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间最美是清秋--王维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毕宝魁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初唐诗人王维的传记。辽宁大学教授毕宝魁的经典作品,从初唐唐的社会局势、朝堂的错综复杂、王维的仕途道路、人际关系和感情生活。由毕宝魁著的《人间最美是清秋--王维传》讲述了初唐百废待兴的社会背景下,著名诗人王维跌宕起伏的一生。从踌躇满志的天才少年,到最后看破红尘的禅意诗人,王维的人生就像他的诗一样,禅意里透出淡淡的无奈。

内容推荐

杜甫尚未出名、李白还在蜀中,

王维早已名噪京华。

他是盛唐的浪漫与风雅,

诗中有画,诗中有禅。

然而,

从踌躇满志的多情少年,

到空灵淡远的世外闲客。

人生就是一场与命运的殊死相搏。

宦海的起伏,情谊的失落,

伤了人心,

却平添了诗境的禅意。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

《人间最美是清秋--王维传》由毕宝魁著。

目录

卷一

 绿茵纯情

 雏鹰练翼

 噩 耗

 祠堂里的祈祷

 妈妈的眼泪

 我也能考中进士

卷二

 五彩缤纷的长安

 第一位朋友

 王府大门深似海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母亲有些变了

 旧梦重温

 这服药真灵

 出语惊人

 哥儿俩的分歧

 诗成惊满座

 一个不利的消息

 岐王设谋

 一曲《郁轮袍》

 九成宫观国宝

 闲逛平康里

卷三

 奇 遇

 爱的啜泣

 一举夺魁

 飞烟女传信

 圣代无隐者

 巧遇祖三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第二次开悟

 穷边徇微禄

 令人窒息的官场

 民间有贤者

 酒逢知己

 错认红颜

 士为知己者勤

卷四

 苟利社稷生死以

 一块丰碑的诞生

 汶阳归客泪沾巾

 孤雁飘零遇友人

 纯属偶然的发现

 千里寻情人

 真如梦幻

 金子一般的心

 相思豆

 好事多磨

 为幸福敢违天意

 半个时辰天地移

 洞房花烛夜

 星光夜语

 淇水之滨的小宅

 啸台幽思

 难偿的情债

 子夜挽歌

 字就叫“摩诘”吧

 千呼万唤不出来

 渐入空门

卷五

 再入仕途

 又见高人

 千载难逢的机遇

 巴山蜀水尽丹青

 淇水孤坟话凄凉

 咸阳游侠多少年

 太室山下的高隐

 端居耻圣明

 谐语邀李颀

 明君贤相创辉煌

 遮面纱的倩女

 三进皇城

 一双可怕的眼睛

 未能远食玉山禾

卷六

 黑色的一天

 立仗马

 大隐隐于朝廷

 嚆响荒林

 醉翁之意不在酒

 “月堂屋”中的密谈

 不速之客

 大漠孤烟直

 受赏者的眼泪

 居延城外猎天骄

 又一次开悟

 临湍驿奇遇

 南禅宗和北禅宗

 心领神会

 山色有无中

卷七

 江山空蔡州

 回眸一笑百媚生

 购室终南山

 胜事空自知

 深山何处钟

 扈从圣上游骊山

 异样的感觉

 新家孟城口

 三条绞索

 劝君更尽一杯酒

 应同罗汉无名欲

 参禅未成诗偏成

 深林人不知

 精识《奏乐图》

卷八

 綦毋潜飘然而去

 风云突变

 身陷囹圄

 百官何日再朝天

 莫名其妙的招待

 天旋地转回龙御

 云开雾散

 百官今日又朝天

 施庄为寺

 责躬荐弟

 生命的终曲

尾声

附录 王维生平大事年表

试读章节

第二次开悟

刘子玄名叫刘知几,子玄是他的字,在当时,他大名鼎鼎,享誉朝野,是位了不起的忠正耿直的史学家,高宗朝进士。武则天时,任著作佐郎、左史等职,兼修唐史,敢于秉笔直书,从不隐讳,令权贵侧目。他的这种品格在士人中赢得了崇高的声誉。由于他的知名度太高,故一般的权贵对他也有所顾忌,不敢轻易加以陷害。

刘子玄被贬的消息震惊了王维,他忙要问个究竟。王缙见王维追问,

故意卖关子道:“别说刘子玄,比他更重要的人也有被贬的。”

“别人先别说,先说刘子玄为何被贬。”

“听人讲,刘子玄死心眼儿,不知忌讳,总是秉笔直书,又倔又犟。

他参与修撰《则天实录》和《睿宗实录》,圣上要做些改动,他却坚持着不肯。圣上大为不满,早就想打发他。昨天把他的儿子刘贶被贬出京师,是先给他以颜色瞧瞧。他不知进退,知道信儿后竟敢去找皇帝辩解。结果他也被贬为安州别驾,限期离京。街上人都在议论这件事,说什么的都有。”

王维听着,陷入沉思。刘贶是刘知几的儿子,这他知道。但刘知几和皇帝的这些过节儿,他却一点儿也不知晓。噢,看来刘贶的被贬与刘知几有关……

“不但刘子玄被贬,听说岐王也被贬为华州刺史了,而且还限期离京呢!”王缙见王维沉思不语,不等他再问,接着报告新闻。

听说岐王被贬,王维微闭着的眼睛睁了一下,看了看王缙,想说话而没说,又闭目沉思。

王缙安慰哥哥几句,回自己的房间睡觉去了。王维的大脑一刻也没有停止转动。先时乱糟糟的情况有所改变,王缙带回的消息使他的思维有了一定的方向,就像一个迷失道路的人突然发现了目标一样。想着想着,他忽然开窍了,心中一亮,用半握的右拳正面轻轻地敲打一下脑门,自言自语地说:“噢,明白了!明白了!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那么,王维到底明白了什么呢?

原来,王维一直在思索自己被贬的真正原因,也就是要找到病根儿,

才可以谈得上疗救。孔老夫子要求君子“不贰过”,即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如果连错误的根源都找不到,又怎能避免重犯呢?王维凝神苦思了两个多时辰,却毫无端倪。自己工作尽职尽责,无可挑剔,黄狮子舞不是自己同意演出的,有刘贶在,还有那么多大臣在,自己也没什么责任。当听说刘知几和皇帝的矛盾后,他似乎明白了一点儿,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自己可能受了拐带。但皇帝和刘知几过不去,贬刘贶足矣,没必要非要捎带自己呀!当听到岐王也被贬时,他的思路为之一开。后来再仔细琢磨,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也找到了自己被贬的真正原因。以前,他只听说当今圣上李隆基非常孝道友悌,曾经说要做一床大被,兄弟几人同住一张大床,常在一起同享欢乐。所以,他觉得自己和宁王、岐王等来往可以拉近和皇帝的距离。但自从去年十月以来,圣上明令禁止大臣和诸王往来。这次对岐王又如此严厉惩处,并将其逐出长安。看来李隆基所谓的兄弟几人盖一床大被、睡一张大床的说法都是假的,都是表面文章而已。一旦当上皇帝,对兄弟们就开始百般防备了。而自己和宁王、岐王、薛王交往都非常密切,这不是最大的忌讳吗?对,这才是自己被贬的真正原因。他突然感到朝廷的可怕,感到君主的可怕。由此他又想到杨修的被杀,想到谢灵运的被杀,想到司马迁受宫刑,均非当其罪。他感到有些后怕,不知不觉中竟满身是汗了。

这是王维的第二次开悟,也是他第一次大彻大悟。他明白了一个貌似浅显实则深奥的道理,这就是:在实际的社会生活里,尤其是在官场中,工作业绩并不重要,决定人生荣辱、宦途顺逆的最关键因素是人际关系,企图全凭实干就顺利升迁简直是天字号的大傻瓜。这次开悟对王维太重要了,使他能用冷静而理智的眼光来看待宦海风云,而不再迷惘困惑了。

其实,人能否开悟往往就是瞬间的事,就像一层窗户纸一捅就破。佛家有顿悟一说,认为佛和众人无本质差别,众人悟则成佛,佛未悟时便和众人一样。可有的人却一辈子捅不破这层窗户纸,浑浑噩噩,任人宰割,真是太悲哀了。也许,这种人可能又很幸运,正因为没有开悟,才减少许多精神痛苦。

王维是开悟了,但他又陷入了新的困惑,这就是如何面对现实。他感到前途渺茫,无所适从。他忽然感到自己太孤独了,急需有人理解和支持,尤其需要爱情的力量。他在心灵深处发出呼喊:小青,你到哪里去了?小红,你在哪里?

P65-67

序言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些精美的诗句至今还被人们传唱、吟诵,用来抒发各种境遇中的情感,有的甚至被用作广告词,反复出现在电视银屏上。其深沉浓郁的人情味和精练质朴的语言感动着各个阶层、各种职业的人们,具有超越时空、超越阶级、超越种族的永久的艺术魅力。这些诗句都出自盛唐大诗人王维之笔,然而人们对王维本人的了解还极为有限。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大诗人,当杜甫尚未出名、李白还在蜀中的时候,王维已经是名噪京华的大才子了。他少年高第,开元九年(721)一举夺魁,成为新科状元。他诗画兼长,精通音律,又通佛理,将画风、乐律、禅理浑化无迹地融入他的诗歌创作中,创造出一种雍容平和、清新自然、华贵高雅、意境完整的崭新的诗风。他将晋宋以来分流发展的山水诗派和田园诗派合流,兼擅陶谢之长,与孟浩然共同创立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他的诗中具有令人心境平和、万念俱消,可与宇宙意识相通的艺术感染力。北宋文人秦观竟用读王维之诗、观王维之画来疗治其心理的创伤,并取得神奇的治疗效果。可见其诗确有陶冶人之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之精神生活的强大作用,故被后世奉为“诗佛”。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鼎足而立,成为盛唐三大诗人之一,光照寰宇,泽被力世。

但时至今日,关于王维的生活事迹,人们并不十分了解。历代学者只是从学术角度,从诗歌及艺术地位来板着面孔研究王维,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出现许多颇有建树的科研成果,但似乎并没有深入王维精神生活的世界之中,并没有再现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王维。本书之创作,即想运用生动形象的文学笔法,塑造出生活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血肉丰满的王维形象。让古人“活”起来,重新走入我们的世界,和我们共同创建新的文化。

将古人写活,将死人写活,既要有历史真实性,又要有艺术真实性,绝非易事。这首先需要占有翔实的史料和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需要深厚的学术功底。要在有相当研究功力的基础上去塑造人物形象,要使人物具有历史真实性,不可胡编滥造来诬枉古人、欺骗读者。其次,要有一定的文学创作的能力,把简单枯燥的史料加工成可读性很强的故事情节,要把许多零散孤立的资料运用想象的彩线将其串联起来,如同把散落的珍珠重新拾起,并按照大小的排列重新串起来一样,具有相当大的难度。这样,本书的写作既要求有学者的严谨,又要有作家的艺术想象力和创作选择结构的能力。笔者正是在这两者之间选择一个契合点,即在严谨的科学考据的基础上,以最大限度来进行艺术创造。为更具体地说明这一点,仅举有关王维生平大事之二例来简述之。  一是关于王维的婚姻生活。有关史料极其匱乏。《旧唐书》本传中说:“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新唐书》本传说:“丧妻不娶,孤居三十年。”两则材料基本一样,即可归纳为这样的结论:王维曾经结过婚,中年丧妻,妻亡后没有再娶,独身生活三十年。但王维究竟何年结婚、妻子姓什么、叫什么、怎样死的、死后为何不再续娶?均没有任何记载,就连稗宫野史中也寻觅不到只言片语。而要表现生活中的王维,这又是绝对无法回避的问题。这无疑是给笔者出了一道大难题,但同时也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

本书之完成,首先要感谢受业恩师孟庆文先生。若非先生收为门下,多方奖掖,精心教诲和指导,我根本无法迈入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的大门。

其次,要感谢我的同门师兄春风文艺出版社编审左云霖先生。是他亲自指导我独立完成《朱温传》的创作,面传口授,笔削润色,多方教诲,使我受益良多,为本书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最后,还要感谢辽海出版社的副总编辑徐彻先生和高虹女士。他们果断地确定包括本书在内的系列选题,是本书得以写作和出版的前提。他们也曾为本书付出大量的心血,作风之严谨,态度之精勤,令人感激。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曾得到许多学界同人的大力支持和鼓舞。在开始动笔的时候,尚未看到张清华先生的《王维年谱》(学林出版社版),心中感到不安,便写信向张先生求援,张先生慨然相赠,并写信鼓励。高德厚义,山高水长。去年金秋,我在西安参加“全国第二届王维诗歌学术研讨会”,与会的各位先生如傅璇琮、陈铁民、陈允吉、师长泰、荆立民、杨军、吴在庆、胡可先等各位专家学者也都给我以很大的鼓励,在此谨表深深的谢忱。书中也多次采用这些先生的研究成果,已随文注明或在参考书目中有所体现,故不再一一说明。

本书写作过程中,内子罗雅芝女士承担了全部家务,使我得以专心于斯。此书之完成,其功不可没也。

还要说明的是,我的学生郑志刚和艾利辉夫妇帮助我誊清后半部分书稿,并帮助我设计了若干小标题。特别要感谢刘石国副编审为我审阅了全部书稿,多所匡正纠谬。对他们的无私帮助和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致谢。

唯愿读者能喜欢本书,更愿读者能喜欢书中的王维,并由此而对人生有一些新的领悟,增长一些才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1: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