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图解官场现形记/经典传家系列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宝嘉
出版社 黄山书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话说陕西同州府朝邑县,城南三十里地方,原有一个村庄。这庄内住的,只有赵、方二姓,并无他族。这庄叫小不小,叫大不大,也有二三十户人家。祖上世代务农。到了姓赵的爷爷手里,居然请了先生,教他儿子攻书;到他孙子,忽然得中一名黉门秀士。乡里人眼浅,看见中了秀才,竟是非同小可,合庄的人,都把他推戴起来,姓方的便渐渐的不敌了。姓方的瞧着眼热,有几家该钱的,也就不惜工本,公开一个学堂;又到城里请了一位举人老夫子,下乡来教他们的子弟读书。

这举人姓王名仁,因为上了年纪,也就绝意进取,到得乡间,尽心教授。不上几年,居然造就出几个人材:有的也会对个对儿;有的也会诌几句诗;内中有个天分高强的,竞把笔做了“开讲”。把这几个东家喜欢的了不得。到了九月重阳,大家商议着,明年还请这个先生。王仁见馆地蝉联,心中自是欢喜。这个会做开讲的学生,他父亲叫方必开。他家门前,原有两棵合抱大树,分列左右,因此乡下人都叫他为“火树头方家”。这方必开因见儿子有了这么大的能耐,便说自明年为始,另外送先生四贯铜钱。不住话下。

且说是年正值“大比之年”,那姓赵的便送孙子去赶大考。考罢回家,天天望榜,自不必说。到了重阳过后,有一天早上,大家方在睡梦之中,忽听得一阵马铃声响,大家被他惊醒。开门看处,只见一群人,簇拥着向西而去。仔细一打听,都说赵相公考中了举人了。此时方必开也随了大众在街上看热闹,得了这个信息,连忙一口气跑到赵家门前探望。只见有一群人,头上戴着红缨帽子,正忙着在那里贴报条呢。方必开自从儿子读了书,西瓜大的字,也跟着学会了好几担搁在肚里。这时候他一心一意都在这报条上,一头看,一头念道:“喜报贵府老爷赵印温,应本科陕西乡试,高中第四十一名举人。报喜人卜连元。”他看了又看,念了又念,正在那里咂嘴弄舌,不提防肩膀上有人拍了他一下,叫了一声“亲家”。方必开吓了一跳,定神一看,不是别人,就是那新中举人赵温的爷爷赵老头儿。

原来这方必开,前头因为赵府上中了秀才,他已有心攀附,忙把自己第三个女孩子,托人做媒,许给赵温的兄弟,所以这赵老头儿赶着他叫亲家。他定睛一看,见是太亲翁,也不及登堂入室,便在大门外头,当街趴下,绷冬绷冬的磕了三个头。赵老头儿还礼不迭,赶忙扶他起来。方必开一面掸着自己衣服上的泥,一面说道:“你老今后可相信咱的话了?咱从前常说,城里乡绅老爷们的眼力,是再不错的。十年前,城里石牌楼王乡绅下来上坟,是借你这屋里打的尖。王老先生饭后无事,走到书房,可巧一班学生在那里对对儿哩。王老先生一时高兴,便说我也出一个你们对对。刚刚那天下了两点雨,王老先生出的上联就是‘下雨’两个字。我想着,你们这位少老爷便冲口而出,说是什么‘出太阳’。王老先生点了点头儿,说道:“‘下雨”两个字,“出太阳”三个字,虽然差了点,总算口气还好,将来这孩子倒或者有点出息。’你老想想看,这可不应了王老先生的话吗?”赵老头儿道:“可不是呢。不是你提起,我倒忘记这会子事了。眼前已是九月,大约月底月初,王老先生一定要下来上坟的。亲家那时候把你家的孩子一齐叫了来,等王老先生考考他们。将来望你们令郎,也同我这小孙子一样就好了。”方必开听了这话,心中自是欢喜,又说了半天的话,方才告别回家。

那时候已有午牌过后,家里人摆上饭来,叫他吃也不吃;却是自己一个人,背着手,在书房廊前踱来踱去,嘴里不住的自言自语,什么“捷报贵府少老爷”,什么“报喜人卜连元”。家里人听了都不明白。还亏了这书房里的王先生,他是曾经发达过的人,晓得其中奥妙。听了听,就说:“这是报条上的话,他不住的念这个,却是何故?”低头一想:“明白了,一定是今天赵家孩子中了举,东家见了眼馋,又勾起那痰迷心窍老毛病来了。”忙叫老三:“快把你爸爸搀到屋里来坐,别叫他在风地里吹。”这老三便是会做开讲的那孩子,听了这话,忙把父亲扶了进来,谁知他父亲跑进书房,就跪在地当中,朝着先生一连磕了二十四个响头。先生忙忙还礼不迭,连忙一手扶起了方必开,一面嘴里说:“东翁,有话好讲,这从那里说起!”这时候方必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拿手指指自家的心,又拿手指指他儿子老三,又双手照着王仁拱了一拱。王仁的心上已明白了三四分了,就拿手指着老三,问道:“东翁,你是为了他么?”方必开点点头儿。王仁道:“这个容易。”随手拉过一条板凳,让东家坐下。又去拉了老三的手,说道:“老三,你知道你爸爸今儿这个样子,是为的谁呀?”老三回:“我不知道。”王仁道:“为的是你。”老三说:“为我什么?”王仁道:“你没有听见说,不是你赵家大哥哥,他今儿中了举人么?”老三道:“他中他的,与我什么相干?”王仁道:“不是这样讲。虽说人家中举,与你无干,到底你爸爸眼睛里总有点火辣辣的。”老三道:“他辣他的,又与我什么相干?”王仁道:“这就是你错了!”老三道:“我错什么?”王仁道:“你父亲就你一个儿子,既然叫你读了书,自然望你巴结上进,将来也同你赵家大哥哥一样,挣个举人回来。”老三道:“中了举人有什么好处呢?”王仁道:“中举之后,一路上去,中进士,拉翰林,好处多着哩!”老三道:“到底有什么好处?”王仁道:“拉了翰林就有官做。做了官就有钱赚,还要坐堂打人,出起门来,开锣喝道。阿唷唷,这些好处,不念书,不中举,那里来呢?”老三孩子虽小,听到“做了官就有钱赚”一句话,口虽不言,心内也有几分活动了,闷了半天不作声。又停了一会子,忽然问道:“师傅,你也是举人,为什么不去中进士做官呢?”  P1-2

目录

第一回 望成名学究训顽儿 讲制艺乡绅勖后进

第二回 钱典史同行说官趣 赵孝廉下第受奴欺

第三回 苦钻差黑夜谒黄堂 悲镌级蓝呢糊绿轿

第四回 白简留情补祝寿 黄金有价快升官

第五回 藩司卖缺兄弟失和 县令贪赃主仆同恶

第六回 急张罗州官接巡抚 少训练副将降都司

第七回 宴洋官中丞娴礼节 办机器司马比匪人

第八回 谈官派信口开河 亏公项走头无路

第九回 观察公讨银翻脸 布政使署缺伤心

第十回 怕老婆别驾担惊 送胞妹和尚多事

第十一回 穷佐杂夤缘说差使 红州县倾轧斗心思

第十二回 设陷阱借刀杀人 割靴腰隔船吃醋

第十三回 听申饬随员忍气 受委屉妓女轻生

第十四回 剿土匪鱼龙曼衍 开保案鸡犬飞升

第十五回 老吏断狱着着争先 捕快查赃头头是道

第十六回 瞒贼赃知县吃情 驳保案同寅报怨

第十七回 三万金借公敲诈 五十两买折弹参

第十八回 颂德政大令挖腰包 查参案随员卖关节

第十九回 重正途宦海尚科名 讲理学官场崇节俭

第二十回 巧逢迎争制羊皮褂 思振作劝除鸦片烟

第二十一回 反本透赢当场出彩 弄巧成拙蓦地撤差

第二十二回 叩辕门荡妇觅情郎 奉板舆慈亲勖孝子

第二十三回 讯奸情臬司惹笑柄 造假信观察赚优差

第二十四回 摆花酒大闹喜春堂 撞木钟初访文殊院

第二十五回 买古董借径谒权门 献巨金痴心放实缺

第二十六回 模棱人惯说模棱话 势利鬼偏逢势利交

第二十七回 假公济私司员设计 因祸得福寒士捐官

第二十八回 待罪天牢有心下石 趋公郎署无意分金

第二十九回 傻道台访艳秦淮河 阔统领宴宾番菜馆

第三十回 认娘舅当场露马脚 饰娇女背地结鸳盟

第三十一回 改营规观察上条陈 说洋活哨官遭殴打

第三十二回 写保折筵前亲起草 谋厘局枕畔代求差

第三十三回 查帐目奉札谒银行 借名头敛钱开书局

第三十四回 办义赈善人是富 盗虚声廉吏难为

第三十五回 捐巨赀纨挎得高官 吝小费貂珰发妙谑

第三十六回 骗中骗又逢鬼魅 强中强巧遇机缘

第三十七回 缴宪帖老父托人情 补札稿宠姬打官话

第三十八回 丫姑爷乘龙充快婿 知客僧拉马认干娘

第三十九回 省钱财惧内误庸医 瞒消息藏娇感侠友

第四十回 息坤威解纷凭片语 绍心法清讼诩多才

第四十一回 乞保留极意媚乡绅 算交代有心改帐簿

第四十二回 欢喜便宜暗中上当 附庸风雅忙里偷闲

第四十三回 八座荒唐起居无节 一班龌龊堂构相承

第四十四回 跌茶碗初次上台盘 拉辫子两番争节礼

第四十五回 擅受民词声名扫地 渥承宪眷气焰熏天

第四十六回 却洋货尚书挽利权 换银票公子工心计

第四十七回 喜掉文频频说白字 为惜费急急煮乌烟

第四十八回 还私债巧邀上宪欢 骗公文忍绝良朋义

第四十九回 焚遗财伤心说命妇 造揭帖密计遣群姬

第五十回 听主使豪仆学摸金 抗官威洋奴唆吃教

第五十一回 复雨翻云自相矛盾 依草附木莫测机关

第五十二回 走捷径假子统营头 靠泰山劣绅卖矿产

第五十三回 洋务能员但求形式 外交老手别具肺肠

第五十四回 慎邦交纡尊礼拜堂 重民权集议保商局

第五十五回 呈履历参戎甘屈节 递衔条州判苦求情

第五十六回 制造厂假札赚优差 仕学院冒名作枪手

第五十七回 惯逢迎片言矜秘奥 办交涉两面露殷勤

第五十八回 大中丞受制顾问官 洋翰林见拒老前辈

第五十九回 附来裙带能谄能骄 掌到银钱作威作福

第六十回 苦辣甜酸遍尝滋味 嬉笑怒骂皆为文章

序言

国学是什么?简单说,就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学问。因此,国学不仅包括数千年积累流传下来的经典,比如“四书五经”、《老子》《庄子》《孙子》《史记》《汉书》、唐诗、宋词,也包含研究中国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乃至娱乐方式的各种学问。广言之,国学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文献,也包括实物;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我国各民族的建筑、服饰、饮食、音乐、绘画、医药、戏曲等等。

国学是不断丰富、不断发展的学问。上面说的从“四书五经”到唐诗、宋词就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近代以来,国学的研究范围还在不断地扩大,比如敦煌学、甲骨学,是随着有关文物的出土而兴起的;比如红学,是随着文学理论和学术风气的发展变化而兴起和发展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术的进步,必将有更多的学问被纳入国学研究的范围。

数千年来,中国人做学问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比如思想理论、史学理论、文学理论,以及训诂学、考据学、音韵学等等。但这些理论和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在史学研究领域,由于地下文物的出土,王国维等人提出了以地下文物与传世文献相补充互证的“二重证据法”。近代以来,西风劲吹。国人主动借鉴西方学术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学问。王国维借鉴尼采的哲学理论研究中国的文学戏剧,胡适以杜威的实验主义研究中国的“国故”。国学从来没有拒绝外国学问的融合,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改造,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佛学、因明学;自明朝末年西学传入中国后,中国的天文学、数学等就已经融入了西学的因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不少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它们自然也成为了国学的一部分。因此,国学又是开放的、随时代而进步的。那么,当今我们研究、振兴国学,不允许也不应该倒退,不允许也不应该僵化。

然而,国学又是与西学明显区分的。国学是西学的对应物,是与西学完全不同的学术体系。在近代,西学挟坚船利炮强势进入中国之后,中国人还视自我,对于中国固有之学问的称呼出现了中学、国故学、国粹、国学这样的名称。面对“帝国主义”的强大,中国人自愧不如,一方面拼命地学习、引进西学,另一方面拼命地贬低、抛弃国学。虽然也有一些人,如张之洞为保护中华文化之根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胡适,提出“整理国故”,以“再造文明”“建立民族自信心”,但其声音终被时代所淹没。国学一再被严重曲解和轻视,造成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大断裂。也许,这一历史过程是必然的。但回顾过去,中国在走向独立富强的过程中,国学所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太惨重了。

新中国成立后,饱受屈辱的中国人从此站立了起来,民族自信心大大加强,但没有能够及时认识到国学在新时代的重要性,甚至仅存的一点点国学遗产也进一步成为被抛弃的对象。改革开放三十年之后,走向富强的国人终于幡然醒悟,保护和振兴国学逐渐成为全民的共识。一个强大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必然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伟大的民族文化。中国人,从领导者、学术界到普通百姓,都在重新发现国学的现代价值。同时,在走向全球化的进程中,东西方各国也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中国学问,中国的一切都在被重新评价。中国不仅为了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而且也面临着以优秀的中华文化向全人类贡献智慧的责任和挑战。

那么,这套经典传家丛书的编纂就是可喜的,编纂者的初衷和努力就是可敬的。希望这套丛书能发挥点滴作用,如同涓涓细水与千百万有志者的努力一道汇成大潮,去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是为序。

内容推荐

何为“官场”?官场既是个能够炼出真金的火炉,又是个会让人不由自主发生改变的染缸:官场是一面镜子,既可以折射出华服美衣,又可以令人丑态毕现;官场更是一个名利场,建功立业、树名获利是万古不变的主题,有人名垂青史,有人遗臭万年。外行人可以看看官场变幻的热闹,但却始终看不清、看不懂官场的门道。

成书于清末的李宝嘉的《图解官场现形记/经典传家系列丛书》,就是这样一本带你去看清、看懂官场门道的书。《官场现形记》现为五编,每编十二回,共六十回。作者原计划为十编规模:已经写成的五编为前半部,专门揭露官场的腐败和罪恶:后半部拟写教人做官的法子,即指导人们如何做好官。而实际上作者在第五编尚未完稿之时,就因病去世。现存的六十回,最后一小部分,是由朋友代笔补齐的。至于后半部“教导做官的法子”不过是空想而已。

编辑推荐

由李宝嘉著的《图解官场现形记/经典传家系列丛书》从中举捐官的下层士子赵温和佐杂小官钱典史写起,联缀串起清政府的州府长史、省级藩台、钦差大臣以至军机、中堂等形形色色的官僚,揭露他们为升官而逢迎钻营,蒙混倾轧,可以说为近代中国腐朽丑陋的官场勾勒出了一幅历史画卷。书中一些章节如制台见洋人等,把人物心理刻画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读来令人捧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7:0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