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远之著的《中国有一套(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经济问题与主义Ⅲ)》以五年计划为切入点,立足五年计划编制过程、框架结构、执行效果、演变特点等内容,观察中国经济史的变迁。书中通过对五年计划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周期、政策模式等内容进行系统评析,试图揭示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内容及特征。
这本著作将新中国五年计划的制定、实施以及实施后的经验和教训,完整、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书中采取纵横交错的阐述方法,对中国五年计划模式进行综合论述。
从纵向看,五年计划是一个反复循环的政策模式,具有纵向的历史轨迹,可以进行不同时期的比较。本书揭示了五年计划的演变过程,论述了中国五年计划史和中国经济史的关系,有助于深度了解一般决策模式的内容与特点。
从横向看,五年计划可以与其他国家进行横向比较。本书不仅比较分析了中国与苏联、印度等国家之间的五年计划,还比较分析了中央与地方五年计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中国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进程正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其中包括了经济体制、政府职能、发展方式、决策模式等诸多方面的转变。
中国为什么要制定五年计划(规划)?五年计划是如何编制出来的?历次五年计划完成情况如何?五年计划如何推动中国实现国家战略目标?五年计划与中国经济周期有着怎样的关系?计划体制的完结是否意味着计划管理的终结?中国与苏联、印度的五年计划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区别?应该从过去的五年计划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五年计划将走向何处?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学研究务必关心的问题。
马远之著的《中国有一套(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经济问题与主义Ⅲ)》以五年计划(规划)为切入点,立足五年计划的编制过程、框架结构、执行效果、演变特点等内容,观察中国经济史的变迁。书中通过对中国五年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周期、政策模式等内容进行系统性评析,试图揭示新中国经济发展史的某些演变特点和规律。
第一章 五年计划的诞生
第一节 难产的“一五”计划
为计划做准备
留点后备力量
迟到的计划
苏联的援助及中国的奋斗
第二节 五年计划决策模式的演变
第一阶段(“一五”至“二五”前期):内部集体决策初期
第二阶段(“二五”后期至“四五”):“一言堂”式决策
第三阶段(“五五”至“六五”):内部集体决策重建
第四阶段(“七五”至“九五”):咨询式决策
第五阶段(“十五”至“十三五”):集思广益型决策
第三节 五年规划编制过程详解
第四节 推进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中长期政策系统
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三重属性
六大功能
第二章 五年计划微变化
第一节 从“经济”到“社会”
双轮驱动发展
社会问题的挑战及应对
第二节 从“计划”到“规划”
从“指令性”到“指导性”
三大信号
第三节 从“计委”到“发改委”
第四节 从“一化三改”到“四个全面”
计划经济时期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后指导思想
第五节 从“计划体制”到“计划管理”
指令性计划
计划管理的创新
第三章 五年计划改变中国
第一节 积五年而变化
主要经济指标执行情况
不同领域指标完成情况
第二节 基于五年计划的中国经济史分期
第一阶段: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1949—1957年:国民经济,恢复及“一五”计划时期
第二阶段:曲折探索时期(1958—1980年:“二五”计划—“五五”计划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时期(1981—2000年:“六五”计划—“九五”计划
第四阶段:全面建设小康时期(2001—2020年:“十五”计划—“十三五”规划
第三节 恢复发展时期的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1953—1957年):工业化起步与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节 曲折探索时期的五年计划
“二五”计划(1958—1962年):“大跃进”与大调整
“三五”计划(1966—1970年):备战、备荒,建设“三线”
“四五”计划(1971—1975年):狠抓备战,促进国民经济新飞跃
“五五”计划(1976—1980年):过渡中酝酿改革,开启改革开放新篇章
第五节 改革开放时期的五年计划
“六五”计划(1981—1985年):启动改革,走向开放
“七五”计划(1986—1990年):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八五”计划(1991—1995年):深化改革,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九五”计划(1996—2000年):推进“两个根本”转变,实现经济软着陆
第六节 全面小康时期的五年计划
“十五”计划(2001—2005年):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从计划转向规划,实施科学发展
“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落实科学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引领发展新常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四章 五年计划与中国经济周期
第一节 十一个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的划分
十一个经济周期简析
第二节 从“剧烈振荡”到“平缓波动”
第三节 内部传导与外部冲击
内生因素
外生因素
第四节 中国的政治经济周期
影响中国政治经济周期的因素
中共“党代会”与中国政治经济周期
内外机制共同作用
第五章 五年计划与中国模式
第一节 集思广益大智兴邦
从“内部集体决策”到“集思广益决策”
集思广益型决策模式解析
第二节 五年计划决策的民主性
第三节 五年计划治理模式的转变
第四节 五年计划的独特性与普适性
第六章 基于五年计划的中苏命运
第一节 苏联计划体制与模式
苏联五年计划的诞生
苏联五年计划介绍
第二节 成也“计划”败也“计划”
高度集中的模式
“计划”的功与过
被僵化和误导的改革
第三节 中苏“计划”的联系与区别
合乎历史逻辑的选择
中苏“一五”计划的相似性
中国的创新与变革
第七章 基于五年计划的中印较量
第一节 中印五年计划比较
尼赫鲁社会主义
印度五年计划解析
中国五年计划与印度五年计划对比
第二节 中印改革开放比较
改革开放的背景:“计划”模式的束缚
改革开放的内容: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
改革开放的效果:经济快速增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间道路
第三节 从“龙象之争”到“龙象合作”
龙象之争
中印竞争要素比较分析
龙象合作,亚洲崛起
第八章 基于五年计划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第一节 中央的控制力与地方的自主性
中央的控制力
地方的自主性
第二节 “收权”与“放权”的循环
计划体制下的集权与分权
“政治上相对集中”与“经济上相对自主”分权的规范化与法制化
第九章 五年计划的经验与教训
第一节 “计划”的经验
第二节 “计划”的教训
第十章 “计划”的必要性和可塑性
第一节 中国还需要“计划”吗?
第二节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计划”?
新书预告