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路派出所位于省城繁华的中心地段。
派出所紧邻的是一条直通“总统府”的长江路,长约两公里。宽阔的马路两旁对称地长着高大而粗壮的法国梧桐,浓密的枝叶相互交织,如层层遮挡的绿帐,使得阳光难以穿透。
该所辖区面积不大,但处于省城中心区域,高楼林立,商贾云集,店铺众多。每天都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往来于此地,治安管理任务十分艰巨。长江路派出所是一个典型的“以治安管理为主,以人口管理为辅”的特大城市中心派出所,人称“省城第一所”。
高志坚万万没有想到,分局一把手刘文军竟然找他谈话,让他去长江路派出所当所长。
在分局机关当科长十多年,被调任长江路派出所所长这件事,他竟然没有听到一点儿风声。一开始,他以为局长找他只是一般性地布置工作,一点儿思想准备都没有,所以当局长宣布调他去一个重要的基层派出所当所长时,他的额头上沁出了细汗。
高志坚知道,在机关科室当科长,只要认真负责,把科里的工作抓好就行了,比在基层派出所轻松多了。在机关科室,既不用为民警的福利待遇问题操心,又没有控制发案率、破案率等硬性任务的压力,可以平平稳稳地当一个太平官。
他也知道,从分局机关到基层派出所,管理的范围虽然缩小了,但对于将来的发展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多年的公安工作经验告诉他,任何一个科、所、队干部,没有在基层派出所当主要领导的经历,是很难被提升到分局领导的岗位的。只有在派出所当过所长,带兵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这次派你到长江路派出所当一把手,分局党委是经过认真研究和考虑的。希望你到所里能够用好财务权、人事权、侦查权、户籍权和各类治安管理处罚权这五项权力,带好队伍,迅速进入角色,打开工作局面……”
刘局长的一席语重心长的寄语,使得高志坚感到了从警以来从未有过的压力。
当天的晚饭他没有回家吃,在食堂匆匆地吃完之后,回到了机关的办公室。
他坐在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老式九抽屉、“门”字形的办公桌前,看着桌上玻璃板下压着的与昔日警官学校校友们的合影,想到自己马上就要离开这熟悉的工作环境去基层打拼,到一个充满风险和考验的“战场”去“战斗”,心中不免有些紧张和不安。
下班后,分局机关大院显得异常安静,整个大楼内除了各科室和总值班室留有值班人员外,基本上没什么人了。要是在平时,他这会儿就能安下心来静静地读点儿自己喜爱的书了,以便提高一下业务素质和文化修养,但现在他心境全无。一种从未有过的冲动,使他从楼上来到了楼下的大院内。
在秋日的暮色中,他看着即将离别的三层办公楼是那样的亲切,那两棵有些年纪的挺立在大楼门前的高大雪松是那样的苍翠。他不由得在楼前盆景似的花坛前漫步、思考起来。
他在想,长江路派出所他原来经常去,比较熟悉,此时此刻所里的民警们正在忙些什么呢?他即将和他们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战斗在一起。作为一个明天就要上任的小头头,何不现在就去见见他们呢?来个突然袭击,看看他未到任之前他们的真实工作状态!
出了分局大院,迎面就是人群、车辆川流不息的中山东路。他沿着中山东路一侧的人行道,缓步向长江路派出所走去。
金秋九月,江南省城气候宜人、惠风和畅。尤其是向晚时分,各大宾馆、饭店、商场、娱乐场所和高耸的现代化大厦渐次闪烁着绚丽的霓虹灯光。不断变换的彩色图形,把新街口繁华的商贸中心装点得流光溢彩。夜幕中,透过梧桐树叶,一片片彩色光影眨着迷人的眼睛,令人陶醉,真可谓‘‘新街El畔人如潮,入夜华灯映碧霄”。
而此时,高志坚无心欣赏这早已熟悉的城市夜景。他用了近二十分钟的时间,一个人悄悄地来到了长江路派出所。
长江路派出所在青石街的一条僻静的小巷内,占地面积有四百多平方米。办公小楼曾是原国民党上校军官的一栋三层别墅。小院的前排是一溜低矮破旧的砖木结构的青瓦平房,值班室和户籍接待室都设在前排的小平房内。
一踏进值班室,他就惊呆了:晚上九点多钟,值班室内竞空无一人。按照派出所的值班规定,值班民警二十四小时不能脱岗,随时要接待和处理群众的报案和来访。
值班人员都到哪儿去了呢?
他在值班室转悠了一会儿,便穿过通往院子的值班室后门,走进小院儿查看起来。
夜晚,院内黑漆漆的,只有紧邻值班室的一问老旧平房的玻璃窗内透出昏黄的灯光。他想,这个房间里可能有人,于是便随手敲起门来。门很快就被打开了,但房内的一幕让他怔住了。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