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峰编著的《实践与时间(对马克思时间概念的历史性解读)》的目标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通过对马克思的经典文本进行研究,梳理清楚马克思的时间概念从早期到成熟期的发展过程。(2)通过文本解读,结合马克思对其他概念的理解和解释,揭示出马克思时间概念的丰富内涵。(3)通过把马克思的哲学发展与哲学史上其他哲学家的思想发展联系起来,进一步展示马克思的时间概念的创新意义和时代价值。(4)通过对马克思时间概念的解读,进一步批驳对时间概念的唯心主义或形而上学的抽象解释模式,引起对马克思的实践性时间概念或辩证的时间理解的重视,恢复对时间概念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的理解模式。
郭云峰编著的《实践与时间(对马克思时间概念的历史性解读)》循着时间概念的线索对马克思的重要文本进行了解读。作者认为,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水平显示出其哲学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出色分析中,他既揭示出时间之主体性的存在,也揭示出时间之客体维度的存在。通过辩证的分析,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资本对劳动时间的剥夺以及它吊诡的文明与野蛮的特征,指明了产生时间异化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永恒时间和异化时间向自由时间的转变,预示着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的到来。马克思认为,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对资本日益膨胀的权力的限制和生产方式的革新是被束缚的时间之解放的关键。
导言
一、马克思时间概念研究综述
二、研究马克思时间概念的方法和意义
三、研究目标和基本结构
第一章 神性、感性与时间
第一节 神性与永恒时间
第二节 感性和时间
一、文学作品中的理想诉求和感性表达
二、伊壁鸠鲁哲学和感性的时间
第三节 自由的自我意识与时间
一、马克思对伊壁鸠鲁看法的改变
二、自我意识与时间
第二章 异化劳动与时间
第一节 对象化劳动的时间性展开
一、从哲学批判到人民利益的维护
二、黑格尔对劳动的理解及其对马克思的影响
三、对象化劳动的时间性内涵
第二节 人的类本质异化的时间性展开
一、从时间的视角看黑格尔的精神本质和费尔巴哈的类本质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类本质和劳动时间被异化的理解
第三节 人的类本质的时间性复归
一、劳动异化的时间性表现:私有财产
二、扬弃矛盾:异化劳动和时间的本真性
三、扬弃被异化的时间:实践的任务
第四节 青年马克思对传统时间概念的突破及其局限
第三章 实践与时间
第一节 人的活动之展开:实践性时间概念的思想雏形
一、对鲍威尔的思辨唯心主义的批判
二、马克思对唯物主义思想的继承
三、马克思的实践性时间概念的初步形成
第二节 作为大作坊的工业:实践性时间概念的发展
一、马克思对李斯特庸俗唯物主义的批判
二、应该如何理解马克思对李斯特的批判
第三节 作为感性活动的实践:实践性时间概念的形成
一、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的时间视域
二、时间的根据:马克思的实践概念
三、马克思对亚里士多德和费尔巴哈的实践和时间概念的发展
第四节 生产与历史性的时间
一、对唯心史观的批判
二、物质生产:历史性时间的基础
三、历史性时间: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矛盾的时间性展开
第四章 生产关系与时间
第一节 生产关系的时间性展开
一、马克思和蒲鲁东对于价值和劳动时间之关系的不同理解
二、对现实和历史的遮蔽:形而上学方法的迷误
三、重视劳动时间的蒲鲁东为何不能维护工人的利益
第二节 工资、资本与雇佣劳动的时间性展开
一、劳动时间是工资的尺度
二、资本与雇佣劳动的时间性展开
三、资本的特性制约了雇佣劳动的时间性展开
第三节 阶级斗争的时间性展开
一、用活的时间支配死的时间
二、现实性和革命性的双重实践维度
三、共产主义:恢复人的自由发展的时间
第五章 自由与时间
第一节 作为人的生命尺度的时间及其被剥夺
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活劳动被颠倒成雇佣劳动
二、剩余价值与剩余劳动时间
第二节 资本的文明面及其对自由时间的奴役
一、自由时间与资本的文明面
二、自由时间的创造以劳动时间为基础
三、资本对时间的奴役
第三节 自由时间与人的全面发展
一、科学的发展与自由时间
二、资本的矛盾与界限:必须对资本进行限制
三、从被束缚的时间到自由时间
四、时间的节 约和自由王国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