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薛岳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黄勇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薛岳是国民党的—位高级将领,作为—位爱国者,在抗日战争中,尤其是在长沙保卫战中,他足智多谋,指挥有方,率劣势军队痛击强寇,成了令侵略者闻风丧胆的“长沙之虎”,为国家和民族立下过不可磨灭的功绩。他最初曾同情中国共产党,并协助过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但是,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和软弱性,他没有认清历史发展的大势,走向顽固反共的不归路,最终酿成其客死孤岛的人生苦酒。
黄勇创作的《薛岳传》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薛岳跌宕起伏的一生,并且第—次深入他的内心世界,揭示也对中共的认知变化,以及对国民党从满怀期望和自豪到失望再到绝望的心路历程。
作者简介
黄勇,男,四川成都人,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现为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教师。多年致力于中国现代史的研究,著有《悲歌三湘:湖南五大会战》。
目录
第一章 家世与青少年时期
第一节 家世渊源
第二节 时艰与家庭
第三节 青少年时期
第二章 早期军事活动
第一节 参加革命
第二节 护卫孙中山
第三节 广州争夺战
第三章 东征与北伐
第一节 两次东征
第二节 江西苦战
第三节 挺进江浙
第四节 进军大上海
第四章 革命理想的破灭
第一节 怅然离职
第二节 国共破裂之初
第三节 兵败东江
第四节 二次北伐
第五节 中原大战
第五章 “追剿”红军
第一节 第五次“围剿”
第二节 “追剿”初期
第三节 赤水一金沙江战役
第四节 “护送”中央红军北上
第五节 决战川康
第六节 内战的停止
第六章 转战南北
第一节 浴血淞沪
第二节 稳定江南
第三节 饮恨兰封
第四节 威震万家岭
第七章 走向辉煌
第一节 痛失南昌
第二节 长沙首捷
第三节 冬季大反攻
第四节 回乡奔丧
第五节 最精彩之战
第六节 反败为胜
第七节 熔敌天炉
第八章 抗战后期的沉浮
第一节 支援赣东
第二节 解围常德
第三节 马失前蹄
第五节 苦撑求胜
第九章 主政湖南
第一节 治湘方针
第二节 生民之政
第三节 养民之政
第四节 教民之政
第五节 卫民之政
第六节 管民之政
第七节 用民之政
第十章 南浔受降
第十一章 徐州“绥靖”
第一节 出镇徐州
第二节 内战爆发
第三节 淮北第一期作战
第四节 陇海战役
第五节 毒箭穿心
第六节 突破与相持
第七节 龙凤大战
第八节 会战苏北
第九节 鲁南折戟
第十节 蒙冤解职
第十二章 在大陆的最后日子
第一节 选举闹剧
第二节 粤人治粤
第三节 军事生涯的终点
第十三章 终老台湾
附录:薛岳年表
注释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序言
黄勇学弟的大作《薛
岳传》即将出版问世,这
真是令人雀跃的大事,其
意义不在于为中国现代史
增添一本新书而已,更重
要的是此著作为中国现代
史开启全新的研究路径与
撰写模式,其深刻的意义
值得广大的读者细细品尝
玩味。
敝人与黄勇学弟虽然
相识多年,但迄今仍未谋
面,平素靠着电话与E—
ma订联系,倒也建立了
深厚的情谊。当我得知黄
勇学弟要研究薛岳将军时
,乃尽力搜罗台湾所藏薛
岳将军的资料,邮寄黄勇
学弟参考,并提供拙见供
其参酌。因此,大作能成
书行世,敝人这个“催生
婆”内心的喜悦应可想见

细读此书,敝人以为
有三个特点值得为广大的
历史同好指出:
一、彻底掌握第一手
资料来立论,所言翔实有
据:除了敝人提供薛岳将
军所有的亲笔著作外,黄
勇学弟还广泛耙梳中国大
陆与日本相关资料,详细
比对推敲,再下笔写出,
内容自然坚实可信。
二、寓论于文,全书
细腻深刻:黄勇学弟虽然
掌握庞大的资料,但是他
耗费心力将资料吸收消化
,再以深刻的论述分析呈
现,尤其是对薛岳将军的
思想剖析,更是深切独到
、发人深省,宜玩味再三

三、文笔生动流畅,
用词精确:此书虽然篇幅
巨帙,但是读来活泼生动
,毫无枯燥乏味之象,遣
词用字准确周到,在文学
意境上也有创获之功。
以上所言仅是敝人读
后的体会而已,一本巨著
的丰富内涵,还需靠读者
自己去深入挖掘,无须于
此喋喋不休。敝人谨在此
广邀历史同好,透过黄勇
学弟的精心著作,去认识
那个消逝的时代与人物,
重新学习先贤的典范与智
慧,为未来新中国的光辉
前景,储备前进的知识与
动力,是为序。
叶泉宏序于台湾新庄
潜龙斋
2013年3月10日
导语
黄勇创作的《薛岳传》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薛岳复杂的一生。书中不但展现了薛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立下的不朽功勋,而且第一次深入他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人物的心路历程。通过这个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薛岳是如何从一个革命者一步步蜕变为反共分子进而最终导致其人生悲剧的。
后记
在抗日战争著名的大
会战中,长沙会战恐怕是
最出名的。笔者作为一名
抗日战争史的资深爱好者
,最早接触薛岳这个名字
也是从长沙会战开始的。
记得笔者还在读中学的时
候,偶尔拿了本哥哥的大
学教材《中国革命史》翻
翻。该书提及第二次长沙
会战,并指责薛岳在这次
会战中指挥国民党军“敌
来不打,敌退不追”,以
至大败。笔者心中甚为疑
惑:既然有第二次长沙会
战,就肯定有第一次长沙
会战,为什么书中只提第
二次,不讲第一次呢?于
是,笔者找来其他一些有
关抗战的书籍查看,才知
道还有第三次长沙会战,
而长沙是日军在第四次进
攻时最后沦陷的。而这些
书籍中,对前三次长沙会
战的描述并不清楚,讲得
最多的还是1944年的长
沙沦陷,对薛岳的评价自
然也就不高。当时,由于
学习压力重,笔者也没有
时间去深究。上大学及参
加工作以后,笔者出于对
历史的酷爱。利用业余时
间翻阅了大量抗战史资料
,发现薛岳这个人不但不
像以前读过的那些书籍中
说的那样无能,反而是一
位叱咤风云的抗日将领。
于是,笔者对这个人物产
生了兴趣,开始研究他。
约在14年前,笔者根据当
时掌握的资料写出了拙文
《抗日名将薛岳的军事生
涯》,简要介绍了这位抗
日名将的生平事迹,并对
一些有争议的事件谈了一
下自己的看法,网上发表
后,反映不错,并长期被
很多网文引用。但是,随
着研究的深入,笔者发现
那篇文章存在大量错漏,
不能完全展现人物的本来
面目,实在有误人子弟之
嫌,惭愧之余,产生了重
写一本有关薛岳将军传记
的冲动。
在写作过程中,笔者
采用了大量档案资料,其
中有很多是第一次给读者
见面,让史料说话,尽量
从史料入手挖掘人物的内
心世界,用心去体验人物
,从人物所处的环境出发
,设身处地把握人物的每
一句话、每一个行为,争
取给大家讲述一个真实的
薛岳,并通过他跌宕起伏
的人生,展现他所经历的
那段波澜壮阔的中国现代
史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
精神。
在完成这部作品的过
程中,笔者通过网络认识
了大量抗战史专家和朋友
。他们都无私地为我提供
了很多相当宝贵的资料,
并对我的研究提出了不少
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可以
说没有这些专家和朋友的
支持,笔者就没有办法写
出这本书来。特别是华东
师范大学的杨奎松教授和
台湾真理大学观光系主任
叶泉宏博士。他们不但在
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笔者
搜集资料,还亲自帮笔者
审稿,指出不足,提出极
具价值的修改意见。中国
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黄道炫研究员、北京大学
王奇生教授、南京师范大
学的经盛鸿教授和著名抗
战史专家王辅老先生,对
笔者的请教也几乎是有问
必答。另外,很多朋友也
向笔者提供了大量宝贵的
资料和建议。这些朋友有
上海的万乐刚先生、胡博
先生、陈凯先生、查佳峰
先生、薛斌先生,长沙的
杜朝伟先生,北京的王戡
先生、王仕豪先生、章或
先生,衢州的许强先生,
营口的张庆东先生,芷江
的张青松先生,徐州的马
明康先生,合肥的杨家宏
先生,温州的郑钢先生、
高明辉先生,杭州的黄一
白先生,成都的郑金辉先
生、陈展先生、刘小诣先
生,周口的朱晓明先生,
新加坡的陈燕女士,广州
的王学本先生、唐元鹏先
生,桂林的唐毅先生,柳
州的凌玄罡先生,台湾的
王祖诚先生、林唯圣先生
等等。在写作过程中,笔
者还有幸得到了当年抗战
将领后代的帮助,有李以
助将军之子李龙生先生、
郭勋祺将军之女郭开慧副
教授、钟雄飞团长之子钟
敦礼先生等,同时也感谢
团结出版社使这本书有机
会面世。这本书可以说是
集中了众多专家和朋友共
同努力的结晶。笔者对他
们这本书所做出的努力和
给予笔者的帮助,表示衷
心的感谢。人们常说:“
十年磨一剑。”希望本书
这把磨了十五年、凝结了
众多专家和朋友心血的“
剑”,能给读者带来一些
有益的启示。
笔者水平有限,错漏
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请
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精彩页
第一章 家世与青少年时期
第一节 家世渊源
薛岳,原名薛仰岳,字伯陵,1896年12月27日(农历冬月13日)生于广东省乐昌县九峰乡的一个农民家庭。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其祖上也曾风光无限。
根据现今保存的《薛氏族谱》记载,乐昌薛姓的家族史可追溯到晚唐。粤北、湘南薛氏的开基始祖薛彦博,字美十,号硕庵,唐昭宗乾宁元年(公开894年)生于安徽歙县,五代后唐明宗天成二年(公元927年)中进士,初授江陵知县,后升任郴州知州。薛彦博在做官期间,政绩突出,深孚民望,进封资政大夫。尽管仕途顺畅,薛彦博本人却性情恬淡,对官场争斗极为厌倦,遂于郴州知州任满后以老母年高,不能跋涉为由致仕,卜居于郴州属下之宜章县南关,以寄情于湘南山水美景,并奉养老母。薛彦博自寄居宜章后,作五言诗十句,以训导晚辈。诗中写道:“向可克明德。忠孝辉其前。邦家尚勤读,列朝宗圣贤。三凤祯祥瑞,英豪仰秀良。宏功昭海宇,书泽近远长。官清诸子谋,诗礼永传芳。”为了更好地启迪后人,他又改名薛向彦,并将该诗作为辈序,寄望子孙能以此为训:读书传家,德怀天下。薛向彦卒于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享年98岁,可谓高寿了。其后,薛氏子孙繁盛,支派庞杂,不断有中举出仕者,虽官位不高,但亦书香传承,成为地方佳话。 到元末明初时,薛向彦第10世孙薛前儒迁居乐昌九峰,成为粤北薛氏支脉的直系祖先。粤北薛氏传到清末,至第28代即为仰字辈。仰字辈的薛家子弟中,人才辈出,投笔从戎,效命国家者,不下数十人,俨然成为新一代的“薛家将”。薛仰岳,也就是长大后的薛岳,便是这些人中的佼佼者。第二节时艰与家庭
乐昌地处广东最北端,为南岭群山所环抱,当中原人粤之要冲,居北江上源浈武二水之交汇处,有水陆交通之便,素为粤北重镇。乐昌县北五十里有一山,高500多米,因有九座山峰高耸入云,故得名“九峰”。九峰山海拔不高,但山势险峻。清人程黻曾作诗捕绘其险奇:“九列危峰直接天,万岩深处有人烟。苍茫黛色凝眸望,湍激泉声彻夜溅。岭外路行依石径,天南客远傍云边。此行只为催科急,反爱名山不计还。”
薛仰岳的故里就在这座奇山之下的一座小村子里,这个村子现在的名字叫大路下村,村左为彩旗山,右为将军山。这里土地肥沃,民风淳朴。薛氏族人勤劳简朴,世代耕读,经数百年经营,到薛仰岳祖父薛英雄在世之时,虽非豪门大户,却也算小康人家。
然而,时值清末,随着外夷入侵,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签订,一副沉重的枷锁套在了深受腐败无能的清朝统治者压迫之苦的中华民族头上。清政府迫于对列强大量赔款造成的财政压力和统治阶层的穷奢极欲,加重了对全国人民的剥削。苛捐杂税,就是大户人家也不胜其荷,而薛家本不富有,更难以承担。加之,薛家人口众多,要维持生计,开支巨大,自然是生活日蹙。薛仰岳的父亲薛宗元少时聪俊,就是因为家贫,无力完成学业,只好辍学,耕作养家。
薛仰岳的父亲名豪汉,字宗元,为人豁达,性格刚正方直,却又胸襟宽广,平易近人,从不与人争执,偶见有人无理取闹,也只是一笑了之。尽管家境不甚宽裕,薛宗元却乐善好施,远近闻名。县官每有调解乡民纠纷和筹措赈款之事,必请去咨商。
薛宗元夫人名李秀贞,和善贤惠,誉播乡里。她信因果报应,平素极力劝诱丈夫和子女向善。乡中树上有一个蜂巢。有邻居就来约薛宗元上树取蜂。薛夫人认为此举不善,不会有好报,遂劝阻其夫不要同去。后来,那个邻居在采蜂时果然从树上摔下来,成了残废。薛宗元得知此事后,对夫人越发敬重,更加深了向善之心。
薛夫人生有六子两女,薛仰岳居长,次子仰芹(字孟坚),三子仰霆(字仲述)、四子仰骠(字叔达)、五子仰谦(字季良),小子冠华,长女盛娣,小女冠姬。兄弟六人均以字行。
薛宗元夫妇非常重视对儿女的教育。薛宗元有失学之切身经历,所以知道读书对成才的重要性。他曾对其族弟薛豪忠说:薛家“世代忠良,并无凌人之心,常有容人之量”,“先人之积善行仁原有可稽,何故鲜有读书成名者?余儿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因此,他从小就教育儿女要好学上进,不惜节衣缩食,供他们读书。除此之外,他还以薛氏家训严格要求他们,培养他们。这个家训大致可分为下面16条:睦宗支、敦孝友、正名分、端品行、肃闺门、勤职业、崇节俭、豫蒙养、尊四礼、戒争讼、恤孤寡、完赋税、戒赌博、禁隶役、禁鸦片、固团体。这16条主要是要求薛家子弟遵纪守法、走正道、讲道德,对薛仰岳等人的人生道路影响甚大。
……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4: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