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科小子科学日记》是一套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编绘的原创日记体科普童书,图文并茂,透过“身边事”讲科学。
我叫丁冬冬,我每天都写日记。我“闺蜜”豆包喜欢黑暗料理,我哥们儿乐儿热衷减肥,我让叶子上“长”出了一枚徽章……看起来很琐碎?你要知道,豆包的黑暗料理是向设计太空食品的大厨偷师学来的,乐儿的减肥计划借用了物理的“魔法”,我的“叶子徽章”则暗藏光合作用的原理。
我的日记不仅记录了日常生活,更记下了我们与科学同行的足迹。当我们用科学之光来照亮生活的时候,那些琐碎的瞬间都变得耀眼啦!
如果你跟我们一样,酷爱科学又觉得科学很酷,那就翻开肖叶、李昂编著的《怎么停不下来》这本日记,跟我们一起踏上探索之旅吧!
《怎么停不下来》由肖叶、李昂编著,讲述了:嗨,我叫丁冬冬,我跟好朋友豆包,乐儿组成了“咚逗乐”小队,不放过任何有意思的事儿!最近一段时间,乐儿一直在呼吁我们要做像牛顿一样的人。我猜,他一定是希望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多多用到物哩的“神奇魔力”。你想想,牛顿仅仅通过物理计算,就能发现海王星的位置,这就是它的“魔力”。不管怎么说,牛顿都是我们的学习榜样!
接下来,“牛顿咚”“牛顿豆”“牛顿乐”已经迫不及待要开启一段不同寻常的物理之旅了。那么,你来不来呢?
1月7日 星期日 厨房里的除冰剂
早晨,我和乐儿、豆包约好要去昆虫馆玩儿。走之前,妈妈问我为什么要像招财猫一样不断地上下摇摆胳膊。好吧,我这么做其实是为了试试怎么以最短的时间开门。今天实在是太冷了,不快点儿打开门的话,金属门把手超强的导热能力会把我身上为数不多的热量吸走!
我飞速打开门,一只巨大的毛毛虫居然站在门口。我一下子愣住了!昆虫馆啥时候搬到家门口了?还是我已经穿越到微观世界了?我仔细一瞧,哈哈!原来这虫子是范家的。范小豆的脸是我从这件毛毛虫棉袄里捕捉到的唯一的人类信息。
范小豆的意思是,让我跟乐儿也穿上这样的毛毛虫棉袄,还要像某种毛毛虫那样,一个个首尾相接排着队走去昆虫馆。这的确是很“虫”的走路方式,而且极其适合用在去往昆虫馆的路上。可是,要做到首尾相接,得爬行才可以,难道我们真的要这么别开生面地走一遭吗?
豆包倒是很淡定,她说,起码这一路上我们不会冻僵啊!因为毛毛虫棉袄的保温效果超级棒。“是吗?”我用怀疑来表达抗议。豆包没听出我的弦外之音,反而认真地解释说,毛毛虫棉袄可以保留更多的空气在衣服里面,而空气是很差的导热体,所以,暖和是一定的。
豆包从包里翻出另一件毛毛虫棉袄。还没等我挤出心甘情愿的表情,乐儿就来了。慢着,他怎么像袋鼠一样,一跳一跳地走路?乐儿说,今天太冷了,跟太空一样冷,所以他要用航天员走路的样子来纪念这个坏天气,还要这样子走去昆虫馆。豆包很不以为然,她说太空里的温度大概是零下270摄氏度,比今天可冷多了!幸亏太空里没有空气,不然连空气都会冻得硬邦邦的,我们就算穿上毛毛虫棉袄也没用,冻成冰棍儿那是必然的。
问题是,我们到底应该是用“虫”步还是“袋鼠”步去昆虫馆呢?我满以为这事儿是由我来决定的,没想到,乐儿却对“虫”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还爆料说,其实,他像袋鼠那样一跳一跳的,完全是因为路上结冰,他的左腿摔疼了,才用右腿跳着走的。我就这样欲哭无泪,孤立无援了。
不过,乐儿不是刚刚滑倒过吗?所以,我提议,现在比走“虫”步更迫切的任务是除冰。“咚逗乐”终于在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可是,豆包不打算干那些挥汗如雨扛着铁锨铲冰的体力活儿——我能理解,她正穿着“毛毛虫”呢!所以,我把厨房里所有的盐都带上了。
我们把盐撒在结冰的路面上。盐会让水的凝固点下降,使已经除过冰的路面上不容易再次结冰。乐儿却遗憾地说,要是海水里没有那么多的盐,它就会更容易结冰,冬天时我们就会多了好大一块免费溜冰场!是挺遗感的,如果乐儿是溜冰高手而不是滑倒专家的话。
晚上回家后,妈妈问我:“家里的白糖怎么都没了?”白糖?呃……P8-11
《酷科小子科学日记》是一套独特的日记。这里不仅记录了丰富有趣的日常生活,还渗透着科学求索的精神。因为提问,日常生活从熟悉重新变得陌生;因为求解,日常生活就像一个秘密花园,向我们打开一层又一层奇异的风景。还有比这更美妙的事情吗?
著名科学文化人 刘兵
科学好玩儿,科学有益。这是一套中国原创、故事生动、知识丰富的“日记体”科普读物。这是一套国际时尚、幽默风趣、精彩纷呈的“日记体”校园读物。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有远大梦想的“科学小达人”,你最好要拥有它,阅读它。
著名少儿图书阅读推广人 海飞
我从日记里看到了“日常生活的伟大之处”。原来,日常生活中很多小小的细节,都可能是经历了千百年逐渐演化而来。“咚逗乐”在对日常生活的探究中,展示了科学,也揭开了历史。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执行委员 张明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