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重要概念界定及相关思考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结构框架
第一章 赞比亚传统社会的酋长制度
第一节 班图人的迁徙与赞比亚酋长制度的缘起
第二节 酋长制度在赞比亚各地区的扩展
第三节 酋长的至高地位与权力
第四节 酋长制度的传统政治文化特征
第二章 殖民主义时期赞比亚的酋长制度
第一节 早期殖民影响下的赞比亚酋长制度
第二节 英国南非公司统治下的赞比亚酋长制度
第三节 英国间接统治下的赞比亚酋长制度
第三章 赞比亚反殖斗争中酋长的角色——以东方省契瓦族大酋长卡龙加·加瓦翁迪十世为例
第一节 酋长与殖民政权的合作与对立
第二节 酋长对赞比亚民族独立斗争的态度
第三节 酋长的反殖斗争策略
第四章 赞比亚独立后的酋长制度
第一节 国家独立后酋长地位与职能的变化
第二节 赞比亚酋长职能的现代转型
第三节 赞比亚酋长的传统和现代职能
第五章 酋长制度:传统与现代的互动与调适
第一节 酋长制度存续的合法性基础
第二节 酋长制度的制度弹性和适应能力
第三节 酋长制度:传统与现代的兼容
余论 酋长制度: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赞比亚境内生活的73个族群
附录二 赞比亚行政区划
索引
后记
杨廷智编著的《赞比亚酋长制度的历史变迁》介绍了,酋长制度是非洲国家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社会管理制度,至今仍然在许多非洲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古代,酋长是人类早期社会组织的首领,具有崇高的地位和神圣的权力。酋长制度大约在15世纪从西北的隆达王国传入赞比亚,在之后的几百年里向赞比亚各地传播。古代赞比亚的酋长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司法、宗教大权。随着17世纪欧洲人的到来,西方文明开始影响赞比亚的传统社会,但在19世纪末殖民统治确立前酋长制度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并没有改变。1894-1924年英国南非公司的殖民统治给赞比亚传统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酋长权威被严重侵蚀,权力被大大削弱,酋长制度遭遇空前挑战。1924年起在英国“间接统治”时期,殖民当局对酋长的权力进行了限制和改造,对酋长的传统职能予以扶持,酋长制度被纳入英国的殖民统治体系中。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赞比亚的民族独立运动中,酋长站在了民族主义者一边,共同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为国家独立作出了贡献。1964年赞比亚独立后,在现代国家制度框架内,酋长的权力受到进一步限制与削弱,酋长制度一度被边缘化。20世纪80年代起,酋长制度的传统文化功能逐渐复苏,并被赋予了新的现代内涵,在现代社会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酋长掌管着本地的一些公共事务和土地管理分配权,是赞比亚国家和本地政治的重要参与者。酋长制度作为赞比亚传统文化的符号和象征,在现代社会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是赞比亚民族国家建构中的整合因素。
赞比亚的酋长制度经历了传统社会、殖民统治时期、现代国家独立发展时期,从社会主导地位变为从属地位,其合法性根基却一直存在。同时,酋长制度具有很强的制度弹性和适应能力,既保留着自身传统性,又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吸收现代性,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潮流,融入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球化和现代文明的影响下,尽管传统酋长制度受到一定冲击,甚至与现代化出现了一些悖论,但是酋长制度也在不断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契合,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具有非洲本土特色的社会现象。在历史的发展演变中,酋长制度的特征体现为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酋长制度作为传统因素通过和现代因素的互动与调适,能够为现代社会发展服务。
杨廷智编著的《赞比亚酋长制度的历史变迁》介绍了,赞比亚酋长制度经历了传统社会时期、殖民主义时期和国家独立发展时期,从社会主导地位变为从属地位,其合法性根基一直存在。它经受住了殖民主义的风云激荡。经历了赞比亚独立后的蜿蜒曲折,顽强地生存下来。在赞比亚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酋长制度是一种活跃的制度因素,其特征表现为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作为传统文化,它能够通过与现代因素的互动与调适。继续为现代社会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