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读章节 2014年8月7日 有味,远胜于淡漠 昨天尿血,我很淡定地去了医院,我现在面对身体的任何疾病都不感到害怕了。世间能量守恒吧?有失去就一定有得到。经历过最绝望的时刻,就不再会那么恐惧。 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情绪和其他生理功能一样,是对环境变化的一种恰当反应。这就如同痛感,尽管它给人带来不舒适的感觉,但失去痛感的人可能连生命都难以保障。 有一位抑郁症患者说:“我宁可断手断脚,也不愿得抑郁症。因为断手脚至少还能得到关爱和理解,而不像现在这样无法工作,天天被父母骂作啃老。”昨天发现自己尿血时,也是这么想的:尿血总比得抑郁症要好,至少可以科学检查和有效治疗,可以大大方方地说出来。 苦难中的欢愉也是抑郁症所馈予的一部分。电影里说,抑郁症患者通常在灾难面前表现得十分理性,因为他们如此频繁地经历过类似的处境以至习以为常了。 感谢崔永元等明星大胆公布了自己的病症。但是,“知道”不等于“了解”。比如,很多人依然会说:“你要加油、坚强乐观啊!”“去旅游散心吧!”“去吃好吃的!”“平时那么开心,怎么会抑郁?”…… 这些,都还是善意的误解。而类似大雷这样的,更以“装病”“故意传播负能量”“贩卖痛苦”“赚取同情”等话语来恶意揣度和伤害我。 好在,都过去了,这之于日后的生活,不过就是一步闲棋冷子。中午去吃饭,地上碎了一个杯子,服务员扫完碎玻璃碴之后叮嘱说:“这个不能丢到垃圾桶里啊,会扎到别人的手的。”顿时我对这家餐厅心生好感。 我现在几乎每天都能于无意中发现一些美好的事情、感动的事情。我总觉得只有这样做,一个病人才会更多地感觉到健康的力量。妹妹患了多年的关节炎,导致手腕功能障碍,后来她做了手术,有一天特高兴地对我说:“我现在可以端起碗吃饭了,以前我都只能把碗放在桌上吃,现在忽然能够端碗了,感觉好高兴好奇妙啊。” 人生最难堪和亟欲逃避的,唯有这一个淡漠无味。“所以心如槁木不如多愁善感,迷蒙的醒不如热的梦,一口苦水胜于一盏白汤,一场痛哭胜于哀乐两忘。”(叶圣陶,《没有秋虫的地方》)在经历了各种痛苦之后,我试图把自我的纠结折磨变成正视和面对,把别人对我的不解和伤害变成改变现状的积极和善意。 如果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恶意,那我可以尽力为自己营造一个善意的小环境。 如果自己和身边人还有很多昏茫的角落,那我争取去点亮一点点灯火。 想起了那个在海边把搁浅的鱼抛回大海的人。 “鱼那么多,你只有一个人,能有什么用呢?” “至少,对这一条鱼有用。” P62-64 书评(媒体评论) 我认为,治疗抑郁的关键,是将它视为朋友,视为自身的一部分,甚至可能是最 重要的一部分,来认识,来拥抱,而不是将它视为敌人去消灭。 ——武志红 抑郁症是一种病,它会带来心理痛苦和躯体不适,这与想不开、小心眼儿无关。有病治病,不必自卑,也不该被评判。得抑郁症很痛苦,也很麻烦;不过,如果你能像蒋术这样大大方方地勇敢面对、身边又有像青音这样的朋友,事情就好办多啦! ——张越 对抑郁的人来说,有人陪伴的感觉是好的。身边是否有可以信赖的人去倾诉,并且理解他们,也是非常重要的。从灵性的观点上来说,抑郁其实是一件好事。当你自己看到以现在的生活方式、态度、观点来生活,是一条死胡同的时候,通常可以展开另外一条路,并且在灵性上有所长进和提升。 ——张德芬 现代社会节奏快、竞争激烈,压力在所难免,每个人的压力都需要合理的疏导和缓冲。本书中的细腻陈述,不仅还原了一位抑郁症患者的心路历程,也告诉我们如何正确解决和避免这些状况的发生。 ——李开复 抑郁症就像一只如影随形的黑狗,当它来到身边时,压抑随之降临,人生的色彩也因此黯淡。 ——陈魏 我们为什么会这么痛苦?其实很多痛苦不是抑郁症本身带给我们的,而是我们总想和它对抗,想战胜它,就会把自己搞得很紧张,很失望。其实如果换一个思路,很坦然地接受它,它就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或许反而会好过一些。 ——J 后记 我知道,你也曾在深夜无力地痛哭过 蒋术 其实我对于这个书名很是纠结,因为这个“女主播抑郁症日记”副标题,让“抑郁症患者”像个标签一样贴在我脑门子上,拿不掉了。 我是极不愿意被人标签化的。因为任何人都不应该被某一种病来定义,比如什么抗癌斗士、艾滋天使、渐冻人、玻璃宝宝……那都只不过是他面对病症的某一种时刻和状态而已。 一提到抑郁症,人们还是好像觉得我得了个特别与众不同的病一样——看来是有钱有闲,看来是有知识有思考,搞不好会自杀,好可怕…… 大多数时候,我身边的人们聊起抑郁症,都是这个反应。好像这是一种明星或富豪才得的病,又或者这是一种得了就会痛不欲生的病。 好吧,那就看看我这个被贴了“抑郁症患者”标签的人的典型生活吧。 这一年,我康复后,重新找了份工作,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创业型公司,我从媒体人蜕变成一个市场人、一个管理者,压力不小,强度很大。 我乐颠颠地吃吃喝喝,这一年去了昆明、苏州、黄姚古镇、港澳等地短期旅行,并计划去以色列。我业余时间学了古筝,兼职写写文字。我偶尔飞到各地看话剧、看演出、看展览。 我结了婚,有了小家庭。 你看,这就是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真实生活。要说和很多人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我这一年还读了很多心理学书籍;这一年里,每当我略感到莫名的忧伤乏力,或者心情挫败时,就会抽空去心理中心寻求帮助。我还会在情绪低落的时候,用晒太阳、运动出汗、吃香蕉和巧克力来简单调节。其实,这就好像感冒初期,当发现有点儿不舒服了,就要赶紧多喝热水,煮碗姜汤,熏熏醋一样。 这一年或许还有些事情与你不同,比如很多人知道我得过抑郁症,便悄悄来告诉我他们其实也有类似症状,向我寻求帮助。是的,悄悄。在我的微博里,很少有人直接在评论里留言,但是私信里却塞满了关于抑郁症的咨询。 是什么,让我们如此胆怯或羞于承认抑郁症呢? 这一年,我很多次在电话里,听到了朋友无力的哭诉。我一般也都报以看似无力的回答:“是啊是啊,我明白,真是很难受啊。但我也没有什么办法,你去看看医生吧。”但是,大部分人哭完之后,拒绝就医。 是什么,让我们如此懒怠或者不信任治疗抑郁症的医学方法呢?我并没有答案。 作为一篇后记,我会猜想,你是谁?是什么会让你决定买下这本书?又是什么让你看到了这里?一定是因为你在某个夜晚,和我一样痛哭过;你在某一个清晨,和我一样无力过。 在与出版社商定书名的时候,我已经康复。想起那段日子,感觉就像是一场噩梦。但正是因为这一场噩梦,让我看到很多不离不弃的爱,让我学会接受挫败和无力。这噩梦并不是绝顶;相反,在每一个狭小逼仄的入口,其实都是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每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目录 第一篇 仿佛若有光 (蒋术) 原来重度抑郁是这样的 抑郁症不是“作”的 每个人都难免有被“卡住”的时候 我开始信任我的心理医生 我要学会与自己和解 世界欠她一个幸福的机会 我相信能到彼岸 最羸弱无力的人也可能给人以力量 噩梦总会过去 好想休个假 每个人都是自己最大的秘密 那些自认为过不去的,其实都过去了 留得青山在,不怕不热闹 生命需要一个安顿之所 病中,我看见了身边更多的善意 那么努力,最终是为了讨自己欢喜 有味,远胜于淡漠 葬礼 病情复发,我重新乖乖吃药 你所不知道的抑郁症 学着放下 他身后的世界变得更好了吗 谢谢你们给我的爱 抑郁症——上帝的恩赐? 爱,是理解的别名 总有一些疼痛是抹不掉的 有时候,“怕”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最后的温柔 真正地接纳自己 “郁金香”——曾经抑郁,而今芳香 我需要面对的世界就这么大 愿你我温柔相待 生命他给你一些,不给你一些 我是抑郁蜘蛛女侠 荒漠里的一泓清泉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灯火 和病痛相处,既是缘分,亦是修行 欢醉 每个人的心里都开着花,我呢 抑郁的“馈赠” 无处安放的歉意 每一条路,都是为了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当心灵说话的时候,请理智后退一步 给情绪一个出口 释梦(一):寻找自我 释梦(二):接纳自我 有“癖”的生活 一生,总要有一刻,可以温柔地唱歌 第二篇 为你的心撑起伞 (青音) “抑郁”和“抑郁症”有区别吗 抑郁症到底是什么样的 迎接抑郁症的第一步 抑郁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警惕!这些表现也是抑郁症的信号 亲爱的,这些不是抑郁症,它们只是它的亚类型 抑郁症为什么会找我 得了抑郁症,是否应该在家里休息呢 如何陪伴身患抑郁症的家人——情绪篇 如何陪伴身患抑郁症的家人——药物篇 如何才能避免患上抑郁症 第三篇 抑路碎语 (网友自述征集) (一)走过荒芜的沙丘:抑郁症患者自述 十年,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 一个抑郁症康复者的两个愿望 抑郁给了我一个很好的自我成长的机会 抑郁是对自己的过去放不下 抑郁不可怕,可怕的是走不出抑郁 只有自己最能伤害自己 走过荒芜的沙丘 坚持治疗同样是艰难的挑战 说自己是抑郁症需要很大勇气 抑路碎语:抑郁症我不怕你 抑郁症感悟 (二)爱,是最好的陪伴:抑郁症患者的家属叙述 对抑郁症的后知后觉让悲剧发生了 聆听她的倾诉 爱,给了我力量 附录 关爱抑郁症公益联盟出席嘉宾发言 后记 序言 前言(青音) 我努力想把自己的文字再铺陈得绵软一点,就像带着阳光味道的草垛子,为的是当心灵的痛苦突然降落的时候,我们不至于觉得太疼。但是做到这一点好像很困难,因为一个没有真正得过抑郁症的人,其实无法真正地理解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感受,也无法写出讨人喜欢的话。然而,我还是决定就这么冒昧地写下去,写出一个没有得过抑郁症的人试着去接纳抑郁症世界的诚意,尽管我对那个世界并不能完全理解:“亲爱的,无论你多糟糕都没关系,我在,我会一直在……” 我大概是国内第一个长时间地、系统地在全国普及抑郁症的相关知识的媒体人。那时是1999年,我大学还没毕业。 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星星夜谈》(后来更名为《情感世界》)是仅次于《新闻和报纸摘要》、一度位列收听率第二名的节目。我很荣幸地成为了这一知名心理访谈节目的主持人。当年,李子勋、杨凤池、贾晓明、唐登华、陶勑恒等现在在国内心理治疗界颇有声望的心理学专家是我节目的常客。我们每周见面,聊心理话题、梳理听众来信、做心理访谈。《亲子关系心理》《青春期心理》《认识神经症》《学习爱》《情绪与情感》《我是女生》等一系列的心理访谈节目每天会跟全国听众见面——我是节目最大的受益者,因为我每天在做心理节目的同时都在跟着专家们上“心理课”。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得知了“抑郁症”这个词,知道它不是简简单单的“想不开”或是“性格太内向”。它是每个人都有可能得的“心灵感冒”,但是它病程长、易反复、需要配合药物治疗,而且它有着极大的杀伤力——会导致自杀。可是在那时,人们普遍认为看心理医生是“疯了”的人才会去做的事,而因为“不高兴”要去看病,简直是羞死人了! 后来,我的身边陆陆续续出现了好几个不同程度地患有抑郁症的朋友: 那个曾给我写信,向我倾诉“活着真是没意思”的大学同学,在他当上副科长的第二天,吃了安眠药,永远地离开了; 那个半夜打电话跟我说想杀死新生小宝宝的闺蜜,后来在我为其介绍的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下,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才抑制住产后抑郁症; 那个曾做客我节目的知名演员,当时因为全身大面积烧伤而患上了抑郁症,好在是家人的爱把他一次次地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然而,当他做客我的节目,提到抑郁症时,依然泪流满面; 我的一位干练果敢的大姐,因为得了抑郁症的女儿闹自杀,她在似火的骄阳底下,绝望地一边痛哭一边打电话向我求助。终于,花了三年的时间,使她女儿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 2014年7月,好友蒋术得了抑郁症。8月,在征得她的同意后,我把她的《抑郁症日记》公布在了我的公众微信号“青音”上,《日记》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好多朋友尤其是媒体界的朋友被深深震撼——原来抑郁症竟是这样的!2014年9月,蒋术决定和“青音工作室”一起将《女主播抑郁症日记》出版。这不是一本单纯的病历记录,这本书里有患者真实的感受,有家人真切的声音,也有我作为一名媒体人、一名心理治疗师对抑郁症的详尽解读。我们力求摒弃各种令人费解的心理学专业术语,用最简单、最通俗的话带你认识抑郁症,希望潜在的抑郁症患者及其家人能照着这本书寻找到解决方法,也希望全社会能最大限度地理解抑郁症患者的痛苦,至少做到不再误解和伤害他们。 蒋术一直称得上是令我“崇拜”的一位闺蜜。她的文字功力是我所不能及的,我常常跟徐冰主任说:“蒋胖胖是天才,我只是个认真的人而已。”希望这本“天才”加“认真”的书能带给你阅读的美好感受——不怕,有爱在! 内容推荐 《仿佛若有光(女主播抑郁症日记)》由青音、蒋术著。 2014年7月2日——蒋术生命当中最特殊的日子——第三位心理医生在她的诊断书上写下:抑郁症,偏重。从这一天起,蒋术真正地开始学习面对抑郁症、接纳抑郁症,也开始了与疼痛相处的漫漫修行。 这是一份由两位知名媒体人合写的宣言书,一首闺蜜合谱的心灵之曲。这里有患者真实的感受,有家人真切的声音,也有作为心理医生的青音对抑郁症的详尽解读。 ——患者蒋术在日记中诚实地袒露了几乎每一天的精神状态和对病痛的切身感受,四十七篇日记是心灵探寻,是无声呐喊,更是带着孤独与恐惧在无人的旷野中执着地为自己亮起的零星灯火。 ——作为媒体人和心理治疗师的青音,以柔软的心和温暖的文字,让抑郁症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朋友了解抑郁症,用爱与温暖,还给他们一个精神明亮的世界。 ——这里有来自陪伴过抑郁症患者的网友的“抑路碎语”,还有原央视新闻播音员郎永淳、央视主持人张越讲述他们有关抑郁症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所有的努力朝着一个方向:不要怕,看,前方“仿佛若有光”。 编辑推荐 《仿佛若有光(女主播抑郁症日记)》由原央广著名女主播青音、蒋术两闺蜜合著,用爱与理解聚焦抑郁症。微信公众号“青音”粉丝超过90万,新浪微博@青音粉丝近190万。 ——她们是媒体人,袒露最为隐秘的伤口,用媒体人的力量呼吁社会关注抑郁症及其患者; ——她们是相互陪伴一起等天亮的闺蜜,以倾听与信任共同书写心灵的默契; ——她们一个是心理咨询师,一个是抑郁症患者,用爱与温情理性分析,用诚实与信任感性表达。 这不是一本单纯的病历记录。这是一份赤裸的、诚实的精神档案。蒋术在日记中诚实地袒露了几乎每一天的精神状态和对病痛的切身感受。蒋术说:“和病痛相处,是缘分,亦是修行。”青音说:“不怕,好好爱自己!” 给焦躁或抑郁的情绪一个出口,给彷徨不安的生命一个安顿之所。每一个人都是自己最大的秘密,每一条路都有它独特的意义。你,就是自己生命的探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