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是唯一会笑的动物。事实确实如此,尽管动物们也会展示开心,但它们只能通过笑以外的方式来展现,比如,狗会摇尾巴、猫则会打呼噜。笑是人所独有的能力。
然而,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笑,想让一个人开心,必须要有原因。当一个人的欲望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感到开心,这种欲望可能是多方面的,有物质的、身体的、精神的,等等。幽默,是使人精神得到满足的一种方式,是最简单却又最有效的一种使人开心的方式。
我们称赞一个人的时候,除了经常说的“漂亮”“有气质”“聪明”“直爽”以外,常常会用到的一种评价是说这个人“口才好”“会说话”。所谓“会说话”,如果只是指说话的能力,这种能力大多数人在一两岁的时候就已经掌握。
说一个人“会说话”,显然指的不仅仅是能说话,而是这个人掌握了说话的技巧。想要在说话的时候有一个“好口才”,需要做到三点:表达清晰,避免废话,富有趣味。
表达清晰是说话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说了半天,对方都不知道说话者要传达什么意思,显然这样的表达是失败的。
表达清晰并不难,但要在简短的字句中把意思表达清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说起话来一不小心就会哕唆,而一旦哕唆,反过来又会导致要传达的意思含混不清,缺乏条理。即使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了,也浪费了听者的时间。
在表达清晰和避免废话的基础上,还能让听众充满兴趣地听自己讲话,就是口才好的表现了。然而,除非你提供的是对方极为感兴趣的信息,比如说哪只股票会涨,又或是对方所关心的偶像的花边新闻。如果并不是传达至关重要的信息,要想让对方听得有兴致,就需要一定的技巧了。
表达清晰、避免废话,并且富有趣味,这看起来是三个问题,却可以用同一个方法来解决——幽默。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曾经说过,相声语言的特点是短小精干而逻辑性强。而相声正是一种非常幽默的语言艺术形式。
说话的时候,加入一些幽默的成分,可以使话语变得风趣,容易让人理解。那么幽默又怎么能促进表达清晰和减少废话呢?其实,这两点也都是幽默的基本要求。
对于幽默的谈话,首先要表达清楚,否则,如果对方都不知道你想讲什么,你又怎么能将幽默的意思传达给对方呢?
比如说:
蹲在一短裙美女身边刚准备系鞋带,她伸手就来打我,幸好我跑得快,真是莫名其妙,害我跑丢了一只鞋。
这个笑话表达就不够清楚,而且,你以系鞋带为名,蹲下去偷窥美女,打你是罪有应得,居然还有脸说,这又有什么好笑呢?
如果稍加改动,幽默的效果就很容易出来:
蹲在一短裙美女身边刚准备系鞋带,她伸手就来打我,幸好我跑得快,真是莫名其妙,害我跑丢了一只拖鞋。
听众听到最后恍然大悟——原来你蹲下去是给别人系鞋带去了。虽然只添了一个字,却勾勒出一个不符合常人思路的场面,引人发笑。
有一些笑话,只能在特定的人群中间传播,比如说:
食堂里,一位数学教授尝了一口汤,对另一位数学教授说,我们每天喝的都是斐波那契的汤。
数学中,斐波那契数列指的是每一个数字都由前面两个数字相加得出,比如1,1,2,3,5,8,13,21……就是斐波那契数列。教授指的是,食堂的剩汤一直没倒掉,剩汤每天都导当天新烧的汤混在一起。因为听众也是一位数学家,因此很容易就能理解他的笑话。然而,这样的幽默,如果要讲给一个没有太多数学知识的人,对方就会完全摸不着头脑,必须要向他解释一番斐波那契数列的基础知识才行。清楚地向听众传达信息,这是幽默的基本要求。
P13-16
重写《笑话方法论》
文/刘淼
2014年的冬天,我到简书上班不久,负责运营和内容工作,这其中也包括电子书出版。除了出版《简书周刊》和《简书月刊》这些电子期刊之外,我们也出一些电子书籍,在国内几大电子书市场上销售。也许是由于市场尚未成熟,虽然免费版的电子书有不少下载量,但收费的书籍始终没有什么好的销量。
当时我自己也想尝试着写一本电子书。几年前,当亚马逊的电子书业务尚未进军中国的时候,我就已经尝试过电子书的自出版,将自己写的一本小说放在国外一个数字商品销售平台上,定价2.99美元,居然卖出去不少,这使得我对电子书籍的销售有了一定的信心。
书要销量好,选题很重要。虽然市面上有一些笑话书,然而接连看一整本的笑话会让人感到腻。笑话为什么好笑?这是我多年以来一直在想的一个问题,并且也确实在尝试着去创作一些笑话。我想,一定有很多人和重写《笑话方法论》我一样,想知道笑话为何好笑,这样一本书,应该说有着不小的潜在市场。
何况,即便人们并不想知道笑话为何而好笑,也一定想知道如何创作一个笑话,或者说,如何在日常的交谈中表现得更为幽默。我们夸一个人的时候,会说这个人“风趣”“幽默”,甚至是“很会说话”,其实这些特点都意味着这个人可以很自然地在交谈中运用幽默的元素。
一个人拥有的很多特质,诸如身高、容貌这些,大多是天生的,后天能改的不多。然而,“说话”这一点,却完完全全地由后天取得。没有人生下来就会说话,更不用说讲笑话了。既然人一生下来可以从零开始学说话,那么是否也可以从零开始学会幽默呢?
显然是可以的。只要倒过来推就很容易得出结论:那些广受欢迎的喜剧明星,管他是卓别林还是周星驰,纵使他们举手投足间就可以逗笑无数人,一开始的时候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他们逗人发笑的本事,显然都是后天取得的。
学校的课程中有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独不见幽默。那么,幽默又该从哪里去学呢?目前似乎还没有一本这样的书,专门阐释笑话的原理,让人们可以从零开始学会讲笑话。
既然有这样的需求,又是市场的空白,我决定写这么一本分析笑话的书。因为是多年以来反复思考的问题,所以文不加点,很快就完成了《笑话方法论》。在中国亚马逊电子书市场上架之后,曾经取得过全站所有电子书销量排名第四的好成绩。
纸质出版物由于书号、印刷等因素的限制,要求一本书必须有足够的长度才可以印出来,电子出版物则没有这方面的局限性。从长度上来说,《笑话方法论》只相当于一般纸质出版物的十分之一。这么短的内容,通过传统方式出版是不可能的,却在电子出版的时代成了一本畅销书。
然而,篇幅短也成了它的一大劣势。在亚马逊上,不少读者评论“书有点短,读起来意犹未尽”,同时,也有不少出版机构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可以出纸书,只是目前的篇幅太短,达不到出版的要求。
尽管如此,我却迟迟没有动笔,和所有人常用的借口一样——太忙。《笑话方法论》写完之后,我自己没有再看过,这两年一直从事着与写作和出版相关的工作。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把《笑话方法论》打开看了一遍,禁不住想揪出前年那个不假思索一挥而就的小伙子大声斥责:刘淼,看你浪费了多好的一个题材!
重看《笑话方法论》,因为当时写作太快,我发现它写得有点儿过于粗糙了,有许多内容不够深思熟虑,有太多的地方完全可以写得更好。最让我不满意的一点在于,它写得仍然不够系统,这样的一个题材完全可以写得更全面。然而写得更系统、更全面,很重要的一点,是需要有足够的篇幅做支撑,一本纸书的长度是在所难免的。
更令我汗颜的是,那本不够系统、不够全面的《笑话方法论》竟然还卖了那么多本,如果有更多的时间,显然我可以把它写得更好些。
这正是我写这本《笑话方法论》的原因。它并非是对原书的扩充,而是一次彻底的重写,除了对笑话原理的阐释,更增加了许多关于笑话创作的实用指南。
不过还是应该说明,这并非一本学术书籍。学术书籍的问题在于,它们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即便是关于笑话的学术也不例外,起码我看过的那些书是这样。作家E.B.怀特有一句名言:“分析一个笑话就像解剖一只青蛙,不仅仅过程枯燥,还把青蛙给弄死了。”
有不少学者试图研究人为何而发笑,以及如何使人发笑。德国的里普斯写过《戏剧性与幽默》,法国的伯格森写过《笑》,只可惜,这些著作既不幽默也不好笑。研究笑话的作品大多枯燥乏味,想必是理论同实践相差太远的原因。
因此,《幽默方法论》更像一本工具书,教人在短时间或是长时间的情况下变得更加幽默。理论上,不幽默的人可以通过阅读这本书变得幽默;幽默的人则可以在了解自己幽默缘由的同时,更上一层楼。其实,幽默就像烹饪时的佐料,没有人把佐料当成主食,但恰如其分的佐料可以让食品变得美味,适当的幽默则可以大大提高一个人的风度。
本书中的笑话,确知创作者的都已注明,但大多数创作者无法考证,在此谨对创作者们表示感谢。
让大家见笑了。
这本由刘淼著的《笑话方法论》是一本讲述幽默方法的书,通过分析幽默的发生机制,使人懂得笑话为何好笑,同时采集大量的笑话作为案例,教会读者如何创造适合自己的笑话,从而使人掌握说话技巧,变得风趣幽默,在任何场合之下都能与人谈笑风生。
“分析一个笑话就像解剖一只青蛙,不仅仅过程枯燥,还把青蛙给弄死了。”
所以这本由刘淼著的《笑话方法论》不是一部学术专著,而是一本结合生活经验,用大众语言讲述幽默方法的书。
一部经典笑话合集,网罗古今中外,各式各样的笑话,配以鲜明的色彩,夸张荒诞的插图,精美的全四色印刷,高品质纯质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