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互联网+"时代的大变局
21世纪最伟大的变革之一,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那么,“互联网+”时代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过去的20年里,互联网这个新生事物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世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的发展也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曾经的巨头公司、百年老店,如摩托罗拉、诺基亚、柯达、索尼等,在过去几年里纷纷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些背负着历史光环、曾经让人无比向往的巨头,都陷入了破产或被收购的窘境。而一些新生的互联网企业,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腾讯的微信从2010年推向市场至今,只用了短短5年时间就拥有了5.5亿用户、超过830万个公众号。阿里巴巴在2014年9月19日正式IP0,成为了历史上发行价格最高的IPO,而它达到这个高度只用了短短16年。京东在海外上市时的估值是苏宁和国美市值总和的数倍。为什么资本市场对这些互联网公司如此看好、估值如此之高呢?因为投资人认为它们代表了业务模式的未来。而上文提到的4家巨头公司全部的历史加起来是427年,都是百年老店,但是却在过去短短两年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原因何在?因为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竞争对手发生了重大变化,竞争规则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诺基亚总裁在诺基亚被收购时说:“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输了。”
传统行业现在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全新的竞争格局,如何理解和采用新的技术和思维来进行企业竞争,如何调整自身组织和文化来适应这些变化。这是很大的冲击和挑战,特别是对于传统行业的领军者来说,意味着如何重塑竞争力,如何继续在新的形势下保持领先的地位。
通过图1—1和图1—2,可以对比分析出新旧业务模式的不同。
诺基亚手机给消费者的印象是什么样的?是质量很好,很抗摔,甚至可以当砖头砸人。消费者对小米的印象又是什么样的呢?是时尚、性价比、米聊、粉丝、爆品。这两家公司的发展情况怎么样?诺基亚手机被微软收购了,而小米成了顶级公司!因为二者选择的竞争模式不同,导致的结果也就不同。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产品是否足够坚固已经不是用户最核心的诉求,而是希望产品能成为他们生活体验的一个部分。用户需求变了,市场的竞争方法也要随之而变。
这是索尼和乐视网经营模式的对比。索尼电视给消费者的印象是质量好,而且有非常多的专利。如特丽珑,很多中年消费者对它的电视质量和色彩都印象深刻,非常坚固、时尚,色彩非常艳丽。而乐视网采取了不一样的经营模式。在发展初期,乐视做视频在线媒体,后来开始延展业务范围,通过开发前端设备,如乐视电视来打造更长的生态链。乐视电视卖得非常便宜,甚至低于成本价。乐视的竞争策略是,设备可以完全不挣钱,希望通过让用户看乐视的电视节目、视频内容,从而收取视频内容的会员费来获取收益。乐视在打造一个生态链,它的链条从电视开始,到电视节目的制作、版权的管理、会员的互动、版权投资等,甚至延伸到一些未来的影视产品开发,它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形成一个生态圈。最终形成生态链的目的是,当用户以后想看任何影视节目和娱乐内容时,他都会想到乐视。索尼仅仅是制造一台电视供消费者使用,后面的内容都未涉及;乐视却是建立一个大的生态链,覆盖更多的消费者生活场景和端到端的消费需求。这是完全不同的经营理念。市场对他们的差异给出了明确的答案,索尼现在的电视业务已经接近破产,而乐视网被资本市场热烈追捧。
上文谈到了新旧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发生的重大变化。那么,“互联网+”时代到底有什么不同,到底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呢?
“互联网+”时代主要是在两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是技术选择上,大量新的技术被广泛地应用。这些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慧城市和人工智能。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为整个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提供了技术基础,使得各种创新有了低成本、快速实现的可能。另一方面,新的思维方式、精神和文化被应用到企业中去。“互联网+”的思维、“互联网+”的精神,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平等、开放、协作、分享和共赢。对传统企业来说,如何接受、应用这些精神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因为这会涉及企业文化层面的调整。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获取非常便捷和全面,通过信息不对称来获取利益的模式已经走不通了。企业需要与用户建立平等、透明的信息传递通道。开放,意味着企业要更包容地接受新的理念、新的做法,而不是基于传统的经验作决策。协作,就是建立生态圈。通过打造生态圈,与合作伙伴一起,在用户更多的生活场景中为其提供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增强用户的粘性,通过这种共赢的思维来实现用户和企业生态链上的多赢。
“互联网+”时代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移动互联网越来越多地占据了用户的生活。用户已经习惯经常看手机、看微信,如果一段时间不看,心里就会有点不适应,这是一个重要标志,说明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公布的报告,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6.49亿人,其中85.8%是智能手机用户,总数达到5.57亿人。10岁到39岁的中青年已经成为使用互联网的主要力量,也成为在互联网环境下产品服务的主要需求者和购买者。对于企业来说,就要考虑到“互联网+”时代下用户群体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用户的行为和期望也在发生变化。新的90后、OO后群体和之前的用户相比,从思维习惯到消费习惯都有很大的不同。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需求越来越大,企业传统的销售渠道、用户沟通渠道等都要进行变化,都要和移动互联网结合在一起,以适应这种新形势下的需要。
“互联网+”时代,整个市场生态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生产关系的变化、消费关系的变化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连接关系的变化。
第一,生产关系的变化主要是基于社会标准产品的供给逐渐超过需求后,供大于求的大环境产生的变革要求。
生产关系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3-6
第1章 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挑战和机遇
1.1 “互联网+”时代的大变局
1.2 “互联网+”时代下传统企业应对之路
1.3 信息化和数据在“互联网+”时代的新价值
1.4 大数据的前世今生
1.5 我国大数据的应用现状
1.6 大数据的企业应用价值
第2章 预见命运,大数据驱动决策
2.1 新时代下企业决策机制的改变
2.2 数据对决策的指导意义
2.3 数据支持决策的实现内容
2.4 2025 年企业CEO 的一天
第3章 发现自己,大数据优化管理
3.1 信息化:由德鲁克管理经典说开去
3.2 从信息化到自动化:重新认识身边的机器设备
3.3 两化融合:21 世纪的数字化企业
3.4 驾驭数字化企业:管理者要问的十个问题
第4章 广交高朋,大数据智慧营销
4.1 收集大数据,了解每位用户
4.2 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
4.3 丰富大数据,建立长期关系
4.4 大数据与物联网,促进精准营销
第5章 放飞思想,大数据发现创新
5.1 大数据引导产品创新
5.2 大数据激发大众创新,制作自订产品
5.3 大数据驱动生产供应链创新
第6章 追求卓越,大数据推动转型
6.1 中国智造: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与产品服务化
6.2 现代农业:精准农业、农业电商与农产品全程追溯
6.3 智慧能源:预测性维护、能源互联网与消费端大数据挖掘
6.4 智能医疗:就医体验优化、诊疗水平提升与设备智能化
6.5 数字教育:个性化教育、自适应学习与教育大数据互联互通
6.6 跨界:举一反三,知行合一
第7章 安然好梦,大数据保障安全
7.1 开放环境下的社会安全管理
7.2 企业运行中的安全管理
7.3 大数据重塑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7.4 公众生活中的个人大数据安全保护
7.5 大数据管理安全的挑战
第8章 企业实施大数据的路径
8.1 建立企业的数据文化
8.2 建立企业的数据战略
8.3 建立企业的数据组织能力
8.4 选择技术平台
8.5 数据的开放和共享
8.6 找好切入点,小步快走
8.7 放眼未来,永远在路上
推荐序一
今年是国际电信联盟150 周年华诞。作为联合国历史最悠久的专门机构,国际电联从最初的电报时代逐步壮大,经历了无线电、电视、卫星、手机、互联网直至现今的新兴技术时代,150 年以来一直在推动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发展,丰富并便利人们的生活。在今天的世界中,消费者正变为全面影响ICT 行业数字变革的主要推手。
据估计, 2015 年1 月活跃于全球的社交媒体数量超过了20.7 亿个,活跃的社交媒体用户每天花在社交平台上的时间平均近2 小时25 分钟。受消费者连接实体(公司、医院、本地机构及其他组织和机关等)以及制造业、公用事业和运输业的驱动,2020 年全球将有多达250 亿个联网装置实现连通。这些因素对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
今天,我们正面临数据宇宙的不断增长。根据国际数据中心的预测,数据宇宙将每两年增长一倍,并将在2013 年至2020 年间实现十倍的增长幅度,即从2013 年的4.4 万亿吉字节增长到2020 年的44 万亿吉字节。目前,数据宇宙中60% 的数据来自于成熟的工业化市场,如德国、日本和美国;但到2020 年,这一比例将会倒过来,来自新兴市场——包括中国、巴西、印度、墨西哥和俄罗斯的数据将占据多数比例。
近年来,中国在ICT 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作为ICT 发展基石的宽带基础设施正在“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下稳步推进,互联网行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百花齐放的态势,“互联网+”正迅速影响并推动着中国企业的转型与升级。大数据的产生和流动也在不断加速,大数据的应用在中国各行各业不断深入,大数据的安全保障体系在不断健全。大数据正作为基础性的战略资源影响到中国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三位年轻作者根据各自的经历和研究, 站在全球视野的高度、从中国企业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切入,剖析了大数据对于决策、管理、营销、创新、行业转型以及安全管理的影响,指出了企业、尤其传统行业的企业有效利用大数据的切入点和方向,并从独特的角度阐述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信息化与工业自动化逐渐融合的趋势。我相信,本书将为读者了解国内外大数据zui新发展动向和zui佳实践有所裨益,也将对处于变革、转型、创新大环境下的中国企业管理者起到一定价值的参考作用。
赵厚麟
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
“互联网+”时代,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慧城市和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技术,改变着社会的运行方式和人们的生活,也在深刻地改变着产业的竞争生态和企业的管理方式。这其中,大数据成为连接一切的桥梁,将各种事物的客观反映通过数据活跃起来,成为能够产生信息、知识和智慧的力量。
那么,作为市场经济运行主体的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如何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提高和重塑核心竞争力呢?徐斌、王晓冬、林丽编著的《大数据管理(企业转型升级与竞争力重塑之道)》站在全球视野的高度、从我国企业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切入,剖析了大数据对于决策、管理、营销、创新、行业转型、安全管理等各方面企业实务的影响,以其大量的前沿应用案例,为传统行业、企业有效地利用大数据指明了方向和方法。
三位作者均为来自世界500强企业的首席信息官、高层数据管理者,在IT管理方面具有多年的经验。对于需要在“互联网+”时代进行大数据布局的企业来讲,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指导手册。
徐斌、王晓冬、林丽三位世界500强企业高管、首席信息官合力撰写;
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赵厚麟、知名天使投资人徐小平作序推荐;
韩亦舜、宁家骏、杨海成等众多专家推荐;
清华大数据产业联合会、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等机构支持;
《大数据管理(企业转型升级与竞争力重塑之道)》剖析了大数据对于决策、管理、营销、创新、行业转型、安全管理等各方面企业实务的影响,以其大量的前沿应用案例,为传统行业、企业有效地利用大数据指明了方向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