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导学--我的教育叙事》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江伟英老师的三类教育故事:
第一,成长故事,讲述了童年时光,江老师读过的“民间教育学”;学生时代,她学习到的“教育学”;参加工作后,她一直践行的“教育学”。
第二,游学故事,讲述了她在四处游历中,感悟和体验到的教育道理。
第三,教研故事,讲述了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她是怎样探索与研究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导图导学--我的教育叙事 |
分类 | |
作者 | 江伟英 |
出版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导图导学--我的教育叙事》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江伟英老师的三类教育故事: 第一,成长故事,讲述了童年时光,江老师读过的“民间教育学”;学生时代,她学习到的“教育学”;参加工作后,她一直践行的“教育学”。 第二,游学故事,讲述了她在四处游历中,感悟和体验到的教育道理。 第三,教研故事,讲述了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她是怎样探索与研究的。 内容推荐 《导图导学--我的教育叙事》是一本教育自传。江伟英老师讲述了自己平凡而又执着地追求教育梦想之路,以平实优美的文字向读者讲解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主张,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案例和思考。 目录 1 我的成长故事 1.1 童年的我 1.1.1 江村街巷里的老人 1.1.2 冬菜坛子焖饭 1.1.3 插秧种田 1.1.4 舞龙玩耍 1.1.5 盼望长大 1.1.6 “小英小霞” 1.2 中小学的我 1.2.1 改不了贪玩的心 1.2.2 知道父亲就站在门外 1.2.3 坚决不肯承认“欠作业” 1.2.4 邓老师改变了我 1.2.5 初中一晃就过了 1.3 师范的我 1.3.1 学着当个“知心姐姐” 1.3.2 “品在竹之间,格超梅之上” 1.3.3 那些刚开始有电脑的日子 1.4 学习的步伐不曾停止 1.4.1 努力当个好班主任 1.4.2 学我所爱,用我所学 1.4.3 学习提升,摸索前行 1.5 陪伴我成长的人 1.5.1 我的爷爷——“伟英行先” 1.5.2 我的嬷嬷(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1.5.3 我的嬷嬷(下)——“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1.5.4 我的父亲(上)——热爱探究,勇于尝试 1.5.5 我的父亲(下)——智慧启蒙,书画寄情 1.5.6 我的母亲——“越怕越要多做”的教育哲学 1.5.7 我的先生——执着追梦的人 1.5.8 我的女儿——鼓励我打破传统的人 1.5.9 我的学生——开拓我眼界的人 2 我的游学故事 2.1 游学景物感悟 2.1.1 不拘一格,独具奇景 2.1.2 生机盎然,酝酿待发 2.1.3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1.4 景点不同,景观各异 2.1.5 荡涤心灵,逍遥自在 2.1.6 机会随遇,收获惊喜 2.2 游学资料荟萃 2.2.1 打破束缚,释放动力 2.2.2 最佳路径,启动自主 2.2.3 电影故事,爱的教育 2.2.4 大师为镜,反思教育 2.2.5 激活思维,开启探究 2.2.6 教育目的,以人为本 2.2.7 文化景观,自由明快 2.2.8 隐性课程,潜移默化 2.2.9 品德教学,融入社会 2.2.10 美国教育,独具风格 2.3 游学启示导图 2.3.1 阅读星空,无限遐想 2.3.2 阅读戈壁,领悟图腾 2.3.3 导图做桥,思想为舟 2.3.4 导图为舟,承载记忆 2.3.5 尊重差异,导图导写 3 我的教研故事 3.1 “导图导读写”的研发 3.2 “导图导读写”的特色课堂 3.2.1 “导图导读”课结构模型的诞生 3.2.2 基于思维导图的发散式导读 3.2.3 基于韦恩图的唤醒式导读 3.2.4 基于蝴蝶图的评判性导读 3.2.5 基于“x”线图的多向想象 3.2.6 基于鱼骨图指引完整介绍 3.3 共享“导图导读”创新课堂 3.3.1 发现放飞:“自由鸟” 3.3.2 感应开发,解放才思 3.3.3 “导图导读”之前,学习字词 3.3.4 《观潮》——“导图导读”的第一课 3.3.5 《火烧云》——帮助阅读记忆 3.3.6 《爬山虎的脚》——直观导读,自主理解 3.3.7 《白杨》——直观认识“形散神聚” 3.3.8 《跑进家来的松鼠》——真正的独立阅读 3.3.9 《少年闰土》——充分的研读与互动 3.3.10 《月光曲》——直观理解,一篇带多篇 3.4 共享“导图导写”创新课堂 3.4.1 手脑并用,培养爱心 3.4.2 创编童话——指引创作 3.4.3 《冰雪奇缘》——捕捉灵感 3.4.4 慢镜头——刻画动作细节 3.4.5 提高情商(EQ)——学会神态描写 3.4.6 言为心声——写出精彩对话 3.4.7 比海大的景象——展示内心世界 3.4.8 读名著名篇——活化人物形象 3.4.9 读名篇佳作——巧用环境衬托 3.4.10 动静结合——烘托场面气氛 3.5 共享“导图导读写”系列课堂 3.5.1 读写《乡下人家》——先读后写,学以致用 3.5.2 读写“珍爱生命”主题的文章——读写结合,唤醒感悟 3.6 分享“导图导复习”系列导图 3.6.1 图解语文,帮助学生快乐复习语文基础知识 3.6.2 图解数学,帮助学生快乐复习数学基础知识 3.6.3 图解英语,帮助学生快乐复习英语基础知识 导图导学的传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提出的培训模式 二、“二元五次”教师跟岗培训模式的开发与实施 三、“二元五次”教师跟岗培训模式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我的嬷嬷,慈爱宽答。 嬷嬷坚信:“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她言传身教,传承着江家的门风——“诚实,上进,和睦,节俭,感恩”,她不断教化子孙,把善根种在子孙后代的心中。 嬷嬷养大9个儿女,不容易。儿女大了,到广州工作了,嬷嬷还一个一个地帮儿女带孙。那些个年头,大家的日子都挺艰难,家里养小孩多的,更是困难。为了帮补一下营养,嬷嬷养了只母鸡。好不容易养大了鸡,下了蛋,嬷嬷还一天一个地留着等子女回家时才吃,自己总舍不得吃。有一次,幼稚无知的我踮起脚尖,挺腰伸手,刚够得着放在桌上的一小篮子鸡蛋。我终于把鸡蛋拿到手了,抬手一扬,竟把珍贵的鸡蛋当手雷,一手一个,扔了一地……嬷嬷闻声赶来,阻止也来不及了,嬷嬷的心痛可想而知,但她没有责怪我,只是半晌才叹息道:“唉,伟英不知道这蛋有多矜贵啊!(矜贵:广东话,意思是宝贵)” 嬷嬷从小教导我:做人做事要用心。嬷嬷言传身教,总是在不着痕迹地给我做示范,总是不失时机地教导我。嬷嬷的手很巧,做事很用心。 嬷嬷还常教我:“一定要虚心。蝴蝶飞高,众人看。如果你有本事,自然有人看见,你看蝴蝶漂亮,却什么时候叫嚷过?” 当我刚出来工作时,嬷嬷和叔叔、伯伯都很关心我,每回见面,总叮嘱我许多,特别是提醒我:刚出来工作,血气方刚,千万要虚心,要踏实,认真地把单位交给你的每一件工作做好,别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对年轻人成长最不利,记住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事,就是在接近真正的成功。说起工作中的不如意时,嬷嬷总劝我:“不要管别人怎么样,自己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一定有成功的一天的。” 嬷嬷还常常教我:知足常乐。嬷嬷说,他们那年代的人,这么苦也过来了,可是当今社会,好多孩子生活条件很好,还因为很小的事情就去寻死,不承担起他们应负的责任,就是因为他们“太多不满足了”。 嬷嬷是个很坚强的女人,年轻时为养家糊口,含辛茹苦,一手拉扯大9个孩子,又帮着带孙子,吃了多少苦,熬了多少日日夜夜已经说不完、道不尽了…… 嬷嬷70岁了,孙子也都带大了,都到广州上幼儿园、读小学了。本该是嬷嬷可以享儿女福的时候,但有一次,她在江村祖屋站高取物时,一不留神,摔了下来,导致股骨颈和手腕骨粉碎性骨折。 儿女们当即把她送到广州的大医院。医生多次检查,却反复用手捏的方式错误地扳动骨骼位置,最后还动了两次大手术,在骨折处打了两根钢钉,后来又说钢钉打歪了,没把折了的骨头接上,却是弄得骨折处被撑开了不少。又征求家人意见,再动大手术,要把两根钢钉再拔出来。儿女们知道当时的医疗水平实在不行。加上嬷嬷年纪大了,整个错误治疗的过程让她苦不堪言,疼痛难熬。儿女们都不想嬷嬷受那么多的罪,只好拒绝医院再动手术的要求。当然,以后的日子里,嬷嬷只能坐轮椅了。但是,嬷嬷很坚强,在从摔伤到错误治疗的极其痛苦的过程中,怕儿孙担忧,从不哼一声,不叫苦,不说痛。 多年后姑姑带嬷嬷去医院检查,取回的骨骼照片令儿女们的泪水都直往外涌……原来嬷嬷的股骨颈约有两寸的骨头已经全部退化,被吸收,只见肌肉,不见骨头了。两根打歪了的钢钉硬生生地还钉在原来本该长有股骨头的地方,没起到丁点儿作用;手腕骨还是歪的。医生看了x光片后说:“这病人这种状况了,还能走路吗?” 可是,此时,嬷嬷还是坚强地在学走路,她小心地扶着楼梯扶手一步一步学习上下楼梯;用被扳歪了的手编织小物件,练习手指活动;坚持不时编个箩筐,编几套碟子垫、杯子垫什么的送给儿孙们。 直到90多岁高龄,嬷嬷的听力、记性都还好得很,带领着江家儿孙四代同堂,团结和谐,其乐融融。儿孙孝敬她许多各地美食,她总要包了一层又一层,留着我去看望她的时候,偷偷塞给我吃;过年了,儿孙们送给她很多好衣服,她都一件件叠得整整齐齐,知道谁来看她了,她就马上换上谁送的那套新衣服相迎;儿孙们争着孝敬给她钱,她从不计较多少,都乐呵呵地接过,笑哈哈地说:“一本万利呀!工作顺利啊!” 嬷嬷97岁了,还能和我7岁的女儿比赛背《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每回嬷嬷总能背很长很长,背得很欢很欢,赛过我在学校拿了“通关卡”的女儿(女儿读小学一年级,学校就要求背《弟子规》《三字经》《干字文》等经典,通过了检查就奖励一张“通关卡”)。 P32-33 序言 本书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我自己的三类教育故事: 第一,我的成长故事。讲述了童年时光,我读过的“民间教育学”;学生时代,我学习到的“教育学”;参加工作后,我一直践行的“教育学”。 第二,我的游学故事。讲述了我在四处游历中,感悟和体验到的教育道理。 第三,我的教研故事。讲述了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我是怎样探索与研究的。 这民间的教育学,源于生活;自然的教育学,源于自然;游学千里,只为找寻教育的道理。于是,将我记忆中的那些人和那些故事一一述说,让自己有机会做个旁观者,从生活、自然的视角反观教育现象与问题,弄清楚带来困扰的教育问题:为什么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很重大?为什么人需要“读万卷书”,更需要“行万里路”?为什么有时老师会招来学生的不理解,甚至对抗?为什么有些学习方法总能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在翻看本书之前,请允许我在此向绘制本书导图和写听课感言的老师和同学们致谢! 老师: 江伟英 陈经全 胡亮萍 况姗芸 周 力 冯露珠 陈锦芬 唐风妮 殷斯力 梁文雅 钟丽英 苏来娣 郑思嘉 张树娟 陈凤霞 学生: 邓心怡 覃婉婷 刘杜熹 张心之 肖瑾恒 黎书行 谢元滔 梁辰卓儿 华烨龙 崔嘉华 欧阳子茹 陈梓瑶 欧阳浩 周致远 郑杰文 姚 韵 唐凌峰 熊梓迪 陈佳悦 郑 钰 赵崇声 柯鉴丰 周心恺 佘煜轩 刘奕臻 钟 睿 何雨轩 李翰 霖周欣子 叶昊翔 张伟轩 曾梓淇 林鸣谦 孙荷柔 马致远 宋昕羽 高艺修 黄文禹 后记 广东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淀厚重,领风气之先。 我土生土长在广州,是一个极普通的广东人。在许多长辈、恩师的引领下,我这曾经生活在江村的“鼻涕虫”,今天,已经当上了一名人民教师。我一边教,一边学,向大自然学习,向外面的世界学习。从国内外对脑科学、认知科学、心理科学以及行为科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中获得启示,我认识到学生的思维素质和语言素质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我认识到对于学生的终生发展来说,语文教育所要培养的语文素养,既是语言素质,又是思维素质和人文素质的统一;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只有当学生掌握了语言这个工具,学会了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学会了以语言为工具表达思维结果的本领,才能真正学好语文和其他学科,才能更好地创造和发展。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大自然中万物万象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我愿回归自然,融入自然,感受大自然淳朴的气息与野趣,让心顺从自然,静心领悟大自然中的育人道理。 世界那么大!每次,当我走向世界的某一个角落,走入大自然的怀抱,我都会不断在路上思考,在途中探寻,在旅途中感受……于是,我得到了爱的真谛,悟到了一些教育的真理。 就这样阅读自然,领悟自然,顺从自然。然后,开风气之先,在继承中开拓,在尝试中创新,应用“图解语文”作为自己的名片,慢慢地,形成“导图导学”的创造性教学理念。我的教学理念和风格,既有岭南人传统教育思维方式中经验传授之顺从自然的一面,也兼具西方教育思维方式中注重实践探索研究和科学分析的一面。 我追寻这点滴往事的影踪时,也激起了我的许多长辈对陈年旧事的回想。我的大伯父、二伯父,还有我的父亲、我的四叔和姑姑……他们一怀念起我爷爷的人生经历和奶奶的吃苦耐劳就无限感慨。我的四姑想起了旧事,彻夜难眠,凌晨还发来三十多个微信留言,生怕闪过脑海的一串串往事在不经意间溜走了;我的三姑父看了我对家乡生活的描述和对爷爷奶奶的叙述后,在QQ上留言道: “伟英的文章写得很好,她不仅写了她的成长史,还写了我们江家的家史,对于我们这些所谓的‘长辈’,都是一份很好的教材……努力吧,我们鼎力支持!” 大伯父反复认真思量,严格要求,为让我能把书稿整理得更好,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二伯父在嬷嬷诞辰101周年,还有清明那些日子,为《我的爷爷》《我的嬷嬷》等篇章做了很多修正,让我深深感受到江家的团结,感受到长辈对我们深深的爱…… 对儿时的生活故事,我和我的妹妹共鸣最大。她和我一起,沉浸在回味当年玩“小英小霞”的开心快乐之中…… 感谢我的许多的长辈,我的父母,还有我的先生、我的女儿……你们给予了我多少默默的支持与关爱,才造就了今天的我,成就了我的这第3本书。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心安于自然。” 我这书初写成时,是以写走进大自然,感悟教育真谛为主线的。初拟书名《阅读大自然——我的成长之路》,后来承蒙刘良华教授的指导,我进一步学习了教育叙事的方法。还有幸得到黄牧航副院长、宋春燕主任和吕以新校长、徐志辉副校长等多位专家和领导的关心和指导,还有况珊芸博士的帮助,历时3年,经反复修改和完善,才终于得以出版,在此一并致谢。 此刻,我感到自己在做“70后”的人都很熟悉的《国产凌凌漆》的经典对白中所说的事情: “你现在在做什么工作?” “现在在研究所做研究工作。” “做什么研究?” “被人研究。” 呵呵,真的,回首往事之际,我仿佛进入了时光隧道,在用一种研究的目光,去审视、去思考我的成长历程;在学史官的严谨,去记录,去反省每个已经流逝的故事。在“被人研究”的这一刻,我清楚地看到:从小到大,我心一直安于自然,一直被爱环抱,我深深感恩这一切! “时光如水,总是无言。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2013年,是我不想提起,不敢回望,又刻骨铭心的。因为,2013年给我重重地敲响了n次警钟,扎扎实实教训了我。 从那时起,一些笑话,我再不敢当作笑话。新春晚会上那句笑话:“眼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哈;眼一闭不睁,这辈子就过去了,哈……”其实,真的不是笑话,而是严肃而颇为沉重的话题,是在唤醒我们珍惜当下。 幸好,附小,是温暖的幸福家园,是修养身心的世外桃源,是屡创奇迹的育人圣地。工作、学习和生活在附小,有人生导师的引导,培育之恩,我刻骨铭心;人生遇困境,在附小,有智者提点,扶持之恩,我当涌泉相报;人生无常,陷入危险时,在附小,有贵人救护,如此深恩大德,我没齿难忘…… 跨过2013年那道坎,恍如隔世。因为经历过了,所以更加珍惜,更加心怀感恩。 葱茏美丽的2014年开始,吕以新校长在学校活动中,安排了“华南师大附小2014年教工健身马拉松(微马)比赛”,丰富教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鼓励教师们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运动理念,引导教职工快乐工作、健康生活,营造健康、快乐、和谐的校园文化,带领附小的梦想者一起圆梦。 感恩附小,牢记附小对我的栽培!感激与我并肩奋战的同事、同行们,开创并把“导图导学”发扬光大,全赖有你们的支持和帮助。尽心尽力做事,认认真真工作,坚守附小的事业,这是我应该做好,也必须做到的! 还要感谢接受我的“导图导学”教育的所有学生,感谢在一起学习的过程中都如此出色的、有个性创意的学生们。没有你们,就没有书中一幅幅精彩的思维导图!还有,感谢支持我们教育创新的家长们!是因为有你们的信任与支持才使我们尽情享受到了“导图导学”的成功与乐趣!感谢刘佳明、林晓转老师,为本书的顺利出版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所有的深恩厚爱,我都会永远铭记于心! 最后特别感谢华南师范大学黄牧航教授亲自为本书作序。黄教授一直以来给予了我许多指导与鼓励。为“导图导学”教学成果的推广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但愿写入本书中的故事,能为更多同行的教和更多孩子的学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好让我也能把“爱”传递出去,回报成长历程中,我得到过的每一点眷顾。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