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会走路的梦(铁凝散文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铁凝 |
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亮点展示 编辑推荐 名家散文典藏版系列,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倾力打造,精选精编30余位当代现代散文大家的经典散文集,旨在带给读者美文的感受,在字里行间体味岁月的悠长。本书系精选了包括徐志摩、林徽因、萧红、沈从文、郁达夫、鲁迅、朱自清、铁凝、张抗抗、从维熙、邓友梅、柳萌、王巨才等大家的散文代表作品。 作者简介 铁凝,1957年—,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主席。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笨花》等4部,中、短篇小说《哦,香雪》《第十二夜》《没有钮扣的红衬衫》《对面》《永远有多远》等100余篇、部,以及散文、随笔等共400余万字,结集出版小说、散文集50余种。1996年出版5卷本《铁凝文集》,200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9卷本《铁凝作品系列》。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文学奖;另有小说、散文获中国各大文学期刊奖30余项。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2015年5月,获颁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越南、西班牙、丹麦、挪威、土耳其、泰等多国文字。 内容简介 铁凝著的《会走路的梦(铁凝散文集)》作品圆融老道,具有独特的艺术欣赏性,是文学艺术领域的瑰宝。这些文章语言清新明丽,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情真意切,实现物我的统一,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展现出深远的思想和意境,使读者领会深邃的道理,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 目录 第1辑·会走路的梦 想像胡同 / 2 关于头发 / 7 共享好时光 / 15 一件小事 / 20 与陌生人交流 / 23 一千张糖纸 / 29 面包祭 / 33 麻果记 / 43 母亲在公共汽车上的表现 / 50 国庆那一天 / 55 草戒指 / 60 22年前的24小时 / 65 风筝仙女 / 71 河之女 / 76 那时我在《花山》 / 83 正定三日 / 89 会走路的梦 / 97 男性之一种 / 100 女性之一种 / 105 孩子之一种 / 111 一个人的热闹 / 116 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 / 118 车轮滚滚 / 123 闲话做人 / 132 第2辑·惦 念 怀念孙犁先生 / 138 温暖孤独旅程 / 148 冰心姥姥您好 / 151 相信生活,相信爱 / 156 天籁之声,隐于大山 / 160 寻找徐立 / 173 《第四十一》梦 / 177 小小的晚霞 / 182 惦 念 / 191 第3辑·见 闻 华盛顿的“文学疗法” / 198 大都会博物馆一百分钟 / 207 空中朋友 / 212 史蒂文森郡的乡间聚会 / 219 我在奥斯陆包饺子 / 225 探访艾滋病人 / 229 “麦当劳”向我们道歉 / 234 我在奥斯汀请客 / 238 在纽约市立图书馆过节 / 242 我从美国带回开滦的煤 / 245 女人的白夜 / 249 俄克拉何马城纪事 / 255 黄金与钻石 / 270 老人,老人 / 276 波士顿的河北老乡 / 282 小城警察 / 286 在纽约逛旧货市场 / 290 第4辑·画 缘 皇帝与绘画 / 296 农民舞会 / 299 称金少妇 / 304 德加眼中的芭蕾舞女 / 308 我与乡村 / 313 怀念插图 / 318 惊异是美丽的 / 322 武强年画 / 326 第5辑·文 情 无法逃避的好运 / 332 从梦想出发 / 339 阅读的重量 / 349 散文河里没规矩 / 357 以蓄满泪水的双眼为耳 / 360 让我们相互凝视 / 366 精彩书摘 想像胡同 少年时,由于父母去遥远的“五?七”干校劳动,我被送至外婆家寄居,做了几年北京胡同里的孩子。 外婆家的胡同地处北京西城,胡同不长,有几个死弯。外婆的四合院是一所坐北朝南的两进院子,院落不算宽敞,院门的构造却规矩齐全,大约属屋宇式院门里的中型如意门。门框上方雕着“福”“寿”的门簪,垂吊在门扇上用做敲门之用的黄铜门钹,以及迎门的青砖影壁和大门两侧各占一边的石头“抱鼓”,都有。或者,厚重的黑漆门扇上还镌刻着“总集福荫,备致嘉祥”之类的对联吧。只是当我作为寄居者走进这两扇黑漆大门时,门上的对联已换做了红纸黑字的“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这样的对联,为当时的胡同增添着激荡的气氛。而在从前,在我更小的时候来外婆家做客,胡同里是安详的。那时所有的院门都关闭着,人们在自家的院子里,在自家的树下过着自家的生活。外婆的院里就有四棵大树,两棵矮的是丁香,两棵高的是枣树。五月里,丁香会喷出一院子雪白的芬芳;到了秋日,在寂静的中午我常常听见树上沉实的枣子落在青砖地上溅起的“噗噗”声。那时我便箭一般地蹿出屋门,去寻找那些落地的大枣。 偶尔,有院门开了,那多半是哪家的女主人出门买菜或者买菜回来。她们用一小块木纸包着的一小堆肉馅儿托在手中,或者是一小块报纸裹着的一小绺韭菜,于是胡同里就有了谦和热情、啰唆而又不失利落的对话。说她们啰唆,是因为那对话中总有无数个“您慢走”“您有工夫过来”“瞧您还惦记着”“您哪……”等等等等。外婆隔壁院里有位旗人大妈,说话时礼儿就更多。说她们利落,是因为她们在对话中又很善于把句子简化,比如: “春生来雪里蕻啦。” “笔管儿有猫鱼。” “春生”是指胡同北口的春生副食店,“笔管儿”是指挨着胡同西口的笔管胡同副食店。猫鱼是商店专为养猫人家准备的小杂鱼,一毛钱一堆,够两只猫吃两天。为了春生的雪里蕻和笔管儿的猫鱼,这一阵小小的欢腾不时为胡同增添着难以置信的快乐与祥和。她们心领神会着这简约的词汇,再道些“您哪、您哪”,或分手,或一起去北口的春生,西口的笔管儿。 当我成为外婆家长住的小客人之后,也曾无数次地去春生买雪里蕻,去笔管儿买猫鱼,剩下零钱还可以买果丹皮和粽子糖。我也学会了说春生和笔管儿,才觉得自己真正被这条胡同 所接纳。 后来,胡同更加激荡起来,这样啰唆而利落的对话不见了。不久,又有规定让各家院门必须敞开,说若不敞开院中必有阴谋,晚上只在规定时间门方可关上。外婆的黑漆大门冲着胡同也敞开了,使人觉得这院子终日在众目睽睽之下。 那时,外婆院子的西屋住着一对没有子女的中年夫妇——崔先生和崔太太。崔先生是一个傲慢的孤僻男人,早年曾经留学日本,现任某自动化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夫妇二人过得平和,都直呼着对方的名字,相敬如宾。有一天忽然有人从敞开的院门冲入院子抓走了崔先生,从此十年无消息。而崔太太就在那天夜里疯了,可能属于幻听症。她说她听到的所有声音都是在骂她,于是她开始逃离这个四合院和这条胡同,胳膊上常挎着一只印花小包袱,鬼使神差似的。听人说那包袱里还有黄金。她一次次地逃跑,一次次地被街道的干部大妈抓回。街道干部们传递着情况说: “您是在哪儿瞧见她的?” “在春生,她正掏钱买烟呢,让我一把就攥住了她的手腕儿……” 或者:“她刚出笔管儿,让我发现了。” 拎着酱油瓶子的我,就在春生见过这样的场面——崔太太被人抓住了手腕儿。 对于崔太太,按辈分我该称她崔姥姥的,这本是一个个子偏高、鼻头有些发红的干净女人。我看着她们扭着她的胳膊把她押回院子锁进西屋,还派专人看守。我曾经站在院里的枣树下希望崔太太逃跑成功,她是多么不该在离胡同那么近的春生买烟啊。不久崔太太因肺病死在了西屋,死时,偏高的身子缩得很短。 这一切,我总觉着和院门的敞开有关。 十几年之后胡同又恢复了平静,那些院门又关闭起来,人们在自己的院子里做着自己的事情。当长大成人的我再次走进外婆的四合院时,我得知崔先生已回到院中。但回家之后砸开西屋的锈锁他也疯了:他常常头戴白色法国盔,穿一身笔挺的黑呢中山装,手持一根楠木拐杖在胡同里游走、演说。并且他在两边的太阳穴上各贴一枚图钉(当然是无尖的),以增强脸上的恐怖。我没有听过他的演说,目击者都说,那是他模拟出的施政演说。除了做演说,他还特别喜欢在貌似悠然的行走中猛地回转身,将走在他身后的人吓那么一跳。之后,又没事人似的转过身去,继续他悠然的行走。 我曾经在夏日里一个安静的中午,穿过胡同向大街走,恰巧走在头戴法国盔的崔先生之后,便想着崔先生是否要猛然回身了。在幽深狭窄、街门紧闭的胡同里,这种猛然回身确能给后面的人以惊吓的。果然,就在我走近笔管儿时,离我仅两米之遥的崔先生来了一个猛然回身,于是我看见了一张黄白的略显浮肿的脸。可他并不看我,眼光绕过我,却使劲儿朝我的身 后望去。那时我身后并无他人,只有我们的胡同和我们共同居住的那个院子。崔先生望了片刻便又返回身继续往前走了。 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崔先生,只不断听到关于他的一些花絮。比如,由于他的“施政演说”,他再次失踪又再次出现;比如,他曾得过一笔数额不小的补发工资,又被他一个京郊侄子骗去…… 出人意料的是,当时我却没有受到崔先生的惊吓,只觉得那时崔先生的眼神是刹那的欣喜和欣喜之后的疑惑。他旁若无人地欣喜着自己只是向后看,然后便又疑惑着自己再转身朝前。 许多年过后,我仍然能清楚地回忆起崔先生那疾走乍停、猛向后看的神态,我也终于猜到了他驻步的缘由,那是他听见了崔太太对他那直呼其名的呼唤了吧?院门开了,崔太太站在门口告诉他,若去笔管儿,就顺便买些猫鱼回来。然而,崔先生很快又否定了自己,带着要演说的抱负朝前走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