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秩序即道德的秩序》作者张大军认为,宇宙间“神—人—兽”大格局的奠定,已经规范了人类的道德秩序。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就是要不断地提升人性中的神性并减杀其中的兽性。人是集先验理性和实践理性与一身的高等智慧生命。一个人的正本和副本由灵魂连结着,灵魂是人体肉身同步缩小(或放大)的虚的形式。“灵魂—意识—宇宙大脑”的耦合是个人创造的闪亮点。阴性物质的负物质(阴-)是以太的实体,它是传播阴性物质世界信息的媒介。创造一个阴性物质世界小环境具有可行性。阴阳两种生命形式的转化有着多样性,不同维数时空的生命在随时交流信息。人体的生命信息元和宇宙联接着,因而宇宙的秩序也隐喻了道德的秩序。人是伦理道德的主体,人要有食与性的道德观。因果报应是道德的约束力量,教育和法治作为扬善抑恶的两只手都要硬。慎独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它的价值是将“人—兽”从精神上分离开来,其意义在于将神灵、上帝的监督权归于人自身。
前言
第1章 导论
1.1 阅读本卷之前应该具备的预备知识
1.2 康德的三大批判特别是《实践理性批判》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
1.3 康德的墓志铭告诉了我们什么
1.4 康德想到或者没有想到,更没有看到的东西是什么
1.5 本卷的研究对象和立足点发生了转移
第2章 阴性物质的正物质(阴+)元素周期表即虚元素周期表的编制
2.1 “阳中有阴阳、阴中有阴阳”的启示
2.2 编制虚元素周期表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2.3 建立新的数学体系和时空变换方程式的必要性
2.4 从虚元素周期表看健康与不健康的标志
第3章 宇宙间“神—人—兽”大格局的奠定
3.1 神性、人性、兽性的区别
3.2 神、人、兽在宇宙生命坐标第Ⅳ象限的位置
3.3 人类是宇宙生命坐标第Ⅳ象限的高等生命
第4章 灵魂是一个人肉身同步缩小(或放大)的虚的形式
4.1 人的肉身和灵魂
4.2 灵魂游离出人体的意义
4.3 灵魂是人体肉身同步缩小(或放大)的虚的形式的数学证明
4.4 谁为灵魂的运动提供能量
第5章 一个人和他的副本
5.1 一个人的正本和副本
5.2 一个人的正本和副本是辩证的统一
5.3 孰为先知先觉者
5.4 一个人背后生命的定数
第6章 创造一个阴性物质世界小环境的可行性
6.1 人体中蕴含着巨大的潜在能量
6.2 阴性物质的正物质(阴+)运动速度降到光速临界点的意义
6.3 在创造的阴性物质世界的小环境中使旧物复原
第7章 生命代谢时间变慢的秘密
7.1 一个人健康长寿的本质
7.2 降低人体代谢速度的意义
7.3 从爱因斯坦相对论中寻找答案
7.4 气(炁)功与长寿
第8章 以太的实体——阴性物质的负物质(阴一)与人的感知之间的关系
8.1 奇妙的小水珠现象
8.2 否定之否定——重提以太说
8.3 以太的实体给人传递感知
第9章 阴阳两种生命形式相互转化的多样性
9.1 时空的相对性与对称性
9.2 生命的对应性与多样性
9.3 阴阳两种生命形式转化的复杂性
第10章 不同维数时空生命的存在形式
10.1 宇宙间生命存在形式的两大类别
10.2 神灵、上帝的开示
10.3 如何与不同维数时空生命进行交流和沟通
第11章 宇宙的秩序何以成为道德的秩序
11.1 宇宙全息律与人体的全息性
11.2 人体的生命信息元和宇宙联结
11.3 宇宙的秩序是什么
11.4 宇宙的秩序对人和所有生物生成的制约及影响
11.5 宇宙的秩序对人类灵魂和意识构成的影响
11.6 宇宙的秩序制约着道德的秩序
11.7 宇宙的秩序隐喻道德的秩序
第12章 人是伦理道德的主体
12.1 人是阴阳物质的复合体
12.2 人是社会的主体
12.3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
第13章 人之所以为人的道德特征
13.1 伦理道德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3.2 坚守传统文化的道德操行
13.3 食与性的道德观
第14章 什么是道德的约束力量
14.1 人的生命有两种存在形式
14.2 一根蔓上的两个苦瓜
14.3 生命的两种存在形式在前台和后台循环一场
14.4 因果轮回的理论证明
第15章 人的禀性——善与恶
15.1 历史上关于人性善与人性恶的论争
15.2 善与恶的本源——从灵魂和意识的结构上寻找
15.3 恶总是以善的形式表现出来和善总是掩蔽着恶的意图的深层原因
15.4 教育和法治——扬善抑恶的两手都要硬
第16章 科学、文学和艺术对人性的张扬
16.1 脑的结构及功能分工
16.2 思维波是一束包含微小差异的电磁波
16.3 人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
16.4 灵魂——意识——宇宙大脑的耦合是个人创造的闪亮点
第17章 先验理性与实践理性
17.1 先验理性触及常规思维所不能到达的认识领域
17.2 先验理性引发思维领域哥白尼式的革命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17.3 实践理性涉及常规思维所在的四维时空阳性物质世界的秩序
17.4 人是集先验理性和实践理性于一身的高等智慧生命
第18章 实践中的无神和有神——无神论和有神论之争
18.1 无神论和有神论争论的焦点
18.2 在肉身之后被忽视了的一条长长的“辫子”
18.3 神、鬼(瑰)的真实含义
18.4 无神论和有神论的争论还要持续下去
第19章 道德与法
19.1 道德与法的目标是维护人性中相对的善
19.2 道德与法的关系
19.3 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
19.4 建立德法并治的现代法制模式
第20章 慎独——道德的最高境界
20.1 儒家慎独思想的原意及对现有定义的补充和修正
20.2 慎独的价值:将人一兽从精神上分离
20.3 慎独的意义在于将神灵、上帝的监督权归于自身
20.4 君子慎独,尤以天下为己任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