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石头里的教堂(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青蓝格格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诗人青蓝格格的一部散文诗,《石头里的教堂》百余篇内容广泛:虫鸟的呼吸,花园灌木丛、土石下、枝桠间脉动的水珠、萌芽的新叶、潜伏花瓣间的雷鸣、闪动的香气等等,诗人用敏锐的感官去捕捉生活中的细节,用哲思化为语言,充满“霹雳与惩罚、闪电与慰藉、痛苦与原罪”。

内容推荐

青蓝格格编著的《石头里的教堂》介绍:一个人总是喜欢用辩证法写诗,他一定是在辩证地活着。

一个人总是心甘情愿成为生命的奴隶,他一定是在向生命献出脚下的禁地。

一个人总是朝拜祖先,他一定是在用一种接近神圣的方式将生命延续。

一个人总是在时光里陷落又崛起……

在月光倾城的夜里,在蜿蜒沉默的海上,在飞禽走兽流动的血里……

一个人总是将从他们身体内拔出的匕首重新剌入自己的胸膛……

目录

“珍珠是孤独的,它渴望走得更深”——读青蓝格格《石头里的教堂》

升腾之间

咬紧你的黎明

莫名之诱

奔腾的流岚

泾渭分明

喘息未定

舞者的多面体

阶梯

无痕

举步

情节

占据

风生水起

完美冰封

曾经月落

空洞

穿越灵魂的侏罗纪

与流星同色系

思维的眼睛

拆解

凝结

信念的旅行

十二分的浊

云之上

复制

象限

无法逾越的姓氏

春天的霞帔

传奇

此去经年

九重天

重生者笔记

对寂寞的修饰

春暖花开

出窍集

水墨丹青

观音

苍牛

滴血词

翻涌时

珍珠引

续《出窍集》

兰亭序

试读章节

升腾之间

题引:我曾经设想过,将我们的影子刻在碑文上,而从此忽略石头。

无数人,无数次迷途知返,无数次在路的源头踩伤南辕北辙的影子。

看,它流血了,它带刺的外壳流血了。

“它的尽头通向哪里?”

不是我在问,是你,是他……

是咯吱咯吱的雪,是长条披拂的柳,是用篱笆圈不住的烟啊,是一群胆小的人用精神和皮肉搭建的背景。

浮力也有缺漏的时候吗?

谁也别笑,谁也别哭,最完美的答案就是谁也没有想到。

还是挣扎着去撑开一把小雨伞吧,然后将那缕天性的狂热弄湿。

但,千万别让它再挨上烛火。千万别再让它在下一个季节复活。

它活了,我们就死了。

喜鹊叼起树枝,也叼起纸屑。

哦,这是多么可悲的定义,明知是错,而非要错下去的一种感觉。

我要挽住它,只有挽住它,我才能够完成抵达。

其实,你和羊群一直在我的书页里,在我笔尖的浮雕上。

而梦啊,从来都是虚伪煅造出来的,它是我们无法忍住却又不能说出的现实。

它的作用不可低估。

你是我的,我是你的。你与我互为喜鹊,互为树枝和纸屑。

互为一个圆圈,互为一个无规律的黑色舞台。

甚至互为一点羞涩。

现在,我需要弄清一堆灰烬中是否还有华美的宫殿。

如果有,我必须夺回来。

如果没有,我必须用遗忘压住自己。

与老树不一样,老树很孤独,我不。

我还记得昨晚那颗星星是如何麻木地平移,如何在一座看不见顶峰的山旁边,面黄肌瘦下去。

“星星会变老吗?”

这与顿悟和灵气无关的问题,可难坏了抽旱烟袋的老汉。

他反问我,我告诉他:“别回头,前面如云如锦。”

他黯然,他说:“我看到了一座坟。”.

嘘,那才是最华美的宫殿。

蚂蚁爬人大地的子宫,它哼几句歌,摸一把前世的泥巴。

它知道,其实清洗骨头只需要一滴雨水,一口乳汁。

它也知道,这是一劫。

蚂蚁啃着骨头。

它只有继续沉重,继续甩枷锁。

我们都是蚂蚁,我们都不羡慕霓虹和喧嚣。

并且,在暗藏的眼泪面前,我们就自动生成那么多个我们。

我们用我们造句。

我们要说:“卑鄙、可耻和叹息,都能细嚼出与助动词无关的大道理。”

玻璃镜子里,我们的影子虔诚。玻璃镜子外,我们可以看到比虔诚更虔诚的皱纹。

眼角的,鼻翼的,嘴边的,下巴颏的,都被隐形的时光吸食着,一直这样。

而心灵皱纹的来龙去脉唯有自己说得清。

也曾辗转反侧难眠过,也曾擦亮黄昏的触须照一照明天到底什么样。

也曾想象一片羽毛落下来的姿势是不是能够皈依。

也曾将一缕苍白植入体内,任月光抚来抚去。

可,无论曾经做过什么,这些多棱面的结果是无限趋向于肯定的。否定的那面.一直在我们这。

可是,我们又在哪呢?

我们在哪?

想着,想着,就“忽如一夜春风来。”

温度略有升高,旋转的幅度也越来越大。

天亮之前,我已经做好向星外轨道偏离的准备。听,风力降到三级,风花雪月也已经将鲜艳的玫瑰溺死。

还有啊,还有斜倚篱墙的那支羽翎,它所呈现出的美好时光只有我的左耳才能听清。

轻轻地懊悔,温柔的叮咚,在最蓝的天空下将暴雨植成梦想。

“没有改变,我正观察还原剂如何显影。”

“你是我的红引线,你是我从缝隙爬出来的另一种可能。”

温度继续攀升。

我的右耳正接受狂风的讥讽。

我提醒自己:要忍住成熟的感觉,这些用手写出的立体,多么笨拙。

“墙里秋千墙外道。”

哦,这杯中的北斗离宋朝有多远?

墙里的佳人还在笑吗?墙里的秋千拴着谁的百年?

那一年,我在拐弯的丛林里梦见枝上柳锦;那一年的天涯没有等到我长高,就被风吹尽了。P1-4

序言

“珍珠是孤独的,它渴望走得更深”——读青蓝格格《石头里的教堂》

阅读青蓝格格的作品是需要勇气的。一是大量长章,二是哲学意蕴。这些文本,是她多年收获的果实。有的作品,我在她的博客读过,有的则陌生。她的创作,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对人本的思考。少事件之据,多理性之辨。或是有意“遮蔽”了事件,直奔思辨。从模糊混乱的世界图景里,以思考抽离出可以皈依的精神宗教。印象派笔法,别具一格。我厌烦那种一开始就讲述动机的作品。因为那样,会牵累我的阅读,让我迷途。从而凭着惯性,纷乱了思绪,也阻滞了文思运行。好比同处一座花园,平庸的诗人,只能看见各类的花,没有听见虫鸟的呼吸以及花园灌木丛、土石下、枝桠间脉动的水珠、萌芽的新叶、潜伏花瓣间的雷鸣、闪动的香气等等,青蓝格格却能看到、听到。她细腻分辨花园里大大小小所有:花茎、花萼、花蕾、花魂。她看见打败蛇神的蜂鸟,最终变成了能吞食巨蟒的老鹰。她呈现霹雳与惩罚、闪电与慰藉、痛苦与原罪,等等。厚重文本中,大量意象、词语转换,意义置换,纷至沓来。在藐视形式、不承认主义、只注重话语内在价值或思辨之内在价值的文字间,她给我一种“横冲直撞”的感觉。这种感觉,不只在《石头里的教堂》里有,在《如果是琥珀》里同样也有。

那么,思考与表达,又是怎样的关联?青蓝格格散文诗表达的,并非现代派的激狂,也并非如萨特般为生存选择所感的虚茫,更非如加缪般为西西弗式的徒劳悲叹。文思随意,有收有放。将火燃起是简单的事,让火熄灭则不易。现代主义给我们提供的,是孤独与分裂的自我,是孤独但并不能辨认自己身份的人。这就需要有梦想或戏说的权力。“在一个没有台词的舞台上,我们都是多情的人。”(《莫名之诱》)“而事实是,它与我们并不在同一个舞台。99“身体来过,精神来过,鲜见的心思和起伏也来过,可还是打不开沉郁已久的窗。”“欲望来过,波动来过,伤口来过,眼神里的云烟和繁杂也来过,岁月很耐磨。”(《奔腾的流岚》)这些表述,是“内觉”之思:一种在简单的心理活动受到抑制之后所显现出来的情感倾向、行为倾向和思维倾向。有时候,也会是一种氛围、一种意象、一种不可拆解或不能用词语表达、解析的全部体验。也就是说,“无边无际”的放达,有意纵容语言驰骛,调动着原初情感,纵深下潜,捞到的,则是更多的神谕。这些神谕,是敏感人类的苦难,拯救心灵的渴望。然而,从石头里找到天堂,并非易事。它需要的,是悲悯感知。但若是从虚浮的无根(本然、自律)状态中超拔,亦绝非易事。诗人的宿命,在于只能以更高远的理想和卓绝,为被深埋的精神重新崛立搏斗。这与当下沸反盈天的物欲世界相抵牾。那么,能不能在悖谬的境况下,为自己或众生的灵魂,提供一个可以盛放的空间,哪怕危崖处处,刀锋四伏?不然,就连灵魂的寄居地都丧失了,还遑论什么道德?若如此,文明的堕落就真的无可救药了。诗人或思想者所为,也真的成了独角戏,无人观赏,无人唏嘘。或许,这是一位优秀诗人所要思考的问题。她在《升腾之间》有这样的题引:“我曾经设想过,将我们的影子刻在碑文上,而从此忽略石头。”此句是提纲挈领之语,也导引了读者阅读的向度:“现在,我需要弄清一堆灰烬中是否还有华美的宫殿。如果有,我必须夺回来。如果没有,我必须用遗忘压住自己。”(《升腾之间》)“我内心里,有一群狼,也有一片鸟语花香。”“我的身体渴望被浑浊深埋一次。我的身体渴望被清醒冥想一次。我的身体,在一个垂死的岛屿上种下了惊涛骇浪。而为了对抗那些冰冷的刀子,它也已经学会了像我的灵魂一样,与我若即若离。”(《出窍集》)“我单纯到若山间清风散落一地。你只要仔细听,你就能在我结满厚茧的耳膜上听到一场雪。”(《与流星同色系》)物我相互交映、置换,让语言呈现力度。一旦灵魂开口说话,肉体就一钱不值。诗人之所以成为诗人,就在于其努力使自己的灵魂摆脱一切与虚无的世界相联系的存在,复归其自然的神性。诗人将一切习惯性的存在全部摒除,留下的,是一个完美的聚合。这个聚合,可以跨越时空或人本的矩限,获得阔大的要义。而物的存在,只是为了求证可以附着的灵魂。在这里,“灵视,,相当重要。台湾诗人罗门在《现代诗入门》里说:“任何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诗人与艺术家,都必须不断地扩展一己特殊性的灵视,去向时空与生命做深入性探索,以便把个人具卓越性与特异性的‘看见’提示出来,让全世界以惊赞的眼光来注视它。”此种“灵视”能力,由诗人的智性决定。再比如《曾经月落》,是对时光流逝苍茫的回顾与叹息;《苍生》中出现了大量“云朵”这个意象,是喻指人生偶然,或是生命的苍渺与不定性、任由来去与虚幻:“我们。我们。我们,始终在另一个世界迎合着云朵的骗局。我们是世间苍生的罪人。”“哦,云朵啊,你难道真的忘记了吗,我们也是苍生啊……”“这个声音并不是我们发出的,但云朵一定能够听得到。这个声音撕心裂肺。”

《无法逾越的姓氏》对人本的辨析更为明显:“魂——血脉——姓氏”这三者循环加以顺时、逆时,平面、立体,虚、实等串连,以立体语言,架构理性之境。其思辨过程,是逐本溯源的人类的生息过程。引子写道:“在无法逾越的姓氏笔画面前,我们将啜食自生自灭的苦果。”人类认识自己并没有走到头,而是初浅的认知。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一开始说:“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蒙田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古希腊德尔菲的阿波罗神殿上刻的也是“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人是一个对理性问题能给予理性回答的存在物。”考察整个东西方人类思想发展史,无论是哲学还是宗教,都是以人为论的。哲学与宗教的起源,是解决一个“我是谁”的根本问题。这个根本问题,对于一位以“人本”为创作理念的诗人而言,很有意义。人本的复杂,需要思考。它是魂和根系,是传承血脉的基因链条。是茫茫宇宙的微尘,也是灵幻的神话。那些永远挥之不去除之不尽的血脉印痕,或早被时间荡尽。“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总会牵绊诗人的追问:“我们哪一个才是春天真正的旗手?哪一个最先蹚过成长和繁衍的水泽?”有如张若虚春江之畔,对短暂的人类和茫茫无限的天地进行发问。而对人生攀行的探揆,也是对一个精神本体传承的追究。事实上,人类精神的转寰路径,是一个不断解释自我、否定自我的过程。按我们古老的说法:人之本也是一个小宇宙。命理的神秘与玄奥,让我们每每探寻。“我们与云朵的经历类似,我们也时常分不清自己的姓氏。”但是,“我们要活得像花儿那样,用绚烂将自我挖掘”。这当然是诗人所要求证或希求的。这个世界,未知的事物,实在太多,我们不知如何去面对,但总会看见“我们的姓氏在独木难成林的林里成为木,我们的姓氏在森严壁垒的垒里成为土”。“土”和“木”是生机的喻象。诗人相信不论怎样,人总得繁息下去:“我们整个的祖国托起了我们背后血热的瓷土和病患。”

灵魂不朽是美好的,肉体不朽是可怕的。给肉体开辟一个讣告栏是简单的事,而给活着的、孤独天地的灵魂立碑则很难。关注失陷的人性,反思危机中的人类,是写作者的使命。也因此。让超凡脱俗之人永伴孤寂,让卓荦不羁之才远离喧嚣。在我看来,一个特立独行的写作者,其人生,需要的是胆量和睿智,且永远不要急着上岸。因为大海的深邃,你还远远不能体验。一个人放浪沧海,所迎受的,不只是阳光月光,还有闪电雷鸣、暴雨狂风。而人性神性、理智梦呓、个体群体、有涯的生命无涯的天地、一段可以证实的终点、一个未来不确定的事件,都会让梦想搁浅。但也有坚定自己的人。“珍珠是孤独的,它渴望走得更深。”“它的孤独可以扩大或缩小,它的孤独可以没事回音,甚至它的孤独可以拼搏和杀戮。它的孤独可以塌陷在某个人的体内,成为传说的传说。”(《珍珠引》)等等。其实这些,青蓝格格已在《兰亭序》里,强调了所希冀的阔大的世界图景。它是诗人刻意打造的梦想,也是秩序和希望:“要努力地成为海上的一艘船,或海本身。”诗人看见的,不仅仅是个体的,更是人类整体的自救。故此,阅读青蓝格格,我没有读到性别之异,而是一位优秀诗人透彻文本的神思。

2015年1月29日北京

(黄恩鹏,笔名黄老勰、清风渔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解放军艺术学院科研部研究员。著作有:散文诗集《过故人庄》,散文诗理论专著《发现文本》,长篇非虚构《到一朵云上找一座山》《一个山村的理想国》《黔地扶贫笔记》《西藏记》《黄州东坡》等。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大量学术论文和艺术评论。2006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编辑。担纲《文化长城》等多部电视文化专题片总撰稿或文学统筹。近年倾心生态文学非虚构写作,“自然中心主义”写作理念倡导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9: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