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弗雷特·赫尔姆著,刁承俊译的《巴托克/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详细介绍了巴托克的一生,包括他的生活、创作、演出等。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分析精辟,并配有54幅生活与创作活动的鲜为人知的插图及照片,还有详尽的作品目录及他人评说。书中配有同传记主人公有密切关系的同时代人的肖像,以及他本人经历的历史事件和音乐活动的图片,做到图文并茂。这些插图并非用于装饰,而是用形象来说明问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巴托克/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美)埃弗雷特·赫尔姆 |
出版社 | 人民音乐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埃弗雷特·赫尔姆著,刁承俊译的《巴托克/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详细介绍了巴托克的一生,包括他的生活、创作、演出等。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分析精辟,并配有54幅生活与创作活动的鲜为人知的插图及照片,还有详尽的作品目录及他人评说。书中配有同传记主人公有密切关系的同时代人的肖像,以及他本人经历的历史事件和音乐活动的图片,做到图文并茂。这些插图并非用于装饰,而是用形象来说明问题。 内容推荐 埃弗雷特·赫尔姆著,刁承俊译的《巴托克/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附有作曲家音乐作品的完备目录,这是音乐爱好者和研究者重要的杳考依据,书后的对作曲家研究的出版物和重要书目,大都是在研究史上有了定评的重要著作,也是最新出版的。本书还附有传记主人公的同时代或后代的重要思想家、音乐评论家和同行作曲家的评价,或带有箴言性的摘要语录。这些评论常常代表了不同时代的各种不同的观点,但总的来说是客观的,有的是切中要害的。这些不同时代、不同观点的评论可以开阔读者的视野,有利于促进读者对作曲家的思考和认识。 目录 导言 童年和青年时代(1881—1904) 大瑟勒什 布达佩斯的大学生 年轻的爱国者与《科苏特》 年轻的作曲家(1905—1911) 巴黎 初步接触民间音乐 巴托克成为钢琴教授 影响与试验 私事 内心流亡的年代(1912—1921) 巴托克与民间音乐 巴托克乐曲中的农民音乐 作为民间音乐研究者的巴托克 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战后时期的动乱 舞台剧本 最初的国际成就(1921—1931) 第二次婚姻 巴托克与学术界 同美国的初次遭遇 1931—1940 美国(1940—1945) 译注 年表 对巴托克的评论 作品目录 图片来源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年轻的爱国者与《科苏特》 刚好在那次柏林独奏音乐会之后一个月,就发生了巴托克作曲生涯中的第一件大事。1904年1月14日,他的交响诗《科苏特》在布达佩斯首次演出,而且是在使巴托克一夜成名的情况下。 这些情况当然同音乐没有多大关系。巴托克于1899年到达布达佩斯之后,就陶醉在越来越强烈的爱国热情之中。他到来时,正值马札尔主义的新一轮浪潮掀起之际。科达伊在1921年撰写的一篇论述巴托克的文章中描写道: “1900年前后,在匈牙利出现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自1849年以来受到压制的民族主义方针现在占了上风。在政治上人们谈论的是脱离奥地利。由于无数学者的辛勤努力,古老的匈牙利开始再一次觉醒……拉科齐14时代的爱国歌曲被人们怀着满腔热情从遗忘中抬了出来。天资很高的天才出现在所有领域,预兆着巨大的进步或者巨大的危险的狂热活动比比皆是……” 在马札尔人眼里,这场新爆发的运动是一项非常正义的事业,这项事业关系到匈牙利精神和意识的恢复。可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毫无疑问,匈牙利人有理由把奥地利人视为“坏人”;另一方面,奥地利人也有理由把匈牙利人看成是难对付的家伙和捣乱者。最后,对奥地利人的专横和傲慢感到气愤的马札尔人,对待自己内部少数派的态度其专横和傲慢的程度也毫不逊色。 在权威性的、不偏不倚的《不列颠百科全书》(1910年第11版)中,人们可以看到:“在匈牙利一千六百万居民(1906年)中,马札尔人差不多还不到一半。只有八十万人有选举权,其中马札尔人占了绝大多数。联合政府实际上所代表的并不是居民群众,而只不过是一小部分占统治地位的少数派。多少年来,这个少数派不关心群众的社会和经济需要,因为他们热心追逐的是自己本身的党派利益,试图在必要时采用强迫和贿赂的办法,把马札尔语言和文化强加于各个非马札尔种族头上。” 可是爱国运动激励着这个年轻的、政治上尚未成熟的巴托克的幻想。他身着民族服装出现在社交聚会中,也出现在音乐会的舞台上。他鼓励别人也这样做。他要求他妹妹同样穿上农民服装去参加他的一次演出活动。他责骂奥地利人及其对“匈牙利人”(他的原话)的压迫。他使用印有匈牙利浮雕式国徽的信笺,信笺上有匈牙利国歌《愿上帝赐福给匈牙利人》的第一行,而且亲手加上“拯救他免遭哈布斯堡家族奴役”,要不就自己画一个国徽,在上面写上“打倒哈布斯堡家族”。 写给他母亲的一些书信犹如郑重其事的政治演讲。他在1903年9月8日写道:匈牙利人之所以会衰败是“因为匈牙利民族的个别成员——除了极少数例外——面对一切非匈牙利的因素,显示出一种极其令人痛心的冷漠态度。不是在高层政治中,在那里我们可以为民族理想感到欢欣鼓舞。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由于每一件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不断地对匈牙利民族犯下罪过……要用言语、行动和讲话来传播、宣传匈牙利语——大家相互之间都讲匈牙利语吧!!!” 在同一封信中,可以找到巴托克那个著名的意见。又要引用的这个观点是断章取义,在这里并没有考虑到他当时对于马札尔身份是何等入迷: “每一个人,当他成熟时都必须明白,自己要为哪一些理想的目标而奋斗,这样,他就可以按照这些目标来确定自己的全部工作和全部活动。就我本人而言,我整个一生都将在各个领域、在任何时候,以各种方式来为一个目标服务——为匈牙利民族和匈牙利祖国的兴旺服务……” 巴托克整个一生也都在为匈牙利民族的兴旺服务,但并非按照他在这里所暗示的那种狭隘的方式,而是通过他超越所有的民族界限,成为一个“反民族主义的”人这样的途径,可是与此同时,这种人却绝不会丧失对自己国家的热爱。(P39-41) 序言 近年来我国爱好西方古典音乐的人,特别在青年中愈来愈多了,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现象。就在当前出现的古典音乐普及规模愈来愈大的喜人形势下,人民音乐出版社选择了德国汉堡罗沃尔特出版社(RowohltVerlag)出版的“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数十种翻译出来,目的是供我国包括发烧友在内的广大音乐爱好者、音乐从业人员(教师、演出工作者)等从事音乐欣赏、学习、研究和教学时参考。 罗沃尔特出版社是德国历史悠久的出版社之一,成立于上世纪初。它随着德国百年来的政治沧桑几起几落,但始终以求新扶新为己任,在推动德国文化创新上有着值得自豪的传统和声誉。“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是罗沃尔特出版社“名人传记丛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套书在全德国乃至所有德语国家都是闻名的。如果你有机会到德国普通的家庭做客,几乎可以在每家的书架上发现这套五颜六色的丛书部分或成套地排列在书架上,十分引人注目。说这部丛书家喻户晓并不过分,它已经成为人们经常查阅的工具性参考书了。 “罗沃尔特名人传记丛书”涵盖了几乎人类全部知识领域和文化领域,只要某人对某一知识和文化宝库,诸如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政治、军事、文学和各种艺术门类(音乐、造型艺术、戏剧、电影、舞蹈等)曾做出卓越贡献,或者对社会的历史进程起过显著影响,罗沃尔特出版社就请人为其撰写传记性的文字收入丛书,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单行本篇幅不大,一般是200页上下的小册子,但具备科学性和可读性两方面的价值。丛书每个单行本都以传记主人公的名字为书名,书名下有副标题:“以传记主人公的自述作依据,配相应的图片文献加以说明”。副标题强调丛书的两个特点:一是使用第一手材料写成,加强传记的客观性和可靠性。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有关音乐家传记的出版物,中外有个通病,常常把音乐家的天才神秘化或把他们的生活浪漫化,传记作者不遗余力收集音乐家的趣闻轶事,把它们当成认识音乐家的主要窗口,有的甚至用渲染性语言、不确实的虚构哗众取宠。“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不这样,每一个作者在正文前都要做说明,说他写这本传记要打破过去在这位作曲家身上制造的神话,还他一个真面目。二是所有书中均配有同传记主人公有密切关系的同时代人的肖像,以及他本人经历的历史事件和音乐活动的图片,做到图文并茂。这些插图并非用于装饰,而是用形象来说明问题。最近出版的单行本取消了这个副标题,但我们注意到新版传记强调第一手材料的原则不变,书的排版做到图文并茂的努力没变,非但如此,新版还换上了许多彩图。 罗沃尔特出版社物色的撰稿人,都是对撰稿对象、相关领域及有关问题有深入研究并做出卓越成绩的专家,这可以从丛书编辑部为每个作者所写的介绍中看出。有的撰稿人还是相应研究领域中的权威,比如《瓦格纳》的撰写人汉斯·迈耶先生就是世界瓦格纳研究权威之一。因为在文学和音乐方面的渊博学识和突出成就,而且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日尔曼语文学学者,汉斯.迈耶先生被北京大学授予名誉教授称号。 罗沃尔特出版社组织了一大批专家学者为“罗沃尔特名人传记丛书”各科的单行本撰稿,使通俗性的小册子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这也是值得我国出版界和各学科的专家学者,特别是音乐学科中的专家学者效法的。上述特点和做法,保证了“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的科学性,值得赞扬和推荐。 我们认为这套丛书还有另外两个特点值得指出。 一是丛书的单行本在不断更新。以莫扎特、贝多芬、肖邦为例,单行本已更换成全新的版本,新版由新的撰稿人写出。通过比较,我们注意到新版的观点和材料因学术界对这几个音乐家的研究有新的进展和新的成果而与旧版有所不同,一般说新版抛弃了作者认为是陈旧的观点,从新的视角来观察问题,补充新的材料。这种做法和我国的“与时俱进”精神是相通的。另外,新版抛弃了旧版堆砌材料搞繁琐哲学的缺点,叙述和行文比以前简洁扼要,篇幅也减省了。 另一个特点是前面提到的文字内容和丰富图片文献的搭配。我国的出版界常用“图文并茂”形容好的出版物,但是有的书刊文字配了许多花花绿绿的图片,看起来琳琅满目,但与文本内容没有多大关系。“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丰富的图片资料与文本内容相得益彰,放在有关内容旁边,起到了使内容具有直观的形象性作用,使读者阅读时不感到枯燥,而且加深了对内容的印象。 为了满足一些读者深入研究的需要,书中的引文都一丝不苟地在书后尾注中标明出处。附带说明:书中若有对我国读者陌生、但对理解本文起加深作用甚至关键作用的人名、地名、名词和所说的事件、问题,原作者没有加注,但我们的译者把这些都作为脚注放在当页的下方。丛书每个单行本都附有作曲家音乐作品的完备目录,这是音乐爱好者和研究者重要的查考依据,书后的对作曲家研究的出版物和重要书目,大都是在研究史上有了定评的重要著作,也有最新出版的。这两个附录我们原封不动地以原文附在中文后面。应该指出,这两种附录所提供的资料都是最新的和可靠的,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每个单行本还附有作曲家的生平大事年表,可以帮助读者对作曲家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迅速查考作曲家生平事迹和作品完成的准确年代。 丛书还附有传记主人公的同时代或后代的重要思想家、音乐评论家和同行作曲家们的评价,或带有箴言性的摘要语录。这些评论常常代表了不同时代的各种不同的观点,但总的来说是客观的,有的是切中要害的。这些不同时代、不同观点的评论可以开阔读者的视野,有利于促进读者对作曲家的思考和认识。 人民音乐出版社把“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译审任务交给我们三个人,我们感到这个任务很有意义,就欣然接受了。但我们都感到责任重大,因为任务是艰巨的。一是数量大,全套有60本,而且都是德文。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懂德语的人虽然不像解放初期那样凤毛麟角,但比起英语、俄语、法语来,毕竟人数尚少,合格的德文译者不易寻觅。二是这些书的内容专业性强,与一般的音乐家传记相比,它们具有一定的深度。所以,我们组稿时必须找那些既有较高德语修养,同时又有一定音乐知识的译者。幸好,很多译者都是古典音乐爱好者,他们特别对德国音乐有相当丰富的知识。 但是要译好这样的丛书,对仅仅是一个懂德语的音乐爱好者来说,仍有许多音乐专业上的难关要克服。幸好我们的译审小组中有专门从事音乐专业教学、研究的音乐史专家余志刚,有在大学兼任了十几年音乐欣赏教学的德国古典文学专家严宝瑜,以及有过业余翻译音乐类书籍丰富经验的歌德研究专家高中甫。由他们各自组稿的译稿完成后,都由他们精心审校。如审稿时遇到疑难问题,译审小组在人民音乐出版社理论辞书编辑室的负责同志和责任编辑的参与下一起研究解决。总之,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所有翻译者都抱着高度的责任感,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地去完成这项工作。因为所有参加工作的人深深了解完成这个任务意义重大,都愿竭尽绵薄之力,为我国的社会主义音乐事业的普及和提高做一点工作。 以上便是我们要说的话。因为许多话是我们对读者怎样理解和使用这部音乐丛书有关,所以我们把这些话当作“序”放在书前,我们没有认为我们的话是绝对正确的,写上这些仅为读者作参考之用。竭诚希望批评指正。 严宝瑜(执笔)余志刚 高中甫 “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丛书”译审小组 2003年6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