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词的作品撕破体面与虚伪,呈现小城市和小乡村里小人物的真实生存。本书是她的一部小说作品集,也是《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中的一本,收录了《开屏 》、《路遥遥的心事》、《呐喊的尘埃 》、《太阳照在镜子上》、《血盆经 》,这些作品描写小城市和小乡村里的女性真实生存的情况,通过她们的生活的一些习惯,表现了她们对生活的隐忍和命运的坎坷。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呐喊的尘埃/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宋小词 |
出版社 | 敦煌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宋小词的作品撕破体面与虚伪,呈现小城市和小乡村里小人物的真实生存。本书是她的一部小说作品集,也是《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中的一本,收录了《开屏 》、《路遥遥的心事》、《呐喊的尘埃 》、《太阳照在镜子上》、《血盆经 》,这些作品描写小城市和小乡村里的女性真实生存的情况,通过她们的生活的一些习惯,表现了她们对生活的隐忍和命运的坎坷。 内容推荐 小说集《呐喊的尘埃》收录了宋小词五个中篇小说和一个短篇小说,作品多描写女性在现实里的真实生存。无论是处在繁华的都市,还是荒芜的乡镇,小说里主人公的隐忍似乎已成为一种习惯,她们以呢喃的方式呐喊,从她们坎坷的命运里展示了时代的风景。 目录 开屏 路遥遥的心事 呐喊的尘埃 太阳照在镜子上 血盆经 跋 试读章节 路遥遥的心事 路遥遥往锅里投放两个鸡蛋后,锅铲就停止了搅动。紫皮洋葱炒鸡蛋,是远房亲戚捎来的一个偏方,治疗中风的。母亲三年前落下此疾,至今仍然口眼歪斜、腿脚不便,吃喝拉撒全靠人伺候。偏方从母亲出院那天就开始吃起,效果不大,但已经成了路家做饭的一道规矩,一种制度。至于母亲吃不吃,那是另一回事。反正,桌上没有紫皮洋葱炒鸡蛋,父亲是不会有好脸色的,父亲没有好脸色,家里一干人等就不会有好日子。 灶台窗外是一道围墙,围墙上栽满了玻璃碴。围墙外是排列有序的电线杆,电线如倒着的抛物线,线上停歇俩麻雀,飞走了又飞来了,反反复复。这实在算不得什么好风景,不说好,连风景也当不起。但乡村田野寻常的景象,却让路遥遥人了神,眼睛里牵了藤一般,目光都定住了。 房里传来“哐当”一声响。路遥遥猛地一惊,将锅铲往台上一扔,朝房间奔去。妈,妈,你没事吧。路遥遥惊慌失措,赶到房门口看到摔倒的只是床头柜的一个收纳盒,情绪才稳定下来。母亲拄着棍从床上起来了,天干物燥,受静电影响,头发草窝般乱乍。因身体左右摇晃,母亲布袋般的双乳和水桶般的腰腹,在深红色的宽大秋衣里横冲直撞。母亲眼里透着一种急,拍着女儿来扶她的手臂连连嚷道,糊了,糊了!路遥遥连吸两下鼻子,真的闻到了一股烧焦味儿。路遥遥赶紧将母亲推坐在床上,跑到厨房里迅速关火。锅里,紫色的洋葱丁与鸡蛋已经拥抱致死,呈现出沧海桑田、天荒地老的模样,透着历史般的深重色。 五点半了,耳旁传来一阵尖锐的电铃声。这是在学校,家属楼一日三餐都恪守作息时间。路家沙发背景墙上不仅挂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条匾,还挂着鹿鸣中学和实验高中的作息时间表。实验高中的作息表上,凡是三(二)班的数学课,都用红粗笔勾勒过,错落有致地布满整个A4纸,像旁逸斜出的一枝瘦梅。这是路萧的课程表。路萧中专毕业后,被父亲弄到鹿鸣中学教书,两年后,父亲一举将儿子推向了仅一条马路之隔的实验高中。今年,路萧刚刚荣升教导主任。一个家庭,一个路校长、一个路主任,外人这样叫时,父亲的脸上就跟老木盆上了桐油般,油光发亮。 四菜一汤摆在宽大的六人餐桌上,留白过多,显得有些落寞和单薄。这个餐桌是一年前路遥遥的男朋友柳玉章上门前换的。之前,路家一直用的都是四方桌。五年前,四方桌,父亲、母亲、路萧、路遥遥一人一方。吃饭时,路遥遥左手压在屁股下,右手夹菜扒饭,除了添饭,饭碗基本不离桌。打嫂子过门后,属路遥遥的那一方就归了嫂子。路遥遥选择了父母之间的一只桌角。搭角吃饭,地盘不够,饭碗就得端在手上,拘束又别扭。一年后,嫂子生下侄子君君。母亲中风,中风后的母亲也成了搭角吃饭的人。 路遥遥大学毕业时,父亲遭人举报,有行贿受贿之嫌,上头两天就有人来盘查,父亲不敢有任何动作。路遥遥只得自力更生,便去了外地城市应聘,在一家民营企业做策划。民营企业在父亲眼里有些灰暗,这些企业生存艰难,带有一种自生自灭、朝不保夕的潜在危险。他希望女儿进的是那种事业单位或者大型国企,这些单位才是亲娘养的,工资少一点都可以,图的是安稳。路遥遥却不这样认为。那时,她对工作还是比较满意的,而且她一点也不想在本地,在父亲所管辖的范围内按部就班地生活,更不想一日三餐都搭角吃饭。但父亲还是想为女儿在本地谋一职,怎奈打铁没趁热,关系一冷,千头万绪再挑起来,又觉无从下手。路遥遥在本地工作的事情就这么拖着。拖着拖着,路遥遥就在外地谈了恋爱,成了家。 筷子、碗和一小瓶劲酒摆上桌后,父亲、哥哥、嫂子和君君便依次进了屋。母亲由路遥遥搀扶了出来,坐在餐桌的另一头,与父亲相对。她与哥哥路萧一边,就近好照顾母亲。嫂子与君君一边。那盘面目全非的洋葱炒鸡蛋有些扎眼。父亲问,糊成这样,还吃得?母亲抖着手戳了一筷子,说,吃,吃得。母亲嘴角淌出涎水,路遥遥顺手揪出一张纸赶紧擦拭。路萧埋头吃饭、吃得专心致志。父亲抿了一口酒,微微皱了一下眉头,一副有滋有味的样子。嫂子面无表情,才上幼儿园三岁的君君也不言不语,只是拿黑莓一样的眼珠,滴溜溜扫视桌前的每个人,嘴里吃着他妈妈给他夹的肉片,肉片才嚼一下,就被君君吐了出来。路萧用眼瞪君君,君君一下就哭了。嫂子的脸上显出几分愠怒,但很快就被低眉顺眼的做派给冲淡了。嫂子的这种隐忍,常常令路遥遥生出一种疼惜。她这才想起水煮肉片忘记放盐了,也顺便想起了电饭煲的套格里还炖着一盘粉蒸肉。 路遥遥将水煮肉片拿到厨房回锅,又把粉蒸肉端到桌上。刚落座,却发现母亲的衣服上一片狼藉,腿面上兜着紫皮洋葱炒鸡蛋、兜着白菜炖粉条、兜着油炸花生米。油渍浸满了裤裆。路遥遥惊呼了一下。母亲一脸隗色。路萧站了起来,与路遥遥一道,将母亲扶到了房里,新换了衣服。余下的饭由嫂子来喂,君君的饭由路萧喂。路萧喂饭,君君不敢造次,递一勺就得吞一勺,递什么就得吞什么。路遥遥则将母亲换下的衣服涂上厚厚一层洗洁精,狠命地搓洗。 …… P45-47 序言 生命在鲁院 李一鸣 鲁院,一个神奇的所在。一个小院,隐在十里堡;一座小楼,藏于芍药居。居于大都市,却没有豪华,缺乏轩敞。但在多少作家心里,她却是殿堂般神圣,故乡般温暖。为她而来,跋涉千里;从此而去,频频回眸。一根肠子拴牢思念与向往。时间万水,空间千山,更使她成为记忆虚化、情感美化、想象幻化中的心灵憩园。鲁院,意味着单纯、纯粹、青春、美好,意味着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文学栖居的远方。从与她结缘那天起,“鲁院”便凝为一个永不消逝的“情结”。回望,相忆,引颈,怅惘,成为离去学员定格的精神形象。 在鲁院,他们经历着思想性引领,底蕴性打造,研究性学习,创新性研讨;他们坚守着明净的价值自觉,明晰的精神秉持,滚烫的心灵追求,深沉的文学担当;他们发愤着,孜孜不倦、兀兀穷年地阅读,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的涵泳,博考经籍、摭华摘艳的覃思,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交心,且行且思、且珍且惜的实践,投身生活、扎根实际的体验,吟安一字、拈断数须的磨练;他们享受着,思与思的碰撞、诗与诗的交融、传统与现代的对接、诊断性研究与方向性发展的融通,拒绝知识性傲慢,呈现平等性亲和,力行研究性对话,达致成长性提高。 在鲁院,他们阅读先人著作,聆听音色清晰的经典,追远溯源,捕捉远古的回音;披览当下文丛,沉潜涵泳,如鱼在水,探寻未知的秘境;清夜独坐,一桌、一椅、一笔、一纸、一键盘、一屏幕、一腔心绪,一幅剪影…… 在鲁院,他们步入精神世界,感受读书写作的灵性之美。 美在品位。一个人抛却物欲,远离浮躁,沉下心,稳住神,坐得住,学得进,写得沉,不论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还是烈焰炽炽、热风难耐,潜心攻读,养性修身,自是一种境界、一种修炼、一种品位。灯红酒绿,太醉;香车美女,太俗;追名逐利,太累;鸡毛蒜皮,太碎。只有读书写作,最好、最妙、最美! 美在享受。读书写作,拍案而起,击掌而坐,捧腹而笑,抚掌而哭,扪胸而问;为之歌、为之舞、为之泣、为之诉;找到自尊、自信、自强、自己;寻回真情、真意、真志、真理;使人生得其所、生活充实、生长快乐、生命美丽。书人默契,会心而悦,读书写作真好! 美在进向。书到用时方恨少,写到深处最有味。读自然,一朵花上见命运,蓬松白云有人生;读社会,红尘滚滚藏清明,关系交织蕴涵深;读人心,大海般喧腾,密根般纠结,一个针眼,穿过八级大风;读佳作,形象上入心,理论上入脑,全局上着眼,细微处体验,读出语言、读出情感,读出哲学,读出诗性。读书,可救急;写作,能救命! 于是,读书写作,成为他们的生存方式、生活追求、生命状态。 有一种力量,叫文学; 有一种美好,叫回忆; 有一种感动,叫青春; 有一种生命,在鲁院! (作者为现鲁院常务副院长) 后记 跋 自出了鲁院丛书《恰同学芳华》第一辑后,许多学友便问我,何时也能帮他们出上诸册。但这只是一个同出版方沟通好可遇而不可求的愿望。现鲁院已办至了二十七期,学员也超过了千人,而这众多学员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且有写诗的,有搞评论的,也有翻译班。很难集起精锐总体展示一番。这第二辑丛书主要是从鲁8届、15届、19届、21届及鲁22届、23届、24届及27届里爬罗剔抉出来的,还有一些是在鲁院办的地方班及旁听生中遴选加入的。当然亦有鲁2期上辑未能收入的王雁翎、温远辉等学友续作。与第一辑相比,有些零散。但这一辑也收入了葛水平、李浩、张楚等获鲁迅文学奖的作者。 这一辑比较集中的是由山哈同学组织的少教民族班的十多部作品,之前他多次寻问我丛书起承转合的情况。这些个风格迥异的出入文君,也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其创作的举手投足。 编辑丛书时,在正常的流程中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许多学员因规定好的字数,常会有多退少补的状况。而那些缺阙的字数又要千催万促的才能迟迟补齐。有些学员虽上了鲁院,但因文字工作的历练未能到家,总要三番五次地才能修成正果。不过总体来看,这仍不失为鲁迅文学院的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鲁院学员将学习成果浓缩成自己的作品,应是个水到渠成的展示。但这事具体规划起来却很繁琐,从编辑到出版每个流程都要事必躬亲,有时为一张图片一段文字,翻来覆去地推敲更换。这经常会同作者、美编、排版等人说话时不留情面,但事后,文图调整好了又如释重负。这都需要两方面去交涉。最后小到各位学友的地址电话都要一一核实。 大家知道,这几年的出版业很萧条,相应的紧缩政策也给出版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出版文学书籍尤其难。现在这套丛书赶上了机遇,还算顺利。这套丛书共60本,比上一辑多了18本,也是尽其所能容纳一些同学,只是这种苦心不知可有人知?孰是孰非,孰好孰坏也就如此这般了。这套丛书小说集子50本,散文集10本,涵盖了同学们创作的方方面面。编辑丛书的过程中,因出版社的要求,中途有些同学的因涉及到种种原因要换稿、换书名,经交涉,有的保留,有的换掉,也是没办法的事。 在编完上一辑丛书时,我曾说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现在这路又向前走了一步,不知以后还能走多远,抑或是就此止步了,也未可知。但身为主编班的一员,主编这样一套丛书也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每一届鲁院班都少不了各位老师苦心积虑、精心编排的课程,启发式的指点江山。郭燕、陈涛、孙吉民及诸多导师们的画龙点睛;王琁副院长等人的后勤工作保障。在此特感谢李一鸣常务副院长作序、邱华栋副院长的支持、出版人张海君先生及敦煌文艺出版社再次出手鼎力相助。愿鲁院及其学友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文坛的梯田上。 丛书主编王童写于乙未年壬午月小暑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