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探访曹雪芹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晨曲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影之歌叹道:“除了加大力度去图书馆翻阅故纸堆,还能有什么办法?”

斋主说:“所以请你们来啊,要开动脑筋,还要有急转弯的本事。唉,这事已经成我心病,此病不去,无法安宁!”

影之歌看看月之光,调侃地说:“我以为斋主有什么新发现新措施呢,原来还是一头雾水。”

月之光悄悄说:“别说风凉话,斋主这是急火攻心了。”又大声说,“斋主,我们加大力度尽快与专家学者联系,看有没有新发现的蛛丝马迹。”

斋主高兴地说:“加大力度,尽快,就是最好的办法嘛。我们重视自己的工作,但也不能忽略专家学者的工作,掌握最新信息非常重要。好,快去办!众多红学家都认可曹雪芹是出生在1715年,如果能找到证实这一生年的线索就太好了,到2015年就是曹雪芹诞生300周年的纪念年,我们就可以为曹雪芹举办大型纪念活动了!”

月之光和影之歌都受到斋主情绪的感染,也激动起来,答应立即去想办法。

自那次碰头会后,三人斋斋主一直在等待新信息。正在一筹莫展之时,影之歌突然来电,称她已有办法。斋主惊喜之余又半信半疑,但仍然立即通知月之光速来。

影之歌的办法令人哭笑不得。她说,她刚刚认识一位佛门高僧,昨日见面时偶然说到如何解开曹雪芹种种谜团的话题,高僧说此事其实不难,红学家不知的事,问曹雪芹本人不就清楚了吗?影之歌笑得前仰后合,说高僧你说话真逗,只是跟白说一样。高僧却一本正经起来,说出家人不打诳语。曹雪芹虽然已经离世近三百年,但他不是一般俗人,他的确是西方灵河岸边赤霞宫的神瑛侍者。他在人世间游历一番后,又回赤霞宫了。你去访他,一切都可真相大白。影之歌咯咯地笑个不停,说阿弥陀佛,师傅说的即便是真事,我也无法去访曹雪芹那位神瑛侍者啊,一个天上,一个地上,就是乘宇宙飞船,只怕也飞不到灵河岸边的赤霞宫。高僧大笑起来声如洪钟,说我说的的确是真事。我既然给你出这个主意,自然就有送你去的办法。

高僧附耳低语说,东岳泰山百丈崖下有一山洞,洞中有一修炼百年的仙人,号为如释仙人。如释仙人昼伏夜出,在百丈崖顶修炼真功,聚月露精华,吸山川精髓,如今已修炼得法力无边,上天入地不在话下。他给你一片祥云,你便可乘云而去,随心所欲游览仙界。只是,他自得此功后便不再见人。你今日身负重任,并非贪玩好奇,我想,你去求他,他不会拒绝。

影之歌已听得半信半疑,高僧恳切而又凝重的表情使她无法不信。她当机立断,决定前往一试,要亲自到东岳泰山走一趟,去百丈崖找那位如释仙人。

高僧笑说,如释仙人法力无边,早用障眼法将洞口遮住,肉眼凡胎无人能见。

影之歌说,趁如释仙人夜晚练功之时去百丈崖找他。

高僧说那也是绝不可能的,如释仙人练功从不让人看见。你若真有决心前往,我教你两句咒语,你只在农历十八日的夜黑之后,去百丈崖下面向东方,耐心等待月出。但见月亮露头,你就立刻念咒语,连念三遍,如释仙人必到。

影之歌这时已经非常认真,将高僧的咒语默念两遍,牢记于心。

三人斋斋主和月之光听罢影之歌的介绍,都觉得此事很荒唐。

月之光笑说:“都什么年月了,神舟飞船已经多次飞上天,你还信这个。”

影之歌说:“我也不信,可高僧表情凝重严肃认真。我就觉得,人类本来就有很多未知的事,也许高僧所说正是咱们还不知的领域吧。唉,也是实在无计可施嘛,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我就走一趟东岳泰山又有何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嘛。”

P5-6

后记

《探访曹雪芹》初稿是2001年开始动笔的。当初设计“探访”,采用的便是借助魔法做过场的形式,以便观照现实,提升作品的可读性。不想几年后“穿越”表现形式在文坛盛行,而我的“探访”却还在沉睡。 “穿越”形式新颖,但不可泛滥,泛滥便俗不可耐。我不过是想借助魔法手段,达到探访目的而已,动笔较早,与当今的穿越无关。

2003年完成了《探访》,33万字,手写稿纸1000多页。之后又转入《赶大营》的写作。经过5年反复揉搓,2009年,50万字的小说《赶大营》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近期,35集《赶大营》电视剧也由新疆立百立影视文化传播公司立项投拍。

重新审视初稿《探访曹雪芹》时,心中仍没能升起再次创作的强烈欲望。于是,重新翻阅已经散成单页的《红楼梦》,还有那一堆曾经的读书笔记,不同内容类别的列单,为写作而画出的“江宁织造府” “北京崇文门外蒜市口曹家住宅” “西山正白旗曹雪芹最后居住区域图”等自绘图。看着那些心血流程印痕,千重思绪又被一缕缕牵进以前的创作状态中。这时,面对书稿中的人物列单,一个个曾经在自己笔下悲喜荣辱过的名字都活起来,我突然有了冲动,一个声音在心底强烈呼喊:对不起,冷淡各位七年,从今以后我们又要在一起了!

如何才能在第一稿的基础上提高品位?经过一次再次地冷静思考后,我想首先要抓住曹雪芹这位文学巨匠的“魂”。曹雪芹的精神魂灵是这部作品的“纲”,纲举目才能张。只有把曹雪芹一生的艰难历程与人格成因理清,才有希望把曹雪芹写活写真。

然而,曹雪芹的历史资料实在太少。他是诗人,却仅留下两句诗;他是江宁织造曹家之后,今人却无法知道他生父母是谁,更不知道他的诞生日、逝世日以及诸多人生履历。红学家们的红学专著数不胜数,却都是在各抒己见,对很多疑难问题无一定论。我该怎么办?唯有再次跳进“红学”之海,博览红学家专著,捕捉与曹雪芹及那个时代有关的各种信息,感受那个时代是如何一步步把曹雪芹塑造得如此“洪才河泻”,又如何逼迫得他甘冒文字狱风险写出《红楼梦》的。

时势造英雄,文学巨匠其实也是时代造就。《红楼梦》的诞生,离开曹雪芹不行,别人无法胜任;曹雪芹不是出生在江宁织造府不行,否则他就享受不到荣华富贵;不是江南文人领袖曹寅之后不行,没得到积世家学他就无法有后来的“洪才河泻”;不被抄家不行,一味地荣华富贵可能会使曹雪芹变成纨绔子弟,而只有从顶尖豪富一下败落到举家食粥,那种强烈失落感才能形成块垒,在曹雪芹心中郁结,日后爆发成《红楼梦》;不是孤傲性格不行,绵羊性格逆来顺受,定当碌碌无为,曹雪芹痛恨官场和封建制度的黑暗腐败,不愿为朝廷出力,更不愿受庸人驱使,这样一个浑身上下全是傲骨、毛发中都满溢着才华的人,最终找到实现自己价值的坐标,创造出旷世奇作《红楼梦》。

有了这些认识,又掌握了红学家们提供的大量信息,我才有了主心骨,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去增删大修了。

如何提升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是我考虑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我想,这部作品应该观照现实。因为,虽然曹雪芹生活的清朝中叶距今已有三百年,但民族文化的根脉一直在延续。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健康有益的元素,成为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被传承下来,同时也有部分消极因素在暗中发挥副作用,如“特权思想” “权大于法” “情大于法”等仍时有发生,曹雪芹时代有,现今仍然有。比如,王爷的外孙无视国法随便杀人,官府捉拿他他就喊“履亲王是我姥爷”,这一现象今天不是也有么?贪赃枉法,卖官鬻爵,现今的犯罪手法更隐蔽……

写作之初,之所以定书名为《探访曹雪芹》,其实是想借“探访”做过场,把现今社会现象与曹雪芹时代拉近,共同探讨文化层面的深层问题。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不法分子常常如歪嘴和尚,把经念歪干坏事。现今社会远不同于曹雪芹时代的清朝中叶,已经有很大进步。现今社会的管理者只要能把智慧派上用场加强管理,尽力纠正“监管不力”现象,就能把文化传承过程中负面不健康的东西遏制住,让传统文化能够健康蓬勃发展,从而使我们的国家更有生机,更加充满活力。

这是写作的初衷。

表现历史题材的现实意义,要把握一个“度”,高则相反低又无用。怎样才算适宜呢?我用自己的理解,掌握了自己觉得适宜的“度”,但不知效果会如何。

书中写了曹雪芹与五位美丽女子的相爱相交,却并非如当今的二奶、三奶多个情妇那样情爱泛滥,书中的曹雪芹并没同时爱博而心劳,是不同时期对不同的异性追求。更重要的是,几位女性命运都很悲惨,都受过不同程度的迫害,对曹雪芹叛逆思想的形成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曹雪芹的爱情婚姻生活,坎坷悲壮远远大于幸福美满,这也是他要写《红楼梦》为闺阁昭传的重要原因。

诸多文友老师听说我再修这部书稿后,纷纷主动借给我与曹雪芹和《红楼梦》有关的书刊,有的甚至把多年积累的简报也拿来了。还有地方上的诗词名家于振跃、王德林二先生,在诗词方面为我把关,至真至诚。这些文友和老师显然都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我能把这部书尽力写好一点。

我与德高望重的崔道怡老师在201 0年有十分难得的一面之交。说十分难得,是因为崔老师任《人民文学》杂志常务副主编多年,在文学出版编辑界很有声望,而我却是文坛小卒,对崔老师可望而不可即。其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与崔老师就已经有无比幸福的单向神交。那时,我是狂热的文学爱好者,订了一份《小说选刊》,那一年,上面每期都有一篇谈小说创作的文章。我读来如饥似渴,反复琢磨,之后又在文旁写下密密麻麻的心得与感受。再之后, 《小说选刊》一到手,我便先找那篇连载文章,同时牢牢记住了崔道怡——我心中的“神”。我迷恋文学已经迷恋到超越宗教信仰的程度,然而,却常常苦于不能提高,崔道怡老师的“小说十二讲”,每月一讲,让我盼得比贫苦儿童盼年肉还心焦。就是这么一位“神”,居然让我在2010年见到了!于是,我非常渴望崔老师能够为这本小说写个序,不想崔老师却只愿保留《红楼梦》原著在心中,对其他相关专著和文学作品均持排斥态度。我不愿放弃,第一次厚着脸皮坚持求人,终于得到《何处招魂赋楚蘅》序文。我欣喜若狂,向崔老师表示感谢。崔老师却在电子邮件中说: “你肯把一篇并非赞扬你作品的文章引为该书序言,实出意外。别人看了也会觉得意外……”我却是另外一种看法。

第二篇序《探访曹雪芹之我见》,是高为老师所作。然而,我在得到这篇序文时,还不认识高为老师。原因是, 《探访曹雪芹》属于天津文学院重点项目签约作品,定稿后,文学院请专家审读,却按常规不告诉我专家是谁。我拿到审读报告,看后很想作为序言,文学院领导才告诉我审读报告是高为老师所为。高为老师是百花文艺出版社资深编审,第一编辑室主任,我早闻其名却一直不认识其人,是这本书成全我又认识了一位资深编辑老师。

在本书即将付印之际,我不仅要感谢上面提到的诸位老师,还要真诚地感谢所有在写作上支持过我的人!

目录

第一部 秦淮忆梦

 一章 我歌月徘徊

 二章 相期邈云汉

 三章 溯源应太古

 四章 秦淮无限恨

 五章 大厦倒倾间

第二部 京师醒梦

 六章 官学逆心愿

 七章 情切恋翠环

 八章 气斗识鄂比

 九章 阴谋夺子爱

 十章 结交杨叫天

 十一章 追求美香玉

 十二章 因逆遭毒打

 十三章 被迫中举人

 十四章 太监传情信

 十五章 胁迫入青楼

 十六章 痛悲丧二命

 十七章 智斗皇庄主

 十八章 寻找李阿芳

 十九章 雪芹初完婚

 二十章 万恶终有报

 二十一章 清官实难做

 二十二章 奢狂总督署

 二十三章 扳倒额尔图

 二十四章 誓死不当差

 二十五章 香消玉亦殒

 二十六章 落魄宿废寺

 二十七章 神秘美少妇

 二十八章 宗学任教习

第三部 西山圆梦

 二十九章 西山得灵感

 三十章 应聘入王府

 三十一章 私奔小福晋

 三十二章 红楼书初成

 三十三章 西山奇巧事

 三十四章 南游寻旧梦

 三十五章 坚拒如意馆

 三十六章 著书黄叶村

 三十七章 诗友情谊深

 三十八章 除夕文星落

尾声

后记

序言

本书用30多万字的篇幅,写了曹雪芹一生的经历,脉络清楚,构思合理,想象力丰富,语言流畅,为读者营造了一个1 8世纪早中期中国江宁府和顺天府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的环境,塑造了以曹雪芹为代表的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在作者晨曲的创作历程中,此书有独特的突破,比起作者以前的小说《霍元甲》《赶大营》等作品,有了质的飞跃。

作者在众多红学专家的众多研究著作中,博采众长,择善而从,在他人研究成果上另起炉灶,构思出完整的故事。作者把红学家们的研究成果都打碎,然后有选择地撷取再糅合到小说中去,用丰满的人物形象,去说明曹雪芹的家族由极盛而不断衰败的因果关系。曹家因靠山去世江山易主而受到清查、清算,以致被抄家;被迫由南京返回北京,再次被抄家,一贫如洗。仕途坎坷,命运多舛,使曹雪芹逐渐认清了官场险恶。人只要一入仕途,喜怒哀乐都要看上司脸色行事,一个人、一个家族的命运,都掌握在皇帝手中。因此,曹雪芹坚定了饿死不当官的信念,最后甘愿“举家食粥酒常赊”,安贫乐道,百折不挠,最终写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巨著《红楼梦》。

作者较好地实现了自己的创作意图: 《红楼梦》的诞生,离开曹雪芹不行,别人无法胜任;曹雪芹不是出生在江宁织造不行,否则他就享受不到荣华富贵;不是江南文人领袖曹寅之后不行,只享受荣华富贵没得到积世家学,他就无法有后来的“洪才河泻”;不被抄家不行,一味地荣华富贵可能会使曹雪芹变成纨绔子弟,只有那种强烈的失落感才能在曹雪芹心中郁结积累,日后爆发成《红楼梦》;不是孤傲性格不行,绵羊性格逆来顺受,定当碌碌无为,曹雪芹痛恨官场和封建制度的黑暗腐败,不愿为朝廷出力,更不愿受庸人驱使。只有诸种条件都具备,才能产生旷世巨著《红楼梦》。

本书的故事很简单:民间“御河曹雪芹研究会”为了弄清曹雪芹确切的生卒年月日,以便纪念这位世界级的大作家,一位研究者影之歌(同时也是一位美女)去另一个世界直接请教曹雪芹。作者调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比如时髦的“穿越”,全书开篇,让当代人借助神仙的帮助,去探访曹雪芹,同曹雪芹对话,颇有《红楼梦》开篇的味道。本书第一层叙事采用全知的视角,引出本书的主人公曹雪芹。第二层叙事变成了以曹雪芹为主的对话体的第一人称叙事,增加了真实感和在场感。

本书可以说是曹雪芹的“自传”,如果没有影之歌的问话和对曹雪芹自述的补充,书名用《曹雪芹自述》或《曹雪芹自传》可能更切题。影之歌探访曹雪芹,本身就是一种隐喻——现实对历史的迫问,当下与过去的对话。同时,通过影之歌与曹雪芹的对话,表现了历史与现实的沟通,用现实的观念去观照历史,用历史的现象解释现实,使历史与现实实现了互动,这样的写作方法使作品的现实性更加强烈。作者在创作中有意识地观照现实,因为,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健康有益的元素,成为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被传承下来,同时也有部分消极因素在暗中发挥作用,如“特权思想” “权大于法” “情大于法”等不健康行为仍很严重。作者在本书中形象地描写了曹雪芹对官场的不合作态度,这在3 00年前不属于主流价值观,在今天仍然不符合主流价值观,但这种思想还有一定的认识意义。

小说大体上分两种:平中见奇,奇中见奇。后者如《三国演义》《封神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题材本身的不同凡响取胜;前者如《红楼梦》,题材平凡,内容是家长里短,主要以高超的叙事技巧吸引读者。本书更多地具有奇中见奇的特点,题材很奇特,叙事很奇特,取得了出奇制胜、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

本书使用的是仰视的角度,采用的是“英雄”或“传奇”叙事体。曹雪芹跌宕起伏的人生充满了传奇性,就连他的三段婚姻都是神奇得难以置信:第一位夫人是从皇宫中救出的待选宫女;第二位是私奔的王爷儿媳;第三位是找回的几十年前被拐卖的初恋。一段比一段神奇,也一段比一段离奇。以真实的历史人物为主角的小说,应该有别于完全虚构的小说。 《堂吉诃德》即使冒险的故事再多,人们也不会认为荒唐——写的本来就是无中生有的故事,流浪汉的奇遇。而以真实人物为主角的小说,就应在注意趣味性、戏剧性的同时,稍稍兼顾到真实性,不能让人说“太假,不像”。所谓“虚幻的花园里有真实的癞蛤蟆”,整体虚构,细节真实。即使是玄幻、科幻、穿越小说,细节描写也是以现实为基础的。曹雪芹三段惊心动魄、大喜大悲的婚姻,固然起到了跌宕起伏的效果,使读者惊叹不已,但也使可信性打了折扣。

本书分三部:秦淮忆梦,京师醒梦,西山圆梦。第一部的题目还可以再斟酌,以便与后两部的题目协调。第一部“秦淮忆梦”篇幅较少,只有短短的五章,可以理解,因为曹雪芹年幼,对秦淮之事记忆无多,可叙述的东西自然就少。但第三部“西山圆梦”是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时期,应是浓墨重彩描写的部分,却只用了十章的篇幅(对比第二部“京师醒梦”的二十三章),给人以分量不足,草草了结的印象,恐怕还是想象力没有充分发挥的结果。本书的三部每一部又分若干章,共有三十八章,有些章的题目还可以再斟酌。如有的章节名直接引用古诗,富有文采,如“我歌月徘徊” “相期邈云汉”,但这样的题目并不多;大部分的章名太过直白,如“赵公公传书”;有的则几乎不知所云,如“疯贪狂奢欲”。影之歌称曹雪芹的父亲为“你父亲”,也不符合这位红学研究者兼美女的身份、学识和教养。这些还都可以细细打磨,精益求精。

曹雪芹去世的年月日基本上只有两种说法,即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1763年2月12日)和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1764年2月1日),农历上相差整一年。本书采用的是后一种说法。而其出生的年月日则言人人殊。别说具体的日期,甚至连年份都有很大的争议。《探访曹雪芹》如果作为报告或报告文学,以宣布曹雪芹的确切出生日期,就有点荒诞不经,因为缺乏一锤定音的直接根据。但作为小说,却可以言之成理,认假为真。

文学是求美的,主要不是求真的。作为小说,本书自有它独特的艺术价值,对作者本身而言,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内容推荐

晨曲著的《探访曹雪芹》三十多万字,描写了曹雪芹一生的经历,语言流畅,脉络清楚,构思合理,想象力丰富,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十八世纪早中期中国金陵和顺天府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大场景,塑造了以曹雪芹为代表的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部系统、全面地表现伟大作家生平的长篇小说,运用当代青年穿越时空探访的手法,通过曹雪芹本人的自述,把有关《红楼梦》研究所涉及的资料融汇在一起。

编辑推荐

啊!我就这样完了吗?我的《红楼梦》还没写完呢。我生于乙未羊年六月十八,却要葬身在葵未羊年除夕之夜么?晨曲著的《探访曹雪芹》采取了一种比较新颖的手法,通过与曹雪芹的“面对面对话”,灵活地吸收运用了新的“红学”研究结果,表达出作者对曹雪芹以及《红楼梦》的一些看法,尤其是在如何弘扬《红楼梦》的文化价值方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 3: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