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西藏历史上除了格鲁派三大寺之外,还出现过四大著名的皇家寺院,也被称为“四大林”,分别是功德林、丹杰林、策墨林、策觉林,这四大林在清朝中央政府有效管理西藏地方做出了重要贡献。杨世宏、卢永林、卢红娟编著的这本《西藏摄政策墨林活佛传略》主要介绍四大林之一的策墨林。策墨林诞生于清代乾隆年间,至新中国建立之前共传四世。他们不仅获得过代表藏传佛教最高成就的拉然巴格西学位,而且前三世都曾担任过象征传承宗喀巴大师衣钵的甘丹赤巴,更为重要的是前三世都曾被西藏僧俗代表推选,再被清朝中央政府认定担任西藏摄政,掌管西藏政教大权。他们的事迹不仅在其家乡卓尼绝无仅有,即便在名僧林立的西藏也是仅此一例。本书通过对这一活佛系统深入地研究,有助于形成更深刻的国家认同,有助于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拉萨四大林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四大活佛驻锡地丹吉林、功德林、锡德林、策墨林的总称。策墨林活佛系统始于清乾隆年间,至新中国成立之前共传四世。这一活佛系统取得过代表藏传佛教最高成就的拉然巴格西学位,前三世都曾担任过甘丹赤巴,并经清朝中央政府认定后担任西藏摄政,落实了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政教事务的有效管理。杨世宏、卢永林、卢红娟编著的这本《西藏摄政策墨林活佛传略》通过梳理四世策墨林活佛的生平记事和传承脉络,叙述该活佛系统在西藏政教事业上的显赫地位,力图呈现清朝中央政府与西藏政教事务之间的紧密关系。
阿旺慈臣在雍和宫的主要任务是辅佐章嘉国师处理教务,所以他的大部分事务与宗教有关。对新环境适应熟悉后,乾隆二十六年四月十三日,阿旺慈臣接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外派任务——去蒙古地区讲经传法。临行前,章嘉国师嘱咐他说:“在七湖哈若斯(多伦诺尔)岸边有一座寺院和名叫‘娘乃’的佛殿,是哈若斯百姓举行祈愿的地方,今年你到这座寺院之后,可以举行像拉萨祈愿大会一样的法会。”阿旺慈臣到达目的地后,按照章嘉国师的要求圆满完成了任务。同年八月,正值秋高气爽之时,他回到北京,在檀香寺为皇帝诞辰祝寿诵经。
乾隆二十七年(1762)新年来临之际,乾隆皇帝前往雍和宫,阿旺慈臣率众佛殿僧徒准备好了一切礼佛事宜并陪侍皇帝礼佛。正月十五日是章嘉国师的诞辰,阿旺慈臣召集僧众为章嘉国师庆祝诞辰,敬献曼荼罗。次日,又受邀参加乾隆皇帝在乾清官举行的宴会。三月十四日,他在雍和宫时轮学院举行了为期三天的法会,雍和宫的僧徒首次听闻了他的讲法。之后,在他的主持下,显宗、密宗、医药、时轮等四个学院都建立了讲闻制度,主要讲习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四月,他辞别皇帝前往蒙古和硕特部,为那里的300多名僧侣剃度授戒。回京后,他为雍和宫的大喇嘛和其他60多位修习人员讲授了《嘛呢全集》。
三月十日至十六日,阿旺慈臣在雍和宫召集众僧举行了时轮供养仪式,之后又为一座叫“和善”的寺院举行了三天的加持开光仪式。三月末,乾隆皇帝从江南返回北京后召见了阿旺慈臣,并对他说道:“今年江南各地的干旱非常严重,对百姓的秋收危害很大,所以请你去‘黑龙潭’做法求雨。”四月三日,他奉旨来到黑龙潭做法求雨。三天后,天空果然下起了雨,并持续下了三天。这一年,阿旺慈臣在蒙古地区传法,从察哈尔到和硕特途中,他被沿途信众竞相邀请传法,到甘丹达吉岭寺后为和硕特300多名僧侣讲授了《菩提道次第广论》,为僧俗信众500多人举行了灌顶仪轨。
乾隆三十一年(1766)正月二十一日,皇帝认为阿旺慈臣在担任雍和宫法台期间,在督导众僧的法事活动、三根本的实践、寺院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非常出色,令人满意。为了表示对他工作的肯定与鼓励,特为他颁赐了刻有“蒙满藏”三种文字的诺门罕印章。为了表示对他的优抚,乾隆皇帝还于二月三日在雍和宫进行了供养,这使他们的君臣关系更加默契。对阿旺慈臣来说,这年二月比较繁忙,最重要的工作是他在雍和宫医学院进行了《药经八百颂》的传承仪式。四月,遵照乾隆皇帝的旨意,阿旺慈臣在雍和宫月坛佛殿,为20多人举行了授戒仪式后又被迎请到蒙古甘丹达吉岭寺。阿旺慈臣在该寺举行了跟拉萨祈愿大法会一样隆重的祈愿法会及三根本仪轨等佛事活动,并为蒙古地区一些新建的寺院举行了开光仪式,供养了30匹马和150头黄牛。由于长期到蒙古地区传法布教,阿旺慈臣所到之处受到僧俗信众的优待,尤其是在蒙古和硕特地区僧俗信众的心目中树立起了较高的威望。因此,蒙古和硕特僧俗信众在甘丹达吉岭寺寺院旁特别为他修建了一座由30根柱子支撑的佛邸,以便他在这里更好地修行和传法。之后,他又被迎请到巴颜诺尔湖地区的寺院,为该寺僧众讲经说法,为300多名僧人举行了授戒仪式。在此期间,阿旺慈臣还为2000多名受过戒的僧俗信众举行了盛大的嘛呢法会。返回北京后,他请求章嘉国师为其讲述檀香释迦牟尼佛像的历史,章嘉国师满足了他的愿望,还赠送他《集量论》一书。
P7-8
清朝统治历时268年,在这两个半世纪的历史过程中,清朝中央政府努力与全国其他民族保持密切的关系,尤其重视处理与西藏的关系。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继承和借鉴以往各个朝代管理西藏经验的基础上,还有新的发展变化,这些发展变化贯穿整个清朝。总体上看,清朝对西藏的管理与前朝相比,有继承也有加强。但由于清朝所处历史环境的特殊性,其在西藏的施政措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宏观角度观察,清朝的发展经历了康、雍、乾三朝的繁荣强盛后逐步走向衰落,我们如果把清朝分为康雍乾时期(前期)、嘉道时期(中期)和咸同光宣时期(后期)的话,清朝对西藏的管理与之相辉映而呈现前期较紧、中后期逐渐松弛的政策变化。仅从加强管理的具体措施来看,首先,扶持达赖喇嘛和班禅活佛系统,通过这两个系统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其次,为了弥补达赖喇嘛因年幼而无法亲政的不足,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朝在西藏设立了代理摄政,并将这一措施制度化。通过这两方面的统治措施,清朝对西藏的管理得到了有效地加强。
西藏历史上,有资格担任摄政一职的人选,大多都出自西藏“四大林”,即丹吉林、功德林、锡德林、策墨林。担任摄政的人选,不仅要有高深的佛学造诣,一般要担任过“甘丹赤巴”,而且还要有过人的处世能力,不仅能够处理纷繁复杂的西藏政务,而且还能协调中央与地方各方面微妙如丝的关系。
策墨林活佛系统的产生与清朝实施摄政制度密切相关。清代西藏历史上,从策墨林活佛系统中诞生的摄政共有三位。他们分别是在乾隆年间担任摄政的一世策墨林阿旺慈臣,嘉庆、道光年间担任摄政的二世策墨林阿旺降白楚臣嘉措和清末民初时期担任摄政的三世策墨林阿旺罗桑坚赞。其中第一世和第三世,曾先后两次被委任为西藏摄政,只不过前者是由皇帝委任的,后者则是十三世达赖喇嘛自己委任的,但他们都不负重任,始终维护着中央与西藏的良好关系。第二世策墨林,是历任摄政中担任该职时间最长的一位,他连续任职时间长达26年,一生极富传奇色彩。第四世策墨林,亦是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并最终获得拉然巴最高学位,但不幸的是,由于他愤世嫉俗、敢于揭露丑恶的性格,在西藏政敌众多,被人陷害而英年早逝。策墨林活佛系统,尤其是前三世策墨林活佛,在维护祖国统一和西藏地方稳定发展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他们担任摄政期间,不仅获得了来自清朝最高统治者和西藏最高领袖的褒奖与肯定,也受到了西藏僧俗群众的拥戴。
本书对策墨林活佛系统的诞生、传承和发展进行了细致梳理,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首先,策墨林系统自诞生以来,始终与中央政府经营西藏的策略保持一致,这一活佛系统具有维护祖国统一、维护西藏稳定的爱国主义传统;其次,通过对这一系统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清代历史上,清政府与西藏保持亲密关系的机制和方式,可以了解清朝统治者在管理西藏方面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具体的实施效果;最后,对这一活佛系统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形成更深刻的国家认同,有助于我们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笔者关于本书的几点说明,如下。
第一,为求资料的翔实、丰富,对于一世策墨林阿旺慈臣的研究,主要依据其藏文传记《信仰开门》。该传记是由色拉寺麦扎仓堪布洛藏图杰等撰述的,约有750页,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另外,清代官方文献如《清实录》《清史稿》中也记载了一些阿旺慈臣的事迹。这些文献资料为我们深入研究该人物提供了可能。
第二,相对于一世策墨林的资料,我们目前还没有发现二世策墨林的藏文传记,甚感遗憾。但有关二世策墨林的汉文史料相对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对他的事迹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第三,三世、四世策墨林活佛,由于他们身处乱世,留给我们的文献资料相当有限。但值得庆幸的是,由于四世策墨林生活的年代离我们较近,其至亲尚有在世者。给我们提供资料的赛珍女士是四世策墨林的小妹,自小跟随在他身边。他的其他几位至亲目前生活在甘肃省合作市,所以我们通过采访获得了一些相当珍贵的口述资料,弥补了文献资料不足的缺憾。
第四,一世策墨林传记中涉及许多地名和人名,由于年代久远,有的地名和人物无法做到一一对应。所以,我们目前只能通过音译的办法加以记录,除约定俗成的用词外,其余均以安多藏语语音翻译。
本课题的完成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特此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项目评审专家。本课题最终得以获得批准立项,完全在于评审专家的关注和肯定,虽然我们不知晓参与该课题评审的诸位专家的姓名,但是我们还是要在这里对他们表示感激之情。正是有了他们的肯定,才使我们得以实现这样一个久藏心底的宏愿。
除了诸位评审专家以外,我们还要感谢对该课题提出过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的专家学者,其中有来自卓尼县教育局的丹知次力先生,卓尼县县委统战部尕藏加洋先生,甘肃省民族研究所的杨勇副所长,兰州大学的阿旺嘉措博士,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何子君博士,拉萨市布达拉宫文物管理处次仁卓玛和巴桑夫妇,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尕藏图麦老师、仇任前老师、万玛才旦老师。感谢他们的无私帮助和大力支持。
由于我们才识学浅,该课题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诸位专家学者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不胜感激。
杨世宏 卢永林 卢红娟
2016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