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遥远的一盏灯--夏平日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夏平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遥远的一盏灯--夏平日记》这本书里,张夏平如此坦诚而又朴素地记录着自己的生活,里面有温情有无奈,在艺术与疾病之间,在绘画与生活之间,在生活与情感之间,她如此真实地享受着、挣扎着、矛盾着,让它们彼此支撑,彼此让步,彼此妥协。

每一篇的字里行间,总是能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感受到她的某种思想和艺术的光芒和高度。

内容推荐

《遥远的一盏灯--夏平日记》是一部日记体的散文集,充满了温情。作者张夏平用朴素深情的语言描述了自己的生活,与孩家人、朋友相伴的时光以及对祖国的思念之情,用意识流的手法描绘了作者的艺术梦想以及大量的艺术实践,享受着艺术创作给她带来的激情人生。每一篇日记字里行间,总是能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绘画艺术的热情。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2003年9月16日 星期二 晴

每天上午我差不多十一点钟才能自然醒来,我并不想定上闹钟让自己早一点起来,虽然对一个成年人来说,九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这种需要似乎太可耻了。可是对我来说,这是必需的,我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证不再发病。

我患有被称为“情感型精神病”的躁郁症,并且患病二十多年了。这种病有人称之为“大师病”,因为在历史上曾经有不少伟大的艺术家、作家、哲学家等都患有此病,比如凡·高、科柯施卡、舒曼、卡夫卡、尼采等等,像近期跳楼自杀的张国荣也患有此病。我并不是想把自己与这些大9币拉近,以此病为荣。其实这种病给家庭与病人带来的苦难远远超过了它所谓的名气,况且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也患有此病,一生为之痛苦。

当然,不可否认,在轻度的狂躁中,你可以体验到一般人不能体验的东西,你会有许多感觉超出了平常的感悟力,你会进入一种神秘的、充满晤性的联想中……可是当你超出这个范围的时候,你就不再知道自己,也不能支配自己,你的所有行为只是破坏,不断地破坏…… 其实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创作都像是一种轻度的狂躁行为。你必须放纵与跟随自己的感觉,高度集中精力去寻找和发现,并且忘我地表现这种发现。只是正常的艺术家可以控制自己的艺术行为,可收可张,最终完成作品。

作为画家,我曾经完成过一批批完整的作品,充满感性而又理智。可发病的时候我什么也干不了,只是一场场灾难。在我二十五六岁的时候,我就深深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我曾经在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画家》第十一期(1990年1月,其中有我的专页)上一篇题为《灵魂的躁动与修炼》的短文中写道:为了一次性的生命不再只是燃烧,而是像草木那样生长,我需要“做禅”,做一个普通人。

今天,我真正做到了这一点,我有个温馨的家,有两个可爱的孩子。我做到了首先是一个母亲、妻子,然后才是艺术家。我必须拿得起放得下,我必须细水长流,一切像自然那样慢慢生长……

从昨天开始提笔,我已经写下了好几千字,并进入痴迷的程度。好在阿路易斯去了中国,要星期六才能回来,孩子们也是每天早早起来去莎尔茨堡上学,到下午三四点钟才能回来,我中午又不吃饭。这样我可以尽情写上几个小时,再加上夜里的时间,我几乎每天可以写上四到五个小时。

这样看来我真的可以心平气和地面对自己,慢慢把要写的东西写出来,这个现在时与过去时交织的一粒种子长大的故事。

小松在一个多小时前给我打过电话,说是没有赶上下午一点四十分的火车,他的班主任又不让他提前几分钟放学。我已经打电话给阿路易斯,他说他回来就会找老师谈(豆豆说这个女老师很不友好)。小松将晚一个小时回来。但我刚刚给他打了好几次电话,都没人接。小松真是一个让人操心的孩子,今天因为豆豆下午有课,小松要自己回来,我真是有点不放心。他在第一天上学时就把自己的免费乘火车和公交车的通行证弄丢了,还好乘务员捡到了,而且会给我们寄过来。豆豆也把新的自行车雨衣弄丢了,小松昨天还把自行车钥匙弄丢了。唉,这几天真是多事而倒霉!

我只希望他能平平安安地回来。

我飞快地骑上自行车赶到火车站,火车刚刚到,小松的自行车却不见了。谢天谢地,他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我赶上了小松,他说,因为我的手机太旧,我的名字与信息都进不了他的手机,因此我打电话给他时,他的手机不会响。回家以后,我出了一身大汗,又赶紧打电话去火车站问小松的交通证到了没有。那天从莎尔茨堡到林茨的火车上的列车员打电话给我们,清清楚楚地说要赶快寄过来,不耽误孩子上学,但不知为什么还没有到。小松一直在乘“黑车”,今天一脸要哭的样子,说查票的列车员已经慢慢失去耐心了。

小松今年十岁,长得又瘦又小,但却是一个快乐的没心没肺的孩子。他可以在厕所里一待一小时唱歌,也可以在火车上当着众人的面哼自己的歌。每一部中国电视剧的片头曲、片尾曲他都会时不时地哼出来,他并不像他姐姐那样喜欢看中国电视剧,也不说中文。可我一直坚持对他说母语,他也完全懂。我们之间的交谈很特别,一个用中文,一个用德语,在别人看来一定很奇怪。其实小松小时候和姐姐一样,也能说流利的中文,只是他上小学以后就渐渐不说了。他说有同学笑话他,还说普通话的发音很高,说起来很别扭。小松的声音本来就高,在许多人的说话声中你很远就能听到他的声音。他爱唱歌,尤其是小时候,唱得十分好听,可惜现在只是哼歌,整天没完没了地哼……豆豆不喜欢他这样,嫌烦。我只有对她说,这是一种快乐,妈妈小时候也这样,让她不要去破坏这种快乐。

……

P3-5

序言

生活在别处

刺儿

1989年吴文光制作的《流浪北京》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真正的纪录片,里面记录了五位流浪艺术家北漂的生活,他们分别从事绘画、摄影、戏剧导演和写作等。他们贫乏的物质生活与炙热的精神追求令人动容。

张夏平即是其中之一。

在倾斜而有些模糊的镜头面前,对于为什么会来到北京,她说,不记得哪位诗人有这样的诗句:我心绪不宁,我向往着遥远的事物。

“我只能说是被选择的,别的生活方式我受不了。这种状况表面看,没根,飘着,都不知道明天会怎样,没安全感,没依赖感,但是我觉得,我要的就是这个,我最怕的就是那种什么都有了似的,我反正从来都觉得自己一无所有……”

在当时的个展中,她在展板上这样写道:

艺术是人类心灵的迷彩/只有抖落你身上的尘气/你烦恼/请

走进来/看到小小世界/你迷惑 你新鲜/你还不习惯

纪录片的最后,以张夏平在其个展期间发病收尾,让人对艺术充满敬畏甚至感到迷惑,也让人对她有着深深的担忧。

之后,因为疾病也因为爱情,她离开了那个曾经带给她太多美好回忆的艺术群体,告别了张晓刚、曾经的男友叶永青和毛旭辉等这些如今已经在国内绘画界颇具盛名的朋友,去奥地利投奔了她的阿路易斯,成了两个孩子的母亲。

她过起了温暖而又看似普通的家庭生活。她继续画画,拉小提琴,并开始写作,其间在当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也多次因为躁郁症复发而不得不进入医院治疗。

“躁郁症的特点就是从一个高峰又会进入一个低谷。而抑郁却是最难最危险的。……我不知道自己是用什么样的意志力来抗衡这种无法言喻的阴郁……”

由于躁郁症的间歇发作,很多时候,她不得不放弃绘画。但她一直认为,只有绘画才能真正地治愈她。她说:“这两天我从内心感到快乐,因为我又开始画画了。母亲一直来信劝我不要画画,不要胡思乱想,仿佛我只要安安心心做一个好主妇就不会生病,就会平平安安。其实事情不是这样的。像我这样一个人,只有画画才能真正解救我,才能让我以正常人的思绪来面对生活。”

她生活在马克湖这样美丽的地方,那里的自然之美、人与人之间的友善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让她对身边的任何生物都充满着热爱,甚至,她会把一枚蛋当作一个生命去对待。“今天在喂鱼的时候,我竟然发现了鸭子的蛋。由于天气一直很暖,我们的鸭子一定是以为春天到了。……我真不知道拿这些蛋怎么办,如果冬天来临,这些蛋将全部被冻死。”看到这段话的那一刻,我被感动了。

在这本书中,对自然和身边小动物的描述是我特别喜欢的一部分,我认为它有着非常美好的感情、非常美好的语言,和非常美好的韵律感。“我们的小母鸭Antonnie不知什么时候也不做窝了。伊丽莎白几天前孵出一只小鸭,当天晚上小鸭就被邻居的猫吃了。坚强的鸭妈妈这几天一直坐在那个许多年来都是鸭子的巢的玫瑰花丛中,耐心等待又一只小鸭子的出世。”

在这样的美好和宁静中,她过着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生活。特别是与《流浪北京》中的她相比,她不再把一颗追求艺术的心捧在手上,看着它热烈地跳动或者如烈焰般燃烧,她也不再去试图追问上帝“我是谁”.对艺术的激情似乎归于平静了。

或许这会让曾经知道她的一些人说,她终于同这个世界和解了,而背叛了最初的自己。

真的吗?艺术从来都不应该总是以一种激愤的状态出现,它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事实上,在她平静的生活中,她从未放弃过对艺术的追求,只是表现得更加冷静,有着基于生活之上的对艺术的理解和呈现。

绘画不再是她主要的或者说是必须要做的事儿,而是慢慢融入生活,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谁说生活本身不是艺术呢?

她这样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片段:“饭后出去抽烟时,看着满园子的野花,尤其是火红的罂粟,我突然想起阿路易斯对我说的,拿起画具去写生吧!我放下抽了一半的烟,跑到楼上去找画油画的东西……用了最快的速度做准备工作。一个小时后,一幅不错的油画诞生了。”

如此美好的一些时刻。

尽管对此她偶尔也会陷入一种矛盾之中,特别是在与曾经的那些老朋友进行交流之后,她也会有短时间的心理不平衡及对自身存在的一些疑问,但最后,她总是能够对她的选择有着坚定的态度。

她说:“我记得文光还说,像马克湖这样美丽的地方,他们待上十天就待不下去了,要回北京要回中国这些能够施展才华的地方。……在他们走的当天,我跳进湖中以后趴在长堤上很久很久,我对自己说这里是我的家,是好是坏我决不会离开……阳光暖暖地洒在我的身上,我的眼眶中满是泪水。”

从当初因为喜欢那种漂泊不定的感觉而选择了北漂的生活,到后来选择在奥地利拥有一个安定的家,夏平的生活轨迹变化无疑是非常巨大的。而另外一种变化表现在她对自己的绘画作品的态度上。

在《流浪北京》中,她曾说过一句比较粗糙而极具震撼力的话,她说:“我就是卖×也不会卖画。”

往往一个人的境遇会改变这个人的一些初衷。在她的丈夫失业的日子里,他们的家庭经济拮据,甚至到了可能会卖掉房子的境地。

“我当时没想更多的,只是觉得我必须站出来,帮助丈夫支撑自己的家。”于是,她选择了去大街上给入画肖像赚钱以贴补家用。“这个夏天是我一生当中最难忘也最辛苦的一段日子……其中的酸甜苦辣对人的意志是一种考验……”

最近一些天,她和我说着关于准备回国办画展的事情。她说,她会考虑在办展期间卖掉近两年的一些画,但是那些以前的画,她还是不会卖的。

对于这些,都无须奇怪。人都是在变化着的。一个人在某一个时期选择了什么以及选择的因由是什么,都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一如现在,在她隐居多年之后,她一改以往低调的生活方式,而准备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出现。

那天她告诉我说:“大毛(作者朋友)已经为我写好了序,我发给你看看。”

我认真地看着,看到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年轻时的夏平长得也很可爱,眼睛特别黑,像小孩儿的眼睛一样明澈,性格也像小孩一样单纯。现在看来,夏平的生命力是相当旺盛的,很坚韧。”

单纯、旺盛、坚韧,这是我也认同的说法。其实即使是现在,夏平也依然有着那样的单纯和有时如孩子般的天真。她活得真实而透明,这一点难能可贵,虽然有时这样的特点也会成为一把双刃剑,会给她带来些许不利。

她不一定很会懂得去体会他人的感受,这是因为她总是过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那是一种艺术家特有的“自我”。事实上,夏平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对周围任何人都几乎从来没有攻击性和嫉妒心,对那些曾一起一路走来的人所取得的任何艺术成就,她总是真心为之高兴。

有的评论家认为,叶永青那幅著名的《鸟》,很难说灵感不是来自于她的绳子系列。而她的黑白系列,甚至可以与赵无极的画相提并论。

“我大胆地撕碎自己画的人体,通过白色颜料和胶的混合重新组合,并形成具有浮雕效果的、肌理很强的各种物体……Borges说那是真的中国的山,他很看重这批画。”

对此,我忽然想起我和她之间的一次有意思的对话。

在某艺术专栏所进行的访谈中,她说,她是一个天才。

她把那篇访谈发给我看。我笑了,说,天才与否有时是他人的评判。

她说:“事实上我是天才啊。你说我这么多年躲着,不是天才能憋得件吗?”

“你的天才不是你憋得住。千千万万的人都这样憋着。”

“是什么?”

“你的天才是你画得的确好。很多无意识的东西,或许正是别人在努力探索的。而你不需要思考,你靠本能,这就是天才。”

她为自己的博客起名“生活在别处”,自然会让人想起米兰·昆德拉的同名小说。但是一个人的真实经历,很多时候比小说更加精彩;一个人的真实感受,很多时候会比小说里的描述更加复杂。

遥远的一盏灯。在这本书里,她如此坦诚而又朴素地记录着自己的生活,里面有温情有无奈,在艺术与疾病之间,在绘画与生活之间,在生活与情感之间,她如此真实地享受着、挣扎着、矛盾着,让它们彼此支撑,彼此让步,彼此妥协。

每一篇的字里行间,总是能让人感受到她对生活的热爱,感受到她的某种思想和艺术的光芒和高度。

这些文字及里面的一些插画,我是喜欢的。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并且也能够喜欢。

后记

后记

在我生活的环境里有一盏这样的路灯,橘红色,古色古香。它是现实的,也是精神的。在我孤寂生活中的每个漫长的夜晚它都陪伴着我,我画了许多,也写了不少诗歌赞美它。它对于我的意义就是忍耐与怜悯,它无休止地自我燃烧,带给我长久的精神共鸣,那就是静止于自身的光芒,安身立命,不屈不挠地活出自我。

在这本书的写作中我曾提到不打算在有生之年出版这本书,当时也的确是这样想的,所以写得无拘无束。搁置了十年后我才一点一点搬到我的新浪博客中。那时打字非常困难,可以说是完全靠毅力才把这近30万字的文稿变成铅字,搞了差不多一年。没想到得到许多朋友的喜爱,这增加了我的信心。

我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好友刺儿,是她筹划并促成了这本书的出版。她帮我联系出版社,设计体例,还在百忙之中编校本书的错别字,并一直鼓励、肯定我,告诉我她特别喜欢这本书,也向她身边的朋友推荐。

现在老朋友大毛也为我写了十分中肯的序,我感谢他,不是因为他是著名画家,而是他确实是了解我,也可以说是看透我的老朋友。

回想这本书的写作,是一种冥冥之中思想的蠕动,像有个神灵在催促我。每天进入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只是想把要写的东西写出来。我庆幸自己每天的记录,那些流逝的人生……

最为可贵的是,这本书记录了两个孩子在那个时期每天的成长,即使琐碎,也是人生中最为闪光的瞬间。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而对于自己的疾病,我也是抱着诚恳、乐观的态度,虽然残酷,它却是我生命的一部分。特别值得庆幸的是,我几乎痊愈了,因为我已经有十年没有犯过病,尽管还必须服药,但这不是问题。

我也絮絮叨叨地写了自己处于特殊状况时的一些感悟与对艺术对人生的看法,这都是一个躁郁症患者的极个人、极偏颇的精神世界,也许这是极其可贵的,因为精神世界是人们永远不能完全认识的世界。而对于个人的经历,我也毫不隐讳地展现出来,因为我认为一个人的经历是一个时代的代表,更多地真实地还原历史也是我们作为人应该有的一个态度,而坦诚是我的品质。

近几年我画了非常多的画。生活有了变化,孩子也成人了,我有了更多时间从事自己一直热爱的艺术,这是一件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我也明白自己首先是一个艺术家,其次才是一个作家。

夏平

2015年11月24日于奥地利蜻蜓之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9: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