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朝天吼/跨度长篇小说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芳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王芳,女,汉族。大庆市林甸县人。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文学网站签约作家。对古典诗词颇有研究。《朝天吼/跨度长篇小说文库》为我们讲述了一段山东人在北大荒的恩爱情仇和难忘的记忆——青春、爱情、奉献、博弈、鲜血和泪水编织成的永恒……

内容推荐

王芳的《朝天吼/跨度长篇小说文库》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群来自山东的年轻人,走进沉睡亿万年的北大荒,他们用青春和激情撼动了野性,驱赶了荒凉。以不屈的生命,唱出了人性之大美、人性之大爱面对冰天雪地,面对大烟炮,面对凶残的野狼,他们朝天一声吼,吼出一种力量,一种不屈的精神。

目录

开篇

第一章

 娘,我要去北大荒

第二章

 荒野地界

第三章

 哭娘路

第四章

 大返籍

第五章

 开天荒

第六章

 为了活着

第七章

 生离死别

第八章

 荒野之殇

第九章

 朝天吼

第十章

 悲情哀歌

第十一章

 天灾人祸

第十二章

 一往情深

尾声

试读章节

第一章娘,我要去北大荒

奶奶十八岁那年,做出一个让太姥惊诧的决定,就是把自个儿的一辈子交给北大荒。但奶奶真的没有想到,就这个满脑子是苞米面的决定,竟然把几位亲人送进了野狼嘴里。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事儿还得从梁胜子唠起。

那天傍晚,前洼村的大喇叭又刺啦啦地响了,奶奶又听到了社长梁胜子的动静。梁胜子先打扫嗓子,随着吭咔吭咔的声响,一口脓痰“呸”的一声,就甩进大伙儿的耳朵眼里。

但凡是村里的事儿,不论是大事小情,梁胜子都用大喇叭打招呼。比如:谁家娶媳妇嫁闺女了,谁家老头老太太驾鹤西去了,谁家盖新房奠基上梁了,谁家添丁进口满月喝酒了……特别让村民挂心的,还是在大喇叭上曝光一些事儿。比如:谁昧着良心摸人家的鸡鸭鹅狗了,谁借了针头线脑装傻充愣了,谁打爹骂娘缺德冒烟了,谁打架斗殴扰乱四邻了……为此,但凡听到梁胜子咳痰的声音,有的人就会竖着耳朵揪着心。而大喇叭呢,依然会喊得太阳亮堂堂,也会喊得月亮灰蒙蒙。

梁胜子说:“开会了!开会了!俺今天要讲的是天大的事儿,大伙儿切莫错过收听啊。”

梁胜子的声音是急切而喜悦的。他的情绪一下感染了村民们。村子里好久没有什么大事了,大喇叭被针头线脑挤满了,没有了主角的戏剧,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让大伙儿的心里空落落的。

“乡亲们,俺今天要说的事儿,是与肚子有关的大事儿,是与烧柴有关的大事儿,是与人人有关的大事儿。”

大事儿总能提溜起村民的兴趣。

大伙儿纷纷涌出家门,手里端着粗瓷大碗,碗里盛着苞米面糊涂粥,左邻右舍凑到一起,蹲在墙根下听广播。大伙儿一边听,一边转动着大碗,嘴唇贴着碗边秃噜一圈,糊涂粥就下去了一半。

这算是条件好的。

那些靠野菜地瓜秧度日的人家,就只能面挂菜色缩在角落里了。

土地稀少人口稠密,大伙儿吃不饱肚子,这都是不争的事实。可偏偏老天不长眼,连续几年大旱下来,没有几户的粮食能熬过冬天。

对于村民来说,填饱肚子的事儿,就是天大的事儿。所以,梁胜子的粗门大嗓,撞得村民的心底荡起微澜。

梁胜子站在播放器前,一手叉腰一手拿着麦克风,叉开药叉子般的双腿,黝黑的脸上挂满了喜悦:“今天俺要说的,是国家看俺这儿人多挤得慌,挤得塌了腔瘪了肚子,就号召俺们去东北垦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庄。这是国家为咱老百姓办的大好事,是毛主席他老人家想着咱哩。俺再说说东北,东北那儿就是北大荒。北大荒就是好啊,那儿棒子堆得像金山,面粉白花花的像银山;那儿的百姓穿着皮大氅,个顶个像水泊梁山的天王;那儿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喝牛奶吃面包的日子美透腔了,给个皇帝宝座都不换哩。国家让年轻人先去种地,等到打下了江山,就让家属也跟着享清福。”

这话产生了极大的诱惑力。

村民们被深深地吸引了,喝粥的半张着嘴,抽烟的端着烟袋,穿针引线的扎了手指头……平日里塌腔瘪肚的人们,仿佛看到了金灿灿的秋天。

奶奶站在院子里,挺着高挑的个儿,凝神静气地听着。两条粗黑的辫子,给她增添了几多青春的美。她听着听着,泪水便顺着鼻翼流人了口角。

能吃饱肚子,对于奶奶来说,是一直祈盼又不敢奢想的事儿。

奶奶出生在九月初一,正是黄花满地的季节。

面对白净净的奶奶,面对遍地盛开的菊花,太姥爷顿时来了诗兴,便捻着胡须摇头吟道:“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吟毕拊掌大笑:“天赐芳名也,就叫黄九菊。”

太姥爷读过私塾,这一点不足为怪。孔孟之乡,老辈人谁没穿过长衫,谁没戴过瓜皮帽?

就这样,黄九菊成了奶奶的芳名。

这嘎嘣脆响的名号,却没能涂亮奶奶的命运。奶奶三岁时,太姥爷为了生计闯关东,丢了性命。

啥叫闯关东呢?

一六四四年,清王朝入主中原,百万满人有九十多万“从龙入关”。此时,那东北“沃野千里,有土无人”。而中原却因战争,人口急剧减少,土地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嘎巴嘎巴冷的大东北,对关内农户并无太大的吸引力。

但要守卫“龙兴之地”,就必须驻军,驻军就要有军粮。

一六五三年,顺治皇帝开出优惠政策,意在吸引关内人员去东北。那时候,但凡移民东北的农户,每人每月补助一斗粮食,每开垦出一垧土地,另奖励六升粮食,如招致他人同行,政府将授予官职。

据记载:但凡招致随行者,“五十名以上,文授县主簿,武授百总;六十名以上,文授州同、州判,武授千总;百名以上,文授知县,武授守备”。

如此优厚的待遇,使“燕鲁穷氓闻风踵至”,短短的十五年,仅奉天、锦州两府人丁,就增至一万六千有余,比顺治朝增加了三倍多。

可惜,这段“官情民愿”的关东移民蜜月期,很快就戛然而止了。

经过十余年的垦殖,辽东地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关外生产的粮食,已能满足当地驻军的需求。为防止关外流民过多侵害满人利益,康熙七年(1668年),清廷宣布《辽东招民开垦条例》作废,禁止汉人移民关外。自此,移民关外已属非法,“燕鲁穷氓”再去关东,就只能“闯”了。

进入民国之后,齐鲁大地人口急剧增多,出现了地少人多的局面,一些无法活命的人就开始闯关东了。

闯关东,闯的是前途和未来,闯的是心酸和悲苦,要不是实在没有活路了,谁都不会走上这条艰辛的路。因为,对于闯关东的人来说,那就是一条闪着金光的不归路。

就说太姥爷吧,他毛儿八七的没赚回来不说,还在给地主家拉苞米时,因马毛车翻而丢了自个儿的性命。

乡邻带回了太姥爷的破行李卷,太姥爷的尸首扔在了关东,魂魄孤独地游荡在那片土地上,唯有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陪伴着他。

顶梁柱倒下了,悲伤淹没了奶奶和太姥,淹没她们的还有穷苦和艰难——就在太姥爷撒手人寰的第三个月,太姥又生下个遗腹子——我舅爷。太姥请私塾先生林守道赐名,老先生为我舅爷取名叫七火。这名字暗喻了出生月份,“七月流火,八月未央”嘛,何况又和奶奶的芳名相呼应呢。P4-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4:3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