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素食或蔬食的迷人之处究竟在哪里?
\t为何食客们纷纷涌向这隐秘的都市山房?
\t如何正确打开一份蔬食?
\t……
\t“没有过多原因,也无须强迫自己和他人,吃素,是一种自然的缘分。”李韬老师的素食理念是棣Dee蔬食·茶空间禅意氛围的一部分。拒绝‘仿生素’,拒绝缀花摆盘,让食客感受自然的原味。
\t在繁忙的生活间隙,一处庭院,一段闲散时光几近奢望。穿过小径,步入这竹枝掩映的棣Dee蔬食·茶空间,似乎就抵达了“春风抽箨,冬雪挑鞭”的闲远之境。李韬老师则安坐在茶席之侧,以茶香迎你。
\t行走在美食圈的日子里,李韬迈着行者的步调穿越过喧嚣,用茶人的眼来体会朝雾和山岚。作为Dee蔬食·茶空间的经理人,水、米面……从食材到盛器,他一样样寻起,一件件打理。日日“蔬心”中,既是大道至简的了悟,更是每一段遇见蔬食的对话,每一次闻识茶香的缘分。
\t雅宴之所,倡导一种内省式的“自然素”。空间的每一寸细部的考量,都是基于人与自然的呼应和蔬食带给我们的神思:感恩、自然、本真……在随处都是景的自然空间里发生的美好,此间的饮馔之道,也完全遵从食客们自心的舒适度。“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甘之”,这里的一饭一蔬,总以自然和本心动人。你不用再理会那让你听到麻木的“鲜美无比”“惊为天人”……恰如庭外,一草一木像它原本应该有的样子般生长。
蔬食的本真之色,茶香的曼妙氤氲,在这温和的时光里,我们终于确认了心间的地标:自然静美的日子。
用精神的信仰创作,以物质的挑剔选材,真正还原蔬食的本真滋味:蔬食,并非清苦,食素更不是寡淡,那是清冽又丰富,简单又多彩的味觉享受和生命欣喜。 从“时年至味”到“蔬食寻源”,再到“素味在江湖”,李韬老师行走美食之路,遍访地道食材,沿途的心灵风景,万般变化到返璞归真,集结成册:从口蘑、黑松露、琥珀桃胶、大海的昆布,山珍海味终有其归属;四川人的泡菜坛子到武夷山的“五夫白莲”,江湖放眼皆是美味。而土豆、松花蛋到姜艾……食材带着彼时与此地的人和事,走过作者心间,也会温暖你的心房。 伴随食材记忆,本书特别呈现三十多道食客们口碑推荐的“中式米其林”菜谱。大厨们手作的蔬食里,“削数片玉,渍百花香”的山药又能煨炖成独家滋味,“月浸瑶池”的萝卜和五谷同碗,用暖意解你心中缱绻。典雅如白茶慕斯以茶入慕斯,中式口感的米其林式甜点。亲和又如酒酿年糕甜汤桂香扑鼻,甜沁心底。更有平易近人的茶泡饭、煎蛋面……以鲜美醇厚之味打开你源源不断的记忆。 蔬食之外,更有茶悟。在“禅心与茶”中,韬老师娓娓道出对茶的了悟。捧一杯茶、撷一味茶果,一席茶,那清香流动的壶中天地,人间忘川,静观众妙之心,览世间万物。 食物来自山川湖海,我们则愿意囿于昼夜、厨房和爱。
\t李韬
\t茶人、素食者
\t眉州东坡管理学院院长
\t棣Dee蔬食·茶空间掌门人
\t餐饮五钻餐厅评审员
\t国家一级企培师
\t喜欢美食,热爱行走,尝遍国内外美食。寄情于茶,与美食交心,但凡遇见的好茶都要尝一尝,但凡深刻的味道都要记下来。《蔬食真味》就是他的一本饮啜笔记,那里有心意、食材和美味地理,以及心中时常寻味的素食情怀。
\t已出版:《辨饮中国茶》《一泡一品好茶香》《新手怎样买好茶》《不负舌尖不负卿》……
\t蘑菇——挂糊的温度
\t中国菜技法之一的“挂糊”中的蛋清糊类的菜品,在日本的代表,是叫做“天妇罗”的。其实,在北京郊区的那些农家乐里,你能完整地体会到这种“蛋清糊”的技法,只是名字土气了些。
\t日本有位美食大师小山裕久,他说过日本料理是水之料理,也就是说,考验的是厨师在烹饪过程中对食材含水率变化的掌握,比如生鱼片,切断的方式决定了断口的失水率,也决定了在口腔里的质感。他认为中国料理是火之料理。我觉得虽然他抓住了中国菜注重火功的精髓,却没能理解两千多年前伊尹在《本味篇》中所说的:“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的境界。这个变,一定是水火交融的复杂奇妙的反应,单一的火、水都是不完全的,中国料理既是火的料理,又是水的料理,还是调和的料理。
\t日本人总结天妇罗的那几个要点,其实并不真的有效——就算面糊做得尽善尽美,使用低筋的“薄力粉”;就算油锅的温度正正好好就是180℃,且使用了只炸一次的顶级油脂;就算处理好的食材含水率、温度都精确得无与伦比,你仍然有可能炸出并不酥松的外壳。为啥?这里面有另外一个天妇罗日餐师傅们不愿示人的小秘密——单靠食材表面粘的那点面糊是不可能炸出非常蓬松的效果,要获得那样的效果,你得动用一些“作弊”手段才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筷子、刷子,甚至手指粘一些面糊,撒在油锅里面,这些面糊很快就会凝结成蓬松的碎屑,不能炸黑,需要保持金黄色,这时候你要设法把这些碎屑粘在正在炸的食材身上才行。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还是很不容易的——在推动它们粘在一起的时候可能面糊分布得并不均匀。
\t酥炸蘑菇(蛋奶素)
\t主料:凤尾菇
\t辅料:低筋面粉,鸡蛋
\t调料:植物油,盐,五香粉,椒盐
\t做法
\t1.把蘑菇撕成条,用热水焯一下,沥水。
\t2.鸡蛋只用鸡蛋清,加适量低筋面粉、盐、五香粉拌匀成糊。蘑菇条先略沾干面粉,之后挂面糊。
\t3.锅中植物油先完全烧热,然后关中小火,炸蘑菇条,面糊成型即可捞出。
\t4.准备椒盐碟即可食用。
\t松茸——岁时大赏
\t松茸需要附着松树、杉树等生长,菌根从树木本身光合作用产生的糖类物质中吸收营养,目前无法实现人工栽培。这也恰恰也是它的诱人之处——完全野生,凝结了自然的精华,不受人力的干扰和安排,应该受到食客的格外尊重。
\t“有味使其出,无味使其入”,这是中国人处理食材的一种思维模式,我一直非常欣赏这句话——简单而直指本质。松茸是我所见的味道非常浓郁的蔬食,当然,它的制作方式就比较简单。简单不代表容易,但凡化繁为简,都需要深厚功力。要想做一份好的松茸饮食,首先你必须要有好的食材。
\t我和厨师长去菜市场的时候,往往会比较纠结。松茸这样好的食材,往往在每年7月才出产,到9月份基本也就走下坡路了。尤其是松茸的菌盖不能展开,一旦展开,香气韵味下滑得非常厉害,这种限定确实是一件麻烦事。它的出产期太短,对我们蔬食馆是个影响。但是谁能抗拒松茸的诱惑?这么好的食材,不用太可惜了!幸而,市面上出现了急冻产品,即在产地采摘后马上清洗、水煮,然后低温速冻,一般都可以保质一年以上。可是这样的松茸,香气已经差了很多,入口总觉得遗憾。
\t几经辗转,我和厨师长终于找到一位云南巍山的大姐,她在北京做菌类生意多年,她有一种急冻松茸,是在原产地连表层泥土一起急冻。这种急冻松茸,外皮黄色,但里面还是乳白,闻起来香气不错。从品相上看,虫洞也相对较少。
\t厨师长用这种急冻松茸试验了香烧松茸。香烧松茸需要松茸切片拉油,再入锅炒。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在拉油的时候,松茸切片没有皱缩,色泽也没有太大变化。这些都说明,用此种方法急冻处理的松茸品质是非常好的。等到松茸吊水出清汤,嗯,香气非常浓郁,确实很理想。
\t煎鲜松茸(全素)
\t松茸(云南)岩盐(巴基斯坦)
\t主料 鲜松茸(香格里拉的最好)
\t辅料 香油
\t调料 橄榄油,海盐,黑胡椒碎
\t做法
\t1. 松茸不要用水洗涤,而是使用干净的湿纸巾擦去表面泥沙,尽量保持表面黏液。
\t2. 松茸竖切片,不要切太薄,大约4毫米。
\t3. 平底锅小火加热橄榄油,调入一两勺香油。
\t4. 放入松茸煎至两面金黄。
\t5. 撒少许海盐和胡椒碎即可。
\t松茸
\t我个人是比较喜欢云南松茸的。吉林也产松茸,但是香气不高,产量更不稳定;西藏林芝等地也产松茸,是青冈变种,质量不错,但是运输和保存都有些问题。云南香格里拉、大理、楚雄都产松茸,目前来看产业已经趋向于成熟。
市面上真正的松茸比较少,有一种姬松茸,也叫巴西蘑菇,形状和松茸类似,香气也很好,可是和松茸完全不是一个味道。吃起来,松茸滋润而且有韧性,却又很容易咀嚼;而姬松茸偏细,香气偏杏仁般味道,口感是脆嫩的。
\t人类吃喝的行为是为了供养肉体所需,维系自身生命而伤及其他众生是种相对矛盾的逻辑,选择有能量又不降低生命品质的素食是未来的饮食潮流。善用食材的原始特色,妙用川菜的技法,匠心独具的眉州东坡素食(棣Dee 蔬食·茶空间)已是我可以自豪地在京城推荐给各地饕客友人的*。爱自己,尊重众生,请支持素食。
——《茶味的初相》作者 李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