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旧时相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唐吉慧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美国海外昆曲社的安娜阿姨今年三月来上海,我与天申老师在城隍庙一家餐厅为她接风。她说这次行程是要去苏州昆曲博物馆为她的老师充和先生捐赠早年演唱昆曲《游园》所用的一领斗篷,一九九一年手抄昆曲曲谱,和一副点翠昆曲头面,“充和老师一直记挂,要把最好的珍藏留给故土,留给懂得珍惜的人”。斗篷是充和先生民国时期定制的,工楷抄写的曲谱谈妥了上海一家出版社明年影印发行,点翠昆曲头面是用罕见的翠鸟之羽镶嵌在金属上的工艺制成的,都是极其珍贵的艺术品。我为老太太的捐赠感到既意外又兴奋,但得知她把不少书画珍品捐给了执教二十多年的耶鲁大学,也颇为惋惜:“回苏州建所纪念馆多好,便宜了大洋彼岸的‘山姆大叔’了。”

叶圣陶曾说,苏州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便有了顾传玢、周有光、沈从文、傅汉斯。张充和一九四七年结识傅汉斯,一九四八年嫁傅汉斯,一九四九年随傅汉斯去到美国。二○○三年五月傅汉斯病重,充和先生陪他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傅汉斯与顾传玠、周有光、沈从文一样,都是幸福的男人。现在四十多岁的小吴、七十多岁的裴老师,分别照顾充和先生白天和晚上的生活。她保持了很好的作息,晚上十一点睡觉,早上四点起床喝咖啡,写上两小时的毛笔字,而后吃早饭。白天她教小吴唱昆曲,她要小吴唱花旦,教的是《牡丹亭》里的杜丽娘,和《长生殿》里的杨贵妃。可是小吴不爱唱曲子,要吹笛子。晚上裴老师来,她就教裴老师写毛笔字。我对安娜阿姨笑笑说:“老太太一点不寂寞,一生迷恋我们民族最传统的两样文化,老来心境恬淡,成了愉快的精神消遣了。”“九十八岁的人,每天坚持锻炼身体,要踩自行车器材三次,从九十五磅减到了八十磅,还自己洗衣服。她要把年轻时临习过的字帖都重新写一遍,最近写到张黑汝,写了七十遍了。那天对裴老师直叹气,说怎么都不像呢,还要再写三十遍!”安娜阿姨接过我的话,“很多大陆的朋友劝她回来安心养老,可她放不下自己的儿子,放不下自己的书,和在那里的朋友们。”祝老人家健康。我心里默默祈愿。

几个月前,北京《收藏家》杂志唐吟方寄来新版的《雀巢语屑》修订本,我向来喜欢吟方老师练达的文笔,那些从文言夹杂白话的风月里走出的传统文人,他们的一颦一笑,尽是怀旧之人苦苦寻觅的绿荫小径。

我爱读那几段关于张充和的文字,有段说:“张充和九十五岁前后,眼睛聚焦不准,只能用一只眼,故其写字字形皆失形,用笔亦非常态,迨至九十八岁,因其已适应用一只眼观察,字形又回复故常,兼之临池功深,虽老腕,字迹豪迈如昔,余深嗜其隶书,谓其魄力可平视翁常熟。”他书中配的那幅张充和癸未春二月录放翁诗《舍舟步归》,“蚕头雁尾”,果真是隶书:“那年与白谦慎一起为老太太在现代文学馆办展览,我赞叹她的隶书好,她说我有眼光,就在展览后把这幅字送了我。”吟方老师说。确实,吟方老师有眼光,书中的其他配图,费新我画的扇面,梁启超的楷书对联,叶圣陶的信札,朱家潘画的守岁图等,全是难得一见的文房精品。

《语屑》又写,“张充和晚年以书为乐,尤好临孙过庭《书谱》,其临第一百本为弟子白谦慎所得。谦慎宝之,出重金送回国内,委苏州名工裱装。慎言:当代小楷书家,以充和为第一人。”自古文人多情,偏爱闺秀作品,薛涛、董小宛、陆小曼、周辣霞,到现今的张充和,光听名字,人就晕了,若有手泽相亲,简直咬了一口董小宛亲手做的董糖,甜得一定酥掉牙。老太太会作诗填词、会唱昆曲,字又写得那么好,称她为“最后的闺秀”,一点不假。虽说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终究有人愿意沉醉在这一纸小小的墨影里,比如董桥、比如唐吟方。当然,其实我也喜欢,不过得知数年前充和先生的一幅隶书对联“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董桥先生花了一万美金才买下,不免慨叹自己心长钱短。后来友人言及近年老太太的某位学生由美国回大陆,偶尔带些老太太书写的扇面都以数万元人民币一幅的价格售于某些藏家,我听了再不好意思开口请安娜阿姨代我向老太太求几个字了。只好学袁子才的样刻上一枚印章,“吴门充和是乡亲”,以致仰慕之情。

天申老师与张充和初识于一九七八年,一次复旦大学赵景深教授在家设的曲会上。赵景深是当年上海昆曲研习社的社长。“由于初次见面,和她并未多交谈,大伙儿只顾在一块儿唱曲子高兴。,’天申老师说。不过她记得自己唱完《牧羊记·望乡》,张充和是夸了她人虽长得小,嗓音却出奇地好、出奇地响,后来张充和唱了《牡丹亭·游园》。天申老师八十年代初移居美国,和充和先生多了往来,一起看戏,一起唱戏,直到九十年代初重返故土,又渐渐少了音信。充和先生长天申老师十八岁,缘由张家四姐妹中,充和排第四,天申老师遂称她四阿姨。如今这一晃几十年过去,充和先生成了九十八岁的老太太,天申老师也是八十岁的老太太了,她常用夹着浦东口音的上海话对曲友们说,喜欢昆曲的小囡是乖小囡,喜欢昆曲的人长寿不老。我真的觉得这些老太太们总那么年轻,满心欢喜地悄然守着画廊深处那座牡丹亭,但闻笛声,款步丽出:“好天气也!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P10-14

目录

落红犹在(代序

海上繁华梦

多情人不老

俞平伯致荒芜手札

雪花中的宋词

松雪斋的老先生

俞粟庐书法润例

六月的芒果

走近豆庐

旧信里读俞振飞

俞振飞拍《墙头马上》

刻印琐记

中国人,要懂中国字

台北偶得郎静山

周錬霞写词

有些人,等不得

一个倔老头儿

有约夏威夷

作别张元济

旧时相识

花影少年时

序言

天很冷。

昨天晚上下了雨,雨过后,天更冷了。

从小茶馆出来,已经半夜,瑟缩的蜷着身子回到家,浑身凉凉的。我蹑手蹑脚洗了热水澡,就睡了。

早上微微醒的时候,窗子虽然关地严严实实,外面的风声依然听地清楚,人人嘴里在说冬天的消息,是该添件衣服了,落叶黄花,人与秋声都瘦了。我很久没有这样的日子,没有心事的这样睡着,于是紧偎暖暖的被子,直睡到中午。

缘由眼睛闭得太久,忽然睁开,竞被并不强烈的日光刺得疼痛起来,头昏昏的,没有精神。我在床上赖着,不愿起来,犹如面对临刑。面对临刑,有的人不卑不亢,有的人怯怯懦懦,我大概属于后者。

今天无所事事,身上裹了很多衣服,俨然一个龙钟的老人。朋友嘱我写几幅字,我牵强着用冰冷的手在宣纸上歪歪斜斜涂了些墨,我知道自己写得不好,可惜了这几张纸。柳亚子也说他的字不好,从小以劣书劣字出名,甚至除了描红和印格外,连法帖都未临过:“老实讲,临起来也不会像样的,你的字是你的,我的字是我的,临他有什么用呢!”老诗人过于自谦了,他字里有的是他的深厚学养,和“上天下地之庐”的气概,特别是他的书信和手稿。

前年认识的北京朋友郑先生是位尺牍收藏家,我与他共同怀着杼轴乎尺素,抑扬乎寸心的信奉,犹如宗教教条,认定字画是不温不火的摆设,.唯有信札才最贴心、最暖心,见字如见人。他刚才来电话说他的一位朋友要转让一通南社诗人柳亚子的信札,郑先生因为早有了,所以问我要不要:“趣长笔短,虽点画不足,气韵终究是好的。”我一看图片,立刻心花怒放,花笺上数行行草快剑长戟奔腾如雷,可是一问价钱,立刻心灰意冷,无奈婉言谢绝。

收藏要靠眼力、魄力和财力,而财力似乎是最为重要的,财力的多少往往决定了藏品的优劣。鲁迅致陶亢德二百多字的信札拍了六百五十多万,字字胜金,为什么,因为他是鲁迅。《文汇报》今年刚登了陈寅恪书信九十万元落槌的消息,评论惊为“天价”,专家说了物以希为贵,这位中国近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古典文学家和诗人,四十七岁时右眼视网膜脱落,七年后左眼视网膜脱落,与他人相比,亲笔信少得至今公开拍卖的只有两封,纸贵洛阳,薄薄一页纸,贵得像水中的月亮了。

这些年我错失过不少好的机缘。张伯驹长长一篇诗词稿,比黄豆大不了多少的毛笔字足足写了四百多个,参差错落着,有丈山有尺树,有寸马有豆人,卖家应急的价钱一降再降,而我仍然无法企及。没两天功夫,京华老名士的这朵青莲人了川了,只能随它去了。俞平伯小小一页昆曲谱,“文革”后抄了寄给张充和的,两只手掌那么大的油纸上,老作家颤颤巍巍仔仔细细写下的一段清音,成了拍卖场上的明珠,惹来一场风雅的争夺战,只能随它去了。冰心短短一封致巴金书信,圆珠笔蓝蓝的油迹渗满对友人深深浓浓的情谊,偏偏拍卖场上买家的热情更深更浓,深得浓得叫人无法静气宁神,只能随它去了。可是机缘凑泊,这许多年兜兜转转,好歹我寻来了赵叔孺的信、张元济的信、陈从周的信、周錬霞的信,托书商朋友老韩的福,昆曲泰斗俞振飞一九五九年至一九六三年致学生的数十封书信也入了我的寒舍,今年即将由台湾出版。虽然为了它们,我的日子时不时过得紧巴巴捉襟见肘,口袋弄得比脸还干净,但精神是够滋润了,说到底,将数年粮食换一屋图书的事,并不坏。

人们大多喜欢怀旧,不外乎借物感怀,借物抒怀,为的是听一听微风过处那片树叶的沙沙声,发一发思古之幽情。柯灵总结得确切,怀旧情绪,大概是普通的正常心理,除非是高车骏马、春风得意之辈。

记得从前老房子门口一条街叫石皮街,因为破,所以把“破”字一分为二叫了石皮街。街两旁是居民们自己搭建的私房,路是乱石铺成的。街口有棵生在碎石缝里的老桑树,从来没人照顾,没人看护,我发现它时已有了两人来高,逢到桑蚕时节,与两三小伙伴放了学在夕阳下围着它采桑叶、摘桑果,我们采了桑叶喂蚕宝宝,摘了桑果喂自己,每每小嘴吃的一抹红、一抹紫,像马戏团的小丑,可是太好吃了,像小丑又有什么关系。老桑树朝北有个小院子,院子里住着两户人家,和一棵枇杷树,枇杷树比老桑树高一大截,每年待它结果,我们便隔三岔五的偷偷来到院门口,流着鼻涕、流着口水看它天天成熟,直到有一天,我们终于熬不过枇杷满院飘香的诱惑,偷偷翻过了那道并不算高的围墙,正要下手,一条小黑狗从幽暗处猛然窜出要朝我们扑来,一边恶狠狠地叫着,幸亏它有绳子绑着,可我们依然被吓坏了,顾不得就要到手的枇杷,一个个落荒而逃。

想到昨日这些老地方老伙伴老事情,心里总觉得温馨,缓缓生出春暖花开的激荡,而轻轻翻读这些前人留下的手泽,遥望逝水苍茫,落红犹在,天再冷,心中总觉得温暖、总觉得是慰藉:我相信无关价格的贵贱,地位的高低,它们都将成为历史的绝响、文化的遗音。

内容推荐

《旧时相识》作者唐吉慧多年收藏文人信札,并在过程中和多位文化老人、旧书商有交往,他把自己的收藏过程,和前辈们的交往写下来,并围绕藏品——俞平伯、陈从周、俞振飞,乃至当代的张充和、罗锦堂、韩天衡等艺术大家、文人学者的信札,谈昆曲、谈书画篆刻、谈人生,以文化为依托,表达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坚持和探索。

编辑推荐

《旧时相识》是一本散文集,为作者唐吉慧近年新作,文字依然细腻淡雅,温婉从容,围绕书画、篆刻、昆曲等传统艺术,谈民国时的那些文人那些事,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追求。“今人不见旧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细细品读,不禁让人想起旧时那轮月色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8: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