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进入深水区
不管是王石先生带领的万科,还是其他企业,目前的管理水平都达到了较高的层次。一些基础性的管理,比如机制、流程、文化等领域的管理都趋于完善,但要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效果与效益,就必定会触及如何解决管理深水区的问题,如图3-1所示。
·机关已算尽:在企业经营与管理过程中,不管是理论的思想还是实践的案例,不管是探索的思路还是创新的方法,不管是宏观的布局还是精细的机制,不管是西式的规矩还是中式的弹性,我们都已发挥它们各自的特点与优势,并应用到管理实务中。然而,即便用尽这些管理思想、方法与工具,我们仍然在管理活动中难以为继,显得黔驴技穷。
·杂症仍疑难:万科的管理在企业管理界有口皆碑,称为楷模,可一旦触及人性的自私与贪婪,道德良知与社会文化的沦丧,利益的占有、掠夺时,所有的管理都被人性、文化、利益等狠狠地踩在脚下。
·管理胶着:前面提到诸子百家中素被称之为“诡辩”的名家,对国人影响无比深刻,“调皮”的人们,凭借对名家“诡辩”思想的精通,可以对任何管理体系、机制,进行精明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就是所谓的“擦边球、钻漏洞”,我们频频遇到对管理机制予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执行或不执行借口,于是管理不时陷入胶着状态。
停滞在从优秀到卓越
当前我们的企业经营与管理,前面走了90步,走得很精彩。当我们进人接下来10步时,就是真正地追求企业经营与管理的从优秀到卓越,而此时面临步履维艰、难上加难。
前面的90步,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虽然磕磕绊绊,却也健步如飞。这个阶段夯实了管理基础,并快速进入了普及与提升的层次。
接下来的10步,在管理的深水区中,面对人性、文化与利益的底线与冲突,此时的企业管理,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甚至前功尽弃。
比如在功、名、利至高无上的今天,让人们放弃竞争、剥夺、自私、损人等人性劣根,而崇尚共生、分享、互助、利他等行为准则,有多少人愿意配合与践行?
比如在各种成功学、财富学、厚黑学、诡辩学、忽悠学、阴谋学等文化环境的熏陶与影响下,有多少人还愿意与良知、向善、奉献、公正等行为底线为舞?
比如各种既得利益集团与阶层,谁愿意拿出自己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占有、掠夺的“蛋糕”重新分配给无数弱势群体而与民同乐?
因此,当我们的管理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与高度,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若无法面对与解决人性、文化与利益等深水区底层、敏感、核心的问题,我们就无法走完从优秀到卓越的最后10步,我们的企业管理就会停滞在从优秀到卓越的茫茫路途。就如前文提到王石先生的苦恼与迷惘,他所带领、经营与管理的万科,已经不是管理方法与水平的问题,而是人性、文化与利益等深层次的尖锐问题。
P23-25
颠覆,管理界的序幕才刚刚开始。
当管理知识平民化后,我们每日接受到无数碎片后的管理知识,我们饭后闲谈不时会崩出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管理典故,管理神秘的面纱早已被揭开,我们似乎最不缺的就是管理!
在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我们走过了崇洋媚外,我们经历了拿来主义,曾经引进、推行西方的管理已经完成使命。
当西方的管理在中国企业中水土不服时,睡狮终于醒悟,中华五千年灿烂的历史与文化,在管理领域也深藏着无数珍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于是,我们纷纷重返国学舞台,中国的企业还是得用中华的思想来引领。
然而,一旦触及到人性、利益与观念等深层领域、核心地带时,西式管理不灵了,中式思想也不灵了。
互联。不只是技术手段与工具。
伴随360、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商业帝国的崛起,人们把互联网技术与应用推向了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巅峰。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互联、共享、开放、创新、跨界、合作就是它的主旋律。
于是,根深蒂固的行业壁垒,突然被互联网这个技术、应用与思维浪潮所击破,这意味着一个翻天覆地的经济实体洗牌、商业模式创新时代已然到来。
互联意味着打通,打通意味着重构,重构就是让产业链条之DNA发生变异,进而重组出新的“章鱼式”跨界产业巨头。
因此,打破行业壁垒之目的就是为了形成更加牢固的产业壁垒,这就是“互联网浪潮”的终极使命与真实面目。
商业的本质,就是价值变现。
商业生态圈的构建,就是把经济实体中的上下游供应链、横纵向产业链引向立体价值链。
曾经被割裂的、相互竞争的各种商业领域、资源、模式与活动,将被融合成为新的共生、平衡、良性商业生态圈,当前热门的互联技术、应用与思维为此商业生态圈构建提供了可行性的条件与保障。
于是,旧的行业壁垒已被打破,新的产业旗舰正在形成,围绕价值变现为核心的商业生态圈已初见端倪。在企业经营与管理领域,互联网思维之浪潮同样在推波助澜,曾经被结构化细分的各种管理领域、专业,将变得越来越模糊,随之而来的就是跨界的经营与管理思想、方法、知识、能力、行为与实践。
时代。正向传统管理模式逼宫。
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智能终端时代,曾经说科技改变生活,现在是移动改变工作。曾经令人向往的SOHO一族,如今比比皆是。SOHO热浪未退,那些如影随行的智能终端悄然而至,于是工作的时空被无限延伸。
今天的科幻就是明天的现实,不久的明天,即便脱离智能终端,仍然可以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的畅快办公。
每一个年代,都存在着深深的年代烙印,人们在工作中所体现的行为模式也一样,出生于苦逼的60年代、尴尬的70年代、幸运的80年代、任性的90年代、无忧的00年代,这些不同年代的人,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家庭、人口等条件与环境的巨大变化,行为模式便大相径庭。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实体经济的经营模式不断发生着变化,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模式也随之而变。这一切经营模式、管理模式似乎都很有规律,都很遵守规矩。
当互联网技术、应用与思维冲击到各行各业以及各种领域时,企业的经营模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裂变,与此同时,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时空模式、行为模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面对这一系列的变化,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变革.山雨欲来风满楼。
做企业、搞实体,在曾经百废待兴的时代,不少人做着做着就成功了,这就是先立足再布局的行动潮流,这也是草根英雄与冒险者的天堂。
而今各类行业、产业的经营成本高涨、竞争剧烈、产能过剩、泡沫横飞,实体经济早已被所谓的GDP、货币、政策、投机等行为折腾的萎靡不振,此时无数企业走着走着就迷失了,这就是想立足无布局的激情一派,这也是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炼狱。
伴随着互联技术、应用与思维对各行各业的渗透与冲击,经营企业必将变革为先布局再立足的谋定而后动,这样谋着谋着就成功了,这将是胆略、智慧、谋略与运筹的天空。
经历了西方严谨、精细、量化的管理熏陶之后,我们的企业管理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中国企业管理从开放、引进到提升、普及、飞跃,我们必须向西方管理致敬。
当我们的企业管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时,在管理的深水区触碰到人性、利益与文化等暗礁,既有的管理思维与方法显得如此苍白,哪怕是博大精深的中华国学也无能为力。
此时,恰好迎来了高举“创新、颠覆、跨界”的互联网思维浪潮,于是“行业壁垒被打破、产业加速重组、商业生态融合”成为了企业界的主旋律。因此,用经营的大局思维与方法代替管理的细微机制与行为,就成为了经营企业的必然趋势。
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先生提出了伟大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观点。
20世纪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全球第一CEO”、“美国当代最成功、最伟大的企业家”杰克·韦尔奇先生在绩效管理中把达尔文先生的“优胜劣汰”观点发挥与应用到极致,并深深地影响、引领着全球的管理观念与潮流。
然而,在移动互联的今天,这种跨世纪的管理宝典,不断地受到挑战与质疑。建立合作共生的商业生态圈、经济生态圈,或许比推崇白热化的竞争势态更能赢得未来。
诺基亚手机曾经雄霸世界十几年,手机的稳定性和耐用性至今有口皆碑,但是质量稳定和经久耐用并没有让诺基亚守住市场份额,当诺基亚前任CEO约玛·奥利拉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布同意微软收购时最后说了一句话:“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说完,连同他在内的几十名诺基亚高管不禁落泪。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诺基亚的失败?很多案例分析归咎于诺基亚管理层的自负与封闭导致的一系列战略失误和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冲击。NOKIA是基于电信网络的通话设备,而iPhone手机可以聊天、发邮件、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导航定位、娱乐、购物、学习、社交等等,有数亿计的APP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iPhone带给用户的是整个互联网世界。
诺基亚的失败,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品淘汰数字通信时代产品的表现,是一个时代淘汰另一个时代的典型案例,诺基亚的失败是因为落后于移动互联的这场革命。
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拥抱互联网技术、应用与思维,在“互联网+”“+互联网”浪潮中顺势转型成为实体经济走出低谷是大势所趋。
黄树辉
2017年2月
陈谏、黄树辉、杨剑侠著的《互联时代的管理变革》讲述:
颠覆,管理界的序幕才刚刚开始。
当管理知识平民化后,管理神秘的面纱早已被揭开,我们似乎最不缺的就是管理!然而,一旦触及到人性、利益与观念等深层领域、核心地带时,什么管理都不灵了。
互联,不只是技术手段与工具。
伴随360、BAT等互联网商业帝国的崛起,人们把互联网技术与应用推向了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巅峰。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互联、共享、开放、创新、跨界、合作就是它的主旋律。
时代,正向传统管理模式逼宫。
当互联网技术、应用与思维冲击到各行各业以及各种领域时,企业的经营模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裂变.与此同时,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时空模式、行为模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企业必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变革,山雨欲来风满楼。
“行业壁垒被打破、产业加速重组、商业生态融合”成为企业界的主旋律。经营企业必将变革为先布局再立足的谋定而后动,用经营的大局思维与方法代替管理的细微机制与行为,建立合作共生的商业生态圈、经济生态圈。
陈谏、黄树辉、杨剑侠著的《互联时代的管理变革》提出企业管理进入胶着期,并且解读互联打破行业壁垒、加速产业重组、驱动商业融合、促使领域跨界,分析时代变迁对时空、行为、管理模式带来的冲击与挑战,提出“先布局再立足、大经营微管理、强合作弱竞争、拥抱互联网转型”等经营与管理的变革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