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哈维编著的《跟大卫·哈维读资本论(第2卷)》仅仅作为一本书而言,也是一本令人拍案叫绝的好书。当通读全书时,你会发现它是一座非常令人兴奋的文字宫殿。但我们在这里也遇到了理解它所面临的更多的潜在障碍,因为你们当中的很多人只是在受教育阶段遇到或读过马克思著作中的一小部分。也许你在高中时读过《共产党宣言》。
《跟大卫·哈维读资本论(第2卷)》由大卫·哈维编著。
我的目的和《跟大卫·哈维读<资本论>》(第一卷)时一样,是促使你们去读马克思的《资本论》。
首先,我想提醒你们仔细研读《资本论》第二卷的重要性,并且要和第一卷联系起来。《资本论》第一卷主要关注剩余价值生产的过程和动力,而把实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放在一边。第二卷则从相反的方向说明:假设剩余价值生产领域没有任何困难,而把其实现过程放到显微镜下进行分析。事实上,不重视《资本论》第二卷的后果更为糟糕,我们甚至连第一卷的内容都无法充分理解。
生产和实现的统一,就像商品一样,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生产和实现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危机频繁爆发。马克思说,李嘉图及其整个学派“始终不了解实际的现代危机,在这种危机中,资本的这种矛盾暴风雨般地突然爆发出来,日益严重地威胁到作为社会基础和生产基础的资本本质”。
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存在深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这一社会形态中,这种矛盾是永远存在的。要么最大化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结果是威胁到市场上剩余价值实现的条件;要么改善工人的待遇,保持充足的有效需求,结果是影响生产中创造剩余价值的能力。
当然,有一种办法能够缓解甚至有效地管理生产和实现之间的矛盾,那就是乞求于信用的帮助。出于这个原因,我决定把《资本论》第三卷中说明商业和金融资本的部分连同对信用制度的说明,一起加入对第二卷的解读。这有助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总体性。也是在第三卷中,马克思对实际危机——1848年和1857年危机做了最贴近的分析。看看马克思的分析,对我们应对2007年后资本主义的全球危机很有帮助。
我个人在很多方面都非常感激《资本论》第二卷,因为第二卷是关于资本循环如何塑造自己的空间和时间的,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资本主义历史以加快生产和削减空间移动成本与障碍为特征。第二卷把这一趋势置于永不停歇的再生产和阶级关系扩张的背景下,而这恰恰是资本是什么的核心问题。第二卷还提供了更严谨的理论基础,使我得以理解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和区域间不均衡发展的动力学,我自己的著作从中获得了很多灵感。
参考文献说明
导言
一 资本循环 (第二卷 第1—3章)
二 循环的三个公式和资本流动的连续性(第二卷 第4—6章)
三 固定资本问题(第二卷 第7—11章)
四 商人资本(第三卷 第16—20章)
五 利息、信用和金融(第三卷 第21—26章)
六 马克思论信用制度(第三卷 第27—37章)
七 信用和银行系统的作用(第三卷 第27章开始)
八 资本的时间与空间(第二卷 第12—14章)
九 流通和周转时间(第二卷 第15—17章)
十 资本的再生产(第二卷 第18—20章)
十一 固定资本问题和扩大再生产(第二卷 第20—21章)
十二 反思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