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疗愈场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作者 (美)琳内·麦克塔格特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与专家几十年来就多种专精领域,在世界各地精心设计、执行各类实验。他们发现,从基本层级上来看,我们所有人都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与世界也是有牵连的,也就是说,我们正在和我们的世界共振。

琳内·麦克塔格特著的这本《疗愈场》告诉我们:事实上,我们的力量远远超过自己所知,我们有能力疗愈自己、亲友,甚至是我们的社群。每个人都有这种本领,并将这种本领凝聚成更加强大的集体力量,来改善我们的生活。就所有层面来讲,我们的生活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内容推荐

琳内·麦克塔格特著的这本《疗愈场》从科学角度研究人类心灵的奥秘,如侦探小说般精彩的科学闸释,用科学实验来颠覆你对宇宙万物的看法!

一群来自世界各地、勇于挑战的前沿科学家告诉你:人类的求知和沟通能力远比我们所了解的更深奥!我们每天、每分钟都在创造这个世界,我们其实远比自己所想的更有本事,我们不仅可以疗愈自己,更可以疗愈世界!

目录

序言 即将来临的变革

第一篇 共振的宇宙

 第一章 黑暗中的光明

 第二章 光明之海

 第三章 光灵

 第四章 细胞的语言

 第五章 与世界共振

第二篇 浩瀚的心灵

 第六章 察人之所未见

 第七章 分享梦境

 第八章 扩大眼界

 第九章 无穷尽的此时此刻

第三篇 接通宇宙能量场

 第十章 疗愈场

 第十一章 该亚发出的电报

 第十二章 零点时代

致谢

试读章节

在整个太空计划当中,米切尔一向有点特立独行,而且以他41岁的年纪,尽管还是比谢泼德年轻,在阿波罗计划成员当中肯定算是比较年长的一员。噢,就这部分,他举止得体,模样也不错,一头黄棕色头发,阔脸,中西部长相,而且语气慵懒,讲话慢条斯理,就像是商务航班的驾驶员。不过,在旁人眼中,他还带点知识分子气息:成员中唯一同时拥有博士头衔和试飞员资格的人。他进入太空计划的途径肯定算是异数。他在麻省理工学院拿到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他认为这样会让自己无可取代——他就是这么审慎地规划通往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途径的。直到事后他才想到,以自己在海外累积的飞行小时数,还要再做增补才能获得进入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资格。不过,提到飞行,米切尔可算是行家。他和其他同事一样,也曾经到莫哈韦沙漠,在查克·耶格尔的“飞行马戏班”中队待了一段时间,凌驾于飞机当初的设计构想之上,将飞机性能发挥到极致,甚至还一度成为同侪的教练。不过在他心目中,与其认定自己是名试飞员,他宁愿自诩为探索者:当代的真理探询者。他对科学的兴趣,始终和年轻时代对浸信会基本教义派的热情相持不下。他成长于新墨西哥州罗斯韦尔市并非偶然,那里正是人类目睹第一起疑似外星人事件的发生地点——距离美国火箭科学之父罗伯特·戈达德的家,只有约1.5公里的路程,而跨过山脉几公里之外,也正是原子弹最早的试验场地。科学和灵性在他身上并存着,彼此角逐,不过,他期盼两者能以某种方式握手言和。

此外。米切尔还对组员隐藏了某些事情。1115~傍晚过后,当谢泼德和斯图在吊床上就寝后,米切尔悄悄展开了行动,继续执行在这趟探月往返航程中一直在进行的实验。近来,他一直沉浸在意识和超感官知觉的实验中,花时间学习约瑟夫·莱因博士的研究成果。莱因是一名生物学家,他针对人类意识完成多项超感官领域的实验。米切尔最近结交了两位拥有博士学位的朋友,他们也都针对意识本质不断进行可靠的实验。他们都意识到米切尔这趟探月旅行将为他们带来独一无二的机会,得以试验人类传心术是否能超过莱因博士在实验室里使用的距离。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探知这种沟通方法是否能够延伸至远达地表所能够企及的距离之外。

从就寝时间算起,已经过了45分钟,如同他在航向月球两天期间的做法,米切尔取出一个小型手电筒,在用来写字的夹板纸上任意写下几个数字,分别代表莱因博士著名的齐纳符号,包括:方形、圆圈、十字形、星形,还有一对波形线。接着他有条不紊,逐一对着数字凝神专注地看,试图把他所选的项目“发送”回老家,给那群同事。尽管实验令人感到振奋,他却秘而不宣。曾经有一次,他想和谢泼德讨论意识的本质,不过他和这位上司并不是十分亲近,而且这样的话题在其他人心中是激不起米切尔那种迫切渴望的。脱离地球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有些曾经想到上帝,而且太空计划的所有成员也都了解,自己是在寻觅宇宙运作方面的新事物。倘若谢泼德和斯图知道米切尔努力在把自己的思维发送给地球上的人,他们将会比以往更加确信他就是个怪人。

米切尔完成当晚的实验,打算在隔天傍晚再做一次。不过,有了稍早的经历,他觉得几乎没有必要再做了,当时他在内心已有定见,深信人类心智彼此相连,人类和世界上其他的一切全是相连的。他的直觉让他接受这点,但他身体中另一部分科学的理性却觉得还不够。以后的25年间,他一直期望用科学为自己阐明真相。

米切尔平安返家。对当时而言,任何在地球上进行的自然探勘,都无法和前往月球相提并论。随后不到两年时间,最后三次探月航行都由于资金短缺而取消,于是他离开了国家航空航天局,开始了一趟真正的旅程。事实将会证明,探勘内太空将远比登月行动或寻访圆锥陨石山耗时,也困难得多。

米切尔并没有按照计划完成所有六次实验,而且过了一段时间后,他才把自己完成的四次数据拿来和同事在地球上的六段猜测过程所得的数据进行比对。结果确认双方的相符程度非常显著,侥幸发生的概率为三干分之一。他的超感官知觉小实验成功了。当时确实违反已有的逻辑推理,产生某种沟通现象。这些成果和莱因早先在地球上所完成的同类实验结果相符。

米切尔在太空中电光石火的瞬间体验,大大影响了他原本的信念,在他的内心引发细微裂痕。不过,那次经验最让米切尔感到困扰的是针对科学就生物学提出的最新解释,特别是在意识方面的阐述。如今这方面的理论应该算得上简约到令人不可思议。尽管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那几年还读过探究宇宙本质的量子物理学,如今生物学看来却依旧深陷泥淖,困守400年前的世界观。当代生物学模型的基础,似乎依旧沿用牛顿的质能古典观点,实际存在的分离物体在没有东西的空间,按照可预测的方式移动。另外有些人则接受笛卡儿的观点,认为身体和灵魂(或称为心灵)是彼此分离的。在这种模型里面,没有任何东西能够精确映现真相,包括一个人的真正复杂特性、人和所处世界的关系,或最具体而言——人的意识。实际上,人类和组成身体的各个部位,依旧被当成机械装置。

有关生物谜团的生物学解释,大半都是解构研究对象,细分至渺小的显微尺度,企图借此来认识整体。据推测,身体是由于遗传铭印、蛋白质合成和盲目突变,才长成现有的模样。根据现代神经科学家所言。意识存在于大脑皮质区——这完全只是化学物质和脑细胞混合产生的结果。在我们脑中播放的画面,就是化学物质生成的,而观赏电视的那个“它”,同样也是化学物质所生成的。由于人体本身错综繁复的机械性运作,我们才得以认识这个世界。由此可见,现代生物学并不认为这个世界最终不可细分。

P6-9

序言

我们正处于一场革命的开端——它和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所引发的那场变革同样大胆,且影响同样深远。科学前沿的新观念纷纷出现,质疑我们对世界运作的一切信念,也挑战我们对自己的定义。这类发现证实了宗教的主张:人类的非凡特性,远远凌驾于肌肉和骨头的组合之上。从根本的层面来讲,这门新科学为困扰科学界数百年的几项问题作了解答。从深远的范畴而论,这就是一门研究超自然奇迹的科学。

几十年来,来自世界各地深受尊崇的科学家在各自的专精领域,做了许多精心设计的实验,所得结论显然违背当代生物学和物理学原理。总的来说,这类研究产生了丰富的信息,让我们更理解支配人类身体和宇宙其他现象的核心组织力量。

他们的发现令人震惊。从人类的基本元素来看,我们并不是一种化学反应,而是种能量蕴藏。人类和一切生物,都是一种能量场里面的能量组合,而且和世界上的其他东西全都彼此相连。这种脉动能量场,就是我们的本质和意识的核心动力机,我们存在形式的组成要素。我们的身体和宇宙之间并没有“我”和“非我”的二元分界,这其中只有一个基础的能量场。这个场就是我们心智较高功能的成因——指引我们身体成长的信息源头。这就是我们的脑、我们的心,还有我们的记忆——没错,这正是古今世界的蓝图。决定我们健康不健康的决定力量,并不是细菌或基因,而是必须引用这股力量,身体才能摆脱病痛。我们都隶属于这个世界并投入其间,无法与之分割,而我们唯一的根本真理,就是我们和世界的关系。”场,”爱因斯坦曾经扼要地说,”就是唯一的实在。”

直到近来,生物学和物理学都还是牛顿这位现代物理学之父所支持观点的奴仆。我们对这个世界以及我们在其中所处的位置的一切信念,全都引申自17世纪时形成的观念,而且时至今日,这依旧是现代科学理论的基石。根据这些学说,宇宙间的所有元素都是彼此独立的,可以分割,而且完全自成格局。

追根究底,这样便造就出一种带分离属性的世界观。根据牛顿所描述的有形世界,物质分子各自遵循一定的运动定律,在时间和空间里面移动——宇宙是一部机器。在牛顿构思出运动定律之前,法国哲学家勒内·笛卡儿已经提出了革命性创见,他认为我们——以我们的心灵为表象——和构成我们身体的无生命物质是两回事,身体只是一台运作顺畅的机器。世界是由一批互不相干的细小物体所构成,而且其如何运行是可以预见的。这其中,疏离较多的就是人类。我们身处宇宙之外,冷眼旁观。尽管基于不明原因,我们的肉体和真正的自我是分离的,不过我们还有“另一个”我——意识心灵——来进行观察。

尽管牛顿的世界始终是如此中规中矩。却总归是个孤寂的荒僻处所。世界继续运行,对于这个庞大的齿轮箱来说,有没有我们都没有关系。牛顿和笛卡儿只用了几手灵巧的招数,就把上帝和生命从物质世界抽离了,也把我们和我们的意识全都抽离出我们所处世界的核心。它们把心和灵魂从宇宙中分离了出来,只留下一堆环环相扣却毫无生机的组件。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正如丹娜·左哈尔在《量子自我》一书中所述的那样,“牛顿的见地把我们从宇宙的构造中撕了出来”。

随着达尔文学说的发展,我们的自我形象也愈加凄恻。根据他的进化论,生命是随机出现的、具有掠夺性、没有目标,且独立存在(不过,目前新达尔文派已经作了理论修正)。要么就当最好的,要么就别想生存。人类并不是进化中偶发的产物。归结到最基本的层面,人类承续自祖先的庞杂生物遗产,只有一个核心:求生存。取食或被吃掉。人性精髓就是一种基因恐怖分子,能够有效处理所有比较弱小的环节。生命不是要分享和相互依存,生命就是要求获胜,要抢先抵达。倘若真的存活下来,那么就要独自生存于进化树的最顶峰。

这种把世界当作机器,把人类当作求生机器的思维典范,促成我们由技术角度来认识宇宙,然而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的真正的知识却几乎没有。就心灵和形而上学层次来说,机器典范却造就出最绝望又最冷酷的孤寂感受。这种典范也没有帮助我们认识人类本质的最根本奥秘:我们是如何思考,生命是如何开始,我们为什么生病,单细胞是怎样转变为五脏俱全的人类,还有,在我们死后,人类意识会陷入什么处境。

尽管这种机械式分离的世界观并不令人信服,纵使这与日常体验并不相符,我们也只能继续倡导。许多人向宗教寻求庇佑,但求脱离我们眼中那种严酷又空虚的存在现况,也祈求宗教一以贯之、共享社群和有所为的理想,这或许能够提供帮助,然而其所凭借的世界观,却与科学信念相抵触。追求心灵生活的人,都要陷入这种对立世界观困境,徒然挣扎,无法调和这种两极观点。

……

然而,一切都太晚了,革命势不可挡。《疗愈场》中提到的科学家,只是先驱人士中的少数。另外还有许多人紧随其后,提出质疑、进行实验、修正自己的观点、投身钻研真正探索者都该从事的研究。科学不应该只因信息不符现有科学的世界观就被斥为无稽之谈,正统科学必须开始回应信息,调整现有的世界观。这时也该适度降低牛顿和笛卡儿的地位,两位先知提出的历史观点,如今则已经落后于时代。科学完全是种进程,宗旨是要了解我们的世界和我们自己,科学并不是一套恒久不变的定律,每当新思潮涌起,旧观念往往就必须被扬弃。

《疗愈场》陈述这场变革的发轫历程。就像其他革命一样,刚开始也只有一小群叛逆分子,他们分头集结众力并凝聚气势——在一个领域有所突破,在其他方面产生发现,这不是齐头并进的大规模改革运动。尽管他们对彼此所做的研究都有认识,不过这群男女都是实验学家,通常并不喜欢大胆逾越实验的界线,全面检视所发现的东西有何蕴涵,或许他们也没有时间比对最新科学证据来探察究竟。这群科学家分头踏上发现之旅,也各自找到一桶泥土,却没有人有勇气宣布这是一片大陆。

《疗愈场》就是这方面的初期代表作品之一,本书试图整理这些有分歧的研究,统合构成完整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这本书还提供了一些领域的科学论证,这些领域主要是在宗教、非传统医学以及新时代猜想。

尽管本书的论述内容,都是以严谨的科学实验为凭据,但我偶尔还是要揣摩推敲,由相关科学家提供协助,帮我统一整合,拼出全貌。在此我必须强调,就如普林斯顿荣誉退休院长罗伯特·雅恩经常说的,这套理论是一项“进行中的研究”。《疗愈场》部分篇幅所提出的若干科学证据,有些还没有经过其他独立团体重新验证。所有新观念都必须以初期尝试看待,《疗愈场》也是如此,本书试图收集个别发现,整合构成模型,其中部分将来必然要再进行琢磨。

同时我们最好把一句著名的格言谨记在心:正确观念永远无法被彻底证实,科学充其量也只能否定错误的观念。本书详尽说明的新观念也历经考验,若干知名科学家,曾经以正当试验做法,多次尝试,想要让这类观念名誉扫地,不过至今还没有人办得到。除非有证据批驳或再琢磨,否则这类科学发现依旧成立。

本书是为一般读者撰写,为了以浅显内容来传达十分复杂的理念。我经常必须借用隐喻,这只能粗浅显现真相。有时候,本书所呈现的新观念相当极端,必须耐心铺陈,我也无法保证这些部分都很容易被读懂。就笃信牛顿、笛卡儿的读者而言,书中有些理念会显得相当艰涩。因为在你们的眼中,世界万物往往都是毫无纠葛的独立的单元。

这里也有必要强调,这些全都不是我的发现。我不是科学家,我只是个记者,偶尔也做点诠释工作。荣耀要归于从事实验工作的学者,他们多数都默默无闻,只是在日常工作中发觉、领悟了惊人的真相。然后往往就在他们并没有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其研究成果便改头换面,演变成探究不可能的物理现象的学问。

琳内·麦克塔格特

2001年7月于伦敦

后记

致谢

本书缘起于八年之前,那时我在工作期间不断巧遇奇迹。这里并不是采用通俗的讲法,不是指海水分开或面包无止境地增长,而是指和我们的信念不符、完全违背世界运作道理的现象,因此还是可以视为奇迹的。我遇上的奇迹都是涉及疗愈方面的严谨的科学证据,而这些疗法,却彻底违反我们人类的生物学原理。

举例来说,我找到几项很不错的顺势疗法研究。这些研究都采用随机双盲设计,还纳入安慰剂控制组(现代科学药学研究的金本位制),结果显示,你可以把一种物质稀释到极端稀薄,连一粒分子都没有留下来,再把这种(和纯水并没有两样的)稀释液拿给病人服用,结果却能够改善病情。我发现有些针灸研究也能产生类似的结果,沿着所谓的能量经络,在身体特殊定点用细针穿刺皮肤,这些严谨的研究都能证明,针灸对特定病情具有疗效。

至于心灵疗愈现象,尽管有些研究的质量很差,却有几项还不错,足以显示这其中出现了很有意思的现象,因此说不定远程心灵治疗还真的有些道理,并不只是安慰剂或正面感受的作用。这其中有许多研究。甚至连病人都完全不知道有人想要借心灵来治疗他们。然而,却有证据显示,有些人能够在一段距离之外,集中注意某位病人,还以若干手法缓解他的病情。这类发现令人惊奇,却也让我极感不安。

这类做法的根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有关人体的基本依据完全相左。这些医学体系据说都是在“能量层级”发挥作用,不过我也不断揣测,他们所讲的到底是指哪种能量。

另类人群经常使用“微妙能量”一类的术语来抒发见解,不过,我还想追根究底,并不以此为满足。这种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储存在哪里?有什么微妙之处?这是不是人类能量场一类的东西?还有,是不是除了可以解释另类疗愈方法之外,这类能量还能解答生命中的许多未解谜团?是不是有某种能源,我们还不是真正了解?

倘若顺势医疗等做法能够生效,那么这就要颠覆我们对本身的肉体和生物真相的一切信念。这两者(顺势疗法和正统医学)肯定有一种是错了。这就等于是一种新的生物学、一种新的物理学,也似乎有必要接纳所谓的能量医学,采信其中所含的道理。

我开始私下探究,追查是否有任何科学家针对暗含另类世界观的领域进行研究。我前往世界许多地区,面见物理学家和从事其他先端研究的顶尖科学家,足迹遍布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南美洲、中部美洲和美国。我和其他国家的许多科学家通过书信、电话联系。我参加研讨会,聆听现场提出的崭新激进发现。基本上,我决定只采信论述有凭有据,能遵循严谨科学准则做研究的科学家的发言。这种专门研究能量和疗愈的另类人群已经带了相当多的揣测成分,我希望一切新理论都能够有扎实的基础,采用可以验证的数学或实验精确方程为本,构成真正的物理学,来推敲解析并做理解。由于我打算借由科学来论断传统和另类医学孰是孰非,因此也可以说,我希望科学界能够为我提供一套新科学。

一旦开始探究,我找到了一个由顶尖科学家组成的人群,他们的人数虽少,却能团结一心,而且全都非常有名望,所有人都投入相同领域,针对若干细节进行研究。他们的发现令人难以置信。他们所从事的研究,恐怕要推翻生物化学和物理学的现有定律。他们的研究成果,不只是能够解释顺势疗法和心灵疗愈术可能产生的效应,他们的理论和实验,也融合构成一套新科学,一套崭新的世界观。

《疗愈场》集中讨论书中所提及的重要科学家的观点,大半内容都是根据访谈所得来铺陈,再加上钻研他们发表的重要著作的阅读心得。其中最主要的学者包括:雅克·邦弗尼斯特、威廉·布劳德、布伦达。邓恩、贝恩哈德·海施、巴西尔·希利、罗伯特·雅恩、埃德·梅、彼得‘马瑟、埃德加·米切尔、罗杰·纳尔逊、弗里茨一阿尔贝特·波普、卡尔·普里布拉姆、哈尔·普索夫、迪安·雷丁、阿方索·鲁埃达、沃尔特-申普、玛莉莲·施利茨、赫尔穆特·施密特、伊丽莎白·塔尔格、拉塞尔·塔尔格、查尔斯·塔特和侯美婉。他们对我大力协助、鼓舞打气,或亲自面见,或通过电话、信函联系。这些科学家多半都接受了我好几次采访,还有许多人和我讨论了不下十次。我衷心感谢他们让我这么频繁前往请教,针对诸般事项下苦功一再核查。他们拨冗一再接见,还指正我的疏失,他们对我的帮助不可估量。

我特别要向迪安·雷丁致谢,他教我统计学知识,还有普索夫、波普和马瑟,他们等于是给我上了一堂物理学课,普里布拉姆教给我脑神经动力学知识,此外,米切尔还与我分享了最新的发展态势。

我还要对以下人士表达谢意,他们全都曾经与我讨论过或有书信来往:安德烈·阿波斯托尔、汉茨·贝茨、迪克·比尔曼、马尔科·比斯科夫、克里斯滕·布洛姆一达布、理查德·布劳顿、托尼·邦内尔、威廉‘科利斯、德博拉·德拉诺伊、苏伊伯特·厄特尔、乔治·法尔、彼得·芬威克、彼得·加利亚夫、瓦莱丽·亨特、埃奇奥·因辛纳、戴维·洛里默、休·麦克弗森、罗伯特·莫里斯、理查德·奥布西、马塞尔·奥迪耶、贝弗利·鲁比克、鲁珀特·谢尔德雷克、丹尼斯·斯蒂林斯、威廉·蒂勒、马塞尔·特拉奇、迪特尔·瓦伊特尔、哈拉尔德·瓦拉赫、汉斯·文特和汤姆·威廉森。

有大批书籍和论文都对我的思想和结论产生了影响,这里我要特别提出雷丁的《有知的宇宙:心灵现象的科学真相》(纽约:哈珀一埃奇,1997)和理查德·布劳顿的《超心理学:科学罗生门》(纽约:巴兰坦,1991),感谢两书作者就心灵现象汇整证据;铎西医师写了多本书籍,探讨心灵疗愈并提出非常有用的证据;还有埃尔文·拉兹洛,感谢他的《相互关联的宇宙:跨领域一统理论的概念基础》(新加坡:世界科学,1995)一书,其中就真空提出了几项奇妙的理论。

我要特别向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工作团队表达谢意,特别是我的编辑团队,包括拉里·阿什米德和克丽丝塔·斯特罗威尔,谢谢他们支持这项计划,提出中肯的建议,并鼓励我。这里也特别要感谢辛勤整理手稿的安德鲁·科尔曼。此外还要谢谢我的《医师对你隐瞒的事情》工作团队的鼓励和支持,特别是朱莉·麦克莱恩和沙淋·翁,她们在最后时刻出手帮忙,做出了重大贡献;还有凯茜·明戈,有这位可靠的帮手,我才能够兼顾家庭和工作。

我要特别谢谢我的英国代理人彼得·鲁宾逊,还有我的国际代理人丹尼尔·贝诺尔,感谢他们以很大的热情接下这项计划。这里也必须特别提出我在美国的代理人拉塞尔·卡伦,感谢他全心投入,坚定地推动这项计划,这种表现令人赞佩。

这里要特别提到我的孩子,凯特琳和安雅,从她们两人身上,我每天都有疗愈场的一手体验。和往常一样,这本书的最大功臣要数我的先生布赖安·哈伯德,他让我了解这本书的真正意义,也让我认识到了相互关系的真正意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8: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