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留学笔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澍菲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澍菲编著的《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留学笔记》介绍了,去年今天的心情,已经无从揣测了。那种只身奔向未知的状态,这辈子,有丽次。一次是大一,一次是出国。经历了这些,以后走南闯北,大概也就大同小异了。

昨夜的一场雨,好像把秋天给吹来了。闪电劈开了门前的那棵树。今天外出,刻意套上了格子衬衫,却还是有丝丝京意。头顶的一大片乌云,时不时地会滴下两三滴细雨,咀是乌云的间隙中,偶尔也会有阳光透出来……可就这样不由自主地,爱上了春天的梨花,夏日的阵雨,秋天的红叶,冬天的雪景……

内容推荐

《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留学笔记》为作者澍菲留学期间所写的一些文章,包括求学、生活、爱情、书评等各个方面。作者以流畅细腻的文字抒写了一个年轻学子的成长经历,记录了年青一代的追求和精神探索,内容积极向上,予人启迪。

目录

求学篇

 那些洒过眼泪的机场

 给未来的自己

 一个人的天涯

 暖冬

 我的迷信

 人生有那么一年,叫大四

 赴美一年记

 一个人的日子里

 美好的愿望

 花自飘零水自流

 悼念我的英语辩论

生活篇

 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点亮生命

 Death and Dying 

 Moon,Light,and Cat

 2012

 Rain,Books,and Relaxation

 做一只不怕虎的老牛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心如止水

 纽约一圣诞一大西洋

 Aung San Suu Kyi——Fight for Hope

 异国的秋

爱情篇

 夜半无人私语时

 山有木兮木有枝

 罗马假日

 To 21-year-old US

 The Waiting Place

《哈利·波特》书评及其他

 Harry Potter

 《哈利·波特》里的女人(一)

 《哈利·波特》里的女人(二):好妈妈,坏妈妈

 《哈利·波特》里的女人(三):职业女性

 《哈利·波特》里的女人(四):悲·秋——论西方主流文化对亚裔女性的歧视

 徐志摩《印度洋上的秋思》译文

日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后记)

试读章节

暖冬

本打算出门,去街角的咖啡厅买杯拿铁,顺便换四个硬币,回来洗衣。出门却碰到房东老爷爷,跟他换了钱,便不曾走入门外的冬季。

今年的冬,比起去年的大雪封门,真算不得冬天。将近圣诞,也只零零星星,下了三场雪,数第一场最大,我坐在实验室的落地窗前看得出神。第二场下在晚上。清晨睡眼惺忪地出门,竟看到了白茫茫的世界。没有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意境,只是把小城装点得像圣诞贺卡的封面。最后一场雪是在本学期最后一门考试的早上。出门时天还很黑,走着走着便觉得鼻头痒痒的。抬头看依然亮着的路灯,灯晕处白雪纷纷,雪花飘飘,原来衣帽上已经落了一层雪,而我却怡然不自知呢。

就这样,伴着最后一场雪,结束了大四的上学期。怎样的一学期啊!谈不上忙碌,却总是心烦。是未来逼近的缘故吧。早晨跟W聊天说到校服,也曾心血来潮到百度上翻出河南大学附中的校服给他看,也顺带着,看到了那个魂牵梦萦的校园。被雪覆盖的附中,是我永远忘不了的样子,被推倒在雪堆里,还自己打了一个滚,红着脸红着手跑进教室钻到座位里,牛老师用标准的开封话念叨:“宋澍菲呀,领子都结冰了,玩这么疯呀。”哦,那熟悉的乡音!那时的我们,未来也在逼近,也可曾如此焦躁不安?或许有吧,可我已经忘了。

不知道为什么,前两天突然想起当年清华的自主招生。好像有笔试,还有面试。笔试在一个小黑楼里,考了多久,考了几科,早就想不起来了,只记得中场时妈妈给了我一个巧克力棒。面试在清华大学校园,六个人一组,讨论一个问题,不记得是什么。晚上和莹子住在留学生楼里看电视,食人蚁什么的,还有《百家讲坛》。再想下去,这自主招生我到底是过了还是没过呢?有点朦胧了,应该是过了,最后却也没用上。不禁失笑。不到四年而已,那时认为天大的事现在却记忆模糊了,而记住了的,是当时认为无关紧要的细节。倘若能够先知先觉,当时会不会轻松许多?

那现在呢?为未来焦躁:学校、爱情,到底是怎样的结果呢?如果四年以后回头看,我记住的又是些什么?深秋的下午坐在咖啡厅外写信看书,树叶飘落在桌上、书上、头发上;每晚睡前和妹蜷缩在被窝里谈信仰谈未来;早晨挣扎着打开电脑听到W的视频要求突然精神抖擞;周日教堂的歌声,电话那边梦梦的声音,每晚守候在QQ前的妈妈。然后呢?哦,对了,我实在不可以太感情用事,我想课堂上那些蛋白质细胞膜什么的,也如1+1=2一样的不可撼动了。我可能还会记住那些令我心烦、恨得牙痒痒的人和事吧,年轻,总免不了意气用事。

短短的几个月,很多都变了。我申请的学校有了回音,而且w有了新的录取通知书。我们那原本飘忽不定的对未来的计划,突然被钉死了,感恩之余我们都有些措手不及。一年的异地恋,已经漫长,再三四年,不知会不会面目全非?呵呵,倘若也能像徐志摩潇洒地说一句“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该多好,可爱情却是个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恼人玩意,拿是拿得起,放却放不下。

校内上有人说写日志发状态,心里都有一个特定的看客,若是他看不到,纵使千万人围观,也了然无趣。我不知道这样的一篇日志,我想谁来看。w吗?唉,我还要等多久,才能等到他明白“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的那份淡淡的忧愁。和我分享过这些记忆的莹子、梦梦,和妹吗?但大家散落天涯,不知今夕何夕,相聚何期。只有家里的父母,是我最忠实的观众,怕只怕,这样的文字,反而让他们“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想来,我是个极不孝顺的女儿。

罢了罢了,在这个温暖的冬季,我实在应该打起精神去享受一下这世界。不想放走那杯拿铁,等衣服洗好了,还是出个门吧。顺便买一张去远处的火车票。让心和身体,同时走在路上。

2011—12—20P14-17

序言

这本像菲菲一样美的文字

开封有句夸赞小姑娘的俗语,发音叫“闺觉”,意思是乖巧可爱的小精灵。这个很民间、自然也一定很久远的奇妙词语,用到儿童时代的菲菲身上,是再也合适不过了。那是前年吧,菲菲带着洋娃娃般的男友回家,俩人亭亭玉立站在我面前,我不禁赞叹:“金童玉女!”嗯,那就是老夫惊艳了呗。

街坊长辈谈起晚辈,有一句很“标配”的话:“这孩子是我看着长大的!”看似寻常,不亲身经历,不知牵扯了多少情丝。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地听到:“菲菲上小学了”,“菲菲上中学了”,“菲菲上晚自习了”,“菲菲出国了”,“菲菲读研了”,“菲菲结婚了”……就这样,我们在菲菲的沸沸扬扬中,从青年走到中年,从中年走向老年。

而今,小精灵长大了,展开翅膀飞在彩云间。但回眸一笑,给其少女时代、给我们留下了这些芬芳文字,又一次让我惊艳,让我感叹,让我心疼。没想到,小姑娘经历了那么多离别楚痛,积蓄着那么丰富的家国情怀。

真是年轻人啊。“每次有想写东西的冲动,总是会装起电脑拎起包,冲向咖啡屋”。哪像我是慢慢踱进书房,端起普洱。

真是少女啊。文中的细腻、敏感,柔情、浪漫,以及“小心情、小烦恼”,让人看着激动,跟着思念,随着发呆。

真是才女啊。正如她自己所说:“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琵琶如此,文字亦然。”这些纯属情感流露的语丝和文思敏捷的学业论文,津津分泌着真才实学。

真是留学生啊。她那“一个人的天涯”,她那国际化的孤独,旁人很难体会。一个小姑娘家家,在文章里谈到很多的秋,甚至谈起“故国的秋”,很不相称嘛。看到后来才知道:“秋天大概就是个伤感和想家的季节吧”——原来是太想家了!孩子,我们受不了这样的话啊。

所有的苦,所有的泪,都没白费,都是为了成长。看她的独立个性:

我想我没有王勃洒脱,我至今很难懂得什么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于我而言,天涯就是天涯,它是像天空一样广阔的距离,像悬崖一样孤立的姿态。汪国真说“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可我却总想回头看看,这洒满一路的眼泪与混乱。总想静下来细细体会,如茧般包裹我又刺痛我、如贝壳般磨炼我又抚慰我的那份孤独。

王勃、汪国真都是她景仰的人,但并不盲从。尤其是看到她喊出:“做心目中那个成功、成熟、美满、潇洒的、最美的女人!”“我不满足已经获得的骄傲,我不满足已经赢得的光荣”时,我笑了,我释怀了,我骄傲了,我就感到她和其父母都成功了!在收获了爱情,收获了学业,收获了见识之际,也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收获了可持续独立发展的健全人格。

孩子是长辈晚霞里的晨曦,让我们喜悦,给我们希望。在亲朋好友看来,从这本书记录的成长历程,体会那没被尘世污染的心灵,没有刻意雕琢的文字,如夏荷、似秋菊,或者说就是百合、就是玫瑰,就是珠的宝光、美的分泌。像菲菲一样美的文字,是给大众一个意外的惊喜。

谢谢菲菲,我的乖孩子。

程民生

2015年11月19日于河南大学

后记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后记)

记得高中时学朦胧诗派的作品,学到北岛,就摘抄下来一句话,“写作是一门手艺,与其他艺术不同的是,这是一门心灵的手艺,要真心诚意;这是孤独的手艺,必须一意孤行。”当时这句话抄在语文课本的最后一页,但与同时摘抄下来的诗词歌赋相比,它并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那时候,日复一日地写着命题作文,不能亦不敢一意孤行。进入大学后,握笔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然而,偶尔有感动,还是能让文字从笔端喷薄,没有框架,不受控制,才开始切切的体会北岛所谓的“手艺”。认识了w,我也开始用英文写作,我多么希望他可以从文字中认识另外一个不轻易示人的我,细腻、敏感,被热情燃烧,受苦难吸引。不同的语言带给我不同的意境,亦是不同的心情。中文沧桑中带着细腻,英文华丽中带着真挚。然而不论绽放在纸上的是古老的方块字,还是行云流水般的英文字母,都让我觉得仿佛心被洗涤,灵魂也不再躁动。因此想家的时候、迷茫的时候、被异地恋煎熬的时候,那最终能触动且安慰我的,莫过于那一张纸、一杆笔、一杯咖啡、一只熟睡的猫和窗前冥想的姿态。

其实我总自负地认为,因为我喜欢写作,便有异常的细腻与敏感。这种敏感不仅体现在人群中对某一个人情绪变化的迅速准确的捕捉,更是对自己内心世界或汹涌或平静、或丰盛或匮乏的评估与表达。我思我想我恨我爱,只要逃不过我的心,就逃不过我的笔;而写在纸上的字,又反过来拷问心。这一来一往一去一回之间,心里的世界愈发的云翻雨覆,纸上的文字也入木三分。我喜欢这样的感觉,提笔落笔间是真真实实思想的存在,感情的存在。我思故我在,我痴故我在,我哭故我在,我笑故我在。那一个或迷惘或坚定,或开心或难过的我,即便不露于人前,在这半纸天地中,却是无可遁形的。

二十岁那年,我告别故土,来到美国,在异国他乡,经历了一个二十岁女孩应该经历的一切:求学、恋爱、交朋友。从旁人的角度观赏,是平平淡淡的人生,是只有开头尚没有结局的故事。然而于我而言,求学的经历跌宕起伏;恋爱的过程轰轰烈烈;每一个坦诚相交的朋友,我都毫不吝啬地给予了我的全部。国外的生活,有时或许枯燥乏味,但这正合我的胃口,恰恰给了我许多独处与思考的时间。记得有人曾经说过,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为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内心空虚的人才会耐不住寂寞。所以我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为了那些难觅的知音,为了让那些挣扎在孤独、绝望、激情、愤怒、爱情等各种激烈感情中的每一支队伍知道自己并不是孤军奋战,也是为了给自己的文艺和青春,一个交代。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6:5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