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着特殊意义的思想家,被后人视为理学先师、关学宗师。他著书立说,不过是晚年七八年的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却留下了伟大的思想和深远的影响。
《张载》(作者宣朝庆)是《大家精要》中的一册,书中透过对张载的身世与环境、行迹和作品的分析,勾画出他的思想发展,展示了他的心路历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张载/大家精要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宣朝庆 |
出版社 | 云南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着特殊意义的思想家,被后人视为理学先师、关学宗师。他著书立说,不过是晚年七八年的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却留下了伟大的思想和深远的影响。 《张载》(作者宣朝庆)是《大家精要》中的一册,书中透过对张载的身世与环境、行迹和作品的分析,勾画出他的思想发展,展示了他的心路历程。 内容推荐 张载(1020~1078),中国历史上一位有着特殊意义的思想家,被后人视为理学先师、关学宗师。他生活在北宋中期,这一时期经济繁荣、国际环境较为安定,但社会矛盾突出。张载用了很长时间去思考人生与社会。但真正在思想的舞台上尽情挥洒,著书立说,不过是晚年七八年的时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却留下了伟大的思想和深远的影响。《张载》透过对张载的身世与环境、行迹和作品的分析,勾画出他的思想发展,展示了他的心路历程。 《张载》(作者宣朝庆)是《大家精要》中的一册。 目录 第1章 名教可乐 千古文章两张载 修文习武倔少年 投军方知名教乐 出入佛道返六经 第2章 学而论政 文章本非图功名 敦本善俗云岩令 史笔襄赞军国事 诤言遭贬归田农 第3章 关学宗师 忘身忧修学乐道 创关学倡道关中 会二程西归病逝 传关学痛其寥寥 第4章 以易为宗 易理推演立气本 阴阳变化廓太虚 有无辩证辟佛道 天道性命相贯通 第5章 以礼为用 儒学复兴重践礼 计划井田均土地 欲济困厄建宗法 反对集权求分封 第6章 变化气质 人从天地有气质 中和清通感渐来 知礼成性须克己 圣贤气象最高层 第7章 民胞物与 《西铭》原是大文章 天下本同一家亲 乐天知命顺生死 民胞物与中国心 附 年谱 主要著作 试读章节 年少的张载一边耕种,帮母亲支撑全家生活,一边肩负教育弟、妹成人的重任。可以想见,没有祖、父的抚养和教育,全靠个人的信念和自立精神应对各种事务是十分不容易的。所谓“穷迫不坠青云志”,在艰难的生活中,张载并没有耽误学业,农闲时便去崇寿院读书。现在横渠镇的张载祠堂.,就是原来的祟寿院,后以张载知名于世曾改名横渠书院,院中尚存张载手植的柏树等文物。 历史对于这个年轻人来说是非常残酷的,当时太多的事情使他不能把精力放在读书上,在学问上并没有打下很好的根基。其中,除了养家糊口之外,西北的战争也时刻敲击着年轻人的心灵。关中地区地近西夏,当时正值北宋和西夏问时战时和,张载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对此格外关注,也曾梦想投笔从戎,以身报国。 西夏政权源自唐末陕北藩镇,主要人口是党项羌,部族散居在陕陇北部一带。其首领拓跋思恭因助讨黄巢有功,唐室授为夏绥银节度使,赐姓李,后又晋爵夏国公,领有夏(今陕西横山县西)、银(今陕西米脂县西北)、绥(今陕西绥德)、宥(今陕西靖边县东)、静(今米脂县西)五州,世代相传,历唐末、五代以至宋初。宋廷对于夏州李氏加以怀柔笼络,承认其世袭旧土的特殊地位,以安其心。开始时,李氏对宋廷也极为恭顺,但982年西北政情突变,宋夏关系崩坏。这一年,由于西夏宗族不睦,节度使李继捧自请率族入朝,献五州之地。继捧族弟继迁不服,出走地斤泽,以兴复为号召,屡次进犯诸州,西北边警顿起。北宋制裁无策,任其猖狂。明道元年(1032),元昊上台,他黠武多智,政治野心很大,在做太子时就反对臣服宋朝政策,嗣位后改姓嵬名氏,又定服制,易年号,定官制,网罗人才。宝元元年(1038)元昊更自行称帝,国号大夏,并遣使于宋,要求宋朝承认他的独立地位。接着,元昊大兴干戈,于康定元年(1040)正月带领叛乱部队进攻延州(今延安),包围延州整整七天,俘虏了北宋部队主要将领□延、环庆两路副都总管刘平和郎延副都总管石元孙。 西北接连而来的坏消息,不能不使人们联想起澶渊之盟。北宋自立国开始,就缺乏雄才大略的君主,不能开拓出汉、唐那样的广阔疆域。不唯如此,自10世纪末开始,北宋对辽始终采取消极防御的政策,长期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景德元年(1004),辽军大举南侵,直抵黄河岸边的澶州(今河南濮阳附近)。尽管在宰相寇准的坚持下,宋真宗御驾亲征,战争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但宋朝还是和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宋每年向辽国纳贡10万两白银,20万匹绢以赎买和平。元吴领导下的西夏正是抓住了宋朝皇帝的“惧战”心理,要以战逼和,让宋朝签下另一个“澶渊之盟”,攫取经济上的巨大利润。 宋夏冲突,元昊声势嚣张,宋廷朝议纷纭。此时,承平日久,天下全盛,故强硬论者力主出兵灭夏。但是,在西夏的进犯中,北宋军队连连败北。宋将刘平、任福、葛怀敏相继败死,北宋曾封闭雁门关,备战潼关,以防西夏进一步侵略。为此,先后有韩琦、范仲淹、庞藉等经略陕西,充实军需,力筹战守。特别是范仲淹到延州后,选将练卒,增设城堡,抚楫流亡,联络诸羌少数民族,深为西夏所畏惮,称“小范老子(即范仲淹)腹中有数万甲兵”。 年轻的张载既沐浴在这样的氛围中,身上流淌着父、祖的热血,怎能不思考如何投身其中的问题呢?当时,他有一个朋友叫焦寅,是陕西郐县人,武艺高强,颇通兵法。两个人商量着要组织一支民兵到西北战场上保家卫国、建功立业。庆历元年(1041),西夏出兵攻占洮西之地(今甘肃一带),张载时年21岁。形势危急中,他给时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主持西北地区军务的范仲淹写信,强烈要求投笔从戎、收复失地。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士大夫的领袖,学术上也有很深的造诣。当时,延州知州张存已经被西夏吓破了胆,要求调任内地。范仲淹在这种情况下挺身而出,上表自请代张存知延州,主动挑起了保民卫国的重担。他多么希望能够像西汉的霍去病、东汉的窦宪一样,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干出一番扭转乾坤的事业,永息硝烟!在《岳阳楼记》中,他曾大声地呼唤民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他一起为国家社稷奋斗。他是多么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一起来抵御外患、报国立功啊。然而,豪迈的理想抵不住北宋积贫积弱的现实。在西北军中,范仲淹很快就认识到现实的残酷。在《渔家傲》中,他叹惋英雄迟暮,壮志难伸——“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有道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但北宋单纯防御的战略却使诗人不能唱出高昂激越的情调、必然胜利的信心,内心处于极度苦闷之中。在防御西夏进攻的同时,他开始为这个国家谋划新的未来。P6-8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