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震撼崛起(成吉思汗及其英武儿孙上下)/元史演绎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冯苓植
出版社 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三分野史,七分正史,十分历史。《元史演绎系列》全景展现大元王朝历史画面,比学术写史更简单,比草根写史更耐看。

由冯苓植著的《震撼崛起(成吉思汗及其英武儿孙上下)/元史演绎系列》主要讲述了成吉思汗及其历任大汗的功过得失,再现大元王朝的历史画面。

内容推荐

由冯苓植著的《震撼崛起(成吉思汗及其英武儿孙上下)/元史演绎系列》是一部全景展现大元王朝历史画面的读史随笔。本书分上、下两册,从元代蒙古族的衣、食、住、行等风俗习惯写起,着重介绍了成吉思汗及其儿孙在文治与武功方面的突出成就,再现了元王朝震撼崛起的全过程。

目录

开篇

 元朝历史将从此被掀开

第一辑

 吃:从“乍马宴”到“一统全席”

 喝:奶茶飘香与酒歌高亢

 穿:马背民族服饰实用而又绚丽多彩

 住:从居无定所到宫廷巍峨

 行:马蹄席卷起铁旋风

第二辑

 双图腾:黄金家族的源与流

 萨满巫师:神权与皇权

 女人们:一夫多妻和“继婚制”

 “斡耳朵”:毡帷宫帐里的后妃们

 “幼子守灶”权与男人们的命运

 天葬与成吉思汗皇陵今何在

第三辑

 成吉思汗遗产之一:一部征服者的不朽史诗

 成吉思汗遗产之二:千户制与权力架构

 成吉思汗遗产之三:分封与战争跳板

 成吉思汗遗产之四:初创文字与制定“札撤”

 成吉思汗遗产之五:海纳百川和与时俱进

第四辑

 窝阔台大汗与“异化的白鹿”

 贵由汗:一页相对灰暗的历史

 圣洁的母亲与一个家族的命运

 蒙哥大汗:一位重振草原雄风的君主

第五辑

 忽必烈前期的政治角色:马前卒

 忽必烈早期的“纳儒”与“习儒”

 忽必烈抚治漠南初试汉法

 忽必烈迂回包抄远征大理国(上)

 忽必烈迂回包抄远征大理国(下)

第六辑

 蒙哥大汗的“再造辉煌”

 蒙哥大汗的“肃腐反贪”

 蒙哥大汗跨越前人的征服梦(上)

 蒙哥大汗跨越前人的征服梦(中)

 蒙哥大汗跨越前人的征服梦(下)

试读章节

噩耗果然迅速传开,军心顿时大乱……

综合中外相关史料可以看出,从九月一日到九月二日的这两天,可称为忽必烈做出人生抉择最艰难的两天。文臣武将纷纷进入帅帐争相进谏,甚至当着忽必烈之面争得面红耳赤。有的主张从皇庶弟末哥之议,应“火速北归以定国家大计”;有的则主张决不能“自投罗网”,当“先图中原再作他日谋”!在文臣武将的激辩声中,忽必烈却顿失往日的从容大度,竟罕见地拂袖走出帅帐,远远站立于江岸之上,再一次久久凝视着“滚滚长江东逝水”。

无人再敢轻易去打扰,只剩下个英雄孤寂的背影……

也不知又过了多少时间,还多亏赵璧从漠南开平王城传驿报前来。有外史载,此次赵璧疾驰数昼夜,却仅带来察苾王妃的只言片语。众皆以为此番轻易打扰必遭训斥,谁料忽必烈展阅后竟意外地纵声大笑,再不犹疑,旋即重归帅帐。事后群儒也曾问过赵璧是何锦囊妙计,赵璧回答:“王妃仅曰,当用蒙古心思之……”有些儒僚似仍大惑不解。须知,这位王妃自十七岁嫁到藩邸后,不仅助宗王“纳儒习儒”,而且近二十年来也深得“儒学要义”,日渐成为在中原推行“汉法治汉”的领军人物。此次她受命坐镇后方开平王城,北络汗廷、南控燕京、直连前沿,其才智似早已超越华夏历朝历代的“贤后”。难怪王鹗、许衡、窦默等前朝状元、一代大儒、理学名家在忽必烈远征大理时,均能在金莲川团结在她的周围视之为“主心骨”。而奇怪的是,她今日为何竟只字不提历朝典故,反而一反常态仅示意宗王“当用蒙古心思之”!

莫非神鹿的化身又在展示其神奇之处……

果然,忽必烈重回帅帐之后,除一脸凝重之外,两目尽显难掩之悲愤之情,再不遮不掩,当即通令东路大军全体将士为蒙哥大汗志哀。战马悲嘶、旌旗低垂,成千上万的蒙古铁骑陷入了一片惘然和悲痛之中。但当有蒙将也有人又在建议“立即北归”时,忽必烈却厉声回之曰:“吾奉命南来,岂可无功遽还?”声音回荡于千军万马之间,意思是说:大汗虽去,汗命犹在!作为圣祖子孙,岂能够就这样蒙受屈辱,无功而返?(见《元史.世祖本纪》)但是进是退,何去何从,似仍在他心灵深处激烈地相互冲撞着。据外史载,这时多亏有霸突鲁赶来与他促膝长谈,而现在也唯有这位带有连襟关系的木华黎之孙才敢于“冒犯”。果然他一见到忽必烈就开门见山直指察苾来函说:“王妃所见,愧煞吾辈蒙古男儿!‘当用蒙古心思之’,在此噩耗传来之际确有振聋发聩之功。我‘也客蒙古兀鲁思’自圣祖以来唯崇英雄,而前贵由大汗也确因有过失败最终导致窝阔台家系汗位不保。再看此次大汗空国而出灭宋,东西两路均由大汗兄弟亲率,剩下南路还是由家臣勋将统领。如今大汗于西路猝死,南路军尚在苦战未卜吉凶,如宗王再无功而返急欲北上,请试想我草原母地将如何看待宗王与拖雷家系?恕末将直言,到时恐怕不仅是一两小儿作乱,而是引发诸王争霸导致圣祖基业之分崩离析!王妃所言切中要害,当以蒙古心决断之!不与小儿争一时长短,当以胜利论长久英雄!”

忽必烈果不愧如史载:度量弘广,海纳百川……

次日,即尽将随征诸王与众将召集于帅台之前,展示了他慷慨激昂的另一面。首先,他出人意料地历数起蒙哥大汗的种种丰功伟绩,称其为攻无不克的伟大征服者,战无不胜的圣祖皇嫡孙,圣明无比的蒙古大汗,卓越超群的中原君主!随之,更进而道出蒙哥大汗率军是如何过关斩将,如何攻城拔寨,如何用兵如神,如何所向披靡,如何荡平川蜀……使听者莫不为自己的大汗引以为荣,莫不以自己身为蒙古骁将而深感骄傲。而在此时,这位东路军最高统帅却话锋蓦地一转,突然声泪俱下地沉痛宣布:“然而,天不假年!深受万众敬仰之无敌大汗,却为续写圣祖伟大征服事业之辉煌,英勇无畏,积劳成疾,最终竟病逝于烈马雕鞍之上,然阴魂不散,。临死尚吓死敌将数员!谁对‘南家思’竟无耻敢称之为胜,此真乃对我大汗之亵渎,对我大蒙古之侮辱!是可忍孰不可忍,本王不日将率师跨江南征雪耻,凡有血性之蒙古男儿当应奋勇当先,争报此仇!”此言颇具蛊惑性!瞬间便又出其不意地将蒙哥大汗“奉若神明”,不仅威镇住了东道蒙古诸王,而且也凝聚了众蒙将骁勇的野性战斗力。

汉臣儒士们受冷落了,竟远远被排除在外……

P5-P6

序言

冯苓植先生的四部大作《震撼崛起——成吉思汗及其英武儿孙》(读史随笔)、《一统华夏——忽必烈大帝之文韬武略》(长篇历史小说)、《宫闱秘史——蒙元帝国的后妃轶事》(读史随笔)及《重振北元——草原传奇皇后满都海》(长篇历史小说),即将汇编为《元史演绎系列》由远方出版社付梓面世。这的确是蒙元文化传播的一件幸事!嘱我作序,我欣然命笔,说几句自己的体会与感受吧。

我和冯先生是五年前在呼和浩特市的一次学术会议上认识的。他长我十岁,是兄长,也是小说家前辈。我们又都曾在山西太原读书和生活,所以那次谈得很投缘。之后,冯先生莅临津门,约定再次会见,面叙旧情。不凑巧,我因兄长突然病故,只得临时取消约定,急匆匆回太原奔丧。错过与冯先生的天津会面,我深感遗憾。

冯先生退休后,离群索居,当起了“游牧作家”,尽情遨游在七八百年前的蒙古游牧世界。初次见面时他已写完《忽必烈大帝与察苾皇后》和《大话元王朝》等,让我非常感动。于是,我对他说:“历史的传承向来是靠双翼的,一翼是靠专家学者的探索和研究,一翼是靠通俗演义和野史笔记的普及和传播。如陈寿的《三国志》以及罗贯申的《三国演义》就是很好的例证。元史所欠缺的正是后者。”我这样说,也是有依据的。蒙元帝国是空前绝后的世界帝国,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巨大,乃至人们把13、14世纪视为蒙古世界。虽然元朝统治不足百年,但所留下的历史遗产丰厚而重要,随便就能举出凡例,如行省制的实行和西藏归入中国版图,这是对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壮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九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中国的蒙元史研究后来居上,取得了许多引人瞩目的成绩,改变了“元王朝在中国,元史学在国外”的窘况。这诚然令人欣喜。另一方面,以通俗文艺方式写作的大众传播作品相对较少,除了20世纪蔡东藩的《元史通俗演义》和黎东方的《细说元朝》及电视剧《成吉思汗》影响较大外,其他蒙元题材的文艺作品寥若晨星,与蒙元帝国的显赫地位很不相称。目前国人对清朝史事相当熟悉,对清朝认同度较高,甚至略强于宋、明,而对元朝史事大多知之甚少,认同度颇低。虽然有多种原因,但以通俗文艺方式写作的大众传播作品偏少,面向亿万百姓同胞的文化熏染欠缺,恐怕也难辞其咎。冯先生以耄耋之年,撰写《元史演绎系列》这一皇皇巨著,可谓“及时雨”。该系列图书艺术地再现了被常年封存的蒙元精彩历史画卷,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难能可贵,值得称道喝彩!

冯先生之所以退休后老骥伏枥,知难而进,花费十六七年时光,全力以赴地完成《元史演绎系列》,主要动机就是回报草原。他大学毕业后,因为“家庭出身”,不得不“走西口”,长期生活在茫茫的大漠草原上。是蒙古族兄弟姐妹伸出温情的手,给予他许多照料和帮助,伴随他度过那段辛酸而又难以忘怀的岁月。冯先生由衷地感谢多年来无私帮助过他的那些蒙古族朋友们,也感谢蒙古草原!于是,回报草原,准确地传承和普及蒙元历史文化,就成为他人生的一人心愿。他还想得更多、更远:民族的团结,祖国的统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懂得感恩,是人类共同的文化取向。昔日草原恩惠,今朝回报草原。倘若我们都能如此行事,都能做到感恩奉献,那就能够超越自我,造福社会,携手铸成美好的明天。在这方面,耄耋之年的冯先生,已做先驱榜样,吾侪后辈理当效法追随。但愿我们能展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力,以此回报祖国、回报社会,让未来充满大爱,充满光明!

后记

综观世界风云变幻,似乎总要牵扯到一个重要的话题:民族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的阿以战争,到90年代的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俄罗斯的车臣战争,以及时至今日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从本质上来说,莫不牵扯到这个重要的话题。这是西方大国惯用的历史手法:挑起民族矛盾,制造民族分裂,肢解一个国家(如南斯拉夫),以达到他们分而治之称霸世界之目的。

再看中国近代史,也绝不乏这种先例。在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便公然在西藏和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大做文章”。从明目张胆地派兵入侵西藏,到暗中扶持乌斯满匪帮欲分裂新疆,翻阅中国近代史,似页页均可见这样的史实。到日本帝国主义公然侵略我国的时候,借民族问题欲肢解我们伟大祖国的图谋就变得更加明显。竟扶植傀儡先后在我东北三省成立了伪满洲国,在我内蒙古地区成立了伪蒙疆自治政府,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即便时至今日,为遏制我国的进一步崛起,西方某些大国也仍在重复着这种“贼喊捉贼”的卑劣伎俩。常常假人权和民主之名,行诋毁和干涉他国内政之实。豢养热比亚之流和接见达赖之举,莫不反映了他们用心之险恶。

但也有一点必须指出,这就是西方大国这些历史性的图谋,在中国却往往难以得逞。重读中国近代史便可得知,即使在国力最衰败的历史时期,各民族维护祖国统一的意志也是不可动摇的。事例之多,举不胜举。比如说,在雪域高原藏族同胞曾两次奋起抗击英国人的入侵,在新疆地区各族人民也曾共同声讨乌斯满匪帮的叛乱。就连日寇侵华最为猖狂嚣张时,虽已在统治区以肢解为目的分别建立了伪满、伪蒙疆、伪汪逆政权,但我国各民族儿女共同抗击日伪的英勇斗争却从未停止过。白山黑水间就出没着无数的满族抗联战士,茫茫的大草原也驰骋着众多的蒙古族抗日健儿,江南的河湖港汊中也涌现着各民族的抗日英雄……“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似早已成为我国各民族撼天动地共有的心声!而在研究近代史的过程中,这一切曾引起过我深深地思索。尤其是面对诸如当代的阿以战争、科索沃战争、波黑战争,以至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我曾久久地思索着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在这些地区挑动民族矛盾至今仍屡屡得手,而即便在衰败的旧中国他们也往往徒劳无功呢?

答案似乎只有一个:用现代话来说,那就是我国的民族团结极具鲜明的“中国特色”。绝非一朝一夕所形成,而是历经近两千年的磨砺而达到了持久的融合。君不见!早在西方殖民主义者倚仗炮舰灭绝印第安人和玛雅文化的一千多年前,中国在汉代即实行了“和亲”政策。至今王昭君和匈奴单于的后代仍在漠北草原繁衍着,成为一曲民族交融的颂歌。即使进入盛唐,这种政策仍在延续着,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结合仍被藏族同胞视为千古佳话。况且随后还有唐朝公主出嫁到了西域,也为新疆各民族的交融起到过历史性的作用。而到了清代,虽回避与汉族结亲,但历代满族皇帝娶蒙古族贵胄之女为后却屡见不鲜。横向的民族交融,孝庄皇后就是最为著名的一例。这种血缘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在西方早期殖民主义中很难见到的。总之,和亲政策虽仍值得商榷,但却绝少西方早期白人至高无上的那种血腥的殖民主义之举。中国从未有过跨海而出去贩卖非洲黑奴的先例,也未曾有过越洋而去另一大洲消灭当地土著居民的劣行。民族间是曾有过摩擦甚至撞击,但那大多却是双向平行的。正如史学大师翦伯赞先生1957年视察呼伦贝尔大草原所说:“这里曾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演兵场,一经演练成熟便冲向前台逐鹿中原,演出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历史剧。北魏的鲜卑、辽之契丹、金之女真、元之蒙古、清之满族,莫不如此……”这是客观事实,均有大量史料为证。虽说这种撞击往往是极其惨烈的,但更多的却是经过日久天长的磨砺所达到的民族文化交融。故

……

最后,当应提到的是这部“史话”的严肃性。全书读来是让人感到那么兴趣盎然,却又从始至终凸显了作者那“不趋时、不媚俗”的一贯风格。绝少见为迎合时尚去拔高某个历史人物,而是严格地忠实于历史,客观依据史实进行着叙述。比如对大元王朝的缔造者忽必烈,就绝没有一开始便简单地把他归结为一个先知先觉的“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推进者”,而是严格地尊重历史,将他放置于激烈的二元文化矛盾冲突之中加以展现。元代学者孔齐在其所著《至正直记》中就曾说:“世祖(即忽必烈)能大一统天下者,用真儒也。用真儒以得天下,而不用真儒以治天下。”正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路历程。而作者为更全面地再现这位“华夏少数民族第一帝”的历史风貌,随之便既写了他对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诸多卓越贡献,又写了他对“以仁治国”的疑虑、反复,甚至倒退的全过程,以及由于他的失误所造成的民族矛盾,从而还导致了他晚年的家庭悲剧……但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还依据翔实的历史写出了忽必烈那特有的坦荡胸怀和民族气质,以及晚年是如何自觉地走下神坛:息战,养民,回归仁政,重塑了民族的辉煌。

总之,作为一个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者,为研究当代西方大国累累挑衅的西藏或新疆问题,熟知元王朝似成了必要的历史回顾。因为正是由于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缔造的南北一统的新王朝,不仅在七百年前就确立了西藏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也正是由忽必烈的敕令才初步奠定了政教合一的体制。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元世祖和雪域圣僧八思巴的历史功业,甚至连达赖这个封号也很难有的。同时新疆也是如此,在七百多年前就顺应西域各民族的心愿融人祖国这个大家庭了。史载畏兀儿名臣廉希宪为大元王朝的“开国元勋”就是一例,这种历经七个世纪的民族团结史是很难被别有用心者加以篡改的。

遥在天津,我祝贺《震撼崛起一一成吉思汗及其英武儿孙》的完成。虽作者一再声称这只不过是一部“通俗史话”,但我却认为对研究中国的近代史来说,仍极具学术价值。

难能可贵的发挥余热,极为必要的历史回顾。

书评(媒体评论)

翻阅着这部书稿,我被深深感动了,竟然夜不能寐,仿佛又被他那梦幻似的笔触带回到了七百多年前那金戈铁马的草原往事之中。翔实的史料,精辟的考证,独到的见解,客观的叙述,无不体现着这位老作家学识的渊博、功力的深厚以及求真务实、探索不止的精神。须知,在长期的文学创作中,冯兄的小说便是以不趋时、不媚俗、不追求时尚而深受同行敬重的。当然,这部分退休“隐居”后的读史随笔和札记就更突显出他的一贯文风和品格了。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著名文学评论家包明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