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书鱼繁昌录(精)/百花潭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谢其章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毛边书的前世今生

谈毛边书需要先谈它的定义。由于现代的铅印平装书对于我们来说是舶来品,而线装书才是我们的专利,所以谈起毛边的定义,还是得遵从西方的说法。法俄英德称毛边书为“未切本”,定义是“书籍出版后,有经装订而书页尚未切开的,称为‘未切本’,在法文书中甚为流行”。我们叫习惯了的“毛边书”里的“毛”,实际就是西方定义的“未切边”——“书或杂志常有折页尚未切口的,此边称之为‘未切边”’。

说起来,毛边书实属图书装帧的范畴,是装帧的手段之一,如同封面、扉页、字体、行距、插图一样,它们共同完成了一本书的外观和内在。只不过读者习惯了切边本,看到毛糙糙的没有裁开的书页很是怪异,他们通常会说:“这本是个废品吧,你瞧连页还没裁开呢。”实际上,读者没有说错,将书边裁齐是印书车间的最后一道工序,除非作者特别嘱托了“别裁边”,工人们是不会忘了这“最后一刀”的,忘了就是废品。一个世纪以来,喜欢毛边书的人群乃“小众里的小众”。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毛边书热了三十来年了,但是如今谈起毛边书来,好像仍然处于启蒙阶段,仍然得ABC地从头谈起,这个A就是鲁迅先生。说毛边书,鲁迅是绝对绕不过去的一号主角。鲁迅关于毛边书的经典语录被无数次地提及,现在依然如此。

鲁迅先生曾自称“毛边党”,他与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初版就是毛边本,如今已成珍罕书籍。他曾在一九三五年四月十日写给曹聚仁的信中说道:“《集外集》付装订时,可否给我留十本不切边的,我是十年前的毛边党,至今脾气还没有改。但如麻烦,那就算了,而且装订作也未必肯听,他们是反对毛边的。”

此事是指《集外集》的付印,大概曹聚仁筹划此事,所以才会有先生的叮咛。在同年的七月十六日,鲁迅先生给萧军的一封信中同样说到毛边书的问题:“许(指许广平)谢谢你送给她的小说,她正在看,说是好的。切光的(指小说《八月的乡村》,此书有毛边本)都送了人,省得他们裁,我们自己是在裁着看。我喜欢毛边书,宁可裁,光边书像没有头发的人——和尚或尼姑。”

鲁迅的兄弟周作人也对毛边书有着精辟的见解。周氏兄弟所办的《语丝》杂志是非常有名的刊物,在一九二七年四月的那期(第一百二十九期)上,有位青年读者方传宗给周作人写信询问“毛边装订的理由”。方说:“近来毛边装订书的制出真是风行一时了:北新啦,创造社啦,光华啦.开明啦等书局最新出版的书籍几乎都是毛边装订的。”这口气分明是对一窝蜂的毛边书热的不满。方抱怨道:“若说阅读时带着一把小刀是富有艺术意味,那更是不值一驳的一句牵强话!”方向周作人求助:“岂明先生,你是留心我们青年种种问题的人,好在《语丝》也并不是那一类毛边装订的书,那我才敢大胆地向你提出我的意见,求你公开解决我们对于读那类书的时间上的损失(至少是我个人的损失);或者请你更详细地、满意地来解答毛边装订书的理由。但切不要以‘此自古已有之’或‘外国亦然’等敷衍话来塞责!”

令我想不到的是,当年毛边书初兴之时,会遭到如此猛烈的反对。这位方先生说《语丝》不做毛边,也许是他没看到,《语丝》也做有少量的毛边本,笔者收存了好几本呢。有趣的是,我抄方先生的这段话就是从毛边《语丝》上抄来的。

周作人回复方先生,称毛边书有两个好处:“第一,毛边可以使书不大容易脏——脏总是要脏的,不过比光边的不大容易看得出。第二,毛边可以使书的‘天地头’稍宽阔,好看一点。不但线装书要天地头宽,就是洋装书也总是四周空广一点的好看……至于费工夫,那是没有什么办法,本来读书就是很费工夫的,只能请读者忍耐一下子。”

热爱毛边书的一族虽然拥有鲁迅这面大旗,可是在民族危机频发的年代,这种小摆设的个人趣味,只有黯然地隐退到书房一隅,这一退便是半个世纪的光阴。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国泰民安,毛边书热又悄然兴起.尽管依旧是文人趣味,但是赶上了全民收藏的热潮,毛边书沾了光,勃兴至今三十年,未见颓势。狂热之程度,参与之人数,均非二三十年代可比。

说起毛边书的第二次热潮,藏书家唐瞍(1913年一1992年)居功至伟。唐瞍的杂文风格酷似鲁迅,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他使用笔名“晦庵”发表杂文,居然被误认为鲁迅的又一个笔名。唐j叟藏书多为新文学绝版书,自然地继承了鲁迅的爱好。唐瞍说:“我之爱毛边书,只为它美——一种参差的美,错综的美,也许是我的偏见吧:我觉得看蓬头的艺术家总比看油头的小白脸来得舒服。所以所购取的书籍,也以毛边的居多。”唐瞍去世后,藏书捐给现代文学馆,现代文学馆出版了好几本关于唐瞍藏书的图书,使毛边书爱好者可以一睹早期毛边书的风采。据最新消息,在香港的一场旧书刊拍卖会上,唐弢的签名本《晦庵书话》拍出了二万七千港币的惊人高价。P3-8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小书,集合了作者在古城西隅“老虎尾巴”书窝生产出来的长长短短的文字,其中的某些文章生产日期较早,有些则为新作,不论新旧,作者均以为未过保质期,总是存在现实的意义或期之较远的将来。当这些记录了藏书经验、阅读心得的文字公之于众,作者便无力左右读者的评判。——谢其章

后记

一本书不能缺了序,后记缺不缺,似乎是两可之事。在我,是不想后记缺席的,因为少了后记,就好比书少了后扉页,有头没尾。我看了当代许多人写的后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感谢”,有一位一连感谢了二十几个人及单位,真有“宁落一村,不落一户”之慨。一书之成,我个人体会,该感谢的只有一个人——向你约稿的编辑。没有约稿,连书都出不成,你感谢谁去?至于你写稿时谁谁鼓励过你,谁谁帮你找过材料,谁谁帮你端茶递水,这些似乎没必要感谢到后记里去吧。

鲁迅先生是个极端的作家。我注意过鲁迅的后记,他写的书很少有后记,但他翻译的编辑的书很少没有后记。鲁迅的后记亦有极端的例子,那就是篇幅很长或者超长。《朝花夕拾》的后记约七千字,还有若干插图,鲁迅写道:“我本来并不准备做什么后记,只想寻几张旧画像来做插图,不料目的不达,便变成一面比较,剪贴,一面乱发议论了。那一点文本或作或辍地几乎做了一年,这一点后记也或作或辍地几乎做了两个月。天热如此,汗流浃背,是亦不可以已乎:爰为结。一九二七年七月十一日,写完于广州东堤寓楼之西窗下。”

最为极端的是《准风月谈》的后记,鲁迅写道:“真的且住。写的和剪贴的,也就是自己的和别人的,花了大半夜工夫,恐怕又有八九千字了。这一条尾巴又并不小……还是真的带住罢,写到我的背脊已经觉得有些痛楚的时候了!一九三四年十月十六夜,鲁迅记于上海。”网络时代,一个夜,一个码字快手,也未见得完得成八十年前鲁迅这一夜的工作量。

二○一四年六月十二日夜于虎尾北窗之下

目录

辑一

 毛边书的前世今生

 旧书收藏的若干问题

 民国三十年代漫画图谱

 漫画民国大都市情色

 八十年前的壮游——《良友》全国摄影旅行团

 一九四二,上海滩,文艺范儿归去来

 自编自演之“南玲北梅”

 日据时期文艺刊物经眼录(北平篇)

辑二

 猎书忆旧(附《蕉窗话扇》书话)

 《名家日记》

 柳雨生《沦陷日记》

 文载道《伸脚录》日记

 胡山源《我的写作生活》

 闲话护封

 书既可读,亦应可爱——略说《鲁迅著作初版精选集》

 线装书崇拜症

辑三

 董桥别了笔缘墨情

 不是保守,是坚守

 对“无偿捐献”说不

 鬼子进庄,悄悄的

 不藏壶者也说壶

 “多欣赏,少占有”

 收藏何以成了庸众的娱乐

 大石作胡同访古

 秀才人情一本书

 花大钱,买小报

 《搜书劄记》精简的日记

 《佳本爱好者》序

 《北河沿日记》出版说明

后记

序言

起这个书名,想了很久。前几天网络上称董桥又有新书将出,书名《读书人家》,听说也是想了很久。以“三军易得,一将难求”比喻起书名,似乎不大离谱。起书名本身并非什么难事,难易程度取决于书的内容。我觉得小说和随笔最好取名,诗集也好取,全集更好取,《鲁迅全集》《斯大林全集》,想都不用想,一点儿难度也没有。偏偏我写的这类体裁,有条不成文的规矩,书名里必须要镶进去一个“书”字。最极端的书名是民国藏书家周越然想出来的,他的书《书 书 书》,一个“书”不够,还连用三个,既空前亦绝后。多数的书名是平庸的,如《书林秋草》《书海夜航》《品书录》《书之爱》,等等。相比平庸,我更烦“书香”二字,拿来做书名,也许只有中国人想得出来。

周越然对于为何将书命名为《书 书 书》有过一番解释:“余本拟以‘某某读书志’为题,后见其中所包含者,‘闲’书过多,‘正’书过少,未免太偏,故改用今名。”我理解这段话里的“闲书”“正书”,是否还另外含有“闲话”与“正话”的意思。周氏的笔调一向有别于传统藏书家,他说的一些话。周叔弢们是绝说不来的。周越然最过分的言论是商榷古书版本时公然喊出的“寡妇野鸡”论,幸亏当年玩版本的只是一小撮儿,未形成大范围的骂仗。周氏对于书商也是没有好话的,但是比起周肇祥的破口大骂(“厂肆俗贩,性质几如一母所生。稍数过之,则鬼蜮无所不至,一经拒绝,则又砚颜相就,纯是一种诈伪行为。或谓若辈身有贱骨,投之豺虎,亦所不食。其言虽苛,亦可见其恶习之人人深矣”)。周越然显然是客气的:“‘书估’者,售书人也.恶名也,另有美名日‘书友’。黄荛圃题识中两名并用,但有辨别。得意时呼以美名,爱之也;失意之时,则以恶名称之,贱之也。”我曾说过,书商属于“离不了,惹不起”的行当。

我现在已经用不着和书商面对面打交道了,他们给我留下的好印象或坏印象,通通不重要了。风轻云淡,偶尔拿起某书会想起买它时的情形,“心头不禁略为回环片刻耳”(谷林语)。

不与书商打交道,并不是说连书也不去买了。现在不论新书旧书,我多是在网络上交易,虽然卖你书的还是书商,毕竟免掉了面对面交锋的尴尬。张爱玲这句话最是说到我心坎上:“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活的欢悦。”

近年,经常有朋友劝我“卖书”,好像我已经到了“及身散之”的一把岁数。虽然已不年轻,可是总感觉七老八十离我尚远。有位朋友劝我卖书的理由是“趁现在行情好”.我明白他的好意,因为他门儿清我书资的来源。我跟他讲,我终于想通了“买与卖”的辩证关系。如果卖书,那就必先断了买书,总不能一边还在买书一边又在卖吧.倒腾着玩呢?断不了买书之欲望,就不要考虑卖书之念头。  我不卖书,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我还在写东西。写东西就得用到书,内人经常动员我:“你先卖些用不着的书。”这就是外行话了。写作进行时,电光石火,你根本无法预知会用到哪本书。止庵先生坚持书柜里码书码成单排,也许怕的就是写到关键处需要找书查资料而不好找。本书里《自编自演之“南玲北梅”》里引用的《追求》,多烂的杂志呀,可是缺了它,这篇文章就写不下去。我是现写现从网络上买来的,我家若是原来存有《追求》,恐怕也早就卖废品了。

还是洋人说得明白:“在形成和扩充收藏的过程中,随着藏品的不断增加,如何控制藏品的总量,这几乎是每个收藏家都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清理固然是个办法,但可惜收效甚微。沿着书架走一遍,把没用的‘不重要的’书抽出来,这第一步所获得的战果就小得可怜,第二步把这些书放进书箱准备搬走时,战果又会更见其小:唉,这本书曾经多么重要,真不该处理掉;那本书是Y送的,扔了也太没心没肺了;还有这本,说不定什么时候……要是想这样为新藏品腾出空间,走不了多远就得停下来。把已经收集完整的藏书整套卖掉,这倒是一剂猛药,但一般只有非常成熟的藏书家才能做得到。”

一直记得这个故事,它使我明白了“事到万难须放胆”的道理。姜德明先生在《卖书记》里说:“大概人到了绝望的程度,也就什么都不怕了。这一次,我也不知道何以变得如此冷静和勇敢。我准备迎受书所带给我的任何灾难,一动也未动。相反地,静夜无人时,我还抽出几本心爱的旧书来随便翻翻,心凉如水,好像忘记了外面正是一个火光冲天的疯狂世界。”我经历过“文革”,如今再难,难得过那个时候吗?

二○一四年六月八日

内容推荐

谢其章编著的《书鱼繁昌录(精)》主要介绍了作者关于藏书方面的个人爱好、相关知识、独到见解及评论,抒写了作者关于书的热爱和关注,传达给读者关于书的封面设计和装订、内容形式和题材等方面的知识。书中配有多幅图片,均为作者所藏书刊,如较早时期的毛边本、民国时期的报刊、日据时期的文艺刊物、民国漫画等。同时还收录了稀见的柳存仁(柳雨生)、金性尧(文载道)所写的民国日记片段。并对“南玲北梅”(张爱玲和梅娘)、董桥等知名人士做了生动点评。

编辑推荐

谢其章编著的《书鱼繁昌录(精)》是藏书家谢其章先生亲自汇编的散文随笔集,收录了作者近两三年内撰写的有关藏书往事、书人书事的文章,如对于线装书、毛边书以及书的护封等藏书问题的独到见解。全书共收录几十篇散文随笔,专业性与趣味性兼备,值得出版阅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