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绪论
1.1 叶面积指数的定义
1.2 叶面积指数的应用
1.3 叶面积指数的测定方法
1.3.1 直接法的类型及特性
1.3.2 直接法的研究现状
1.3.3 间接法的类型及特性
1.3.4 间接法的应用
1.3.5 如何提高间接法测定叶面积指数的精度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2 研究区域概况及样地设置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地理条件
2.1.2 气候概况
2.1.3 土壤概况
2.1.4 植被类型
2.2 样地设置
3 直接法和间接法测定叶面积最大时期的叶面积指数
3.1 研究方法
3.1.1 直接法测定叶面积指数
3.1.2 间接法(光学仪器法)测定叶面积指数
3.1.3 不同森林类型内直接法和间接法测定的叶面积指数间的相关关系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常绿针叶树种的叶寿命
3.2.2 针阔混艾林内土要树种的叶面积指数
3.2.3 阔叶混交林内主要树种的叶面积指数
3.2.4 光学仪器法的主要校正参数
3.2.5 DHP和LAI-2000测定的叶面积指数
3.2.6 直接法和DHP测定的叶面积指数
3.2.7 直接法和LAI-2000测定的叶面积指数
3.2.8 不同森林类型直接法和间接法测定的叶面积指数
3.3 讨论
3.3.1 直接法(凋落物法)的实用性
3.3.2 DHP和LAI-2000的比较
3.3.3 直接法和DHP、LAI-2000测定的叶面积指数的比较
3.4 本章小结
4 直接法和间接法测定叶面积指数的季节动态
4.1 研究方法
4.1.1 直接法测定叶面积指数的季节变化
4.1.2 校正间接法测定叶面积指数的季节变化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针阔混交林内主要树种比叶面积的季节变化
4.2.2 针阔混交林内主要树种的叶物候
4.2.3 针阔混交林内主要树种叶面积指数的季节变化
4.2.4 针阔混交林内常绿针叶树种针簇比的季节变化
4.2.5 针阔混交林内间接法校正参数的季节性变异
4.2.6 针阔混交林内直接法和间接法测定的叶面积指数
4.2.7 阔叶混交林内主要树种的叶物候
4.2.8 阔叶混交林内主要树种叶面积的计算公式
4.2.9 阔叶混交林内主要树种叶面积指数的季节变化
4.2.10 阔叶混交林内直接法和间接法测定的叶面积指数
4.3 讨论
4.3.1 直接法测定针阔混交林叶面积指数季节变化的可行性
4.3.2 间接法测定针阔混交林叶面积指数的误差源
4.3.3 针阔混交林内直接法和间接法测定的叶面积指数的比较
4.3.4 阔叶混交林内直接法和间接法测定的叶面积指数的比较
4.4 本章小结
5 构建直接法和间接法测定的叶面积指数间的经验模型
5.1 研究方法
5.1.1 季节性经验模型
5.1.2 整体经验模型
5.1.3 分类经验模型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针阔混交林内直接法和间接法测定的叶面积指数间的经验模型
5.2.2 阔叶混交林内直接法和间接法测定的叶面积指数间的经验模型
5.2.3 落叶针叶林内直接法和间接法测定的叶面积指数间的经验模型
5.3 讨论
5.3.1 经验模型测定叶面积指数的实用性
5.3.2 比较不同森林类型直接法和间接法测定的叶面积指数间的经验模型
5.4 本章小结
6 间接法测定叶面积指数的误差分析
6.1 研究方法
6.1.1 数据采集
6.1.2 针阔混交林间接法测定叶面积指数的偏差分析
6.1.3 阔叶混交林间接法测定叶面积指数的偏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针阔混交林叶面积最大时期间接法测定叶面积指数的偏差分析
6.2.2 阔叶混交林间接法测定叶面积指数季节变化的偏差分析
6.2.3 不同针叶林间接法测定叶面积指数季节变化的偏差分析
6.3 讨论
6.3.1 比较不同森林类型直接法和间接法测定叶面积指数的季节动态
6.3.2 比较影响间接法测定叶面积指数精度的误差源
6.4 本章小结
7 叶面积指数的年际动态
7.1 研究方法
7.1.1 主要树种展叶速率的年际动态
7.1.2 主要树种凋落叶的年际动态
7.1.3 不同森林类型叶面积指数的年际动态
7.2 结果与讨论
7.3 本章小结
8 叶面积指数的空间格局
8.1 研究方法
8.1.1 利用凋落物法直接测定叶面积指数
8.1.2 模型预测叶面积指数
8.1.3 比叶面积有效性的验证
8.1.4 叶面积指数的空间格局
8.2 结果与分析
8.2.1 模型比较
8.2.2 比叶面积有效性
8.2.3 叶面积指数与胸高断面积的回归分析
8.2.4 阔叶红松林及其主要树种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异质性及格局分析
8.3 讨论
8.3.1 3种模型预测叶面积指数的影响因素及实用性
8.3.2 叶面积指数与林木因子的相关关系
8.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