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老舍的北京/作家与故乡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老舍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老舍的北京》选编了《想北平》、《我的母亲》、《北京的春节》、《柳家大院》、《断魂枪》、《小人物自述》、《骆驼祥子》、《宗月大师》等老舍描写的北京生活的文字,穿插了沈继光先生的摄影作品,图文并茂,展现了老舍笔下北京的人文风格与百姓生活。

内容推荐

提起老舍,就不能不想起北京,——这个他生于斯、长于斯,并且为之倾注毕生心血和笔墨的老城古都。老舍深爱着北京,爱她的城墙巷道,爱她的风情习俗,更爱那些和他一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们。老舍笔下的北京,大部分是反映底层百姓的普通生活,有着十足的“京味儿”。出于同样的热爱,摄影家沈继光却是用镜头去表达的。他的足迹遍及了旧城的每个角落,将自己对老北京的爱凝聚在一张张照片之中。在《老舍的北京》中,作家文字里的北京,摄影家相片中的老城,不同的人,却是同样的情。

目录

想北平

我的母亲

北京的春节

微神

柳家大院

老字号

小人物自述(未写完)

宗月大师

断魂枪

骆驼祥子(节选)

照片二事(沈继光)

由《老舍的北京》回到故居的老舍(沈继光)

试读章节

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我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到廿七岁才离开。以名胜说,我没到讨陶然事,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作一件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揭露在外面一些来。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夸奖这个古城的某一点是容易的,可是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的心灵相粘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蜒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这只有说不出而已。上的嫩蜻蜒,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论说巴黎的布置已比伦敦罗马匀调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还差点事儿。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几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种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的喘气;不在有好些美丽的建筑,而在建筑的四围都有空闲的地方,使它们成为美景。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与西山呢!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对于物质上,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此地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爱呀。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是多么省钱省事而也足以招来蝴蝶呀!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而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似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自霜儿呀!哼,美国的橘子包着纸;遇到北平的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它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个“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者只有在北平能享受一点清福了。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载1936年6月16日《宇宙风》第十九期

P3-10

后记

由《老舍的北京》回到故居的老舍

从一九九七年到一九九九年,只顾着拍摄“老舍笔下的北京“,去东西南北城许多角落拾遗古城残片,积攒下一千三百余幅片子,却唯独忘了老舍先生自己。竟然在成书《老舍的北京》里,找不到先生的身影。

这在我,何等粗心,何等荒唐

直至二〇〇五年五月的一天,不知从哪里传来隐隐呼唤,催促我非要赶赴老舍故居,看望他老人家,否则,很难安下与《老舍的北京》激情缠绕了许多年的那颗心。

事先,向老舍的亲人舒济、舒乙打了电话,他们说故居的工作人员会协助的。第二天,老伴淑贤帮我提着较为沉重的三脚架,由西城的复兴门外前往东城,迈上了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老舍故居的石阶。

那里的老舍先生,那里的气象境界,让我动容。

一遍遍俯仰细读,一次次屏住呼吸,一步步拉近距离,留下了一组静穆庄重的黑白照片。之后,又在这些照片的下面写了图注文字,存放在《老舍笔下的北京》摄影档案匣中。心,终于落了地。

二〇一三年底,三联书店总编辑李听先生用心良苦,决定再版《老舍的北京》,并嘱咐我再添加一点后记的补记。补什么呢?自己就将故居摄影图注重新翻阅了一遍。

老舍先生生于一八九九年二月三日,再版《老舍的北京》正逢将要迎来他一百一十五岁的诞辰。是天时巧合々不知。但生命的意义大约不会以巧合来解释吧。我一再反省自己对生命意义与生命形式探询的无知。后来,看到维克多·雨果的文字,他说他的生命乃至灵魂,最终不在地下的坟墓,而是另有他往。

我问自己:他往,他的生命灵魂到底往哪儿去了?又后来,终于在雨果的戏剧、小说、诗歌中真切找到了他,他的生命灵魂安安稳稳、结结实实地活在那里。翻他的书,哗啦哗啦的响动,那响动就是他生命的声音.阅读他的字里行间,那诉说就是他生命的勃扬。生命找到了一种形式而永恒地坚韧起来。

在《老舍的北京》及先生所有的文字里,不都是先生的身影、先生生命灵魂的吟唱么?老舍的书,就是老舍生命真正安放的地方。

在有幸为老舍先生的文字配图的多年劳作中,慢慢地似乎又遇到生命归宿的问题,并开始向那个问题走去。内心,也慢慢地充实起来。

在老舍的命运和北京古城的命运之间,我想找到内在必然的链条与呼应,而不止是情感的叹息和悲哀。严格、庄穆、法律般的叩问和追究,才能避免历史浩劫的重演。也许,这才是我补充后记想要说又没有说清的意思。

沈继光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七日于地藏庵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5: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