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北总布胡同32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老艺术家们续)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林阳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林阳编著的《北总布胡同32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老艺术家们续)》介绍了,“26个名字背后的历史,不仅仅是26位老艺术家的个人生平史记,他们化为一个光荣的艺术家群体,记录着人民美术出版社64年的历史。”

“读懂26位艺术家的经历,不仅帮助我们读懂人美社64年鲜活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读懂一个大写的人美,那就是一种人美特有的精神。”

“他们的一言一行、一字一画、无不透着这八个大字:中正大雅、朴真至美。”

“人美社64年,在北总布胡同32号流传的美丽思想,所有的光荣与梦想、悲情与喜悦、诗意与自由,因老艺术家们留下的故事而历久弥新。当我们挣扎在信仰与物欲的漩涡之中,当我们伫立在理想与现实的十字街头,当我们徘徊在坚守与名利之间,细数这些名字,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美始终拥有这些优秀的灵魂和‘大美’精神,薪火相传不只是一个遥远的传说。他们始终给我们思想、感动和力量!……”

内容推荐

《北总布胡同32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老艺术家们续)》系对曾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过的14位老艺术家的回忆,他们是鲁少飞、卜孝怀、李青萍、力群、张路、林锴、李平凡、费声福、姜维朴、沈鹏、曹洁、顾同奋、陈惠冠、徐希。这些老艺术家们活跃于20世纪中国美术界,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声誉。本书作者林阳身兼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和老艺术家后代之双重身份,满怀深情地叙述了那些老艺术家的生平点滴,高度评价了他们的艺术成就,及其为新中国美术事业所做的卓越贡献。

目录

序:人美的精神

鲁少飞 中国漫坛的伯乐

卜孝怀 新中国连环画的先锋

李青萍 中国抽象画的女性先行者

力群 新兴木刻运动的代表

张路 北大荒版画的开拓者

林锴 诗书画印四能

李平凡 中日版画交流的使者

费声福 连环画是他的终生事业

姜维朴 与连环画同呼吸、共命运

沈鹏 编辑出身的艺术家

曹洁 作嫁,就做最美的嫁衣

顾同奋 从德国留学回来的艺术家

陈惠冠 默默耕耘,不问收获

徐希 勇于创新中国画的艺术家

后记 林阳

试读章节

鲁少飞1903年出生于上海,父亲鲁承荣是一位民间画工。鲁少飞自幼受家庭熏陶,随父习画。他曾因为临摹广告上的一只锃亮的皮鞋而受到大家的表扬,增强了画画的兴趣和信心。

1916年,年仅13岁的鲁少飞因家庭贫寒辍学,到上海永安公司当练习生。1917年春,他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刷所当绘图生,一年后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1920年,他在上海晨光美术会学画,同时担任上海艺术研究院素描教师。期间,发表《战神崇拜狂》《弄虚作假的艺术家》等令人瞩目的作品。后到上海大中华影片公司当美术员。1924年,赴当时的奉天美术专科学校任西画教员。北伐期间,他到南京参加革命军,在总司令部政治部从事漫画宣传工作,画过《打倒列强》《打倒土豪》《解放妇女》等大幅漫画。1926年至1927年,他任上海民新影片公司美术主任。1927年,他和丁悚、张光宇、叶浅予等漫画家组织了中国第一个漫画团体——漫画会,此会为他出版了一本《北游漫画》。

1928年,鲁少飞与徐卓呆、季小波等人合作长篇滑稽漫画《改造博士》《毛郎艳史》《陶果儿》,发表在上海《申报》。这是我国最早的长篇漫画。

1929年,张光宇、张正宇和鲁少飞等人创办了中国美术刊行社,创办周刊《上海漫画》,鲁少飞参加《上海漫画》的编辑工作并开办漫画函授班。蕾文于1945年发表在《商务日报》的文章中说到:“《上海漫画》是较沈泊尘氏主编的《上海泼克》更完善的刊物……”

1932年,张光宇、邵洵美、曹涵美、张正宇和叶浅予联手在上海创办时代图书公司。1934年至1937年,创办了《时代漫画》,出版人张光宇委托鲁少飞全权主持刊物的_[作。

1934年至1937年,鲁少飞担任《时代漫画》(共计39期)主编。在编刊过程中,他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鲜明个性的、日后享誉中国的漫画家,从此,鲁少飞被誉为中国漫坛的“伯乐”、中国现代漫画的“鼻祖”。

《时代漫画》自1936年2月(第26期)后停刊,原因是鲁少飞在第26期《时代漫画》封面画了一幅《晏子乎?》,讽刺国民政府对日本的屈辱外交,引起日本驻华使节的抗议,鲁少飞被国民党上海市社会局扣上“危害民国”罪而多次被传讯,险遭关押,后被罚款,刊物也被勒令停刊。虽然如此,该刊物暂时改名为《漫画界》,继续出版,不久又恢复原名。

1936年夏天,鲁少飞与叶浅予、张光宇、张正宇等发起组织“全国漫画家协会”,并筹备举办了中国漫画史上第一次“全国漫画展览”。鲁少飞从此成为中国漫画界的旗帜人物。

1937年,“八一三”抗战爆发后,鲁少飞与张光宇、王敦庆主编《救亡漫画》三日刊,第二期刊登了自己创作的《日寇将活人当靶子》,无情地揭露了日本侵略军的暴行。《救亡漫画》出版了10期,直到上海沦陷才停刊。

1938年,鲁少飞去广州,主编《国家总动员画报》,向民兵宣传坚持抗战。此时,鲁少飞是中华全国漫画作家协会战时工作委员会委员。不久,他又去了香港,在那里遇见了曾在上海《立报》共过事的萨空了。

1938年,鲁少飞在萨空了的介绍下去新疆。他们全家跋涉了8个月,才抵达迪化(现在的乌鲁木齐)。鲁少飞在新疆担任《新疆日报》漫画编辑,他每天给《新疆日报》画报头漫画。

后来新疆风云突变,盛世才屠杀和驱离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毛泽民被杀害后,鲁少飞在《新疆日报》上公开发表诗作:“壮士革命历长征,且是浩气贯乾坤。乃为抗日固后方,手创经济利众生。四百万民齐拥戴,新疆大地正义伸。哀哉精英遭毒手,天山到处怀啼痕。”萨空了在重庆得知赵丹等进步文化人士被拘禁的消息后,给鲁少飞发急电,让他和一些文化人尽快回上海。鲁少飞的长女鲁海成回忆说,在鲁少飞兼职任教的女子中学举办的欢送会上,一个女学生下巴顶着她的头哭,眼泪滴了她一头。她那时年龄不大,不明白,说:“我要回老家了,你们哭什么呀?”那个女孩哭得更厉害了,原来,多数被遣送出境的不是半途被打死,就是被关起来。鲁少飞一家人和一些文化人家属走出新疆地界才舒了一口气,很惊异能活着出新疆。

1943年初,鲁少飞携妻带子本来打算要回上海,可此时上海被日本人占据,于是停留在兰州,一住就是5年。这期间,张治中派人创办了《和平日报》,报社委托鲁少飞创作连载漫画,这是漫画《马二哥》的创作起源。《马二哥》每期四格,隔日刊载,主要表现兰州普通民众的生活,讽刺了“纳税”、“抓壮丁”等怪现象。后来因为制版材料缺乏,《和平日报》停办。《马二哥》先后连载了四十多期。P18-22

序言

序:人美的精神

周伟

去年11月19日,来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的第一天,就为萦绕心头多日的一个问题找到了答案。钓鱼台国宾馆贵宾厅有一巨幅书法作品《钓鱼台颂》,恢宏大气,庄重典雅,与国事活动场所相互辉映,相得益彰。这幅代表中国气派的作品让我仰慕已久,也疑惑好久:只知是乔羽先生作词,不知谁人所书。与《北总布胡同32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老艺术家们》的作者、人美社总编辑林阳聊起来,才知道这竟是林阳先生的先父、人美社原副总编辑林锴先生的作品。林锴先生也是北总布胡同32号里的艺术家之一。虽是偶得,但这样一个发现,不禁又一次让我对人美社肃然起敬。尤其是读过书中记述的26位艺术家的故事之后,身处艺术重镇的自豪感更是油然而生。从人美社创始时期的领导人萨空了、邵宇,到新中国连环画的奠基人之一姜维朴,再到创作室的代表人物王叔晖、刘继卣,一直到今天仍活跃在书法艺术舞台上的沈鹏,26个光辉的名字组成的人美社老一辈艺术家、出版家、编辑家群像,这就是一座座丰碑,永远屹立在北总布胡同32号这个承载着几代人美人情感的地方。

26个名字背后的历史,不仅仅是26位老艺术家的个人生平史记,他们化为一个光荣的艺术家群体记录着人民美术出版社64年的历史。他们告诉读者:64年前的9月15日,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开国总理周恩来题写了社名;20世纪50年代的“新年画运动”、“连环画改造运动”和富于时代特色的宣传画出版,《苏加诺工学士、博士藏画集》和《宋人画册》获得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博览会金奖;六七十年代国内政治运动不断,艺术家们被下放干校劳动,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仍以干校生活为背景,创作出反映时代而又饶有兴味的作品,让人感受到老一辈艺术家的达观、向上的精神以及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改革开放以来,60卷本的《中国美术全集》出版、连环画迎来黄金时代、期刊方阵的形成等都与老艺术家的工作息息相关,与他们的努力密不可分。人美社的发展大事,在26位艺术家的生活中往往可以找到细节。特别引人注意的是,沈鹏先生从1951年进社一直到现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他在人美社工作64年,和人美社同龄!沈鹏先生作为人美社重大事件的亲历者,时刻关心着人美社的发展,捐出100万元资助学术出版,时时显示着对人美社的拳拳之心。

读懂26位艺术家的经历,不仅帮助我们读懂人美社64年鲜活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读懂一个大写的人美,那就是一种人美特有的精神。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他们的艺术作品“庄重大气,有大家风范,如黄钟大吕”。曹洁说:“我设计的东西一定要有中国气派、民族风格,我要坚持!”齐白石评价李青萍画作:“李青萍小姐画无女儿气!”古元说:“我创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要把我所经历过的那些年代,在我的画板上留下一些痕迹。”透过他们的艺术作品,我们更多地感受到中国气派、大家风范和时代气息。同时,他们又是贴近读者、贴近大众的。任率英说:“作画就是要让老百姓喜欢!”沈鹏书法率真神飞,“他追求率真而为,天真烂漫,情趣横生”。他们又甘为人梯,甘作嫁衣。中国现代漫画“鼻祖”鲁少飞是中国漫坛伯乐,发现并培养了以华君武为代表的一代新人。“给他人作嫁衣,要做出最美的嫁衣才是!”这样的话语,更是掷地有声。在当代工笔仕女画第一人王叔晖女士的追悼会上,人美社同事为她送了一幅挽联:“将普及者提高,将提高者普及,善始善终真同道也;为红花之绿叶,为绿叶之红花,洁来洁去岂常人乎?”这一段闪光的话语让我们看到的是老艺术家们的个性、精神与风骨。简言之,他们的一言一行、一字一画无不透着这八个大字:中正大雅,朴真至美。中者,央也;正者,不偏不倚,合于法度。中正,是人美社作为国家美术出版机构的独有特质,是中国气派、大家风范。大雅,出自《诗经》,本为贵族作品,也谓高尚雅正,或指德高大才之人。恰与人美社的产品特点、人才群体的特点相吻合。朴真既是自然、率性,又强调拥有一种“林泉之心”,前指客体,后指主体,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彰显人的天然之性,朴素的自然之美。自然之美来自人民群众,来自广大读者,来自社会基层,是接地气儿的美,是真性情,是至美境界,是美中之“大美”。

人美社建社64年,在北总布胡同32号流传的美丽思想,所有的光荣与梦想、悲情与喜悦、诗意与自由,因老艺术家们留下的故事而历久弥新。当我们挣扎在信仰与物欲的漩涡之中,当我们伫立在理想与现实的十字街头,当我们徘徊在坚守与名利之间,细数这些名字,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美社始终拥有这些优秀的灵魂和“大美”精神,薪火相传不只是一个遥远的传说。他们始终给我们思想、感动和力量!在本书梓行之际,人美社也将由北总布胡同32号迁入“双井1号”新址,北总布胡同32号虽不再见,却是人美人永远的精神地标,她用那“大美”精神始终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2015年7月17日

后记

《北总布胡同32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老艺术家们(续)》即将付梓。

我为什么一而再地撰写《北总布胡同32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老艺术家们》,因为我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子弟,幼时随父拜访过许多老艺术家。1971年,我又随父去过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和这些老艺术家们朝夕相处,有着深厚的感情。后来我有幸进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迄今已有18年了。每每看到人民美术出版社曾经的辉煌,看到这些老艺术家们卓越的成就,我都会怦然心动。成为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之后,我常常应约为出版画集的老艺术家写前言,文章越积越多,渐渐生发了为人民美术出版社老艺术家们写一本传记的想法。这些老艺术家曾经都是美术界大名鼎鼎的人物,随着时代变迁,许多年轻人都不大了解他们了。这一选题得到汪家明社长的支持。

我开始排列人选,着手收集材料。忽然发现,这一选题的难度比想象的大得多。比如撰写邵宇这章,他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主持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达30年,为中国的美术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去世20年,竟找不到关于他的文章,只有邵宇女儿写了两万字的回忆性文字,但又不是我需要的内容。邹雅先生原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副社长兼副总编,除了在他去世10周年时有一些纪念文章外,竟再也见不到关于他工作、生活的文字。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老艺术家们,在人民美术出版社资料室,我认真阅读前辈编辑的出版物。如鲁少飞,著名的出版家,他曾在20世纪30年代主编《时代漫画》。翻阅他所编辑过的书刊,挖掘出当年他编辑《长征画集》的曲折故事。又如李平凡,编辑过许多有关木刻的图书,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见证人。在采访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一些老同志时,知道了邹雅和曹洁曾为封面设计各持己见,大声地争执,最后双双落泪的感人故事;知道了沈鹏在20世纪60年代初,因喜爱用毛笔抄写文件,被邹雅点化,方开始临碑帖,从而一代书法大家出现在世人面前。还因缘际会,写出了李青萍、张路等被人们所遗忘的老艺术家们。

《北总布胡同32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老艺术家们》出版后,正值人民美术出版社搬离北总布胡同32号,即将迁入新址之际。北总布胡同32号,成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精神象征,成为人民美术出版社员工的情感依托。这本书出版得恰逢时候,获得一致好评。同时,许多人希望我继续写。有了这个动力,我写了这本续集。

第一本撰写的全部是离世的老艺术家。第二本原计划写离世的艺术家和80岁以上的艺术家。徐希突然离世,我很难过,为他重新写了一篇。

近几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出版了一系列好书,获得十余项国家级图书奖,2013年、2014年连续入选“中国好书”,再版图书达到400种,每年输出版权超过百种。这些成绩固然离不开今天人民美术出版社员工的共同努力,也与前辈创下的品牌基业有着直接的联系。

要写的人还有很多,当年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过的许多“鲁艺”的老艺术家还未写到,还有调离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艺术家们。像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一任总编辑朱丹,因为材料太难收集,至今没有写出来。还有许多出版家、编辑家、翻译家等,他们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出版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不能忘记他们。

感谢人民美术出版社老艺术家的家属们,没有他们给予的帮助,我无法完成这两本书。

感谢汤锐、刘竞艳和鲁明静,她们为此书做了大量的编辑和设计工作。

我还会写下去,同时期待着我的同事们,拿起笔,记录前辈们渐行渐远的身影,将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大美”精神传递下去。

林阳

2015年8月3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0: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