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四时,有天父亲的一位朋友顺路送我回学校,车上只有我和叔叔两个人,路程大概要一个小时。沉默的气氛难免让人有些压抑,两个人都想找一些话题闲聊两句。其实很忌惮和这个年龄的人聊天,总觉得很难找到适合的共同话题。叔叔在路上随意地问我:“大四了,以后想干什么,有打算吗?”“有,但是父母不赞同我的意见,只好先按照他们的意愿努力。”叔叔扭过头看了我一眼笑了笑:“你这孩子还真是听话,不过这样很对。”“是啊,也不是妥协或是任爸妈摆布,只是觉得现在的自己还没有足够的资格选择以后的路。”他又扭过头看了看我,也许是第一次见我,我染着头发戴着耳钉,聊两句后发现我并不是他所设想的一个叛逆青年:“那你心里有自己的梦想或是喜好的事物吗?”“当然有,不过既然现在不能实现,还是暂时不说的好。”“这个态度不错,把梦想藏在心里,但是以后不要忘了,你看我,打拼了这么多年,虽然挣了不少钱,却再也没有了为当初梦想闯荡的勇气,一生的遗憾。”
收到一个读者的留言,她说自己过得一点也不快乐,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爸妈安排的,只能逆来顺受,接受他们对未来所有的规划。在长辈眼里她是一个很优秀的女孩,可这些并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她有自己的梦想,有对未来的憧憬,很讨厌现在的自己。
一个亲戚家的孩子从小喜欢画画,天赋很高,疯狂地沉溺在一个人的画板世界中,一心想当画家。而让我羡慕的是他有一对开明的父母,一路上从未阻碍扼杀过他的梦想。在那个父母、老师一遍又一遍教导我们,唯有好好学习才能有出路的年龄,他的父母却尽最大所能支持他,学习方面得过且过,从不要求过多。后来这个男孩高中就出了两本自己的画集,同时给杂志画插画,每月有上万元的收入。
那时看着他离画家的梦想越来越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羡慕之余更是一种无奈和落寞。有时觉得自己就不该知道梦想这个东西,这样就不会羡慕不会失落,安静地接受父母所有的安排、老师的所有教导,不知痛痒地做一个只知学习的好孩子、一个麻木的机器人。
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都有热爱的事物、想要的生活。每晚躺在床上,每天走在路上,那些所幻想的关于未来的小小的片段都是梦想的一部分。可是在中国,是容不下梦想家和偏执狂的。我们大多数人从小就被剥夺了梦想的权利,更没有追逐梦想的资格。幼儿园老师问我们长大以后想做什么时,每个人的答案千奇百怪,他们明明想让我们拥有梦想,可随着成长,长辈却又一次次地给我们洗脑,软硬兼施,偏要把我们打造成一个和千万人一样的人,然后冠冕堂皇地告诉我们,考上好学校,找个好工作,挣很多的钱,这就是你该有的梦想。
高中那两年很叛逆,虽然也努力学习,可就是不想和别人一样,做过很多让父母操心的事,心里总是抱怨为何自己没有一对开明的父母。
有次在外面和妈妈吃饭,她讲了件同事家孩子的事,那个男孩一上高中就和朋友组建了个乐队,每天脑子里想的就是唱歌,学习一落千丈。他的爸妈这两年不知为他操了多少心,吵了多少架,每天想尽办法让他重新回到以前,给他转了两次学,可还是一点改变也没有。妈妈讲这些的时候一直在叹气,也许这就是母亲之间的共鸣吧。她对我说:“我们不是不让你们有爱好和梦想,也不是为了让自己在朋友同事面前提到自己孩子学习优秀、工作好时有面子,只是担心以后你们连养活自己的能力都没有,害怕你们以后生活得不好。”
那天之后我就安下心来接受爸妈所有的教导和安排,让我做什么我便做什么,再无任何抱怨,推翻了自己曾经所有的倔强。好像忽然一下就明白了,梦想这个东西一定要有,但不能是偏执的,更不能是自私的。那些执意追逐梦想、为了梦想头破血流却依然勇敢如初的人,再也引不起我任何的崇拜,因为他们很多人连父母的白发都看不到,连亲人的担心都不闻不顾。即便他们日后真的实现了梦想,也伤害了很多爱他们的人,他们甚至是在用父母脸上的愁容和头上的白发来换取自己的梦想。
如果你天生没有追逐梦想的资本,那就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条件。而不是因为自己有梦想,就成为别人的负担。
2
这些年见过很多追逐梦想的人,有的人有富足的家庭条件做后盾,有的人一无所有却孤注一掷。对那些天生就和自己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人再无羡慕,只是真诚地祝福,希望他们能珍惜上天赐予他们的禀赋和优势。对那些宁愿跪着也要走完梦想之路的坚毅之人,自己也不会像过去那样崇拜了,只是由衷地尊重,祈祷他们能早日走到出头的一天。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