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前,钟宅人的祖先带着畲族人的勤劳、勇敢来到这片宁静的海湾,他们希望子孙后代能把那特有的民族气息深深地播种在他们开垦过的泥土里。六百年过去了,汉风把畲族的气息吹得支离破碎,但钟宅人不忘悼念他们的祖先,还记着祖先交待下来祭奠神明的活动,还守着先人留下的碳黑的旧厝,口授身传地把自己民族的习俗和礼教一代一代地教予后人。请打开本书,将带您走进一个古老又神秘的世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厝钟宅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强涛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六百年前,钟宅人的祖先带着畲族人的勤劳、勇敢来到这片宁静的海湾,他们希望子孙后代能把那特有的民族气息深深地播种在他们开垦过的泥土里。六百年过去了,汉风把畲族的气息吹得支离破碎,但钟宅人不忘悼念他们的祖先,还记着祖先交待下来祭奠神明的活动,还守着先人留下的碳黑的旧厝,口授身传地把自己民族的习俗和礼教一代一代地教予后人。请打开本书,将带您走进一个古老又神秘的世界! 内容推荐 处于厦门岛东隅的钟宅,是纷杂、混乱的,在那些残垣断壁后面,在那些高起的新楼后面,很难搞清楚钟宅是残缺的美还是繁荣的败落。十个月来我走街穿巷翻陈历史遗留的细节,正是在这些细节里,我感触到这个民族的生命,体悟到这个民族的文化,它们停留在古厝镂空的木雕里,停留在中梁上那红漆斑驳的八卦图里,停留在弃于巷尾的石磨里,。停留在祖厝前那无人知晓的石柱里……它以一种神秘的力量划定了今天与明天的界线。 目录 引子 旧事谁晓 揭开“花园城市”秘匣 牌位里的断代史 祖厝前的似水流年 香火中的家族盛宴 “吃祖墓”坟前的追思 男人的祭祀 纸片里的迢迢心愿 家族盛宴 五房由来 隐于现代建筑的城市部落 地主与十三户 三十年风雨满楼 别样习俗 俗世里的神祗 相公庙里的祈愿 漂洋过海“省亲”去 灵妃瓣香起湄洲 大隐于市的土地公 钟宅五宫庙 “王船”里的圈腾 圣杯的权威 从“造船”到“造王船”的老人 王船巡游 烧不尽的满船希望 畲族人的婚礼:磕过头你就成人了 祈福之仪 家祭勿忘告祖宗 日子汤汤 晨曦微露 慵懒日头 烟火黄昏 茶泯恩仇 太平道士 夜·街一人 外来人的夜,外来人的街 钟宅人的夜,钟宅人的街 爱拼才会赢一卤店春秋 峰后是谷 心路旅程 歌仔今生 端午满宅肉棕香 “候鸟” 钟坪咏叹调 豆腐姻缘 一句话改变一生 歌仔今生 捋过时光 传奇依旧 一个充满传奇故事的部落 猪腰的玄彩故事 灵异五宫庙 城市与部落的爱情姻缘 大脚阿桦 水兵韵事 印象·钟宅·印象 建在祖坟上的厝 打破百年禁忌传说 九十岁笑看人生 隆政权与村民主 十年多变 猪粪外交 后记 试读章节 天刚蒙蒙亮,荃婶就起来忙活了。涮锅、淘米、加水,“啪”地打开煤气炉,蓝色的火苗开始“哧哧”地往上冒。她把盖好的高压锅往上一放,便出了厨房,径直走进对门的房间。房里很暗,没有窗,只有两盏煤油灯芯亮着。荃婶摸着黑,熟练地在暗处悉悉倏倏,只听“哧”的一声,一小团火苗把屋里照得稍稍有些亮堂,光影中隐约瞥见屋子正中的桌上密密地摆放着一堆大大小小的佛像;沿墙四周凌乱地放着一些祭拜用的香、冥钱,还有一些糕点,各种东西叠在一起,有一人之高。 火苗灭了,几个小亮点一闪一眨,那是荃婶手里刚刚点着的香,一股淡淡的幽香在黑暗的小屋里蔓延开去。听得见荃婶在默念着什么,细细碎碎的,越发衬出这个早晨的清静。念叨完了,鞠三个躬,把香插在神龛前的香炉里,再双手合掌,作揖……这一切末了,便见荃婶从角落里拎出个大竹篮子,把神龛案前昨夜就准备好的一包包东西往篮子里放。收拾完这些,对门厨房里的高压锅已经在“噗噗”地叫了。荃婶拎着篮子跨进厨房,把火熄了,然后便往大门走。 路过大厅,客厅里播放着一曲幽幽咽咽的古音,像是寺院里的佛歌,反反复复只有两个调子。这佛歌是一天二十四小时放着的,客人来时会有些不习惯;而对他们自家来说,这佛歌就像荃婶每天早晨的上香一样,已经是这个家里再熟悉不过的存在了,倒是每次小女儿从外地回来时会嚷嚷着关掉几天。荃婶说:“神灵也需要休息几天。”待小女儿一走,一切又恢复了原样。这也使荃婶的虔诚佛心成为邻里皆知的事实。 据说,她家的这个佛堂是二十多年前建房子时就有的。在钟宅,其实是家家户户都供着神明的。不论是老房子还是新楼,一进客厅,就可以瞧见厅正中的供台和案几,正墙上挂着仙裾飘飘的神像图,图下方的案几正中则是一尊佛像或佛龛。可像荃婶家有这么大一间佛堂的却并不多见,她家的佛堂不仅地方大,菩萨也供得多。天地公、观音、弥勒佛、金童玉女等等,大大小小,不下二十尊。听说,“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大庙小庙毁于一旦,荃婶却冒着风险把庙里的一些佛像请回来,偷偷地供着,她家至今还留着一尊当年从红卫兵手下“抢救”回来的观音菩萨像。 P093 序言 六百年前,钟宅人的祖先带着畲族人的勤劳、勇敢来到这片宁静的海湾,他们希望子孙后代能把那特有的民族气息深深地播种在他们开垦过的泥土里。 六百年过去了,汉风把畲族的气息吹得支离破碎,但钟宅人不忘悼念他们的祖先,还记着祖先交待下来祭奠神明的活动,还守着先人留下的碳黑的旧厝,口授身传地把自己民族的习俗和礼教一代一代地教予后人。1988年他们的民族终于从汉族改回了畲族,一个不敢忘记身世的民族终于被肯定,厦门岛惟一的畲族村落复生了。 钟宅依山傍海,六百年来畲民半渔半耕过着勤劳而富庶的日子。钟宅人有一手滩涂养殖的好功夫,钟宅的“七耳海蛎”远近闻名,钟宅渔港也曾是繁华一时,成为厦门岛东部的热闹去处。钟宅的子孙是聪慧的,有志向的。明末清初,中国海禁开启伊始,漂洋过海的群人中就有钟宅的子孙,他们或经商成功为富商巨贾,或学业有成以知识报国,这从钟宅一幢幢西式楼字中,可以寻觅到他们成功的痕迹。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钟宅基本上是块完好保存着六百年史料的沃土,阡陌间鸡鸣狗吠相闻,街巷内人语童言流淌,扑面而来的是成湿的海的味道,以及浓艳的尊礼朝佛的乡风……钟宅是厦门岛内仅存的少数民族村落,它被包含在繁华的都市里面,六百年来一直处于单姓氏的群居状态,他们始终保留着浓厚的生活习俗与节奏,以“烧王船”、“吃祖墓”为代表的钟宅畲族文化,不但遗有畲族崇尚祖先的习俗旧貌,其中还夹杂着闽南地域的风情,这种融合的与边缘化的文化代表,正是钟宅畲族文化的稀缺性与可贵性。现代都市化是嚣张的时尚,它步步进逼终于把钟宅推到了无以退让,,即将改造的当口。 2000年前后,厦门修建环岛路,征用了钟宅三千多亩的山地,从此,钟宅“七耳海蛎”只能留在人们的梦里。 2000年前后,厦门软件园建设,征用了钟宅近两千多亩山地,从此,钟宅畲民的农具日渐锈蚀。2003年,厦门钟宅湾总体规划方案出台,钟宅被列为重点改造项目,钟宅六百年的传承危在旦夕。 钟宅位于城市之中,但它又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在失去海洋、失去土地之后,他们增值财富,保障生活的惟一手段是靠在宅基地上“长”房子出租来以维计。 2003年,钟宅人奋争的声音引起了政府与社会的注意,政府确定了钟宅湾改造要有“保护畲民利益、尊重畲族民俗”的思路,决定旧村改造以畲族民俗村的方式体现,钟宅畲民就地安置。2003年厦门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湖里区政府建议国源公司承接钟宅村改造项目,随即政府与国源公司签署了改造协议。 “国源公司与钟宅的缘分是在冥冥之中”。国源人说,第一次到钟宅是个深秋的黄昏,当她穿过喧嚣的闹市,走进钟宅老街的时候,她看见这样的画面:夕阳下安静的池塘,拖着老长“胡须”的古老榕树,晒谷场上母鸡唤着啄米的小鸡,大厝前古老的水井,以及井边浣洗的妇人……这是每个闽南人都熟悉的童年的梦。在那一瞬间她深深地爱上了这里。随着调查的深入,国源公司对这方养育了钟宅人的土地,产生了敬畏之心。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钟宅的祖先落根在这块土地上,这方土地就给了钟宅人衣食饱暖,让畲族子孙香火延续永传。 国源人以一种人文的眼光看待钟宅的畲族历史与文化,她认定钟宅畲族历史与文化是厦门乃至闽南的瑰宝,国源人有责任把它淘洗出来。“重文化,不是要让文化成为建筑的附庸,文化应该成为建筑的内涵,该‘文化’不是简单对过去传统文化符号和含义的恢复,而是升华”。国源人如是说,对地球来说这块土地是惟一的,我们做的建筑要对得起这块土地,所谓对得起就是要尊重土地、尊重固有的文化。于是国源人先行访问畲族人家,拍摄钟宅生活断面,定格钟宅文化瞬间,出版《钟宅丛书》。由国源公司主持的《钟宅丛书》由五部分组成:历史与文化、规划与设计、畲民拆迁、建筑营造、钟宅社新生活,每个部分又有图文书、摄影集、刊物、记录片等多种形式,立体的、透视的,再现钟宅畲族六百年的精神与生活风貌。文化先行是文化地产的特征,在厦门还没有出现文化地产运营模式的时候,国源公司的做法不但博得了钟宅畲民的拥戴,也博得了国内外热爱此类文化专家的广泛关注和参与,这也就是此书由来的原因。 改造后的“钟宅社”,将是表现畲族乃至闽南文化的博物馆,也是海峡两岸民生、民俗、民情交流的中心。但“钟宅社”终究是一个前人从未做过的尝试,它的诞生注定要经历磨难,“钟宅社”项目两年来多次被漠视、被否定,但钟宅人和国源人一直在坚持着,坚持着合力改造家园。 2005年末的钟宅故事,是一段尚不可知结果的序曲,也许这场人与土地的来不及开演的大戏早早地就会落下帷幕,但钟宅人为命运搏击的故事不会被历史忘却,它的故事也许会在别的土地上开花结果,毕竟人与土地的故事,是整个时代的主旋律。 后记 《大厝·钟宅》问世了,犹如十月怀胎般地孕育了一个生命、记录了一段历史,又如凤凰涅盘融于钟宅六百年历史与文化的延续之中。 处于厦门岛东隅的钟宅,是纷杂、混乱的,在那些残垣断壁后面,在那些高起的新楼后面,很难搞清楚钟宅是残缺的美还是繁荣的败落。十个月来我走街穿巷翻陈历史遗留的细节,正是在这些细节里,我感触到这个民族的生命,体悟到这个民族的文化,它们停留在古厝镂空的木雕里,停留在中梁上那红漆斑驳的八卦图里,停留在弃于巷尾的石磨里,。停留在祖厝前那无人知晓的石柱里……它以一种神秘的力量划定了今天与明天的界线。 文化如同生命不可复得。作为异乡人,我无法全部理解钟宅畲族人六百年积淀的意识,只有尽可能地呈现细节,这些静止的片段,折射的是钟宅真正永恒的灵魂。作为本书的支持者,厦门国源房地产公司是最值得敬赖的,她以一种人文的眼光看中了钟宅这块瑰宝,全力支持我把这瑰宝内含的美感淘洗出来。本书的另一位支持者,是钟宅村委会钟水胜主任,他给予我的访问以全力地支持,正直、侠义是他的本性,从他的身上我看到畲族人的高尚品质。 本书的故事来源于多个故事的汇集,并非是一人专属,本书的图片为抓拍的实景,决非刻意为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