着自己练就的不仅落锤精准,而且一气打450锤不换手的本领,抡起10斤重的大铁锤,一口气就打成1个1米多深的炮眼,装炮、点炮更是娴熟。他不分昼夜地上班,毫无保留地给工人们轮流教授技术。他手握钢钎,让工人练习打锤。初练的工人没准头,铁锤砸在他的手上,他若无其事地笑着说:“不疼,接着打!”10斤重的大锤砸在手上怎么可能不疼?马万水是怕喊了疼工人们就不敢再练了。巷道一米一米地向前延伸,他的手不知被打脱了几层皮。一个月后,全组的掘进速度大幅提高,巷道掘进了6米。

马万水对此并不满意,设法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他看到全组一块干,工作效率低,便倡议分班开展爱国流动红旗竞赛。于是五组在他的带领下,掀起了全员学习技术的热潮,你追我赶,创优争先,劳动效率明显提高。1950年3月,龙烟钢铁总厂授予五组先进集体、马万水一等功臣称号。但他们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不断学习、研究、提高,刻苦奋战、顽强拼搏,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当时的工作条件非常简陋,巷道里没有防尘设施,放炮后巷道里被烟尘所充斥。为缩短排烟时间,马万水带着工人挥舞脱下的衣服驱赶烟尘。烟尘刚离工作面几米,他们就返回工作面开始下一轮的打眼放炮。他们不知疲倦地工作使巷道延伸着延伸着……岩石缝里出水了,就像下雨一样淅淅沥沥,淋透了工友们的棉衣,在脚下形成了一条流淌不断的小溪,浸透了工友们的鞋袜。马万水看着泡在冷水中的工人心疼啊,但那时劳保用品奇缺,他四处搜罗来3条麻袋当土“雨衣”,又搜来6双高筒胶鞋。全组18名工人轮流享用这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来的“劳保用品”,继续向矿山深处掘进。为了让工友多一次穿胶鞋的机会,他从来不穿这6双胶鞋。他工作在水最大的地方,常常浑身上下都湿透。他常常鼓励工友们:“咱们是国家的主人。现在咱们给国家干,也就是给咱们工人自己干,咱们要团结一心,苦干、实干加巧干,创造全国最好的成绩。”马万水带领工人们不断改进技术,进一步提高工效。他们实验深坑作业,将炮眼深度由1.3尺增加到1.8尺左右,一个掘进面由从前打十五六个炮眼减少到十一二个炮眼,发明了集中火力爆破的新方法,工效提高了1.5倍。为了进一步提高掘进速度,他们合理地安排工作时间,将原来每天早、晚放两茬炮改为每天早、午、晚放三茬炮,中午放完炮下班,下午上班清渣,减少了等待排烟时间;他们还合理组织人力,实行3钎7个人干,轮流休息,7人组合像一架机器一样,协调运作,紧张而有序,人歇钎不歇,半年间未出现任何工伤事故,各种消耗特别是炸药消耗大幅度下降,而工效却显著提高。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1950年4月份他们取得月进尺16.5米的好成绩,向共和国的第一个“五一”节献了一份厚礼。

6月份,他们又靠钢钎铁锤创造月掘进石英岩巷道23.7米的成绩,刷新了新中国黑色金属矿山掘进纪录。在机器普及的今天,掘进23.7米只需几小时就能完成,但钢钎铁锤的年代,这是由一个工人扶着钢钎,另一个工人抡起大锤用力在钢钎上砸一下,扶钎的工人转一下钢钎,这样一点点在掌子面上凿孔,在孔内装炸药,炸下矿石靠人力装车运去炼铁的。一般情况手工操作每月只能掘进1.7到3米,所以马万水创造23.7米的掘进纪录是个奇迹。五组被龙烟铁矿正式命名为“马万水小组”,马万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9月,马万水带领他的小组取得骄人的成绩,被评为新中国第一批全国劳动模范,他的小组荣获全国劳动模范集体称号。他胸戴光荣花,参加了全国第一次劳模大会及国庆一周年观礼。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毛主席亲切地握着他的手说:“祝贺你们小组对祖国的贡献!,,“要戒骄戒躁,再创造新的成绩。”他激动得无以言表,很久才说:“我永远记住您的话!”

大会间隙,朱德夫妇邀他到家做客,吃便饭、拉家常,询问他的工作和生活情况。饭后,马万水告别朱德和康克清夫妇准备返回住地,朱德叫住马万水:“等等,送你张照片。”不一会儿,朱德从书房出来,拿着一张照片送给马万水。马万水郑重地双手接过来,一看,那是朱德的亲笔签名照片,墨迹尚未干。马万水非常激动,那是开国元勋与开国劳模友谊的见证,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他工作的肯定。马万水后来一直把这张照片悬挂在自家最醒目的位置。

马万水怀着对组织的无限感激,更加忘我地投身于矿山事业中,决心再创佳绩。从此,马万水带领小组克服了无数困难,几乎年年创佳绩。

P1-4

后记

伟业铭刻史册,丰碑昭示未来。

“双百”评选活动为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这种讲人物、讲历史,而且见思想、见精神、全面展示英雄模范先进事迹的活动是一次震撼心魂的回顾,一次净化心灵的洗礼。由此激发了我策划出版《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历史丰碑》《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时代先锋》的热情,丛书中的这些革命英雄和劳动模范不仅感动了几代人,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而且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和根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宣扬英雄模范的崇高精神,是我们出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些革命英雄和先进人物的事迹一直感动着我,或许他们身处的年代有所不同,但他们所体现的精神实质却是一致的。那种为国为民的无私情怀、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纯洁高尚的人生境界,激励着我从少年一路走到中年,成为我行为处事的镜子,规范着我的人生。他们的精神净化了我的心灵,坚定了我的意志,陶冶了我的情操。他们的精神承载并传续着民族的血脉和文化的命脉,作为出版人,我们有责任发掘、弘扬和光大他们这种不朽的精神。所有这些坚定了我策划出版该丛书的信心。通过本丛书的编辑出版就是要颂扬他们感天动地的事迹,弘扬他们崇高精神的决心,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学习他们那种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品格;学习他们追求真理、坚持理想的坚定信念;学习他们艰苦奋斗、勇夺胜利的英雄气概;学习他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优秀品格;学习他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不断丰富和发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的文明程度,进一步弘扬社会正气,树立学习楷模,使之成为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促进社会和谐,成为一种向上的精神状态,一种良好的价值导向,一种有效的示范带动,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进而形成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引航灯,矗立在人类社会前行的路上。为了真切地展示英雄们的壮举,在选题策划时我多方查阅资料。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一次次地被感动。在书稿完成初审时,我多次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他们那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不懈的奋斗、忘我的牺牲精神使我的精神又一次接受洗礼,又受到了一次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

本丛书的成功出版是与出版社领导和同仁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正是由于他们为本丛书的出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才使得其更加完善。同时,在本丛书策划和编写过程中,特别得到了崔义中教授的指导和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丛书策划编辑

2012年6月

目录

矿山铁人——马万水

技压群芳——马恒昌

高炉卫士——孟泰

国际战士——马海德

非凡一兵——毛岸英

特级英雄——杨根思

地质之光——李四光

豫剧皇后——常香玉

爱民模范——罗盛教

一级英雄——邱少云

铁血男儿——黄继光

深山铁娘——申纪兰

一代织女——赵梦桃

数学巨匠——华罗庚

人民公仆——谷文昌

救火女杰——向秀丽

中华乒魁——容国团

浊我香人——时传祥

燕京九景——张秉贵

模范少年——刘文学

后记

序言

新中国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和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是一幅和平建设的壮丽画卷,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中华大地,英雄辈出,灿如星汉。在新中国建设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了举不胜举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散发着不可磨灭的精神光芒,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人民的英雄,他们是时代的先锋、道德的楷模。

楷模是盛开在民族精神家园的鲜花,四季飘香,永不凋谢;楷模是时代高扬的旗帜,永远引领着社会前进的方向。根据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组织开展评选的“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光辉事迹,我们组织编写了《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时代先锋》,目的是传承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社会正气,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学英雄,做模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建功立业。

这100个鲜活而富有热度的生命是和平时代的英雄楷模的代表。他们坚守着伟大的信念,执著于崇高且朴素的理想,担当着社会的责任,保守着心中那份最纯的爱。他们之中,有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也有“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劳动模范;有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科学家,也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有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也有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青年楷模。从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的人民艺术家常香玉到开创中国解析数论等研究先河的数学巨匠华罗庚,从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到“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到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他们是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做出重大贡献的各行各业杰出代表,他们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壮丽的篇章!他们是共和国的脊梁,祖国的骄傲,是名副其实的时代先锋,是全国人民的楷模!他们拥有忠于祖国、热爱人民、追求真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优秀品格,这些美德是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资源。

他们立足平凡,但不简单;他们坚守信念,追求理想。他们所做的,并不高难,只要愿意,人人都能做到;他们的人生,是那么朴实无华,却能引起人们长久的赞叹。从他们身上,我们感觉到英雄离我们并不遥远。他们立足本职,忠于职守,时时勤勉地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服务,而无论事情的巨细。他们的故事是那么平淡无奇,却能引起人们心灵的震撼。从他们的故事里,我们发现,英雄就在身边。

他们拥有一颗真诚的、充满爱的、平和的心,无论他们从事什么工作,都折射出了人性的光芒。他们的坚韧、毅力、爱心、无私谱写了新世纪的一曲曲生命的赞歌,感动了天地,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你我。弘扬他们事迹的目的并不是让我们简单地去模仿,而是应从他们身上感悟到理想、信念、。责任、真诚、爱心、执著、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中尽职尽责;当遇到困境时,坦然面对;在获得成功时,不骄不躁;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伸出援助之手。不需要轰轰烈烈,只求点点滴滴,不需要惊天动地,只要平常自然,就像这些“平凡”的人们一样,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本丛书旨在通过大力颂扬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弘扬英雄模范的崇高精神,进一步弘扬社会正气,树立学习楷模,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境界,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让英雄模范的感人事迹家喻户晓,让英雄模范的崇高精神广为传颂,高扬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丰富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加深人们对爱国主义的理解认同,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去解读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

本丛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劳动成果,谨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难免存在错漏和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 者

2012年3月

内容推荐

王辉主编的《历史丰碑》的目的是传承英雄模范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社会正气,引导人们见贤思齐,学英雄,做模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建功立业。

《历史丰碑(1)》讲述了:矿山铁人——马万水、技压群芳——马恒昌、高炉卫士——孟泰、国际战士——马海德、非凡一兵——毛岸英、特级英雄——杨根思、地质之光——李四光、豫剧皇后——常香玉、爱民模范——罗盛教、一级英雄——邱少云、铁血男儿——黄继光、深山铁娘——申纪兰、一代织女——赵梦桃、数学巨匠——华罗庚、人民公仆——谷文昌、救火女杰——向秀丽等英雄人物的光荣事迹。

编辑推荐

王辉主编的《历史丰碑》中的这100个鲜活而富有热度的生命是和平时代的英雄楷模的代表。他们坚守着伟大的信念,执著于崇高且朴素的理想,担当着社会的责任,保守着心中那份最纯的爱。他们之中,有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也有“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劳动模范;有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科学家,也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有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也有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青年楷模。从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的人民艺术家常香玉到开创中国解析数论等研究先河的数学巨匠华罗庚,从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到“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从“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到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

《历史丰碑(1)》旨在通过大力颂扬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弘扬英雄模范的崇高精神,进一步弘扬社会正气,树立学习楷模,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境界,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0: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