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红云所著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研究(1949-2008)》在广泛收集并消化国内外对新中国农地制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利用大量的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描述了新中国六十年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农地制度及其制度特征、制度效果和制度运行成本。并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中的政党理论、官僚理论和利益集团理论,分析并解释了推动不同历史时期农地制度产生和变迁的主要因素。最后总结出推动新中国六十年农地制度产生和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新中国农地制度变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农民对现行农地制度的态度和对今后农地制度改革意愿的分析,利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和产权理论,本研究从实证和规范两个角度对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路径进行了探讨。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本书所持的基本假设和方法论
第三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结构和概念解释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国外文献综述
第二节 国内文献综述
第三节 简要评价
第三章 基础理论
第一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第二节 公共选择理论中政治市场参与者的行为理论
第四章 土地改革时期的农地制度
第一节 传统中国社会的土地制度演变史
第二节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制度
第三节 土地改革时期的农地制度及其制度特征
第四节 土地改革的制度效果及评价
第五节 土地改革顺利完成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农地制度
第一节 农业合作制度产生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农地制度变迁及其制度特征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的制度效果及评价
第四节 农业合作化相对顺利实施的原因分析
第六章 人民公社时期的农地制度
第一节 人民公社产生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人民公社时期的农地制度
第三节 人民公社时期的农地制度效果分析
第四节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土地制度变化的原因分析
第七章 近三十年的农地制度
第一节 第一阶段(1979~1993年)的农地制度及其制度特征
第二节 第二阶段(1993~2001年)的农地制度及其制度特征
第三节 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的农地制度及其制度特征
第四节 近三十年农地制度效果分析
第五节 近三十年农地制度变迁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
第八章 中国农地制度改革路径探讨
第一节 新中国六十年农地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二节 农地制度与农民意愿调查分析
第三节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路径探讨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