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艳丽编著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本书的经典解读,这三部作品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是中国传统蒙学的代表之作,后人称之为”三百千”。这三本书将早期的识字教育和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人格修养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其言语简练,内容丰富,涵盖了历史、地理、礼仪、道德等知识和行为准则,对孩子的人格塑造和品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国学讲堂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丁艳丽编著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本书的经典解读,这三部作品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是中国传统蒙学的代表之作,后人称之为”三百千”。这三本书将早期的识字教育和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人格修养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其言语简练,内容丰富,涵盖了历史、地理、礼仪、道德等知识和行为准则,对孩子的人格塑造和品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内容推荐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由丁艳丽编著。《三字经》《百家姓》《千宇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是中国传统蒙学的代表之作,被后人合称为“三百千”。“三百千”将早期的识字教育和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人格修养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其结构严谨,内容广泛,涵盖了历史、地理、礼仪、德行等知识和行为准则,在塑造人们的自然观、伦理观、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对青少年的人格塑造和性格培养也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目录 《三字经》 第一讲 人之初,性本善 第二讲 养不教,父之过 第三讲 为人子,方少时 第四讲 一而十,十而百 第五讲 曰春夏,曰秋冬 第六讲 曰黄道,日所躔 第七讲 曰江河,曰淮济 第八讲 古九州,今改制 第九讲 曰仁义,礼智信 第十讲 地所生,有草木 第十一讲 曰喜怒,曰哀惧 第十二讲 高曾祖,父而身 第十三讲 斩齐衰,大小功 第十四讲 有古文,大小篆 第十五讲 凡训蒙,须讲 究 第十六讲 论语者,二十篇 第十七讲 中书熟,孝经通 第十八讲 有典谟,有训诰 第十九讲 三传者,有公羊 第二十讲 经既明,方读子 第二十一讲 自羲农,至黄帝 第二十二讲 夏传子,家天下 第二十三讲 始春秋,终战国 第二十四讲 魏蜀吴,争汉鼎 第二十五讲 迨至隋,一土宇 第二十六讲 梁唐晋,及汉周 第二十七讲 舆图广,超前代 第二十八讲 清世祖,膺景命 第二十九讲 同光后,宣统弱 第三十讲 史虽繁,读有次 第三十一讲 口而诵,心而惟 第三十二讲 披蒲编,削竹简 第三十三讲 如负薪,如挂角 第三十四讲 若梁灏,八十二 第三十五讲 彼颖悟,人称奇 第三十六讲 唐刘晏,方七岁 第三十七讲 蚕吐丝,蜂酿蜜 第三十八讲 人遗子,金满赢 《百家姓》 第一讲 赵钱孙李 第二讲 孔曹严华 第三讲 鲁韦昌马 第四讲 滕殷罗毕 第五讲 和穆萧尹 第六讲 熊纪舒屈 第七讲 梅盛林刁 第八讲 经房裘缪 第九讲 程嵇邢滑 第十讲 井段富巫 第十一讲 宁仇栾暴 第十二讲 印宿白怀 第十三讲 闻莘党翟 第十四讲 边扈燕冀 第十五讲 向古易慎 第十六讲 欧殳沃利 第十七讲 曾毋沙乜 第十八讲 万俟司马 第十九讲 澹台公冶 第二十讲 钟离宇文 第二十一讲 颛孙端木 第二十二讲 晋楚闫法 第二十三讲 岳帅缑亢 第二十四讲 墨哈谯笪 《千字文》 第一讲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第二讲 云腾致雨,露变为霜 第三讲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第四讲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第五讲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第六讲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第七讲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第八讲 川流不息,渊澄相映 第九讲 学优登仕,摄职从政 第十讲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 第十一讲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 第十二讲 背邙面洛,浮渭据泾 第十三讲 肆筵设席,鼓瑟吹笙 第十四讲 户封八县,家给千兵 第十五讲 磻溪伊尹,佐时阿衡 第十六讲 俊乂密勿,多士宁 第十七讲 九州禹迹,百郡秦并 第十八讲 旷远绵邈,岩岫沓冥 第十九讲 孟轲敦素,史鱼秉直 第二十讲 省躬讥诫,宠增抗极 第二十一讲 求古寻论,散虑逍遥 第二十二讲 陈根委翳,落叶飘摇 第二十三讲 具膳餐饭,适口充肠 第二十四讲 纨扇圆絜,银烛炜煌 第二十五讲 嫡后嗣续,祭祀烝尝 第二十六讲 驴骡犊特,骇跃超骧 第二十七讲 年矢每催,曦晖朗曜 第二十八讲 束带矜庄,徘徊瞻眺 试读章节 第一讲人之初,性本善 人之初,性①本善。性相近,习②相远。 苟③不教,性乃迁④。教之道,贵以专。 昔⑤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⑥。 窦燕山,有义方⑦。教五子,名俱扬。 【注释】 ①性:生性,人的本性。 ②习:习染,后天环境对人的影响。 ③苟:假如,如果。 ④迁:改变,这里是指不好的变化。 ⑤昔:过去。 ⑥机杼:织布机上穿引纬线的梭子。 ⑦义方:好的方法。 【译文】 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很良善。只是天性虽然相近,但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后天环境的影响,人的习惯却可以相差很远。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秉性就会改变。为了不使人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教育孩子,并且贵在始终一贯。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里的布来教子。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个个声名远扬。 【故事链接】 晏子使楚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听说晏子要来,就向他的大臣们说:“晏子是齐国最会说话的人。现在他将要到我们楚国来,我想羞辱他一下,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吗?” 有一个官员建议说:“当晏子来的时候,请允许我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绑着的是做什么人?’士兵就回答说:‘齐国人。’大王再问:‘为什么要绑他?’士兵就说:‘因为他偷了东西。’”楚王觉得这是一个羞辱晏子的好主意,就按此布置妥当。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设宴招待他。喝酒正喝得高兴的时候,两名小官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问道:“你们绑的是什么人,为什么绑他?” 士兵回答说:“是齐国人,因为他犯了盗窃罪。” 楚王故意看着晏子说:“齐国人天生就喜欢盗窃吗?” 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喜欢偷东西吗?” 楚王听了晏子一番反驳,苦笑着承认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第二讲养不教,父之过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①。 子不学,非所宜②。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④。 【注释】 ①惰:懒惰,这里是表达失职的意思。 ②宜:应该。 ③琢:雕琢。 ④义:道理。 【译文】 仅仅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他们,这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失职了。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会明白事理。 【故事链接】 路温舒蒲叶抄书 西汉时著名的法律学家路温舒,小时候家里十分贫穷。他虽然不能上学,但酷爱学习,一心一意想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人。他一边放羊,一边坚持读书。没有钱买书,他不得不厚着脸皮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今天借两片竹简,后天还给人家,然后再借新的。如此频繁借取、归还,几年下来,倒也读了不少书。 路温舒是多么渴望自己能够有书呀。一天,他放羊路过一个水池边,忽见那里长着茂盛的蒲草,长长的,宽宽的,似一条条绿带伸进池水。他心头一亮!啊,这不正像一条条木片、竹简吗?用它们写字,不是和用丝帛竹简一样吗?于是,他把一条条蒲草采下来,集中在一起,再采一些,集中在一起……半天工夫,他已采了一大捆蒲叶。路温舒把蒲叶背回家,立即动手,把它切成跟竹简一般长的片段,用绳子一片一片地串结起来,整理成一束一束的。他用甲、乙、丙、丁等序号编排好,再在上面抄书。没多久,他的屋里已堆满了蒲叶制成的书。路温舒有了“书”,更加发愤了。他刻苦自学,孜孜不倦,后来当了狱吏,仍奋发图强。据说,他当上狱吏后新盖了三间书房,他背过读过的书,码起来顶着屋梁,仅用蒲叶抄成的书籍,就满满当当地装了两屋子。怪不得他能成为西汉时期鼎鼎有名的法律学家呢。P3-5 序言 “国学”即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它涵盖“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哲学理念,“成长、成人、成才、成熟、成功、成贤”的价值追求,“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的伦理传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社会担当。它不仅是传统文化、先进文化、时尚文化,更是一种起源于原始太初的,传承于历史现实的,活着的、正在继续的中正文明、和谐文化,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行为、生活、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是中华母亲的乳汁,是中华儿女的血脉、精神和灵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接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导航仪和风向标。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国学仍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它不仅教给我们修身养性的道理,还教给我们为人处世、理政治世的智慧。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的那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有鉴于此,我们精心编辑了这套“国学讲堂”系列丛书。本系列丛书选录了多部国学经典,分册讲解,重点在“讲”,力求用最浅白的语言、最精简的篇幅,向读者传授较为丰富的内容,使读者对这些经典之作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对古代圣贤之言有更加清晰的了解,这样,既能发掘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可以辨别、扫除其中的糟粕,更多地汲取国学的精髓。 本书选录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部作品。这三本书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是中国传统蒙学的代表之作,被后人合称为“三百千”。“三百千”将早期的识字教育和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人格修养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其结构严谨,内容广泛,涵盖了历史、地理、礼仪、德行等知识和行为准则,在塑造人们的自然观、伦理观、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对青少年的人格塑造和性格培养也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希望此系列丛书能帮助读者智慧做人、灵活处世,创造美好的人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