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庆著的《世说新语选》是研究魏晋时期历史的极好的辅助材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世说新语选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南朝宋)刘义庆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刘义庆著的《世说新语选》是研究魏晋时期历史的极好的辅助材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内容推荐 刘义庆著的《世说新语选》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少有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述了汉末魏晋人物的言谈风尚和遗闻轶事。它涉及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学、思想等许多方面,因而也是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它真实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生活和社会风貌的同时,更显现出来其在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所具备的很高价值。 目录 褒赏篇 德行第一 言语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学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识鉴第七 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 规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羡第十六 伤逝第十七 栖逸第十八 贤媛第十九 术解第二十 巧艺第二十一 贬斥篇 宠礼第二十二 任诞第二十三 简傲第二十四 排调第二十五 轻诋第二十六 假谲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俭啬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谗险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纰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 试读章节 【译文】陈仲举的言谈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世人的典范,当他开始做官后,便有革新政治的志向。他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郡,便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要先去拜访他。主簿告诉他说:“大家都希望您先进入官署。”陈仲举说:“周武王得到天下后,连垫席都还没坐暖,就马上去商容居住过的里巷致敬。我以礼敬贤人为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原文】周子居常云①:“吾时月不见黄叔度②,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③。” 【注释】①周子居:周乘,字子居,东汉人,官至泰山太守。②时月:几个月。黄叔度:黄宪,字叔度,因有德行,受到当时名流推重。③复:词尾,无实义。 【译文】周子居常说:“我只要几个月没与黄叔度见面,鄙陋吝啬之心就已经产生了。” 【原文】郭林宗至汝南①,造袁奉高②,车不停轨,鸾不辍轭③。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④。人问其故,林宗日:“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⑨。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注释】①郭林宗:郭泰,字林宗,东汉人,博学有德,善处世事和品评人物。汝南:郡名,治所在今河南平舆北。②袁奉高:袁阆,字奉高,东汉人,官至太尉掾。③车不停轨,鸾不辍轭:指车子不停下,这里形容下车的时间极短。轨,车轮的轴头,这里指车轮。鸾,通“銮”,车铃,装在轭首或车辕头的横木上,铃内有弹丸,车行则摇动作响。轭,架在拉车牲口脖子上的曲木。④弥日:连日。信宿:留宿两夜。⑤陂:池塘。 【译文】郭林宗到汝南去拜访袁奉高时,见面的时间很短。但他去造访黄叔度时,却留宿了两夜。别人问他这是什么缘故?郭林宗说:“叔度的学识人品如万顷水塘那样宽大,无法澄清,也无法搅浑,他的度量又深又广,很难测量啊。” 【原文】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①?”季方日:“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②,上有万仞之高③,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注释】①家君:对人尊称自己的父亲,这里在前面加上敬辞尊称别人的父亲。②阿:山的角落。③仞: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仞。 【译文】有客人问陈季方:“令尊太丘有哪些功业与品德,而能在天下享有崇高的声望?”季方说:“我父亲就好比生长在泰山一角的桂树,其上有万丈高峰,其下有不测的深渊;上受雨露的沾浸,下受深泉的滋润。在这个时候,桂树哪儿能知道泰山有多高,深泉有多深呢?不知道这样是有功德还是没有功德!” 【原文】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①,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日:“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②。” 【注释】①孝先:陈忠,字孝先,陈谌的儿子。②“元方”二句:意思是元方、季方兄弟二人论排行有长幼之别,论功德则很难分出高下。 【译文】陈元方的儿子长文,有出众的才能,他和叔叔季方的儿子孝先各自夸耀自己父亲的功业道德,彼此争执,仍无法得到一个答案,便去请教祖父太丘。太丘说:“元方卓尔不群,做哥哥很难啊;季方俊异出众,做弟弟也很难啊。” 【原文】荀巨伯远看友人疾①,值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日:“吾今死矣,子可去③!”巨伯日:“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日:“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④,而敢独止?”巨伯日:“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日:“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①荀巨伯:东汉人,生平不详。②胡: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东汉时常指匈奴、乌桓、鲜卑等。贼:对敌人的蔑称。③子:对对方的尊称。④汝:你,略带轻贱、狎昵意味。 【译文】汉朝荀巨伯远道去探望朋友的病,当时正好遇到外族敌寇攻打该郡,朋友对巨伯说:“我都是要死的人了,你还是离开这里吧!”(P2-3) 序言 在魏晋南北朝的“志人”逸事小说中,《世说新语》因其广泛丰富的内容含量和纯熟精美的语言艺术,被推为当之无愧的佼佼者,也确立了它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承先启后、不可忽视的地位。该书是在选录魏晋诸家史书以及郭澄之的《郭子》等文人笔记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它通过记载魏晋时期士族阶层的琐闻逸事,再现了汉末至南朝宋初两百多年的社会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社会风尚以及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才情。这对中国文学、审美时尚、思想文化特别是对士人的精神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 作者刘义庆是南朝宋人,长沙景王刘道怜第二子,过继给刘道规,袭封临川王。他爱好文辞,广招文学人才,当时著名诗人鲍照就曾投身其门下。在宦海沉浮中忙里偷闲,刘义庆召集文人学士著书立说,有人说此书是出其门客或众文士之手,但是主编的功劳还是不应抹杀的。由于刘义庆的组织和重视,《世说新语》才得以诞生,这也是公认的事实。刘义庆本人作品虽然不多,但在宗室子弟中却是一位佼佼者,《世说新语》是他的代表作。本书原名《世说》,唐代称《世说新书》或《世说新语》,后者成为本书专名大约在北宋。 《世说新语》一经问世,便被世人争相传诵,在一千五百多年的时间里,推崇它的文人学士层出不穷。宋朝的高似孙在其《伟略》中说它“极为精绝”,元朝的刘应登说它“清微简远,居然玄胜”、“临川善述,更自高简有法”。明朝的胡应麟更是非常推崇它,说:“读是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也。”到了现代,鲁迅称它为“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并说“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当代的易中天先生也称赞道:“魏晋是品评人物风气最甚的时代。一部《世说新语》几乎就是一部古代的《品人录》。那时的批评家多半以一种诗性的智慧来看待人物,因此痴迷沉醉,一往情深。这种对优秀人物的倾心仰慕,乃是所谓魏晋风度中最感人的部分。”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小说的萌芽,其简洁隽永的传神描写为后世众多仿效者难以企及。此书不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意义,并且记载的大多是真人真事,历来也受史学界的重视。研究魏晋时期思想的人士甚至包括所有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几乎没有不读此书的。该书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世的“世说体”模仿之作更是层出不穷。譬如宋代王谠的《唐语林》、孔平仲的《续世说》,明代李绍文的《明世说新语》等近二十余种作品。《世说新语》颇似当今的微型小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是中国小说的雏形,是魏晋风度的审美产物,喜爱中国文学的人,尤其是对艺术和美关注的人,不读此书可谓遗憾终生。 全书按内容分类编排,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门,共计一千一百三十则,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及其门下的文人学士集体编撰而成。每一门皆从某一侧面表现出名流士族的思想和生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历史、道德、哲学和美学的特征。 本书选录了《世说新语》中的著名篇章。内容分为原文、注释、译文三部分。其中注释着重于历史背景、人名、地名、官名以及译文较难表达含义的词语。译文大多直接翻译,同时结合意译,少数译文不易呈现的细微含义,则于注释中做简要说明。另外,在每篇的开端,都有对该篇内容的简要概述,以及对文章主旨的总结。 编者 书评(媒体评论) 《世说新语》和《史记》一起构成了我的文字师承。 ——冯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