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悟享人生
分类
作者 汪立夏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打开汪立夏先生编著的这本《悟享人生》,你将看到的是一位智者的人生觉悟。

全书共分五个部分内容:“访古寻慧”部分悟生命之意义;“谈天说地”部分悟人生之喜乐;“未济人生”部分悟处事之哲理;“文武之道”部分悟生活之情趣;“业精于勤”部分悟教育之本真。

内容推荐

《悟享人生》是作者汪立夏对自己长期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学习、生活、人生修养等的思考和感悟。全书分为访古寻慧、业精于勤、文武之道、谈天说地、未济人生五个部分,内容均选自作者的博客。

本书适合高校教师特别是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阅读。

目录

访古寻慧

 从伦敦奥运看文化理念

 怀念南怀瑾的真心话

 从养生说人生

 从《养生主》读养生之妙旨

 一场堪称经典的课堂讨论

 演绎而不曲解经典著作

 庄子是个讲故事高手

 漆园吏的思想写真

 季成为壶子相面

 解读《大学》见动机

 条分缕析话宏旨

 如何成就外王之业?

 优化生活“两定一动”“微环境”

 游方内外不相及

 生死话题的人生思考

 基于自信的中国梦

 你说该说不该说?

 迎接变化着的生活

 写在春天里的絮语

 太极、古琴与养生

 太极演绎阴阳之道

 古韵琴音淌心性

 思维方式影响民族命运

 敬天法地尽人事

 易其心而后语乃交友之道

 道与术的辨析

 学习的意义在哪里?

业精于勤

 把人文关怀贯穿于办学治校全过程

 抓牢网络在青年核心价值观引领的主动权

 分数不是决定的因素

 参会唐山话感受

 创新学生工作观念

 还要为心理健康教育说点什么?

 我在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上的发言

 理想信念教育更要讲科学

 提升指导管理教育的能力水平

 政府指导管理和高校自主办学的互动和协调

 重要战略机遇期背景下再提党的群众路线

 为述职述廉的即兴点评叫好

 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拓展和运用

 真心诚意拜一线同志为师

 难以言说是教育

 建立制度反腐的信心

 我的大学师生观

 释放更多教育正能量

 全面深化学生工作改革

 关于政治生态建设的几点思考

 又到年终盘点时

文武之道

 赣风起

 顺着心性去读书

 感受云南

 说说读书人的酸呆之气

 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让孩子流点泪也好

 围着火盆吃火锅

 岁末年尾把班上

 找寻太极的真谛

 常回家看看

 我为啥总是快乐呢?

 太极体会

 对艺术爱好的胡思乱想

 春韵

 养生也是一种智慧

 为乐趣写人生

 幸福原来这么简单

 咏春

 生活要学会打交道

 读书不是件轻松事

 累并快乐着

 走进金陵的随想

 我的一天

 坚守住教育的信念

 写在猎奇梦幻展出之际

谈天说地

 谁惹我生气了呢?

 科学认识人的发展环境

 警惕科技发展的负效应?

 和父母聊聊育儿经

 有感于世界末日的预言

 活出明白好不好呢?

 正议为而不为

 课外补习带来的教育警示

 你有思想的孤独吗?

 三道令牌连下,风气果真就肃然了吗?

 共产党人怕什么?

 有爱好也不怕

 网络让我们丧失了什么?

 还是做个实诚人吧!

 形神兼备、其韵无穷

 抗震力体现综合力

 群众与组织意见如何契合呢?

 享受思想神游的快乐

 难以忘却的记忆

 为何放不下?还是不舍得

 “趣享人生”之趣

 写在《趣享人生》出版之际

 我所喜欢的三种人

 身体争气意气平

未济人生

 快乐程度来自价值定位

 尊重个性是最大的和谐

 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要把人生的大课题做好

 无心铸就的人生

 人生为什么总是抱憾?

 立意高、立足深的至高人生

 看问题的视角和视野

 做个自由的精神贵族

 追求的意义在过程

 为什么要做别人眼中的完人呢?

 人的双重性和两面人格

 看穿了切莫说破

 不应在导向上出问题

 认真明白地去为人处事

 修德先从口德做起

 分享生命意义的感悟

 尝试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活出自己思想的自信

 总被人挑战底线的烦恼

 永远的学习

 生活没有死胡同

 如何活出自己

 人生的大思维和小谋略

 青春不能按揭

 要想明白不容易

试读章节

庄子是个讲故事高手

最近把《庄子》的内七篇认真研读了一番,的确是汪洋恣意,诡异出奇,排比善寓,思想深邃。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给人印象深刻。

《德充符》是内篇的第五篇,中心在于讨论人的精神世界,应该怎样反映宇宙万物的本原观念和一体性观念,这里所说的“德”,并非通常理解的道德或者德行,而是指一种心态。一种“忘形”、“忘情”的精神状态。“充”指充实,“符”则是证验的意思。为了说明“德”的充实与证验,文章想象出一系列外貌奇丑或形体残缺不全的人,但是他们的“德”又极为充实,这样就组成了五个小故事。文章一开始讲述鲁国有个被砍掉一只脚的人,名叫王骀,那影响力之大,一点不让大学者孔子。孔老人家内心也很仰慕,愿以他为师,率天下人追随他。他运用自己的智慧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运用自己的心智去追求自己的理念,所以自己对身形的残疾早已忘记,身边的弟子也是视而不见,真正达到了忘情、忘形的境界,令人敬仰。

接下来又讲述一个叫申徒嘉的被砍掉一只脚的人,和郑国子产同拜伯昏无人为师。子产总是嘲讽和挖苦他。申徒嘉平和出高论,说:“自己陈述或辩解自己的过错,认为自己不应当形残体缺的人很多;不陈述或辩解自己的过错,认为自己不应当形整体全的人很少。懂得事物的无可奈何,安于自己的境遇并视如命运的安排,只有有德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我和老师从学十九年都未被老师见弃,是因老师以道德作为交往的标准,而子产你却以外形来决定好恶和行事标准,这难道不是过失吗?”一席话说得子产无颜以见,顿生敬重之心。

申氏不以自己受刑为刑,说服子产,也算是奇谈高论。而接下来的一位被砍去脚趾的人因进见孔子而受到指责,他反而说孔子是受了天刑,认为自己是德全之人,而把他这样的受刑之人作为可怜悯的人来对待,实在是可笑!他认为过去自己不识事理而轻率作践自身,所以才失掉了两只脚趾。现在到这里来是想保有比双脚更为可贵的道德修养,没想到孔先生是如此之人,把孔丘说得无地自容。孔子之道德,还未臻至境,却带徒授艺,这是自为桎梏,看来也是老天爷对他的惩戒,要解脱又谈何容易呢?

第四个是卫国的一个丑人,叫哀骀它。男人见到他就不想离去,女人见到他要请求父母求嫁于他,即或做妾也乐意。从不曾听说哀骀它倡导什么,只是常常附和别人罢了。鲁哀公听说后,召来一见,接触了一段时间后,不仅想授之以宰相,而且还想把国家托付于他,但他却弃哀公而去,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孔子感慨地说:“这个人不说话也能取信于人,没有功绩也能赢得亲近,让人乐意授给他国事,还唯恐他不接受,这一定是才智完备而德不外露的人。所谓德,就是事得以成功、物得以顺和的最高修养。德不外露,外物自然就不能离开他了。”

最后,庄子又连着说了两个不全之人,分别受到两个君主的喜爱。连喻6个形不全却德高之人,把德充之喻阐发的愈加让人深思。

庄子意犹未尽,特借惠子辨明无情之说,是“德”充符的反证,还赶不上那些貌丑形残的人,使我们对德充于外的验之符又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使本文的境界和层次再上了一个台阶,更充溢了无穷的智慧。

庄子之文意在理而不拘于说,用一个个的寓言,正反相对,选裁奇异,喻怪意深,步步深入,峰回路转点明主题,意犹未尽再作深入,至于如何涵养德全之人,那都不言自明,就让我们慢慢品味、细细咀嚼,其中的智慧会让我们享用不尽,其思想的光辉总会照耀我们。多读读《庄子》,多看看《德充符》,我们的内心会更平和,更充实。

(2012年12月30日)

P20-22

序言

“觉悟”本是佛教用语,意指对于佛法的体悟。佛家认为,佛法在被人觉知以后,人就达到了一个不同一般的层次。《隋书·经籍志》中也说:“(释迦)舍太子位,出家学道,勤行精进,觉悟一切智,而谓之佛”,把领悟到佛教真理称之为“佛”。六祖慧能的一首偈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被视为是禅者觉悟的代表。而在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发展演进中,不仅是佛家,道家和儒者均视“觉悟”为认识事物、参透人生的理想境界,而能觉悟者被视为具有“大智慧”。芸芸众生,有的人过着庸碌的生活不知所谓,有的人则在平凡中追寻着对生活的感知与觉悟。在后者看来,如果人生是一场修行的话,其最终的指向是要从物欲满足达求精神觉悟。打开立夏先生的《悟享人生》,看到的就是一位智者的人生觉悟。

在“访古寻慧”中悟生命之意义。西人弗朗西斯·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讲的就是读书学习的好处。今天我们看到的知识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打开书本就是与古代圣贤对话。那么,古人的知识到底讲的都是什么道理呢?大抵圣贤之作都是其对天地、自然、社会及人生的体会与感悟。《论语》中孔子赞赏曾皙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高尚追求、圣人气象;《庄子》逍遥江海、游刃有余、同于天地的豁达情怀;《大学》“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不断成就自我、立成大人的“日新”态度,都是古人给我们提供的精神盛宴。让我们在“访古寻慧”中,探知古人智慧,听训圣人教诲,感悟生命意义,达求游方内外之境界!

在“谈天说地”中悟人生之喜乐。《东周列国志》中表扬范雎有“谈天说地之能,安邦定国之志”,说的就是一个人若能做到看似简单的“谈天说地”必是有大才能之人。古人谈天说地,讲的是安邦定国之道;今人谈天说地,讲的是社会风情、家长里短、人情世故,让我们看到的是人生的悲喜哀乐。“谁惹我生气了?”“还有什么参不透的呢?”“活出明白好不好呢?”“突破世俗不容易”等一篇篇美文娓娓道说生活点滴,展示“以诚心待人,求快乐人生”的可贵人生态度。孔子说“仁者寿,智者乐”,能把复杂的生活简单化、苦难的人生喜剧化,以达快乐人生境界,不就是智者之追求吗?!让我们在“谈天说地”中,领略生活细节,感受人生片段,觉悟生命价值,达求幸福终点!

在“未济人生”中悟处事之哲理。《易》一书,以“乾坤,,二卦为始,以“未济”一卦为终,如孔子所言:“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人世间一切的东西都是没有终结、未济的。正如明代高僧苍雪大师诗云:“松下无人一局残,山中松子落棋盘。神仙更有神仙着,千古输赢下不完”,道出了未济人生的真谛。人如何在有缺憾的人生中度过无缺憾的完整生命,成为自古以来思想家们孜孜以求的命题。古人把明白这一道理称之为“德”,所谓“德者,得也,得事宜也”即是。做人即处事,想让我们未济人生少有缺憾,就需要我们处事妥当、适度,达到“极高明而道中庸”之境界。人若能认识到这一点,也就悟透了人生哲理。所以“快乐程度来自价值定位”,“尊重个性”,过“立意高、立足深的至高人生”,“活出自己思想的自信”,让我们在“未济人生”中,思考生命价值,品味人生沉浮,感知生活奥妙,达通处事之道。

在“文武之道”中悟生活之情趣。孔子就说过,“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讲的就是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有合理安排。现代社会的人们忙于事业打拼、工作成功,恰恰忽略的是生活中的点滴情趣,使得我们的人生毫无乐趣可言。我们常说,生活的快乐需要我们有双善于发现快乐的眼睛。此言不假!快乐生活需要有快乐心情,而快乐心情就源于我们看待生活的态度与处理生活的方式。在紧张工作之余,打上一段太极,体会阴阳合会、不温不火、气转周身的酣畅;弹奏一曲古音,品味高山流水的雅致;写上几首小诗,抒发激情澎湃的情怀;做上几道佳肴,回忆童年滋味、感知生活情趣。让我们在“文武之道”中,发现生活乐趣,体味生活细节,感悟美好人生,达求快乐至境!

在“业精于勤”中悟教育之本真。“业精于勤荒于嬉”,是古人勉励自我攀登事业高峰的座右铭。立夏先生浸淫教育事业30余载,在勤业中收获了教育的本真。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是教育者以自身完善人格教导、感化受教育者成就美好的过程。教书育人,立德为先,是教育的真实内涵。如何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做好当代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工作?如何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发扬教育正能量?这一个个鲜明的当代教育课题,立夏先生以他敏锐的思维做了行云流水般平实的回答。让我们在“业精于勤”中,直面时代问题,正视教育难题,品味育英快乐,感悟教育本真,达求社会美好!

“觉悟”是件美好的事情,可“觉者不易”。三五年时间,从“乐享”“趣享”再到“悟享”,立夏先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写下这厚重的六十余万字,委实不易。从这几部著作中,我们或许看不到太多“觉悟”过程的磨难,更多的是“觉悟”的悠然享受,其间的淬炼与悟解,则要靠读者细心去品味、去感知。在我看来,从容坦荡的心境、博学善思的习养、知行合一的历练,或许就是他的“道”!是为序!

吴瑾菁

2014年12月31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16: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