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阴翳礼赞(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日)谷崎润一郎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阴翳礼赞》由家装入手,论述了“阴翳”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作者谷崎润一郎细腻的笔触以及对日本之美的深刻体悟,在带给读者以不同的美学感受的同时,也有令人深思的人生智慧。纵然阳光美好,使万物自由生长,阴翳却不可或缺。本书还收录了作者的《懒惰说》《恋爱与情色》《我眼中的大阪与大阪人》《关于“白痴艺术”》《故里》《幼少时代的美食记忆》七篇随笔。

内容推荐

《阴翳礼赞(精)》以细腻的笔触和对日本传统之美的深刻体悟,给读者带来东方美学感受之时,也有令人深思的人生智慧。纵然阳光美好,阴翳却不可或缺。

与明朗耀眼的两方荚学不同,东方美感存在于那片朦胧的叫暗之巾,离开阴翳的作用,一切魅力则会消失殆尽……

本书还收录了《懒惰说》《恋爱及情色》《我眼中的大阪及大阪人》《关于“白痴艺术”》《故里》《幼少时代的美食记忆》,七篇散文均为唯美派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的散文代表作。

大师笔下所蕴含的独特美感,在字里什问慢慢晕染开来,余韵悠远。

目录

懒惰说

恋爱与情色

我眼中的大阪与大阪人

阴翳礼赞

关于“白痴艺术”

故里

幼少时代的美食记忆

试读章节

所谓懒惰,简单说就是“怠倦”。通常,“懒惰”的“懒”字用“懒”字代替,写成“懒惰”,这是错误的,正确的应是“懒惰”。今查简野道明①《字源》,“懒”用于“憎懒”等语词,意为“憎恶”或“讨厌”;“懒”则是“无精打采”“疏慵”“怠惰”“疲惫”的意思。《字源》引柳贯②诗句为例:

借得小窗容吾懒,

五更高枕听春雷。

倘使再转引几个《字源》中的用例,还可得许月卿③诗“半生懒意琴三叠”、杜甫诗“懒性从来水竹居”等句子。

由以上例子即可得知,懒惰无疑是“怠惰”之意,但似乎也含有几分“厌烦”“厌憎”的情绪,这一点切勿疏忽。而且更需注意的是,“借得小窗容我懒”“半生懒意琴三叠”“懒性从来水竹居”①云云,都是明知“疏慵的生活”中自有另一番天地,故而晏然安适其中,向往、企慕,有时候甚至还有一种故意炫耀、矫情的倾向。

这种心态不仅中国,日本也自古有之,倘若从历代歌人、俳人的吟咏中去寻例子,必定其数无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室町时代的御伽草子②中,甚至还有《懒太郎》这样的小说。

……虽名字唤作懒太郎,所幸对造房子很是在行,想着垒起方圆四町③的土墙,三面立门……天花板上敷布锦帐,桁架、屋梁、椽子等皆用白银黄金的榫头销钉唧接,并张挂璎珞帘子,就连马厩、门房的建造也不能马虎。然而想归想,怎奈诸事不备,只好树立四根竹竿,上盖草席,住在里头……此种住居虽说寒碜,但手足皲裂、跳蚤、虱子,以及身上的垢腻之类,却不愁没有……有道是舍不出本儿,成不了商人;田间不作物,口中无食粮。懒太郎却是成天游手,有时一连四五天赖在榻上不着地。

如此落墨如此笔意,是纯粹的日本式思维方式,决然不是中国小说的翻版①。恐怕是当时的破落公卿们,自己便过着懒太郎式的生活。为了排遣无聊才写下这样的东西吧。多少因为这个因素起着作用,所以作者对这种无可救药的懒汉主人公,非但不加以摈斥,反而为其怠惰、污秽、厚颜无耻抹上一层易被接受的可爱色彩。虽被邻人们嗤之以鼻,把他当成一个累赘,然而他身为乞丐,却有着不畏地头②淫威的勇气,赋性鲁钝,和歌却吟得了得,以至传到当时天皇耳朵里,最终被供奉为多贺大明神。

早年,佩里率船队于嘉永年间驶来浦贺时,他们对于日本人最敬佩的地方是十分爱清洁,海港街道和家家户户都打扫得非常干净,这一点不同于其他亚洲民族。我们日本人就是这样,是东方人种中最勤劳、最不懒惰的民族。尽管如此,仍有这种“懒太郎”思想和文学。“怠惰”绝非褒扬之词,没有人会觉得被称作“懒汉”是很光彩的,但另一方面,嗤笑那些一年到头辛苦劳作的人,有时甚至视其为俗物,这种观念到今天也不能说绝对没有。

写到这里想起一件事情。最近,《大阪每日新闻》连续数天刊载一篇题为《美国记者团看到的日本和中国》的报道,这是报社的高石真五郎先生将最近美国新闻记者联合会到东方旅行观察,归国以后在报上发表的各自的真实感想中最有意思的部分摘出加以逐一介绍的东西。到今天为止,多是批评中国的,尚未轮到日本头上,不过依目前的笔调来看,他们对于日本似乎远较中国更有好感。他们一到中国j首先对火车的龌龊车况大为吃惊,留下了极不愉快的记忆。而他们乘坐的绝非普通车,已然是张学良命人特意为他们准备的京奉线最好的车辆。即使如此,他们还是感觉糟糕至极,既不能舒舒服服洗一洗脸,也无法像样地刮一刮胡子。这固然是中国纷争不断,财政匮乏等原因所导致,但现今的满洲堪称中国秩序最为良好的富庶之地,加之近年内乱已渐近停息,如此来看就没有什么足以辩解的借口了。就我自身而言,也曾经乘坐京汉铁路线上的头等车厢,和他们有过相同的经历。从北平至汉口约四十个小时,其间卧铺车厢漏雨倒也罢了,说句失礼的话,最令人头痛的是茅厕打扫得太马虎,我内急不得不跑厕所,好几次都是到了门口又折返回来。

想来,这种不讲卫生①和没有规制,不论哪个时代,都是中国人无法幸免的通病。无论引进多么先进的科学设备,一旦交给他们经营管理,立即便带上中国人特有的“懒散”色彩,好不容易引入的现代利器也化为东方式的笨重之物。在以清洁和规整为文化第一要素的美国人眼里,这是不可原谅的懒惰和可耻行为。中国人自己即使稍觉有些不妥当,但只要能凑合着过,也就放任不管了,这种传统癖性不是轻易就能改变的。有时候,他们反而觉得西洋人唯规则是从到了神经质的地步,甚是厌嫌。那位一提起欧美式的繁文缛节就一概反感,对于本国风习即便如一夫多妻制也无条件肯定的辜鸿铭翁①,想必对此种现象也是相当有意见吧。这样说起来,印度的泰戈尔翁、甘地氏等又会怎样说呢?他们的国家在懒惰这一点上好像并不逊色于中国呀。

还有一句题外话,美国记者批评中国不守信用,借了外国的钱却不归还本金和利息。对于这一点,他们写道:“南京政府效仿莫斯科。”但这不光是金钱上的问题,不讲卫生不也是两国国民十分相似的地方吗?不知道谁才是嫡派,但就我所知,白人之中俄国人最不讲卫生。凡有众多俄国人下榻的酒店,里面的茅厕大都有着和中国火车上相同的景象。俄国人在西方人中与东方人最相近,从这一点也能得到证明。

总之,这种“懒惰”“疏慵”是东方人的特征,我姑且将其称为“东方式的懒惰”。

这种风习或许是受佛教、老庄的无为思想,以及“懒汉哲学”的影响所致。然而实际上,它与这些思想并无关系,这种风习充斥于更加浅近的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出乎意料的根深蒂固,可以说正是我们的气候、风土和体质等孕育了它。相反,佛教和老庄哲学倒恰是这种环境的产物——这样理解才更加接近事实。P2-7

序言

根据有一种说法,对日本文化的入门认识,文学需从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开始,电影需从《楢山节考》开始,摄影需从荒木经惟开始……对此我没有深入查考,但我以为,如此简括精练的评价,作为日本唯美派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佳作名篇,《阴翳礼赞》当是受之无愧的。

20世纪初的日本,刚刚进行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电力产业革命,即“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经济上完成了“脱亚入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跻身为世界五大强国之一,在政治也上完成了“脱亚入欧”。在文化方面日本自然也不甘落后,从西洋归来的知识分子积极渲染西洋文明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倡导“全面西化”,一切照搬学习西方,唯美主义文学便在此时蔓延至东洋岛国,并在1916—1917年前后发展到巅峰,其风头甚至取代了当时占据文坛主流的自然主义文学,与白桦派文学、新现实主义的新思潮派文学一起雄踞日本文坛,其代表人物包括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佐藤春夫和后来的三岛由纪夫等。谷崎润一郎少年时期曾在私塾学习汉语,从而打下了深厚的汉语基础,十几岁时即能吟句赋诗,经常在校友会杂志上发表自编的故事和汉诗等,显示了其出众的才华。但在东京大学国文系读到三年级时,谷崎润一郎因拖欠学费而不得不退学,从此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1910年,他和剧作家小山内薰、诗人岛崎藤村一同发起创办《新思潮》杂志(掀起日本文坛的“第二次新思潮”),并发表了小说《麒麟》《刺青》《帮闲》《少年》《秘密》《羹》,剧本《诞生》等,因作品构思新颖、文笔流畅而受到小说家永井荷风的青睐,在文坛上崭露头角。谷崎润一郎早期的作品《恶魔》《痴人之爱》《卍》《食蓼虫》等,大多都描写了男女情感世界中的变态心理和背德行为,联系当时的社会时代背景,这一主题正是享乐主义和颓废风潮在文学中的反映。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世居于东京的谷崎一家迁居到关西。京阪一带秀美的自然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厚重的传统文化氛围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另一方面,或许也正是这些浓郁的日本元素,潜移默化地使他的创作风格悄然发生改变,开始回归到日本古典与东方传统美学方面,从单纯追求官能至上、癫狂变态的爱欲享乐,逐渐转向追求那种东方的古典温雅与幽玄神秘之美。这段时期创作的重要作品有《春琴抄》《细雪》《少将滋干之母》《疯癫老人日记》以及用现代日语译写的《源氏物语》等。

本书题名之作《阴翳礼赞》写成于1933年,谷崎从现代化的电器用品进入日式居所而带来的美学尴尬谈起:前所未有的明亮,无所不在的电线,与木造建筑格格不入的瓷砖……然后说到厕所,“房檐和树叶落下的雨滴,洗濯着石灯笼的底座,润湿了脚踏石上的青苔,最后渗进泥土,那闲寂的声音宛如近在耳旁。茅厕最适宜于谛听蛩吟、鸟鸣,且和月夜两相宜,是品味四季不同情趣的理想场所,古来的俳句诗人恐怕就从这里获得了无数的灵感吧。”原本住宅中最不洁的场所在他笔下却变成了最风雅的地方……通过对日本传统生活样式及习俗的独特性和其值得称道的效用性的礼赞,揭示了日本风格传统审美意识的本质,是讴歌日本传统美的名篇,也让人对日本之美有了新奇而深刻的认识,正因如此,《阴翳礼赞》才会被尊为世人了解日本文化的入门之作。

日本自古就有创作随笔的传统。日本随笔(essay,相当于我们所说狭义的散文)通常不过是生活再现,不注重抒情,却写得很有感觉,于细微之处打动人心。谷崎润一郎同样是位随笔高手,除了《阴翳礼赞》,本书所选《惰说》《恋爱及情色》被评论家筱田一士称颂为是丝毫不逊色于《阴翳礼赞》的作品,同为谷崎润一郎的随笔代表之作。读过之后会发现,它不仅仅是日本传统与现代的比较论,更是东西方文明论,谷崎在肯定西方文明的同时,尖锐地抨击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文明”的虚伪性:“……照这样的话,美国人应该立刻从鼻孔到屁眼好好清洗清洗,干净到可以用舌头去舔,排出的粪便也必须散发出麝香一般的香气,否则很可能被批评说不配称为真正的文明人。”“西方人的所谓‘文明设施’也好,‘清洁’也好,‘整齐’也好,难道不就是像美国人的牙齿一般的东西么?说起来,看到那白生生、没有半点污垢的齿列,我就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西式厕所里铺着瓷砖的地面。”其评论犀利到几近刻薄,挥斥方遒,仿佛弘扬东方文明的辩手姿态,不由地令读者为之击节称赏。在《我眼中的大阪及大阪人》《关于“白痴艺术”》两篇随笔中,可以看到作者毫不掩饰其对于关西第二故乡的赞美和对东京的奚落。当时的东京事实上已经成为日本全面西化的急先锋,而京都大阪一带则历来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镇,东西相亢在另一个意义上也是日本与西洋的东西方文明交戟和交融的具象化体现,因此谷崎抑此扬彼,目的仍在于对西方文明的假象加以批判。

不同于其小说作品,谷崎润一郎的随笔总体阅读感受要明丽得多,往往从一些生活琐事(譬如女性的穿着、说话腔调等),引申出一系列滔滔不绝的发挥与阐释,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为读者开启了一扇以反抗精神主体性为核心的崭新的审美之窗,而它所体现出来的艺术批判和西方文明价值否定,其实更是一种美学的升华,谷崎理想中的美的世界有点与众不同,这既显示出其思想的独特性,也体现了他极高的文明自觉。

日本评论界向来十分关注谷崎润一郎的“回归日本”理论。从以《阴翳礼赞》为代表的一批随笔发表之初,作者就公开表明了自己的这一立场,以至于被当作某种宣言来解读。然而,这样的回归并不意味着盲目的排外和狭隘的国粹主义,而是理性思考得出来的结论,作者所要表明的中心思想无非是希望人们不要妄自菲薄,在西方文明面前自我矮化,应该重新审视和发扬日本古典的传统之美,这种温静典雅之美更能够与自然、世界和谐共处。这种理性的认识,在当下的中国仍可资借鉴,这或许也是我们今天重新阅读谷崎润一郎作品的意义所在吧。

书评(媒体评论)

在明治文坛上,谷崎润一郎成功地开拓出一片谁也不曾插手,或者说谁也不能插手的艺术领域。

——永井荷风

谷崎润一郎擅长在描写真实事物中融入细腻的自我感观,构建出一种凌驾于一般想法之上的独特魅力。

——三岛由纪夫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0:3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