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莉·勃朗特编著的《呼啸山庄(无障碍阅读)(精)》出版后一直被人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说”,是一部“奥秘莫测”的“怪书”。原因在于它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而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取代了低沉的伤感和忧郁。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虽然它开始曾被人看做是年轻女作家脱离现实的天真幻想,但结合其所描写地区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英国的社会现象,它不久便被评论界高度肯定,并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至今久演不衰。
艾米莉·勃朗特编著的《呼啸山庄(无障碍阅读)(精)》呼啸山庄的主人——乡绅恩萧先生带回来了一个身份不明的孩子,取名希斯克利夫,恩萧先生对希斯克利夫的宠爱引起了儿子亨德莱的强烈嫉妒。主人死后,亨德莱为报复把希斯克利夫贬为奴仆,并百般迫害,可是恩萧的女儿卡瑟琳跟希斯克利夫亲密无间,青梅竹马,他们相恋了。后来,卡瑟琳不得已嫁给了画眉田庄的文静青年埃德加。希斯克利夫悲痛欲绝之下选择出走,三年后致富回乡,卡瑟琳已嫁埃德加,却并不幸福。希斯克利夫为此进行疯狂的报复,通过设计赌博夺走了亨德莱的家财。亨德莱本人酒醉而死,儿子哈里顿成了奴仆。希斯克利夫还故意娶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贝拉,进行迫害。内心痛苦不堪的卡瑟琳在生产中死去,临终前却紧紧抓住希斯克利夫不放。十年后,希斯克利夫又施计使埃德加的女儿小卡瑟琳,嫁给了自己即将死去的儿子小林顿。埃德加和小林顿都死了,希斯克利夫最终把埃德加家的财产也据为己有。复仇得逞了,但是他无法从对死去的卡瑟琳的恋情中解脱出来,最终不吃不喝苦恋而死。小卡瑟琳和哈里顿继承了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的产业,两人终于相爱,去画眉田庄安了家。
在她十七岁生日那天,他没有去墓园,那天下着雨,我就说:
“今天晚上你一定不出去了吧,先生?”
他回答:“不出去了,今年我要推迟一下了。”
他又再次写信给林敦,向他表示很愿意见他;如果那个病人能见人的话,我毫不怀疑他父亲一定会允许他来的。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是不能来的,便遵嘱回了一封信,暗示着希斯克利夫先生不许他到田庄来;但他舅舅的亲切的关怀使他愉快,他希望他有时在散步时会遇到他,以便当面请求他不要让他的表姐和他如此长期地断绝来往。
他的信上这部分写得很简单,大概是他自己的话。希斯克利夫知道,他为了要凯瑟琳做伴是能够娓娓动听地央求的。
“我不要求她来这里,”他说,“可是我就永远不见她了么,只因为我父亲不许我去她家,而您又不许她到我家来?请带她偶尔骑马到山冈这边来吧;让我们当着您面说几句话!我们并没做什么事该受这种隔离;您也并没有生我的气:您没有理由不喜欢我,您自己也承认。亲爱的舅舅!明天给我一封和气的信吧,叫我在您愿意的任何地点见见你们,除了在画眉田庄。我相信见一次面会使您相信我父亲的性格并不是我的性格:他肯定说我更像是您的外甥而不像是他的儿子;虽然我有些过失使我配不上凯瑟琳,可是她已经原谅了,为了她的缘故,您也该原谅吧。您问起我的健康——那是好些了。可是当我总是与一切希望割断,注定了孤寂,或者同那些永不曾、也永不会喜欢我的人们在一起,我怎么能够快活而健康起来呢?”
埃德加虽然同情那孩子,却不能答应他的请求;因为他不能陪凯瑟琳去。他说,到了夏天,也许他们可以相见;同时,他愿他有空来信,并且尽力在信上给他劝告和安慰;因为他很明白他在家中难处的地位。林敦顺从了;如果他不受拘束,他大概会使他的信中充满了抱怨和悲叹,结果就会把一切搞糟:但是他的父亲监视他很严;当然我主人送去的信每一行都非给他看不可;所以他只好不写他特有的个人痛苦和悲伤,而这是他的思想里最先想到的题目,他却只表达了硬把他与他的朋友和爱人分离之苦;他还向林敦先生慢慢暗示必须早些允许见面,不然他会担心林敦先生是故意用空话来搪塞他了。
凯瑟琳在家里是个有力的同盟者;他们内外呼应终于说动了我主人的心,在我的保护之下,在靠近田庄的旷野上,同意他们每星期左右在一起骑马或散步一次:因为到了六月他发现他还是在衰弱下去。虽然他每年拨出他的进项的一部分作为我小姐的财产,可是他自然也希望她能够保留她祖先的房屋——或至少短期内能回去住;而他想到唯一的指望就在于让她和他的继承人结合;他没想到这个继承人和他自己差不多一样迅速地衰弱下去;任何人也没想到,我相信:没有医生去过山庄,也没有人看见过希斯克利夫少爷而到我们中间来报告他的情况。在我这方面,我开始猜想我的预测是错了,当他提起到旷野骑马和散步,而且仿佛如此真挚地要达到他的目的时,他一定是真的复原了。我不能想象做父亲的对待快死的儿子会像我后来知道的希斯克利夫那样暴虐地、恶毒地对待他,他一想到他那贪婪无情的计划马上就会受死亡的威胁而遭到失败,他的努力就更加迫切了。
当埃德加勉强答应了他们的恳求时,盛夏差不多过了,凯瑟琳和我头一回骑马出发去见她的表弟。那是一个郁闷酷热的日子,没有阳光,天上却阴霾不雨;我们相见的地点约定在十字路口的指路碑那儿。然而,我们到达那里时,一个奉命作带信人的小牧童告诉我们说:“林敦少爷就在山庄这边;要是你们肯再走一点路,他将很感激你们。”
“那么林敦少爷已经忘了他舅舅的第一道禁令了。”我说,“他叫我们只能在田庄上,而我们马上就要越界了。”
“那么等我们到达他那儿时就掉转马头吧,”我的同伴回答,“我们再往家里走。”
可是当我们到达他那里时,已经离他家门口不到四分之一英里了,我们发现他没有带马;我们只好下马,让马去吃草。他躺在草地上,等我们来,而且一直等到我们离他只有几码远时他才站起来,看到他走路这么没劲,脸色又是这么苍白,我立刻嚷起来,——“怎么,希斯克利夫少爷,今天早上你不适宜出来散步哩。你的气色多不好呀!”
凯瑟琳又难过又惊惶地打量着他:她那到了嘴边的欢呼变成一声惊叫;他们久别重逢的庆贺变成了一句焦急的问话:
“他是否比往常病得更重呢?”
“不——好一点——好一点!”他喘着,颤抖着,握住她的手,仿佛他需要它的扶持似的,当时他的大蓝眼睛怯懦地向她望着;两眼的下陷使那往日所具有的无精打采的样子变成憔悴的狂野表情了。
“可是你是病得重些了,”他的表姐坚持说,“比我上次看见你时重些;你瘦啦,而且——”
“我累了,”他急忙打断她。“走路太热了,我们在这儿歇歇吧。早上,我常常不舒服——爸爸说我长得很快呢。”
凯瑟琳很不满意地坐下来,他在她身旁半躺着。
“这有点像你的天堂了,”她说,尽力愉快起来。“你还记得我们同意按照每人认为最愉快的地点与方式来消磨两天么?这可接近你的理想了,只是有云;可是这草是这样的轻柔松软:那比阳光还好哩。下星期,要是你能够的话,我们就骑马到田庄的园林里来试试我的方式。”P146-148
走近作者
艾米莉·勃朗特,19世纪英国作家与诗人,英国文学史上公认的天才女作家,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她出生于贫困的牧师家庭,受父亲影响,酷爱读书,30岁时即英年早逝。代表作《呼啸山庄》。这部作品是艾米莉.勃朗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也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人物剪影
希斯克利夫:希斯克利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人物。一眼望去,他似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恶人,有时甚至是一个罪犯。他公然违反了社会的法律,也践踏了社会的道德准则。但艾米莉·勃朗特塑造这个阴郁的-主角时独具匠心,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使他成为--+值得同情的人物。
凯瑟琳:凯瑟琳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她时而友爱,时而狂暴,时而温柔,时而激动,时而深情款款,时而任性率性。但是凯瑟琳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她背弃了真正的本性——这种本性与希斯克利夫是一体的——只为那尘世的浮华的缘故。粗俗的希斯克利夫社会地位比她低,所以她决定嫁给埃德加,正是这个决定促成了小说的悲剧。
艺术特色
《呼啸山庄》具有超常的特点,它体现了一种凄厉、恐怖、残酷、神秘的不寻常的美学风格,这种美学风格,首先表现在艾米莉对题材的处理和对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塑造上。艾米莉是一个无视现实潮流、无视读者审美情趣而彻底表达自我的独县个性的作家。因此,她笔下那些趋于极端的、桀骜不驯的、冷酷无情的人物,那种暴烈、顽强、神秘的激情,便为时人所难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