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只有进入经典名著,才有机会真正生活在历史里,历史也才真正存在于我们的生活里,未来也才向我们走来。 ·这些生命美学经典名著是亘古以来的生命省察的继续。在它们问世和思想的年代,属于它们的时代可能还没有到来。它们杀死了上帝,但却并非恶魔;它们阻击了理性,但也并非另类。它们都是偶像破坏者,但是破坏的目的却并不是希图让自己成为新的偶像。它们无非当时的最最真实的思想,也无非新时代的早产儿。 内容推荐 众所周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学说的胚胎,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和经济各方面;也包含了极具启发性的美学思想,被誉为马克思美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本导读旨在开示其中美学思维的内容,围绕美学主题进行梳理和解读。上篇阐释“生命活动”的生成性根源、对象性关系基础和人类生命活动的实践性特质。下篇阐述《手稿》美学思维的基本进路和整体格局,根据文本的内在逻辑,着重论述以美和审美生成论为主干,以审美活动论和艺术生产论为人类向美生成的两个重要环节的学理内容。本书的解读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别开生面,其中对实践性特质及其美学意义和“对象性关系”的论述,以及对美和审美本体特性的重视等,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目录 前言 上篇人的生命存在的多层级性质 引言:生命不是“活动”又是什么? 一、落脚现实大地的感性生命观 二、人的生命作为“感性活动”的基本性质 (一)生命活动的自然生成性本质 一、从世界存在的终极视域理解生命 二、关于世界存在的生成本体论 三、人的生命活动的社会性与“人的本质”生成 (二)生命活动的对象性关系基础 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二、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性基础 三、对象性关系是生命活动的原初关系 四、“类存在”与人的社会性共生关系 (三)人的生命活动的实践性特征 一、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实践在自然向人生成过程中的伟大作用 三、实践活动中感性和理性互动共生的关系 四、实践的对象化要以对象性关系为基础 下篇关于人类审美生成的思路和格局 引言:《手稿》美学思维的基本进路和格局 一、从人的现实处境到审美解放的思维进路 二、以人类审美生成为主旨的“一加二”整体格局 (一)自然生成过程中的人类审美生成 一、“自然向人生成”与“自然界的人的本质” 二、自然向人生成过程中的美和审美生成 三、劳动实践是人自我审美生成的内在动力 四、“异化劳动”对人类审美生成的两面性影响 五、“历史之谜”的真正解答与人的审美生成理想 (二)作为人类审美生成确证的审美活动 一、审美活动的产生与人的感觉和特性的解放 二、审美活动作为“关系”的具体构成和对象性特质 三、审美关系的特殊对应性对审美本体特性的追问 四、音乐之例对认识审美本体特性的启示 五、审美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生命调适方式 六、实践活动与审美活动之间的关系 (三)作为人类自觉审美创造的艺术生产 一、实践活动使美的自觉创造成为可能 二、“美的规律”与自然向人生成的目的 三、“艺术生产”概念的萌芽及其重要意义 四、文艺对异化劳动进行审美批判的历史责任 结语 一、关于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统一的总体精神 二、关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方法 三、关于对“自然向人生成”过程的整体性质的理解 四、关于应当重视对审美活动本体特性的研究 五、关于与中国古代美学思维精华的相互融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