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集《嫁日》是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之一,收录了作者李金桃近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11部,《你从哪里来》、《爱意充盈的乡野》、《手足》、《黄旋风》、《喜葬》、《让我帮你锁好门》、《得道》、《喝酒》等。小说大多以河北坝上农村为背景,展示了贫困地区人们不同的人生历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嫁日/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金桃 |
出版社 | 敦煌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小说集《嫁日》是鲁迅文学院精品文丛之一,收录了作者李金桃近年创作的中短篇小说11部,《你从哪里来》、《爱意充盈的乡野》、《手足》、《黄旋风》、《喜葬》、《让我帮你锁好门》、《得道》、《喝酒》等。小说大多以河北坝上农村为背景,展示了贫困地区人们不同的人生历程。 内容推荐 小说集《嫁日》共收录作者李金桃已发表的中短篇小说11部,这些小说多以坝上农村为故事背景,一样的农村,不一样的视角、领域,作者以多棱镜的形式,深层立体透视,从不同侧面或赞美人类共有的美好亲情、友情、爱情,或聚焦某一社会现状,反映低层人物的精神状态、生活困惑和生存状况。写亲情、爱情的小说,如《爱意充盈的乡野》、《嫁日》、《手足》等,人物生存年代不同,爱的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但家庭、爱情存在的本质却存在共性,并通过各自的角度得以升华;探究人性的小说,文笔温婉而犀利、平实而尖锐,如《喜葬》,篇幅虽短,却通过一场葬礼把一家人的细腻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喝酒》正调反唱,村长三番五次请告状的村民喝酒,明比酒量,暗斗心机,最后逼村民自动放弃了告状与申诉。 目录 你从哪里来 爱意充盈的乡野 手足 黄旋风 喜葬 让我帮你锁好门 嫁日 得道 喝酒 跋 试读章节 那位小小子又跑过来,这次离她近了点,又喊:“唉,你做啥呢?”说罢,不跑,愣愣地看她。她招手让他过来,他却转身跑开了,石头墙后传来一阵笑声。 她想让他们从自家院里跑出来,她把自己想像成那位扎小辫儿的丫头,把小小子当成跟自己一起玩大的二愣,她想看到小时候的自己,或者是,看到银麦小时候。 银麦是爹去天津玉城打工带回来的,在一个花格小褥子里包着,闭着眼吮自己的大拇指,饿了,就哭,哭得很没底气,好像随时能背过气。奶奶在她大拇指上抹点红糖,她又含着吮,大拇指吮得通红。 娘埋在西山洼里,爹跟谁生的银麦,金麦不知道。她只知道银麦也没娘了,也只有奶奶,和她共有一个奶奶。半夜,奶奶和爹还在聊天。奶奶头发穸着,影子打在墙上,像蹲坐着的黑熊。奶奶问孩子跟谁生的,爹起先不说话,问急了,回答说跟女人。奶奶说,咋不娶回来?爹说人家有家。奶奶说,你祸害别人的家庭,你是想让齐村的老人唾脸了,真是造孽,造孽呀。爹说,您就别叨叨了,想法儿给她弄点吃的。 银麦哭了一夜,奶奶在怀里抱了一夜。天不亮,奶奶就抱着银麦去了村东喜子家,喜子媳妇刚生了儿子,奶奶去给银麦讨奶吃了。后来,爹牵回一只山羊,它成了银麦的奶妈。 没等齐村老人们上门教育,爹就急着要走。奶奶说:“出去别再乱来了,不行就娶进家来,别再抱回个小小子,那我就没法活了。”爹嗯了一声,甩给奶奶1000块钱,又留下一句话:“我安顿好那边就回来接她,超不过半年。”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那年,金麦13岁,奶奶56岁。金麦在镇里上过三年小学,早晨五点起,走10里地,晚上再走回来。金麦成绩一直不好,后来,干脆就不念了。 爹不爱银麦,但金麦爱。因为,爹不回来看银麦不说,电话里,他也从不主动问银麦,甚至是,他都不想着给银麦取名字,只喊那女孩儿。银麦的名字是金麦取的,奶奶给金麦取的名儿是金麦穗,村里人叫着叫着就成了金麦。金麦就给妹妹取了银麦,奶奶说,银子没金子贵重。金麦就想跟妹妹换名字。奶奶说名字不能换,村里人叫惯了,换了,那不乱了?她就想,除了名字,以后,妹妹要什么她给什么,用自己的命抵妹妹的命,也行。 奶奶要操持家里家外,银麦就交给了金麦带。金麦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着银麦。银麦会笑了,银麦会坐了,银麦会爬了。银麦学着发音了,吃饱了奶,她就开始练嗓子,一阵儿不歇地噢噢噢地喊。她喊,金麦和奶奶就笑。银麦满炕爬时,就能帮金麦干活了。金麦说:“去,给姐把笤帚取过来。”银麦真机灵,她不知怎么就认识了这些东西。金麦一喊,她就爬过去,抓起笤帚再爬过来。金麦别提多喜欢她了,抱起来就亲个没够。晚上睡觉,银麦滚进金麦被窝,尿一泡,也不翻身,只在梦里哼着哭。金麦把她移到干处,她止了哭,呼呼接着睡。金麦困啊,她困得顾不得抽出湿褥子,倒下便睡,再醒来,湿尿窝干透了。银麦半夜吃了奶,没一会又尿湿了,又哭,金麦再把她放在干处,自个儿又睡到了尿窝里。银麦小时候,金麦没睡过一个干被窝。金麦的一颗心都在银麦身上,她乐意。 半年后,爹没回来。金麦想爹,可怕爹回来。她怕爹回来接走银麦,她舍不得银麦。爹说安顿好那边就回来,那还不是收拾好那边的家就回来接银麦?到时候,爹又有一个家。她只能跟奶奶单过了。 银麦认人时,只找金麦。金麦个头比同龄人矮一截儿,13岁了,只炕沿高,金麦抱不住银麦,就站在炕沿边,让银麦骑在脖子上。在金麦脖子上,银麦拉过尿过还睡着过,银麦是在金麦脖子上长大的。银麦开始学说话了,手伸开让金麦抱。金麦说:“喊姐。喊姐姐就抱。”银麦只会发ma的音。她一想让金麦抱,就“妈妈、妈妈”地喃喃。 金麦说:“这傻孩子,不喊姐,咋喊妈?” 奶奶说:“孩子学说话,第一个发出的音多会儿也是妈。” P4-5 序言 生命在鲁院 李一鸣 鲁院,一个神奇的所在。一个小院,隐在十里堡;一座小楼,藏于芍药居。居于大都市,却没有豪华,缺乏轩敞。但在多少作家心里,她却是殿堂般神圣,故乡般温暖。为她而来,跋涉千里;从此而去,频频回眸。一根肠子拴牢思念与向往。时间万水,空间千山,更使她成为记忆虚化、情感美化、想象幻化中的心灵憩园。鲁院,意味着单纯、纯粹、青春、美好,意味着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文学栖居的远方。从与她结缘那天起,“鲁院”便凝为一个永不消逝的“情结”。回望,相忆,引颈,怅惘,成为离去学员定格的精神形象。 在鲁院,他们经历着思想性引领,底蕴性打造,研究性学习,创新性研讨;他们坚守着明净的价值自觉,明晰的精神秉持,滚烫的心灵追求,深沉的文学担当;他们发愤着,孜孜不倦、兀兀穷年地阅读,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的涵泳,博考经籍、摭华摘艳的覃思,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交心,且行且思、且珍且惜的实践,投身生活、扎根实际的体验,吟安一字、拈断数须的磨练;他们享受着,思与思的碰撞、诗与诗的交融、传统与现代的对接、诊断性研究与方向性发展的融通,拒绝知识性傲慢,呈现平等性亲和,力行研究性对话,达致成长性提高。 在鲁院,他们阅读先人著作,聆听音色清晰的经典,追远溯源,捕捉远古的回音;披览当下文丛,沉潜涵泳,如鱼在水,探寻未知的秘境;清夜独坐,一桌、一椅、一笔、一纸、一键盘、一屏幕,一腔心绪,一幅剪影…… 在鲁院,他们步入精神世界,感受读书写作的灵性之关。 关在品位。一个人抛却物欲,远离浮躁,沉下心,稳住神,坐得住,学得进,写得沉,不论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还是烈焰炽炽、热风难耐,潜心攻读,养性修身,自是一种境界、一种修炼、一种品位。灯红酒绿,太醉;香车美女,太俗;追名逐利,太累;鸡毛蒜皮,太碎。只有读书写作,最好、最妙、最美! 美在享受。读书写作,拍案而起,击掌而坐,捧腹而笑,抚掌而哭,扪胸而问;为之歌、为之舞、为之泣、为之诉;找到自尊、自信、自强、自己;寻回真情、真意、真志、真理;使人生得其所、生活充实、生长快乐、生命美丽。书人默契,会心而悦,读书写作真好! 美在进向。书到用时方恨少,写到深处最有味。读自然,一朵花上见命运,蓬松白云有人生;读社会,红尘滚滚藏清明,关系交织蕴涵深:读人心,大海般喧腾,密根般纠结,一个针眼,穿过八级大风;读佳作,形象上入心,理论上入脑,全局上着眼,细微处体验,读出语言、读出情感,读出哲学,读出诗性。读书,可救急;写作,能救命! 于是。读书写作,成为他们的生存方式、生活追求、生命状态。 有一种力量,叫文学; 有一种美好,叫回忆; 有一种感动,叫青春; 有一种生命,在鲁院! (作者为现鲁院常务副院长) 后记 自出了鲁院丛书《恰同学芳华》第一辑后,许多学友便问我,何时也能帮他们出上诸册。但这只是一个同出版方沟通好可遇而不可求的愿望。现鲁院已办至了二十七期,学员也超过了千人,而这众多学员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且有写诗的,有搞评论的,也有翻译班。很难集起精锐总体展示一番。这第二辑丛书主要是从鲁8届、15届、19届、21届及鲁22届、23届、24届及27届里爬罗剔抉出来的,还有几人是在鲁院办的地方班及旁听生中遴选加入的。当然亦有鲁2期上辑未能收入的王爱英、王雁翎、温远辉等续作。与第一辑相比,有些零散。但这一辑也收入了葛水平、李浩、张楚等获鲁迅文学奖的作者。 这一辑比较集中的是由山哈同学组织的少教民族班的十多部作品,之前他多次寻问我丛书起承转合的情况。这些个风格迥异的出入文君,也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其创作的举手投足。 编辑丛书时,在正常的流程中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许多学员因规定好的字数,常会有多退少补的状况。而那些缺阙的字数又要千催万促的才能迟迟补齐。有些学员虽上了鲁院,但因文字工作的历练未能到家,总要三番五次地才能修成正果。不过总体来看,这仍不失为鲁迅文学院的另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鲁院学员将学习成果浓缩成自己的作品,应是个水到渠成的展示。但这事具体规划起来却很繁琐,从编辑到出版每个流程都要事必躬亲,有时为一张图片一段文字,翻来覆去地推敲更换。这经常会同作者、美编、排版等人说话时不留情面,但事后,文图调整好了又如释重负。这都需要两方面去交涉。最后小到各位学友的地址电话都要一一核实。 大家知道,这几年的出版业很萧条,相应的紧缩政策也给出版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出版文学书籍尤其难。现在这套丛书赶上了机遇,还算顺利。这套丛书共60本,比上一辑多了18本,也是尽其所能容纳一些同学,只是这种苦心不知可有人知?孰是孰非,孰好孰坏也就如此这般了。这套丛书小说集子50本,散文集10本,涵盖了同学们创作的方方面面。编辑丛书的过程中,因出版社的要求,中途有些同学的因涉及到种种原因要换稿、换书名,经交涉,有的保留,有的换掉,也是没办法的事。 在编完上一辑丛书时,我曾说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现在这路又向前走了一步,不知以后还能走多远,抑或是就此止步了,也未可知。但身为主编班的一员,主编这样一套丛书也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每一届鲁院班都少不了各位老师苦心积虑、精心编排的课程,启发式的指点江山。郭燕、陈涛及诸多导师们的画龙点睛。在此特感谢李一鸣常务副院长作序、出版人张海君先生及敦煌文艺出版社再次出手鼎力相助。愿鲁院及其学友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文坛的梯田上。 丛书主编王童写于乙未年壬午月小暑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