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反思文学批评
反思文学批评(之一)——“开放”中的悖论
反思文学批评(之二)——面对“有意味的形式”
反思文学批评(之三)——“生态整体主义”对文学批评的意义
反思文学批评(之四)——“学院派批评”的症结与自救
反思文学批评(之五)——观念与方法的互动
反思文学批评(之六)——文学批评话语转型之源
反思文学批评(之七)——文学批评与文学观
反思文学批评(之八)——加强网络文学的“在线批评”
反思文学批评(之九)——整理资料与细读文本
反思文学批评(之十)——当代作家年谱
中编 综论当代作家
百变“风景”一样痴情——以《方方作品研究资料汇编》为例
在“革命”与“游戏”之间——韩少功小说的创新意味
闪耀在开/合“组织”里的生命灵光——以陈应松小说文本为例
先锋与殉道:追忆姜天民
在天边牧云的人——以《徐鲁研究资料汇编》为例
马竹:在飞跃的临界点上腾起
让小说变得“好看”——谈吕幼安小说的艺术追求
镜心互映在诗间——品读袁利荣《湖田诗文集》
苏瓷瓷:沟通意愿犹如一盏心灯
宋小词:清亮而温润的歌
下编 细读文学文本
方言书写的多重韵味——解读方方中篇小说《出门寻死》
暴力循环下的选择——刘醒龙《圣天门口》的叙事结构与主题
小说故事与经典——读毕飞宇的《推拿》
让土家历史的“差异性”鲜“活起来”——读贝锦三夫的《武陵王之白虎啸天》
超越时空的“个人体验”——徐世立《一个孩子的战争》的深层意味
小说与戏仿 .——读晓苏的《暗恋者》
一个精神上打不垮的汉子?——论马竹小说《父亲不哭》中的父亲形象
落英缤纷——为詹兆雄《落花无声》作序
少年强则国强——兼评伍剑的儿童小说《大头老师》
转型期乡村的全景画卷——读谭岩的《一河春水》
我与文学批评(代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