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铁血战将王近山(抗战烽火中的拐点之战)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石尚山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开国中将王近山被邓小平誉为“一代战将”,是《亮剑》主人公李云龙原型,石尚山创作的《铁血战将王近山——抗战烽火中的拐点之战》是一部讲述王近山将军在抗日战场上指挥“拐点战役”的几段传奇,同时,也穿插了传主与其妻韩岫岩从相识到相恋、结合、性格不合导致婚姻悲剧的过程,描述了其在抗战中八路军几次战役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内容推荐

石尚山创作的《铁血战将王近山——抗战烽火中的拐点之战》是一部介绍王近山的传记文学,王近山是共和国开国将军中最具传奇色彩、最富人格魅力、最有故事、最受争议,最被父注的高级将领。他也是全军唯一被邓小平评为“一代战将”的军中名将。

他打仗小怕犯“兵家大忌”,经常小按惯例出兵.总是能在影响到战争全局命运的关键石刻挺身而出,创造了诸多经典战例以及震撼人心的战场神话。有不少成为至今仍被军事教材引用和军事爱好者们广为传诵,甚至影视剧撷取素材的奇仗和漂亮仗——《亮剑》的主人公李云龙即为其中之一……

目录

第一章 重叠设伏七亘村

第二章 血战虎穴晋东南

第三章 野战医院生死关

第四章 浴血神头铸旗魂

第五章 挥戈出兵征晋南

第六章 韩略奇功赴延安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重叠设伏七亘村

1937年9月的山西太行山区抗日前线,秋色斑斓。

一条不知名的伸向远方的土路,在层层叠叠、迷茫着蓝色雾霭的群山中延伸。被战争吞噬过的景象历历在目。本应该在秋风中荡漾着金黄色的庄稼,早已被战火涂改成黑灰色。一架破旧的农用大车支零破碎地散落在土路边,周围长满了野草。天边不知什么地方不绝于耳的稀疏枪炮声警示着人们:你已经置身在战争中,随时随地都可能进入敌我双方血刃杀戮的战场。就在这条通向八路军根据地的土路上,一小队年龄参差不齐的百姓在紧张地赶路,年轻、漂亮的韩岫岩就在这人群之中。韩岫岩生有一双美丽动人的大眼睛,她的眼睛不仅发亮,而且透着灵气儿,她的身材匀称、气质不凡。由于年轻,尚有些孩子气,在她初人战场时并没有感觉到战争的残酷,甚至还可能觉得好玩呢。因此,韩岫岩在行走时是跳跃着前进着,这也更加显现出她的俏皮活泼和婀娜多姿。

韩岫岩的家境在保定当地虽不算富足,但是并不拮据,加上她自己的天分和勤奋好学,所以在她就读的女子师范学校里功课总是名列前茅,而且她还是学校篮球队的队长呢。韩岫岩的口袋里总是装着她那只爱不释手的裁判哨子,而且经常在自己喜怒哀乐时拿出来吹吹。这在当时的性格活泼的女孩子们来说,也算得上是一种时尚了。

韩岫岩是跟随着自己的父母和叔叔等一家十几口人参加抗日,投奔八路军来的。

韩岫岩的叔叔韩佐然是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的高才生,在外伤学科和战伤处理方面有较高的声望和业绩,曾经在自己的老家河北保定开着一家综合性的小医院,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医生。抗日战争爆发以来,他和在煤矿上工作的哥哥,也就是韩岫岩的父亲韩梦菊商量好以后,变卖了全部家当,携家带口总共17口人彻底地投奔八路军参加抗日了。他们根据共产党抗日机构的要求,被分配到驻扎在太行山区的八路军129师的卫生处报到。此刻,他们正在紧张地赶路,赶往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去找寻自己的队伍。

一辆毛驴拉的板车上拖载着一些手术器材以及为了抢救战伤而购买的药品绷带等医用物品。他们一行人出发以后已经连续走了十几天了,沿途不仅要赶路,还要绕过日本鬼子的封锁,眼看快到根据地了,可是,大家已经筋疲力乏。韩岫岩作为看家的闺女,主动帮着父亲和叔叔跑前跑后地照顾着亲属们。她不时地擦着脸颊上的汗水,并会习惯地顺手拂一下额前的头发,虽然是很女性化的动作,可总能让人感觉到一种与众不同的倔强性格。有人说:性格决定了命运。那么韩岫岩的性格将会对她的命运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太阳照在伸向远方的土路上,开始枯黄的野草随风摇曳着,在湛蓝的天空映衬下,宛然一幅大油画。韩岫岩眯起眼睛,欣赏着这幅近似于欧洲自然画派的风景画面。即使是在战云密布的时空里,年轻的她依然把世界看得那么美好。就是脚下这条极不起眼的土路,这幅永远没有成画的画面,却成为韩岫岩美好记忆的开端。因为,就是在这条崎岖坎坷的无名土路上,她遇见了影响她整个人生的那个王近山……

韩岫岩一直走在人群的最前边,她不时地手搭凉棚,既像是在观察着前方的路况,又仿佛在欣赏着太行山区那淳朴的自然风光。

就在这时,远处落下了几发炮弹,爆炸的巨大气浪掀起绿色植被,随后弥漫起一股散发着硫黄气味的青烟。战争,对世界的破坏几乎不费吹灰之力。生命在瞬间便被摧毁。人类有史以来总是为战争付出巨大的代价。土路上一行人在炮弹的震促下又都打起了精神,他们从不断的枪炮声里感觉到真实的战争已经离自己越来越近了,韩岫岩跑去帮助推板车。这时,从山洼中伸出来的土路上迎面陆续出现了零散的八路军战士。

首次映人韩岫岩他们这群百姓眼帘的这些军人,并不像人们心目中的那些英雄一样雄赳赳、气昂昂,而他们恰恰是一批刚从战场上落败归来的军人。准确地说,他们是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的战士。他们团因为对当地情况不够了解,又是初来乍到,并且疏忽了部队的警戒,再加上驻地出了汉奸,所以,在七亘村附近遭到了日本军队的袭击,而出击他们的这股日军又是一支主力野战部队,单兵技术和整体作战能力都很强。771团遭受重创后。沿山路撤退了下来。此时,八路军129师的刘伯承师长已闻讯并心急火燎地向战场方向赶来。

首次与日军交战就失利,让这支部队的情绪有些低落。夹杂在队伍中的伤员沮丧地骂着脏话,有的还在停地胡乱喊叫着。打了败仗的部队难免不为对手的战斗力感到心有余悸,总会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恐惧和怨气。

韩岫岩他们惊讶地看着败退下来的队伍,现状与他们心中的抗日英雄出现了不小的反差。忽然,韩岫岩的父亲和叔叔对身边看着部队发呆的众人喊叫道:“你们都愣着干什么?还不赶紧救护伤员!”于是,大家忙着搀扶伤兵找块平整的空地躺下来。韩岫岩扶着一个看起来只有十五六岁但是个子挺高大的战士坐到路边一个土坎上。这个大个子战士的脑袋上和手臂上胡乱地包扎着绷带,已经浸透出鲜红的血迹。韩岫岩奔到大车旁去取包扎用的绷带和消毒药棉,她的叔叔韩佐然一边给她拿用品一边关照着:“一定不要慌!如果不是不停地流血,就先消毒,把伤口处理干净;再用些消炎药,注意包扎得尽量紧一些。”这时,韩岫岩的父亲韩梦菊走过来关切地拍了一下韩岫岩的头问道:“怕吗?不行就去帮你妈做饭吧。”韩岫岩的父亲从心底里还是很看好自己这个看家闺女的。因为平时,韩岫岩除了在保定师范的学业一直是名列前茅,而且一有时间总会力所能及地帮助家里做些事情,她的自主个性和待人接物方面的能力都是令家里放心和骄傲的。韩岫岩昕到父亲想让她去做饭,立刻睁大眼睛,把头摇成了拨浪鼓,“我才不怕呢!我要像我叔那样做个好大夫,我会救出好多八路军战士呢。”说着,抱起药品向大个子战士跑去。韩岫岩的父亲和叔叔相视着笑了笑,韩佐然说:“这孩子大气,将来有出息!你听她说的话多带劲。”P1-3

序言

自序 父爱如山父如山

北京没有阳光的初春,天气乍暖还寒,仍然让人感到阴冷和沉重,整个大地回荡着一种苍凉。一辆旧式的面包车行驶在宽阔的长安街上,车里坐着开国将军王近山的部分儿女们,他们是从各地赶回北京,特意陪同年近八旬的母亲韩岫岩来为父亲王近山扫墓的。

车窗外高楼林立,掠目而过的城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是车内人们的心情却更像窗外的天气,显得有些忧郁,淡然地漂浮着一层阴霾。

旧式面包车沿长安街一路向西,缓缓地停靠在了石景山路右侧的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路边入口处作为山门的“八宝山革命公墓”石牌坊与沿途街边那些光彩耀目的建筑相比,显得敦实、厚重,并不怎么起眼,它显然没有经过刻意的雕琢和华丽的修饰,凸显着古朴和端庄。衬托在它后面那两排高耸挺拔的古松柏树,与石牌坊浑然一体,营造出了一种特殊的耐人寻味的氛围。这里沉淀着人们的敬仰和怀念。尤其是当你走过这座牌坊,沿着左右伟岸的古树间那条笔直的正道走向安放着众多英灵的圣地时,你一定会随着记忆和心灵的穿越,任由这样的氛围唤起内心深处的所有激情和爱戴,使之澎湃而出。

王近山的儿女们推着坐靠在轮椅中的韩岫岩,穿过石牌坊走进八宝山革命公墓。一行人缓缓地行进在古树参天的中轴主道上。此时,韩岫岩平静地坐在轮椅中,她的皮肤白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依旧透着灵气,虽然是耄耋老人,头发已经花白,却不失美丽端庄的风韵和气质,眉宇间依稀可以看到她年轻时的秀丽和精干……

王近山的骨灰被安放在了八宝山公墓专门为党、国家、军队高级干部,以及国家级知名人士安放骨灰的“西一室”里。照理说,王近山的骨灰似乎不该安放在此,因为他在1978年逝世前的职务是南京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充其量也不过是个军级干部,然而,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就总会引出耐人寻味的故事,要不怎么叫传奇人物呢?

在王近山逝世后,首先是邓小平直电南京军区,要求由他亲自审定关于王近山的悼词。这样一种非常的举措,如果作为一种政治规格和待遇,在当时的确已经是绝无仅有了。而且,在邓小平为王近山修改的悼词中又破天荒地为已经去世的人提升了职务,邓小平改动的悼词把“副参谋长”改为了“顾问”。次日,中央军委补发任命通知,任命南京军区副参谋长王近山为南京军区顾问,丧事按大军区领导待遇办理。为此,南京军区的确是破格地操办了王近山的丧事,因为谁也不知道在王近山的身上还会出现什么令人意想不到的变数。但是,相关部门在相关问题上还是坚持了相关的原则,比如,王近山的追悼会上,家属和亲友们希望能在王近山的遗体上覆盖一面党旗或者军旗,甚至哪怕是一面红旗,可是无论是口头还是书面的这一请求都没有得到批准,答复的理由是由于级别和职务以及相关政策都不允许。所以,王近山只能盖着白布单离开了一直支撑着他奋斗了一生的那面战旗,因此,不能不说是留下了无法弥补的心酸遗憾。在此以后,军区一位主要领导在和王近山的儿子王岩谈话时,以征求意见的口吻有意无意地说道:“军区将和江苏省委共同在南京的雨花台修建一座革命公墓,建议你爸爸的骨灰就安放在那里,怎么样!?”

王岩当时给出了不知是否得体的回答:“父亲的一生都交给了组织,还是听从组织的安排吧。”果然,时隔不久,从北京传来消息:邓小平亲自交办宋任穷同志把王近山的骨灰从南京家中移送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国家高级领导同志灵堂安放。这件事在当时等级规格极其森严的情况下,的确又是让人费解的一步棋,仅在南京就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

今后比王副参谋长职位高的同志能否报送八宝山安葬?

这样的安排是根据什么文件标准?怎样的规格执行?

此例一开,今后的相关政策该如何把握?

为此,军区那位领导再一次找王岩问道:“如果军区和省委在雨花台修建一座革命公墓,你们是不是希望把你爸爸安放在这里呀?”他得到的答复依然是:“父亲的一生都交给了组织,还是服从组织的安排吧,感谢各级组织对父亲的关心和所有安排。”

的确,在王近山对子女的多年教育中,很突出的一条就是不允许为了个人的事情向组织提要求、讲条件,他的孩子们认真地照办了。

……的事件真相。作为一个儿子,应该给父亲一个交代,也给世人一个迟到的交代,让人们看到一个充满无限忠诚和满腔热血的一代战将,让所有的人能从“疯将军”的坎坷经历中有所思考,有所启迪。

阅尽人情秋云厚踏遍世事蜀道平……

王岩带着一种不平的思念感慨道: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20年了。我们包括许许多多喜爱他、关注他的人们都赞叹他、欣赏他、钦佩他,可是却无法真正读懂他。说实话,对父亲要有个交代,这就是我们的责任!人们都在期盼着听到‘疯将军’的真实故事,我们有责任说清楚他和他的故事,让全天下关注他的人看到这样一部关于王近山的精彩故事——

战场、情场、官场,场场惊心动魄

军人、男人、好人,人人荡气回肠。”

韩岫岩聚精会神地听着儿女对他们父亲的热情议论,品味着孩子们的话。当王岩看见妈妈又一次抬头注视墙上的那两幅大照片时便试探着说道:“妈妈,我们一直对爸爸敬仰、爱戴,甚至自豪和崇拜,尤其当我们长大了、工作了,在和爸爸的接触中,我们对他有了深刻的了解。但他以前的故事,他和您,以及发生在你们身上的那些真实故事,还有他的落难……这些总像一个谜,在被人们猜测、被人们传诵,却没有人能真正说得清楚……”

韩岫岩依然注视着王近山的照片,沉默了很久以后缓缓地说:“其实,我何尝不知道你们的心结,还有很多的人都在关注着他。看来,我不应该把这个谜和这些故事带走。虽然我和他离婚了,分手了,但是我想,我有责任告诉你们一个真实的王近山,告诉你们有关我和他的故事。因为他不仅仅属于我们……他曾经是那样的辉煌,在战场上,敌人的军队惧怕他,不敢和他作战;我们的军队信任他,因为有他就能打胜仗。毛主席、朱老总都表扬过他,他更是刘伯承、邓小平的爱将……”

韩岫岩停顿了片刻后发出了一声感叹:“唉!他早年打仗打得苦,中年挨整整得苦,晚年生病病得苦。过去呀,想说的不能说,能说的又不想说,可我真的不应该把这些故事带走啊!要不然,以后就永远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我和他之间的那些故事啦。”

韩岫岩在感叹之后又一次停顿,习惯性地顺手拂了一下额前的头发。也许是逐渐沉浸到了对那个刻骨铭心的亲身经历,以及无法忘却的深切回忆中。她渐渐转入了一种亢奋状态:“你们的爸爸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和风度,他心底深处的那种真诚和磊落从炯炯有神的目光中流露出来,这种目光会让人永生难忘!”

她的思绪已经飘回到了过去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回到了自己投身革命的1937年,她的面前已然出现了另外一幅往事悠悠的历史画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9: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