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心理疾病漫谈)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宁安宁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心理学中常见的精神疾病,能让读者在阅读中自测精神病,看看自身是否隐藏着问题;了解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精神病现象,学习心理学中对精神病的解读,最后提供一些防范和治愈它们的武器。

怎样证明你没有精神病?宁安宁所著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心理疾病漫谈)》带你走进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病世界。

这里有料、有趣,还提供多种精神病世界的“生存法则”。

内容推荐

宁安宁所著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心理疾病漫谈)》全书十五章,每章介绍一种精神病。每章提供一种主题精神疾病自测题目,然后根据自测看看问题的轻重,之后带领读者看看生活中精神病世界的众生万象,然后提供心理学上对此种精神病的解答并给出实用的“生存法则”。

目录

第一章 世界上就没有能让我省心的东西——泛虑症

 1.【精神病自测】你是泛虑症的臣民吗?

 2.【问题】担忧的等待?害怕性期待?

 3.【案例】暴力主妇与沉默吃货

 4.【现象】“屌丝”的焦虑谁能懂?

 5.【解答】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6.【生存法则】5种心理效应帮你摆脱焦虑

第二章 必须这样做,根本停不下来——强迫症

 1.【精神病自测】看看能给你的强迫症打几分

 2.【问题】强迫思考?强迫思维?

 3.【案例】女神的包袱:化妆强迫症

 4.【现象】手机癌&囤积症

 5.【解答】强迫症自助手册:二法让你停下来

 6.【生存法则】5种心理效应帮你缓解强迫症

第三章 无法摆脱的精神天敌——单一恐惧症

 1.【精神病自测】你是单一恐惧症的一分子吗?

 2.【问题】 看一眼就吓死?

 3.【案例】快跑!那里有一只吉娃娃!

 4.【现象】拼瘦族、考碗族……你在恐惧什么?

 5.【解答】单一恐惧的治疗:暴露疗法

 6.【生存法则】4条心理效应让你不再恐惧!

第四章 请离我远一点吧,人类!——社交恐惧

 1.【精神病自测】社交恐惧,你中招了吗?

 2.【问题】赤面恐惧症?惧人症?

 3.【案例】躲在电脑背后才能与人交流

 4.【现象】御宅族、洞穴族……三次元的社交到底有多可怕

 5.【解答】从情景预演走入真实社交

 6.【生存法则】6条心理效应助你成为社交达人

第五章 给我45度角,我可以让悲伤逆流成河——抑郁症

 1.【精神病自测】看看你有没有抑郁症

 2.【问题】4类抑郁症,你了解多少?

 3.【案例】抑郁症患者

 4.【现象】春困症、掏空族……都市白领持续低落所为何

 5.【解答】抑郁症的秘密武器:日常事项与森田疗法

 6.【生存法则】这些心理效应让你远离抑郁症!

第六章 我狂躁吗?我只是淡定得不明显!——躁狂症

 1.【精神病自测】你的躁狂“修炼”到了什么程度?

 2.【问题】心境高涨?暴躁易怒?

 3.【案例】迷失的订单

 4.【现象】毕业躁狂症&离婚躁狂症

 5.【解答】躁狂症的生存需要:情绪控制

 6.【生存法则】学习心理效应,打倒躁狂症!

第七章“性趣”背后有隐情!——性偏好障碍(上)

 1.【精神病自测】你有恋物癖吗?

 2.【问题】窥阴癖、露阴癖、摩擦癖、恋物癖

 3.【案例】他们也有性偏好障碍:莫扎特&卢梭

 4.【现象】咸猪手、内衣大盗……不仅是口味轻重的问题

 5.【解答】性偏爱障碍的症结:家庭引导最重要

 6.【生存法则】掌握心理效应,克服性偏好障碍!

第八章 别让他人为你的“性福”买单——性偏好障碍(下)

 1.【精神病自测】看看你是否有恋童情结?

 2.【问题】恋童癖、性虐待症

 3.【案例】自杀?不,要虐杀!

 4.【现象】那些防不胜防的恋童和

 5.【解答】恋童癖的治疗:挖掘原因,对症下药

 6.【生存法则】这些心理效应让你越活越快乐

第九章 上帝把我的灵魂装错了躯体——性身份识别障碍

 1.【精神病自测】看看给你的性身份识别障碍打几分

 2.【问题】易性癖?双重异装症 ?

 3.【案例】被禁锢的灵魂

 4.【现象】变性人、人妖……我的性别听我的

 5.【解答】性身份识别障碍的心理原因

 6.【生存法则】4种效应助你避免性身份识别障碍

第十章 我听到上帝的呼唤——精神分裂

 1.【精神病自测】看看给你的精神分裂到了什么程度?

 2.【问题】精神分裂症的三大“典型”

 3.【案例】我的孩子呢?

 4.【现象】过劳族、周末哭泣族……巨大的压力让你分裂了吗

 5.【解答】精神分裂的生存出路:家庭支持

 6.【生存法则】3个方法助你完爆精神分裂

第十一章 我和我的灵魂们——人格分裂

 1.【精神病自测】看看给TA的多重人格打几分

 2.【问题】人格&多重人格

 3.【案例】24重人格

 4.【现象】魔方人、迷失的自我……人人都有不同的自己

 5.【解答】利用催眠治疗多重人格

 6.【生存法则】3个效应打败人格迷失

第十二章 人生就是一场戏,唯我入戏最彻底——表演型人格障碍

 1.【精神病自测】看看给你的表演型人格障碍打几分

 2.【问题】戏剧化&幼稚化

 3.【案例】凭什么不喜欢我?

 4.【现象】嗲嗲女、娇娇妹……做作生活如演戏

 5.【解答】表演型人格可以自我调整

 6.【生存法则】3个效应去除表演型人格

第十三章 不准批评我,但我要怀疑你——偏执型人格障碍

 1.【精神病自测】看看你的偏执型人格障碍有多严重

 2.【问题】狂妄的自信

 3.【案例】嫉妒我的优秀?就凭你们?

 4.【现象】网络暴民、肆意“人肉”……躲在网络背后,你是不是从不控制自己?

 5.【解答】偏执型人格障碍者的解药:学会信任

 6.【生存法则】利用6个效应告别偏执狂

第十四章 谁来帮我做决定 ——依赖性人格障碍

 1.【精神病自测】看看给你的依赖性人格障碍打几分

 2.【问题】寻找庇护者

 3.【案例】谁能帮忙支撑我的世界

 4.【现象】都市怪病——情感依赖症,你中招了吗?

 5.【解答】依赖性人格障碍的解答原则:从小事开始

 6.【生存法则】6个效应助你学会独立

第十五章 面对绝望,去死一次怎么样?——自杀

 1.【精神病自测】看看给你的边缘人格障碍

 2.【问题】绝望性自杀?解决性自杀?边缘性人格障碍?

 3.【案例】自杀24次的“超级玛丽”

 4.【现象】大学生为何是自杀的高发群体

 5.【解答】这四个问题,你可一一想过?

 6.【生存法则】这些心理效应让你越活越快乐!

试读章节

第八章 别让他人为你的“性福”买单——性偏好障碍(下)

1.【精神病自测】看看你是否有恋童情结?

请你找一处安静的地方,回忆自己最近六个月的情形,根据下面的问题作答。

1.你是否对青春期前的儿童或者幼儿过度感兴趣?

2.你是否对青春期前的儿童或者幼儿有性幻想?

3.你是否对青春期前的儿童或者幼儿有性冲动?

4.你是否对青春期前的儿童或者幼儿有性行为?

5.你是否因为对青春期前的儿童或者幼儿的性幻想、性冲动或者性行为而感到巨大的精神压力、社交困难?

6.你是否已经年满16岁并且比所恋儿童或幼儿大5岁以上?

如果以上6个问题中,你的回答有1个以上为“是”,那么你可能有恋童癖症倾向;如果你的回答有3个以上为“是”,那么你很有可能患有恋童症,建议到专业机构做一下鉴定。

恋童癖是一种性偏好障碍,并且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给社会带来恶劣的影响。这一章我们将介绍恋童癖和性虐待症。

2.【问题】恋童癖、性虐待症

在上一章,我们说到了露阴癖、窥阴癖、摩擦癖、恋物癖等从道德层面往往让人难以接受,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社会治安。那么,这一章我们提到的恋童癖、性虐待症则更容易发展成犯罪。

前阵子,继“校长”成了让大家闻之色变的名词之后,有一天,某H看了相关的新闻之后古怪地看着我,一脸严肃。忽然,他冷不丁地问了一句:“你说,我会不会跟他一样,是恋童癖?”

我差点被这个问题呛死。

某H一脸苦相:“我喜欢的动漫人物都是小萝莉!古手梨花啊,维多利加啊,夏娜啊,美羽啊,她们可都是可爱的小萝莉!我不会也是变态吧?”

我笑到岔气,才明白过来,敢情这哥们把萝莉控和恋童癖混为一谈了。为了让他放心,我给他详细讲了何谓“恋童癖”。

平时我们会听到谁谁说:“哎呀,我是萝莉控啊、正太控啊。”这是和恋童癖完全不同的概念。萝莉控、正太控一般是指对虚拟人物(动漫或电影人物)的喜爱和痴迷,而恋童癖指的是现实生活中对儿童有性幻想或者性行为,所以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东野圭吾的经典小说《白夜行》中,就有关于恋童癖的情节。一个中年人经常去找一个妓女逍遥,谁知道,他的目标竟然不是这个成年的母亲,而是她年幼的女儿!原因是:“他无法面对成熟的女人勃起,只能找年幼的孩子来发泄。”以幼女为性行为的对象,已经构成了犯罪行为。

恋童癖是一种以儿童为性对象来获得性满足的一种性偏好障碍,患者基本都是男性;有的只是对儿童进行猥亵,而还有的则会发生实质性的性交行为。

恋童癖起初可能较为“单纯”,只是想通过抚摸、窥视或者玩弄孩子的生殖器等方式来达到自己的性满足。但是时间一长,这些就无法再满足他们。他们会想方设法要求进行实际性的性交,为了自己的快感甚至不惜对孩子进行伤害和折磨。

恋童癖的对象一般在13岁以下,有的甚至在3岁以下。而男孩受害者一般是在12-14岁,女孩受害者则多为7-10岁。从中,可以看出同性恋和异性恋在恋童癖上的不同年龄偏好。

恋童癖可分为几种类型。

一是诱拐型,喜欢从身边熟悉的孩子下手,比如亲戚朋友邻居家的孩子、自己的学生等。他们一开始先跟孩子“交朋友”,跟孩子搞好关系,让孩子对他言听计从,然后再一步一步引诱孩子,逐渐产生性接触。并且,他们往往会将固定的孩子作为性对象。

二是冲动型,往往对陌生的孩子下手。他们并没有固定的目标,也没有什么周期,甚至能正常娶妻生子。但是,一旦他们受到较大的精神刺激或生活压力,就会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发泄。他们的行为往往是冲动的,目标一般是陌生孩子。

三是虐待型,他们不在乎是不是熟悉的孩子,也不在乎用什么方式来猎取孩子。他们往往直接进行攻击,这种攻击行为会让他们产生快感。他们喜欢虐待孩子,并且常常会用非常下流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以此得到满足。

某H听完我对恋童癖的解释之后似有所悟,也终于放下心来。不过在听到最后一种“虐待型”恋童癖的时候,他的眉头皱起来,问:“这就是那种——性虐待?”

说到性虐待症,这又是另外一种性偏好障碍了。

P110-112

序言

朋友,你有“病”吗?

“这位朋友,你有精神病吧?”

没错,这位朋友,在下问的就是你。

听到这个问题,你恐怕立刻要勃然大怒,回敬一句:“你才有病!”

先别着急。咱们这里说的“精神病”,可不是说你到处乱跑、精神崩溃、思维混乱。这里说的“精神病”,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心理障碍。毕竟社会生活压力这么大,人人都有点不正常也很正常。

放眼世界,“精神病”可真不少。孤独症、抑郁症、强迫症,个个有症;依赖人格、偏执人格、表演人格,人人不同。

这是一个奔波的年代,这是一个孤独的年代,这是一个全民皆“病”的年代。

你可别说什么“众人皆‘病’我独清,众人皆‘疯’我独明”这样的傻话。在全民皆“病”的大环境下,想独善其身很难。你本没有“病”,只不过压力大了自然就有了“病”。

想想吧,你会不会有些不正常的时候:

你每天必须要化妆,不化妆就不能见人,素颜就会心慌慌?

你独处时口若悬河,电脑前才华横溢,偏偏一张口就结巴,一发言就想撞墙?

你没事就胡思乱想,服毒、跳楼……所有的死法你都想一遍,没有一个“满意”?

你的至亲至爱是手机,从早到晚拼命玩,晚上瞪着眼睛熬到大天亮?

你吃饭穿衣都靠妈,大事小情都问娘,自己完全没主张?

你白天晚上不一样,上一秒积极下一秒哀伤,瞬间分裂变成双?

……

你不必立刻对号入座,也不必着急摇头否认。儿童时期与父母不完善的关系,少年时期性启蒙的不足,青年时期对成功的过分向往,成年时期对亲密关系的不妥善处理……活这么大,简直步步为营,哪一步走错,恐怕你都会踏上“精神病”的不归路。

不过,你也不必从此就紧张不安。看看四周,你的亲戚朋友,你的领导下属,你的偶像导师,其实各个都是你的“病”友,只不过有的人清楚自己的“病”情,有的人还茫然不自知。

有“病”没关系,最怕的就是讳疾忌医。现在你要做的,就是打开这本书,找到自己适合的“病”情,治愈自己。

本书读起来新鲜有趣,合上书也能让你沉静反思。翻阅无数病症,涉及焦虑、躁郁、性心理障碍、人格障碍、泛虑症、强迫症、抑郁症、性偏好障碍、偏执人格障碍等,看完后可有两个收获,一是祛除心病,二是通往幸福!  本书对你望闻问切,也教你自己把脉。先给你问卷调查,请你对号入座,认清症状;接着专业解惑释疑,深入浅出戏说心理学;然后给你提出解决方案,手把手教你为自己的心理做治疗;再给你一面镜子,看一些典型案例;最后开方子给你带回家,然后让自己离开“精神病人”的队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