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方法
宗教哲学方法论的理论探索
中国宗教哲学思维模式的理论探索
宗教制度化及宗教哲学的二律悖反
象征与“无限”——宗教与宗教学新论
中国思想史研究的理念与方法笔谈
佛学译介的经典诠释
慧皎与早期佛教哲学的综合
道安对佛教哲学的译介和推广
鸠摩罗什的佛典翻译及其实相无相的大乘哲学
慧远法性无性的体极论及果报哲学
僧肇与玄学化的中国佛学
道生的佛性论及其对中国心性哲学的建设
道生的佛性论
法显对佛教中国化的贡献
僧稠与北方禅法——兼论禅定分途
船山先生的佛学现量观
禅与中国文化
从禅到禅宗思想
禅的现代诠释
超越与回归的“平常心”——论道一对禅超二元对立思维的实践
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question——从庄子到禅宗对中国人生哲学的建构
临济四世风穴延沼与风穴寺——序《风穴志略》《风穴续志》
宋代士大夫禅学
宋代新儒教哲学述论
圆悟克勤的《碧岩录》与文字禅的泛滥
万松行秀与禅宗公案之评唱
雪峰义存心性哲学的解读——读《大王请师与玄沙入内论佛心印录》
宋诗中禅的理趣
清初两禅僧——玉林通琇和为霖道霈
《红楼梦》对禅宗文化的解读——人性神性之间的困惑和徘徊
佛教中国化的现代诠释
印顺佛学思想解读
平凡一生与漫天风雨──一个意在探求真理、重视闻思的学问僧
空的解读
禅的解读
真俗汇通的人生哲学——倓虚学佛“六字诀”诠
文以载道?声气相求——巨赞佛教文学观
六字真言浅释——兼论饶宗颐先生对“吽”的考察
我和赵朴老的佛学因缘
佛教、佛学研究与社会
人间佛教的理论与实践
生活禅、人间佛教的理论依托——平常心是道
神圣与世俗的相辅相成——人间佛教的几个理论问题
星云对临济禅的现代诠释与传承
与时俱进的佛教革新运动——佛光山人间佛教座谈会上的发言
名僧与名士
神童、经师、帝师、诗僧——晚唐高僧知玄其人及其诗
宗杲的看话禅及其对士大夫习禅的疏导
陆游与松源崇岳交游简考
寻胜探幽
慧思住光山年表考析
光山净居寺考
青山无处不道场——珞珈山与中国观音文化
浚县大伾山大佛谈概
响堂山石窟与美国
佛教与现代宗教广论
科学与理性的佛学百年
佛教教育与方便施化——在“首届中华佛教宗风论坛”(香港)上的讲话
新时期佛教的发展与道风建设
邪教的成因及其帮会性质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